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期运动干预对吸毒成瘾者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2022-11-05马廉祯连雪琳

武术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吸毒者成瘾者戒毒

马廉祯 连雪琳 王 晨 孙 岳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毒品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探寻科学合理的运动戒毒康复手段是世界性难题。2018年6月26日,司法部部长在国际禁毒日上提出“以运动戒毒为引领,构建中国的戒毒体系”,同年司法部戒毒管理局部署开展运动戒毒试点工作,并制定下发《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运动戒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北京和山西等11个省份选取24个场所开展试点。新模式的推行为戒毒人员的戒毒康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运动戒毒以其安全、健康、绿色及无副作用的特点被运用于具体实践中,成为新的戒毒康复手段,但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基于为运动干预在戒毒康复中的具体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进一步推进运动干预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本文将从运动干预的三个时期对吸毒成瘾者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综述,以期验证运动戒毒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推进运动戒毒的实施。

1 相关概念界定

吸毒成瘾:《刑法》指出,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吸毒成瘾的界定是指:吸毒人员因反复使用毒品而导致的慢性复发性脑病,表现为不顾不良后果、强迫性寻求及使用毒品的行为,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个人健康及社会功能损害。

我国各类禁毒宣传材料指出吸毒者通常具有药物耐受性、身体依赖性、心理依赖性等特征。李龙辉等学者的研究总结了吸毒成瘾的8个特征标准,分别是渴求性、耐受性、戒断性、强迫性、冲动性、优先性、故意性、顽固性。

本文将运动干预介入的三个不同吸毒时期分为毒品成瘾前期、吸毒成瘾期以及戒毒后期,分别对这三个时期的运动干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综述。吸毒成瘾前期指未接触毒品期;吸毒成瘾期指已接触毒品并对毒品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戒毒后期指吸毒成瘾人员完成戒毒,重回社会时期。

2 不同时期吸毒成瘾人员的特征状况

2.1 吸毒成瘾前期人员的特征状况

2.1.1 对毒品存在好奇心

近些年来,吸毒人员越来越多,毒品问题成了世界性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的传播,各种新型毒品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娱乐场所,对各类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和无业待业者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已有研究认为,好奇心理是首次吸毒的主要原因。杨朝阳等学者对870例吸毒人员的调查指出,在多种吸毒原因中,好奇心理占比高达60.8%,他人引诱占15.5%,生活空虚占12.3%,麻醉自己占9.4%。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个体逐渐沦为吸毒成瘾者。李冠军等对160名强制戒毒人员的调查指出,新型毒品滥用者大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爱寻求刺激,具有群体性特征,青少年恰好是高度符合这一特征的群体,好奇心理使青少年在自我成长时期不但形成了内在的易感性,也与其所处的群体形成了外在的易感性。朱晓东等学者指出,这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与当今青少年吸毒人数的增加具有很大的关系。从毒品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来看,毒品可以分为抑制剂、致幻剂和兴奋剂,其所带来的不同体验,诱使越来越多的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综上,学界认为驱使个体吸食毒品的诸多重要因素中,好奇心占比最大。学习禁毒相关知识,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好奇心而走上吸食毒品的道路。

2.1.2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接触毒品

吸毒行为的出现往往具有偶发性和盲动性,这种行为很可能来自社区环境、家庭环境、人际环境的影响。李冠军等学者对80名传统毒品的强制戒毒人员日常人际关系的调查发现,73.75%的人员无业,83.75%的人员的交往对象是吸毒者;而他们同时对80名新型毒品的强戒人员日常人际关系的调查则发现,有70%人员的交往对象是吸毒者;新型毒品强戒人员21-35岁的占比达到72.5%,高度吻合于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消费人群的年龄段;传统毒品强制人员21-35岁的占比为20%,比例显著低于同年龄段新型毒品人员,传统毒品强制戒毒人员占比最高的是41-50岁,达到52.5%。在社会交往高度城市化、网络化、兴趣集合化的今天,人们有时会在群体作用的影响下逐渐进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其过程虽然不显激烈但却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行为。个体在随群体行为而自身实施越轨行为时多由一时的感情冲动或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个体所处的群体中存在吸毒行为或者吸毒倾向,那么个体被诱发吸毒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2.2 吸毒成瘾期人员的特征状况

2.2.1 对毒品存在强烈的身体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是指机体对毒品产生的适应性改变,若停止使用该毒品,则会出现常人难以忍受的戒断反应,譬如疼痛、头晕、兴奋、焦虑、暴躁、失眠、流泪、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意识丧失等等,这也称为戒断综合征。人体在接触毒品后会逐渐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毒品作用下新的平衡状态,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则需要反复使用毒品。对人体来说,人脑中存在的吗啡肽、阿片肽等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吸食毒品会导致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进而抑制人体自身的分泌,久而久之,人体自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就会开始消失甚至丧失,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吸毒者就会通过毒品来获得外界类吗啡肽、阿片肽等物质,对毒品产生强烈的身体依赖性。人在吸食海洛因后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生理平衡状态,一旦停止使用,则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等症状,为缓解痛苦,则会通过不断的吸食毒品来获得机体的舒适感。

综上,依赖性药物产生的戒断症状会迫使吸毒者通过不断吸食毒品来平衡生理机能,缓解生理痛苦的作用,这就导致吸毒成瘾者存在强烈的身体依赖性。

2.2.2 对毒品存在强烈的精神依赖性

这是吸毒成瘾期人员的主要特征,也是导致吸毒复吸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精神依赖性是指患者在精神意识上对毒品的渴求,以获得服用毒品后的特殊精神满足。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毒品的强烈欲望,导致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精神依赖的产生与毒品种类和个性特点有关,以海洛因为例,其容易使人上瘾的原因在于其进入人体后使体内多巴胺含量猛增,致使多巴胺能神经传导亢进,随着吸食毒品次数的增加,为达到原有的欣快感对海洛因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大,即形成耐受性。同时,多巴胺能神经元在海洛因的不断作用下,受损神经元逐步增多,而身体自身合成多巴胺递质的能力也在下降,内外源双重作用导致人体对海洛因的精神依赖性有增无减。

吸毒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成瘾记忆呈现长期存储、消退抵抗、易于重建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吸毒成瘾者具有较高的复吸率。吸毒者一旦产生精神依赖,即使通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控制后可以在生理层面获得明显的戒毒成果,但戒毒者精神层面的依赖性得到治愈可能仍然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2.2.3 身体机能受到损伤

毒品带来的稽延性症状严重损害了吸毒人员的生理健康状况,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情绪波动超过人体正常生理范围时,身体会处于一种过度应激状态,导致体内神经介质释放异常,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代谢失调,进而引起人体机能衰退,发生疾病并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同时,研究表明,长期吸食毒品会使血管平滑肌处于收缩大于张力的状态,逐渐使人体血压升高。吸毒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中最突出的是营养不良,影响机体的消化系统,引发呕吐、食欲下降,抑制胃、胆、胰等消化腺体的分泌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导致机体严重受损,重者危及生命。

2.3 戒毒后期吸毒成瘾人员的特征状况

2.3.1 再融入社会难度大

能否顺利完成再社会化是验证吸毒人员戒毒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更是确保戒毒成效、预防复吸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大多数吸毒人员却始终处于“吸毒-戒毒-复吸”的死循环,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戒毒后难以再次融入社会。个体一旦接触毒品,会被贴上“吸毒者”的标签,而这一标签将会伴随其终身,社会异样的眼光会削弱吸毒人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其与普通人群接触的意愿。女性吸毒人员再社会化问题尤为严重,她们具有社会联结特征缺失的特点。研究表明,导致女性吸毒人员复吸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排斥、毒源难绝、生理成瘾等。

2.3.2 复吸毒品现象频发

吸毒成瘾人员反复多次进行毒品摄入后,易形成毒品成瘾的记忆,包括环境线索、精神线索以及相对更牢固病理性的毒品成瘾记忆,当吸毒者再次暴露于与毒品环境、压力应激、先前与吸毒行为有关的环境线索中时,原有的成瘾记忆容易再次进入“唤醒-奖赏”系统,出现脱毒后的复吸行为;毒品依赖人群和复发人群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自我评价低、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特点,不能正常地面对挫折,不能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离开戒毒所之后,面对社会的歧视,若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难以融入社会,极易再次吸食毒品。以海洛因为例,研究表明,影响海洛因成瘾者复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精神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躯体生理因素、药物成瘾因素,而在强制劳教戒毒人员中,“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导致复吸的更主要影响因素。吸毒成瘾的记忆呈现长期存储、消退抵抗、易于重建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导致了毒瘾戒除后又容易出现复吸的现象。

3 不同时期运动干预对吸毒成瘾人员的可能影响机制

3.1 吸毒前期运动干预对吸毒成瘾者的可能影响机制

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娱乐消遣行为,对个体的生理机能及心理情绪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近些年来,有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其接触和使用毒品的概率存在负相关关系,Kulig等利用1999年美国青年风险行为调查的数据对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队参与情况与毒品的使用情况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体力活动和运动队参与情况的人员均表现出较低的毒品使用率。自主接触毒品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毒品摄入前或同时进行运动、强制或自主运动,都能减少机体的毒品摄入量。据此可推测,运动锻炼可有效降低毒品使用率,而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影响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并非生来就是犯罪人,犯罪行为以及吸食毒品的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习得的。情境定义与模仿、奖励与惩罚是影响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在因素;家庭、同伴与邻里的影响互动是学习过程的重要外在因素。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难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格心理,而走上了吸食毒品的道路。而对于经常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人来说,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是降低其毒品使用率的可能影响机制。

注意力转移。著名犯罪学家赫希认为减少毒品使用及越轨行为的产生的一个原因在于参与传统的体育运动与娱乐活动,减少从事越轨活动的时间与精力,将个人与从事越轨行为的潜在诱惑隔离开来。因此,体育运动对个体时间、精力的占用,注意力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毒品接触率。

对体质健康状况的追求。运动参与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更多的关注于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而毒品作为一种高危依赖性药物,会严重损害使用者的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神经系统等方面,体育锻炼者为了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一定程度上会避免去接触毒品。

3.2 吸毒成瘾期运动干预对吸毒成瘾者的可能影响机制

3.2.1 运动干预对吸毒成瘾者成瘾性的影响

消退吸毒成瘾者的成瘾记忆。吸毒人员一旦吸食毒品则会对毒品产生长时期的成瘾记忆,毒品对于药物成瘾的记忆包括环境和精神线索,且病理性的药物成瘾基因相对牢固,当药物依赖者暴露于与药物相关的线索环境时,由于抑制功能受损,无法抑制住对药物的渴求并形成用药冲动。而这一成瘾记忆是导致吸毒人员难以戒毒以及戒毒后复吸的关键因素。在机体中海马在环境线索相关的学习记忆中存在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戒断后的存在关键时间窗促进了条件化环境线索相关成瘾记忆的形成,如果能阻断LTP的形成,可能熄灭环境线索相关联的成瘾,从而减少条件化环境线索诱发的复吸行为。还有研究表明,在记忆再巩固时间窗内进行记忆提取消退任务能够有效降低觅药成瘾记忆自我恢复、续新及重建。抗阻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积极影响,集中表现为认知表现的提高和记忆力的增加,运动成瘾者在成瘾期间进行一定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机体的认知功能,对成瘾记忆的消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修复体内的奖赏系统。从神经生物学机制来看,毒品成瘾是一种表现为持续性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的复发性脑慢病,与大脑奖赏系统受损有关,而机体奖赏机制又受到体内多巴胺分泌的影响,在多巴胺释放的作用下能激活一种奖赏机制,这种奖赏机制控制着成瘾。同时成瘾性药物能够增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性,提高脑内多巴胺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从而引起相应脑区的奖赏效应。研究表明,阿片类和冰毒类主要通过奖赏系统给吸毒者带来一定的愉悦感及病态兴奋或阵痛刺激,长期吸食毒品会破坏多巴胺能神经元和阿片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而破坏奖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吸毒者陷入极大的负性情绪之中,驱使定向唤醒系统对摄入毒品的渴望,从而形成毒瘾。因此,对体内多巴胺的调控是改善奖赏机制,有效控制毒瘾的关键。适当的运动锻炼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机体多巴胺神经元的释放,增强多巴胺的活性,而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性与成瘾人群的情绪调控密切相关,对机体的情绪状态、躯体运动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因此,一定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的增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改善奖赏系统,缓解吸毒人员因戒断期出现的稽延性症状,从而达到戒瘾的效果。

3.2.2 运动干预对吸毒成瘾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

改善吸毒成瘾者的体质功能。研究表明,毒品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系统都会有影响。还有学者指出,戒毒人员在心肺适能、肌耐力适能、肌力适能、神经适能与常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学者们做过多种实验,6个月的健心操干预使戒毒人员的收缩压由128mmHg下降到117mmHg,舒张压由80mmHg下降到74mmHg;12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吸毒人员的心肺耐力和肺活量;3个月的太极康复操训练对吸毒人员的脉搏呈现显著下降;12周的有氧运动有效的提高戒毒人员的握力水平。因此,运动训练是改善机体体质功能的重要手段,戒毒人员在强戒期间进行运动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体质。

调节吸毒成瘾者的负性情绪。一般来说,甲基苯丙胺类易使人产生焦虑的情绪状态,而阿片类易使人产生抑郁的情绪状态。受毒品的影响,多数吸毒成瘾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通过文献查阅,多数学者通过心理量表表明,一定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吸毒人员的不良情绪。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干预对戒毒人员的抑郁、偏执等负性情绪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6周的运动干预使中度抑郁和严重抑郁的人员比例有所下降;练习12周的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有效降低了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负性情绪;3个月的集体运动疗法有效缓解了女性强戒人员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基于此,一定强度的运动干预可有效缓解吸毒人员的不良情绪。

3.3 戒毒后期运动干预对吸毒成瘾者的可能影响机制

戒毒人员在戒毒后回归社会存在较高复吸风险,先前的交往环境、吸毒带来的成瘾记忆以及社会异样的眼光,都易导致吸毒人员再次吸食毒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理是人类在适应环境的漫长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技能,人的心理行为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而对于吸毒者来说,再次回归社会,种种困难导致他们难以适应,于是会出现消极心理,缺乏自信心,对生活丧失希望,很有可能通过再次吸食毒品来获得一时快感。众多研究表明,一定的运动锻炼可有效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体育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参加体育锻炼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交往过程,恰如杨文轩教授在《体育概论》中所指出的,体育运动具有增进人们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群体意识,同时还具有增进社会健康的功能。因此,通过一定的体育运动锻炼,戒毒人员可以提升其自信心,增进彼此交流,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综上,吸毒人员重返社会后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其负性情绪,消退成瘾记忆,从而降低对毒品的渴求度,增强吸毒人员再次回归社会的自信心,更好地面对生活。

4 结语

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毒品泛滥直接危害到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威胁。减少毒品接触率、增加毒品戒断率、降低毒品复吸率,这三个环节是有效控制毒品泛滥的关键,体育运动作为一项绿色、安全、健康的干预项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化、科学化、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式来帮助戒毒人员戒毒康复,顺利回归社会,同时也引导社会群体树立正确的毒品认识观,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降低毒品接触率。关于运动干预对毒品影响的相关机制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尚且不足,还需进一步研究,从而为运动戒毒的科学性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吸毒者成瘾者戒毒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知觉机制研究
网络成瘾者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的持续注意任务事件相关电位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
短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DTI研究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