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思考
2022-11-05福建省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林金龙
福建省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 林金龙
花样跳绳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运动,在不断的发展中成为民间竞技运动项目。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是一种在环摆绳索中做跳跃式动作的体育游戏,延续传统民俗运动中的“跳白索”形式,提倡加伴唱跳绳,具有娱乐性和相对安全性特点,能够充分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发其智力的同时,提高其肢体协调性,从而改善身体形态。小学体育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视情况来开展花式跳绳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游戏活动,在竞赛中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
一、花样跳绳运动
(一)运动起源
我国历史学家在汉代画像石上发现了“跳绳图”,证明在汉代就有了跳绳活动。清代作家彭蕴章在《松风阁诗抄》中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也说明这种跳绳运动极具趣味性,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使人感到愉悦。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跳绳运动开始流行,国内多家体育机构组织开始承办跳绳比赛活动,使得跳绳项目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当中,这项运动也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方式。花样跳绳运动则由普通的跳绳运动发展而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花样跳绳由常规的“交叉跳、反跳、单腿跳花式”衍生出“正反双摇跳、直飞跳、死花、活花、双摇单跳”等。由此可见,花样跳绳在发展中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喜爱,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丰富业余生活,是“全民健身”的真实写照。
(二)运动标准
花样跳绳是一项趣味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可以大限度调动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跳绳运动的准备阶段,需要身着舒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避免穿着硬质束身服饰或及硬底皮鞋,以减少关节运动损伤,保证体育运动的安全。在热身阶段,需要充分活动下肢关节和腿部肌肉,保证脚踝、膝关节、髋关节得到充分的热身,同时要拉伸肩袖肌肉,进行适量的摆臂和跳跃训练,为后续的跳绳运动做好准备。在运动中,要在起跳后保证前脚掌先着地并弯曲膝盖,避免膝关节蹬直而造成半月板磨损和不必要的关节损伤。在选用跳绳器具时,要选择长短粗细合适的绳索,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试跳,避免在后续运动中出现不适感,从而影响训练节奏和效果。在花样训练中,要密切关注指导者的示范动作和理论讲解,按照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花样跳绳训练,及时地提出问题并进行实践,从而提升运动的愉悦感和获得感,增强身体素质。
(三)跳绳热潮
前已提及,跳绳运动在国内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唐宋明清朝代分别被称为“透索、跳索、白索、绳飞”,自民国以后才被称为“跳绳”。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下,国内迎来了跳绳运动热潮,陕西省作为跳绳的故乡,多次助推全国掀起“跳绳热”,各级学校和社会体育机构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跳绳训练活动和游戏竞赛,不同阶段学生和社会人士踊跃参加,全国第一家跳绳协会在西安成立,花样跳绳运动也正式成为全国民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享誉海内外。受到花样跳绳运动本身独特的娱乐性影响,很多社会人士在运动中会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通过互联网社交软件来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由此,花样跳绳“减脂、塑身热潮”席卷互联网,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四)“非遗”项目
在花样跳绳运动广泛传播的新时期,世界各国纷纷注意到这种富有娱乐性和节奏感的运动,国内各省的花样跳绳队作为专业代表应邀出访多国和地区,共计举办近千场海外跳绳培训班,培养了十三万多名国内外花样跳绳爱好者。在全国人民的一道努力之下,各省的民运会、农运会、工运会以及全国农民运动会,已正式将花样跳绳列入比赛项目。花样跳绳运动也成为国内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其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意识,不断发展其灵敏、速度、弹跳及耐力,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二、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功底薄弱
小学体育的授课对象是低年龄段的学生,该阶段学生正处在身体各项机能的重要发展时期,其骨骼发育速度较快,肌肉力量尚弱。在跳绳教学中,部分天性活泼的学生会忽视理论知识学习而直接开始跳绳,容易在活动中拉伤肌肉或磨损关节,从而影响骨骼发育和肌肉生长。而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度强调跳绳注意事项,未能夯实学生的体育理论学习基础,以至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功底薄弱,难以在体育课堂上科学参与训练,甚至还会因不熟悉跳绳原理而失去运动热情。
(二)锻炼方式有待改善
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运动观念,其安全意识不高,容易在跳绳运动过程中,过多尝试自己不熟悉的“花样”,从而在体育锻炼中出现安全问题,甚至还会误伤他人。部分体育教师未能做到因材施教,组织全体学生按照固定的方式进行跳绳训练,以至于学生形成消极的固化思维,容易在创新尝试中陷入思维定式。
(三)课堂教学氛围消极
花样跳绳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竞技性,部分小学生对跳绳理论学习比较抵触,而是喜欢在实践中摸索理论。而一些教师在跳绳训练中,未能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比重,没有认识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不平衡性,时常会按照小学生难以接受的形式来讲解知识,以至于课堂氛围相对消极,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缺乏展现自我平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样跳绳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小学生能够在跳绳中展现自我风采,产生运动的愉悦心情,而给予其展现自我的平台,则可以升华体育教学,帮助小学生建立运动自信心,促进其身心素质健康发展。然而,有些教师未能注重打造展现自我的平台,而是按部就班地开展重复的跳绳训练项目,以至于学生缺乏表现自我的机会,其运动热情逐渐被消磨殆尽,很难获得运动新鲜感和愉悦的心情。
三、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策略
(一)普及知识,提高运动热情
选择科学的方式来普及花样跳绳理论知识,能够充实训练活动,大限度提高小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之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来吸收跳绳原理,为后续的运动夯实理论基础。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功底薄弱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列举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从而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参与运动的热情,提升理论知识的吸收质量。在普及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学生主体思想,按照如下步骤来夯实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功底。
第一,展示教学大纲。让学生简单了解花样跳绳重要知识点,并围绕特定知识点来引申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群体跳绳、跳绳竞赛等。鼓励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跳绳经验和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教师根据不同发言进行总结,契合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论理解印象。
第二,播放微课视频。直观展示运动技巧和相关理论,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阐述不同的原理,增强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激发其运动意识。
第三,出示直观教具。介绍不同材质的跳绳和运动装备,普及跳绳运动准备知识,在讲解体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广受学生欢迎的运动明星,调动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提高其运动热情。
通过坚持学生主体思想,向小学生普及花样跳绳知识,使其既能对相关体育理论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产生较高的运动热情,为后续的运动训练夯实理论基础。
(二)科学锻炼,掌握运动技能
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最大限度避免运动损伤,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运动观念和运动意识。为解决学生锻炼方式有待改善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跳绳训练中分解示范基础跳跃、摆臂、摇绳动作,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帮助小学生掌握花式跳绳运动技能。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教师要在运动前按照以下步骤指导学生进行热身:首先,站立活动肩颈、踝腕、膝髋关节,拉伸肩部、腰部、腿部肌肉;其次,正反方向环绕抡臂配合起跳、落地,模拟花样跳绳运动轨迹;最后,以原地跑步的方式激活全身肌肉。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热身方法。
教师在花样跳绳训练中应当设计灵活、完善的运动计划,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训练。首先,要依据课程大纲来组织学生练习单脚、并脚跳绳,为其示范单脚、并脚交换跳握绳与摇绳的方法,让学生直观了解运动技能,并尝试进行模仿。其次,组织肢体能力较强的学生共同演示“8字摇绳、双人跳绳”,让学生直观了解发力技巧,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最后,考查学生对单脚、并脚跳绳、8字摇绳、双人跳绳技能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讲评。在训练后,及时组织学生拉伸和放松肌肉,提醒其科学饮食和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使之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游戏活动,增加运动乐趣
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运动乐趣,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运动观念。面对课堂教学氛围消极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组织开展不同的体育游戏活动,带领学生在完善游戏的同时,科学参与花样跳绳训练。
开展“花样接力跳”游戏活动,按照“由简入繁”原则,先将学生分成不同队伍;再由教师做出基础、中等、高难度的花样跳绳动作,让不同小队按人次模仿教师动作,率先全员完成的小队获胜;最后总结游戏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跳绳动作,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运动乐趣。
开展“花样跳绳拼图”游戏活动,先出示分割成六块的纸图;再组织不同小队的学生跳出六种花样跳绳动作,激发其创新思维意识,使其每完成一个动作便拼接一块纸图,最先完成拼图的小队获胜;最后总结游戏并进行讲评,增强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升华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活动。
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同时表扬运动成绩优异的个人以及团体,鼓励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再接再厉,适度调整自己的训练计划强度,科学提升花样跳绳水平。
(四)组织竞赛,发展运动素养
教师组织小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可以激发其良性竞争意识,从而发展其运动素养。对于学生缺乏展现自我平台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利用好不同的运动时间,科学组织花样跳绳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
首先,教师要在课上调整花样跳绳的训练强度,适当增加提速、创新类基础跳绳竞赛活动,在夯实理论学习基础的同时,讲解花样摇绳、脚步技巧,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合作、勤奋运动精神,从而提高自己的花样跳绳水平。其次,教师要在大课间活动中组织不同班级学生进行团体竞赛,按照整齐度、精神风貌、创新性进行点评,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表现机会,使之树立运动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参与校外业余个人和团体跳绳比赛,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条件下,为其设计专业的训练计划,组织其在课余时间内进行科学的锻炼,从而提升自己的花样跳绳水平,在校外业余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加深对运动的喜爱之情,树立终身体育理念。通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花样跳绳竞赛,可以培养其良性竞争意识,为其提供充分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在发展运动素养的同时,让其了解形式多样的竞技体育知识,充分开阔学习视野,在校内外运动中结识志同道合的花样跳绳爱好者,在交流经验中丰富认知,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总之,花样跳绳运动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发展,开展小学体育花样跳绳训练,不仅能让小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而且可以增强其运动自信心。现阶段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功底薄弱、锻炼方式有待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消极、缺乏展现自我平台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学体育教师采用普及知识、科学锻炼、游戏活动、组织竞赛等策略,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之掌握不同的运动技能,体会运动的乐趣,逐步发展自己的运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