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校园影视之花 促区域教育发展
——从校园影视评比活动看视频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2022-11-05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韩跃华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 韩跃华
一、对北京市校园影视活动的认识
“北京市中小幼校园影视评比活动”由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办,从2006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两大类。其宗旨在于充分发挥校园影视在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加快中小幼优质影视资源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师组涉及教育教学类、专题类、文艺类、校园电视节目类、摄影类。教育教学类主要侧重于根据课程、教材的需要摄制的教学片、教学微视频(微课)、课本剧。专题类主要侧重于宣传学校办学特色,记录校园大型文体活动和其他重要活动,介绍校园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深度探讨校园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摄制主题集中的视频节目。文艺类主要侧重于微电影、音乐电视、电视散文、电视作文、公益宣传片等。校园电视节目类主要侧重于校园电视台播出的具有完整的栏目设置、节目主持的一档自办节目,片头、角标、人名条、同期声字幕、片尾标版等要素齐全。摄影类内容积极健康,反映师生校园生活。
学生组涉及优秀作品类、学生主持人类,两类作品均由学生创作。校园影视节目,作品类型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学生主持人类需提供能够体现其主持功力的节目,内容可以是新闻播音、栏目(节目)主持或调查采访等。
校园影视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德育工作,尤其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智慧教育为目标的未来教育,并不是对现有教育手段的小修小补,利用影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以校园影视活动为平台 引领区域教育新发展
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教育宣传中心是隶属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的业务职能部门,在宣传统战科的统一指导下,负责全系统宣传品的制作与发布、校园影视、课堂教学录制等工作。
从2006年开始的15年中,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教育宣传中心坚持参加“北京市中小幼校园影视评比活动”,坚持以提升技术水平为目标,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校园影视评审为平台,全面推动影视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舆论宣传工作三方面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教育发展。
(一)坚持科研引领,让“头雁”领飞
要想带动全系统校园影视工作,科研课题是探索新方法和新手段的有效途径。2018年开始,教育宣传中心稳步推进1项市级一般课题、1项区级重点课题和3项区级一般课题的有效实施。针对不同的课题,分别开展了摄影、摄像、微课制作等方面的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师和更多喜欢校园影视制作的教师搭建良好的业务交流的平台,促进各类媒介素养的有效提高。
(二)规范区级评审,让学习成果转化为技术提升
近年来,教育宣传中心以区级校园影视评审为平台,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提升。坚持发挥教育宣传中心教师的作用,规范开展内部初审,保留70%相对优质的作品进入区级评审。坚持开展由学科教师广泛参与的区级评审,达到了交流研讨、促进提升的双重目标。坚持召开每学年一次的区级校园影视评审总结表彰会。区域学科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校准门头沟区校园影视工作前进的指针和方向。
(三)实施精准指导,让种子开花结果
在区级评审的基础上,我们邀请市级专家对参加北京市比赛的优秀作品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指导。截至目前,我区教师无论是前沿理念,还是拍摄手法、技术运用、后期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历年的磨砺中,每一类作品都精彩纷呈。
1.教育教学类作品
学科教师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视频制作技术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育园小学的校本课程“地球的自转”、中等职业学校的汽修专业发动机课程“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大峪二小的美术课程“画蘑菇”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是我们做技术的最重要的一个落脚点。
2.专题类作品
全面反映了我区近年来各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园大型文体活动、校园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校园生活的热点问题。其中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的《自主多元,百花绽放“5+X”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纪实》宣传片展现了学校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心路历程和办学成果,为更好地提炼学校的核心素养起到了助推作用。北京八中京西校区的《向美而生 且行且歌》是一部人物专题影片,教师用专业的摄影手法和后期制作,在细腻的影像中还原了真实的高中生活,再现了生动而难忘的高中时光,达到了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树立典型的整体目标。应该说,为学校对外宣传服务是校园影视工作的又一个落脚点。
3.文艺类作品
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三家店铁路中学提交的“一”字系列作品《一飞冲天》《一球成名》《一张卷子》《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同时,2019年,信息技术教师们抓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契机,记录学校、教师、学生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生动画面,提交了一系列优质的主题鲜明的文艺类作品。
4.摄影类作品
有一半作品能够聚焦广大师生知家乡爱学校的情感,如大峪一小王磊老师的《24小时永定河》,军响中心小学王夏晴老师的《丰收的军响》,王平中学安志勇老师的《美丽校园》,三家店小学附属幼儿园韩中悦的《快乐毕业季》,一幼龙山分园王萌老师的《腊八节到啦》等,都集中反映了知家乡爱学校这一主题。
5.校园电视台作品
经过多年的磨砺与涵养,在张建红老师的努力下,实验二小永定分校的校园电视台逐步确立了学校品牌。这样的电视台把采、编、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习实践课程化,为学生搭建了校园影视实践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另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大峪二小、北京八中京西校区的校园电视台也势头强劲、踏歌而来。
6.学生作品类
孩子们以独特的视角,用手中的镜头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新桥路中学选送的《我和我的新校园》、军响中心小学的《七分钟与七十年》、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的《开学新闻采访》等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孩子们眼中美丽、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炙热情感。
三、校园影视作为视频技术应用的实践意义
每年一届的校园影视作品评比工作,是我们抓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和抓手,我区高度重视,并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是强化校园影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每年规范开展全区中小幼校园影视评比工作,以赛促训,培养了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影视教育教师队伍。二是加快校园优质影视资源建设,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智育、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学科教学、社团活动有机融合,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充分发挥校园影视作品的宣传教育作用,着力展现我区广大师生良好精神风貌,展示学校的文化灵魂和生命力,推动学校特色内涵发展。校园影视强调的是技术,促进的是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校园影视工作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不管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制作、电视节目的摄制,还是教育杂志的创办都需要良好的视频制作技术、良好的摄影技术做支撑和保障。校园影视工作的功能已经突破课堂教学,逐步成为展示区域教育形象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四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门头沟区坚持把校园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学科教学内容和社团活动有机融合,教师们和孩子们以独特的视角,用手中的镜头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使校园影视成为我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器。
综上所述,校园影视是师生健康成长之蕊、是校园蓬勃发展之芽、是教育发展之花!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教育宣传中心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学校阵地,坚持立德树人,凝聚发展力量,多出精品,扩大影响,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实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培校园影视之树,育国家未来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