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构建探讨
2022-11-05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六中学张瑞凤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六中学 张瑞凤
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能够对阅读文章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并且随之产生独到的思考。教师尽可能少地进行满堂灌式教学,只是教学重难点知识,解答学生的困惑即可,这样的教学比传统说教更加先进、更加科学,更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一、兴趣引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开展“少教多学”,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动力,显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情感更加饱满,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展开自主学习,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方面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果身处于枯燥而沉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提不起阅读兴趣,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应该是轻松的、和谐的、活跃的。教师多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日常教学中善于运用激励策略,善于运用身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来赞扬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阅读文章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让学习变成一件和听故事、看电影一样有趣轻松的事情。例如,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先给学生讲一讲闻一多先生“蓄髯抗日”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再导入课程。再如,在《紫藤萝瀑布》阅读教学中,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紫藤萝花盛开的美景,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你要描述这一段美景,会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来描述,之后再导入课程,与文章对比,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学有方向、有效率
为实现“少教多学”,就需要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阅读,对语文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在学生有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将语文知识点系统性过一遍,并解决学生的困惑与不解,可以说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加高效是重要难题,以问题为驱动来引导学生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与阅读文章紧密关联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探究文章精髓,这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更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继续鼓励学生提出困惑和问题,逐一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这样的教学会更加高效。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的写作逻辑是什么?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背景来说一说文章的寓意等。随后引导学生依据课本,独立展开学习、自主展开思考,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给予点评反馈,解决学生的困惑,这一过程以学生“学”为主,教师负责点拨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控。其中,前4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第5个则需教师的资料助读和引导,这会让学生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三、情境教学,让教师的讲解更有力度
初中阶段课文相较于小学语文文章更加深入,写作背景复杂,写作手法多样,并且文章中蕴含有更多情感元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可能只是针对文字、句段方面的学习,难以理解文章内涵。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则要更有针对性,引领学生融入文章情境。首先,结合时代背景展开,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写作的心理历程;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人物特色;最后,领悟故事的内涵与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阅读,其不仅能让学生提升基础文学理解,也能让学生在文章情境中加深体会,产生情感共鸣,陶冶情操修养。
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表面看起来是受社会迫害的书呆子,学生阅读《孔乙己》,可能会像看了一个笑话一样,这是微观上的学习,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而宏观上的要求则是结合时代背景,带入作者的写作情境中,孔乙己是旧时代思想落后、不思进取、四体不勤的一类人,作者鲁迅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也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愚昧、落后,学生心情会十分沉重。又如在《苏州园林》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给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美景,和文章描述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苏州园林的景致美,感受作者愉悦、赞叹的写作情感。
四、合作学习,深化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如果教师枯燥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往往是教师理解、教师思想的体现,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先进行个人独立学习,产生属于自己的思考,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果,随后在学生具备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学生各自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展开思维碰撞,擦出思维火花,打开灵感,不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新思路,同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理解。教学中可用“小组合作、师友互助”的学习模式,课堂中的探究问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由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建起来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最终确定本组的讨论成果,随即在班内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及时给予反馈。
例如,在《小石潭记》阅读教学中,文章篇幅不长却佶屈聱牙,学生读起来效率不高,可以展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每个人学习一部分再汇总,或是个人先进行全篇学习,之后多人分享交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构建了开放互动式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活动促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少教”,但一些知识必须系统深入地传授给学生,除了说课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多样的,比如,辩论赛,主题演讲,黑板报制作,文章仿写、续写等,都是非常不错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力求实践与理论一体化,就算教师不讲、少讲,自然也会将语文知识融会贯通,这同样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多学教师少教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开展《桃花源记》的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课文内容,发挥思维,选择不同角色,进行场景重现,要求必须表现出课文描述的场景,必须抓住课文人物的情感,学生在钻研自身角色、布置场景、交流角色台词、表演或观看表演的一系列过程中,自然而然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教师没有进行教学,但学生却学得深入、学得津津有味。再如,在《社戏》阅读后,展开趣味仿写,让学生写一写当地或者旅游地有哪些风俗,自主撰稿,挑选优秀者上台演讲,同时分析一下自己的写作与鲁迅先生《社戏》的写作有什么相同点和差异点,趣味写作也可借鉴《社戏》的结构来写作,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对《社戏》的课文结构进行了深入了解。
六、翻转课堂,实现先学后教
翻转课堂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被开发并实践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在课前制作数字化资源,并将数字化资源及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而到了课堂上,因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对语文知识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课堂上可以成为解惑纠错、深入探究的阶段,只教学生不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也能实时沟通,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请教教师,避免问题堆积。教师除了要解答学生不会的知识,更要将本课的重难点在授课过程中点出来。翻转课堂本质上形成了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形式、教学结构、教学主体性的多种翻转,包括:第一,教学事件翻转。将学习从课堂时间迁移到课前时间。第二,教学地点翻转。将学习从课堂学习转变为学生课前移动化学习。第三,教学形式翻转。从以教材为基础、以文字为知识传播载体朝着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以图片动画视频为知识传播载体的方向发展。第四,教学结构的翻转。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解惑,是从原本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转变成了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只要教导学生不懂的、错误的知识即可。第五,教学主体性翻转。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属于自主学习,课堂拔高训练也属于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综合来看,“翻转课堂”无疑与本文“少教多学”模式相吻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翻转课堂,来实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目的。
“少教多学”模式下,本质上是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地位,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教师则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解惑纠错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势必提升,是非常好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