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武术散打赛事产业化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2022-11-05刘朝阳曾子瑶
刘朝阳 刘 轶 曾子瑶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自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各类国家层面、省市对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如春后竹笋,全民健身、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产业等在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引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在武术产业之后的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做大做强竞赛表演,扩大武术产业的规模。提出对于相关武术项目要加以引导、加以扶持使其走向职业化道路,并且要与当前武术产业联合起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武术赛事体系,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的武术品牌赛事。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武术散打赛事的研究也有很多成果,李春木认为武术散打赛事技术丰富,不易看懂,不受大众所追捧;武术散打比赛和规则在同类格斗对抗类比赛中略显劣势,加之赛事市场化运作能力弱、市场营销手段不全的影响,武术散打产业发展动力更为不足。余雪,魏小双等认为我国武术散打赛事发展的道路上面临赛事运营和市场宣传管理经验不足;各类武术散打赛事赛制不统一,举办赛事时间短;宣传力度不足;赛事中运动员较少;职业俱乐部培养队员体系不完整的困境。众多文献研究表明,众多学者认为武术散打赛事是基于传统武术项目来进行发展的,武术散打赛事的仍然在前期发展中,武术散打赛事市场结合不充分,市场竞争力不足,要在众多利好的政策中准确无误的把握武术散打赛事发展的势头,针对散打赛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境,提出优化策略和应对路径,有助于散打赛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武术散打赛事发展现状
我国散打项目基于中华传统武术而来,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迄今已有四十余载,武术散打赛事发展步伐快速,全国各地的散打协会开展散打职业赛事和大众业余赛事,赛事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满足了大众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赛事的发展中夹带了众多资本资产,为赛事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势头。随着“十四五”的召开,我国对传统体育赛事的关注度日益频繁,无异于提高了武术散打赛事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1.1 赛事发展迅猛,办赛数量持续增加
在改革开放初期,武术散打项目开始了十年实验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武术散打赛事准备进入商业化模式的前端,对于进行商业化开展,我国进行了各种方式的调研和实验,开展散打项目的实验试点、成立调研小组进行调研考察、制定竞赛规则、出台运动员等级标准。随着赛事体系的不断完善,参加赛事的人数持续增加,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度也逐渐增大,随着不断开展赛事,散打赛事被认定为正式比赛的竞赛项目。保证了赛事长期稳定的开展和运行,为之后武术散打赛事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准备了基础条件。2000年,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暨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开赛,经过2001-2003年连续三年的举办,武术散打王成为著名的赛事品牌,塑造了一批散打明星。随后武术管理中心新创办一些散打赛事,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搏击王的等赛事均开展的比较顺利和成功。近年来,散打专业度和职业化逐年加强,人们的消费理念加大,高质量的赛事随着资本的加注变得更加吸引人,散打王联赛,超级联赛、中外对抗赛以及武林风等。我国官方举办散打赛事众多,加之各个地方均有武术协会会开展一系列的散打比赛,以及更加专业的武术锦标赛、全运会、亚运会等大型国家国际等赛事,赛事数量持续增加,赛事的质量也得到提升。
1.2 赛事赞助转变,社会扶持力度较大
在改革开放前期,武术等传统赛事开展遇到项目资金不足等问题,国家体委为更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创新资金筹备方案,转变集资方式,由国家出资举办赛事转变成社会企业出资赞助。如1994年中华武术散打擂台赛由社会企业承办运作,赛事资金全部由社会企业筹资举办政府部门行使监管职责,由此散打赛事举办开启“政府部门引导、监管,社会企业资金出资经营”模式。之后各种重大赛事都变成了企业赞助并且承办,政府来引导、协同合作推进赛事的发展模式。新世纪开始阶段,散打赛事进一步开始了全面化发展时期,散打赛事开始了向专业化运行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凸显出了赛事与市场的结合的特点。当赛事与市场化运行结合,专业团队会考虑各个部门、不同人群的利益。2004年“武林风”散打赛事的赞助商就有东风标致、康龙、瑞通建设银行、腾讯体育、pptv视频、爱奇艺等。由此可见多方赛事赞助参加赛事的主办、运行与管理已经成为趋势所发展,赞助商的大量资金的投入,为武术散打赛事的开展和运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证和动力源泉。
1.3 赛事交流频繁,对话空间不断加大
武术是我国五千年的宝贵财富,其中文化底蕴思想丰富且耐人寻味,以武止戈,和谐共生;健身养生中的“内外兼修”与体育强国的文化内涵不约而同,有利于体育强国的发展。近些年来,国家政策支持武术项目的发展,体育总局也号召和组织武术表演团队、参加国际大型赛事,外派孔子学院武术教练以及举办各种武术项目裁判和教练员培训,积极扩大武术的对话空间和渠道,为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国外扩大了武术项目的影响力度。在不断交流和学习中,武术散打项目与美国职业拳击、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泰国泰拳等拳种进行赛事交流和对话,在对各个拳种交流学习中,了解各个拳种的攻击技巧、竞赛赛制和规则、管理和运行,无疑对散打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我国散打赛事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武术散打作为改革开放之后新型的竞技体育项目,结合武术项目中的进击战术的精华,并且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展成为散打搏击赛事运动,散打赛事的发展,促进了武术项目的交流,也促进了散打项目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在交流和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2.1 散打与同类搏击赛事相比优势不足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市场的规模和前景潜力无限,我国开展了众多拳击、散打、搏击类的进击的赛事活动,在体育产业市场的巨大蛋糕中瓜分一部分。但美国职业拳击联赛、WWE、泰拳联赛等众多受欢迎的赛事,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众多媒体直播或者转播,迅速占据中国对抗类拳击类赛事市场。泰拳进击形式表现出强悍、蛮横、凶狠的风格,尤其是在决胜时期,攻击战术明显,对抗力度大,并且泰拳的意图是招招杀敌让对手没有还手的机会,战胜者以最强技术和积极能力,让受众和对手产生敬畏。WWE、拳击、泰拳等体育赛事可以很好的调动和调整情绪,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可以让观众在一天的劳累和繁重的生活工作中,释放自我,追逐最原始的对抗。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市场不断的扩大,观众对赛事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渴望新的赛事,期待新的对抗性赛事,对抗性大的赛事可以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愉悦的观赛感受,这样的赛事可以让观众的心情和压力得到释放,对比赛的兴趣得到提升。散打赛事的评判标准是以准确的击打声音、攻防效果,裁判是观看“打点”计分来评选手获胜,得分优势者则可以避免接触,一直闪躲,防守战术来得到比赛的胜利,这样严重影响到了比赛的观赏性,并且散打赛事的规则经过四十年来的修改、增补,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赛事规则。武术散打与对抗格斗的赛事相比逐渐显示出不足,散打赛事的宣传、公关、运行等重要方面也不及同类格斗赛事。
2.2 赛事运行力弱,市场化水平低
“散打王”“武林风”等武术散打赛事是中国体育与市场化结合的成功的案例赛事,是中国体育商业化的一个大胆的尝试。武术散打赛事由政府专门专办的模式,走向了企业投资承办,政府协助引导的新方向,散打赛事开始了政府化转变了市场化的新途径。这一方式不仅使散打赛事的社会宣传力度、社会关注力度、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但也有问题显露,赛事矛盾突出。
各大赛事中,虽然与市场结合,企业进行投资举办,但是资金链不能够稳定的输入,赛事盈利模式较为单一,赛事门票、赛事转播权以及其他关于赛事的收入来源,赛事市值没有提升空间。武术散打赛事作为大众性参加互动的赛事项目,赛事的运行管理模式和机制不够先进,市场商业价值和赛事的核心价值在我国目前体育产业市场中发挥效益不足。其导向主要是赛事规划不足,赛事调研不充分,企业和政府举办赛事的目的和初心不能统一,企业看到市场化赛事有利可图,希望通过市场运行手段获得一部分利益化,而政府看到市场化赛事可以扩大群众参与体育,有利于发展群众体育,对体育强国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市场化赛事放权不充分。相比泰拳等赛事运行,我国运行散打赛事市场是依葫芦画瓢,只学习到外在表象,没有看到赛事市场的内涵。
2.3 赛事人才短缺,专业技术匮乏
参加散打赛事的运动员基本都来自省市乃至国家队的散打现役以及退役运动员,或者来自社会上创建的散打俱乐部里面的运动,这些运动员散打技术可能层次不齐,职业化散打运动员技术能力好,但是兼顾省队或国家队训练,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不充裕,社会俱乐部运动员,虽然时间充裕,但是技战术能力表现不够优秀,比赛的观赏度不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退役运动员虽然时间和技战术有可观性的优势,但是年龄程度较大,身体条件可能存在伤病隐患。
再者,我国目前各级运动队伍仍然以“得金为主”“冠军主义”为主要目的,培育的人才仍是为国家获得各个赛事的奖牌乃至金牌为纲领。以这样的培养方式出来的运动员,不能更好地与市场化赛事结合起来,来促进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由于散打赛事与市场结合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俱乐部运动员不能更好地选拔进入各大赛事中进行比赛或者竞技表演,观赏性不足,技战术能力不亮眼,不能更好的让消费者接受和吸引。
散打赛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竞技人才短缺,散打项目运动员选材培养也面临着无人可培养的局面。在武术学校中,生源数量和质量在慢慢减少,各种武术学校在历史的浪涛中选择转型文化类学校。社会俱乐部的选材更加层次不齐,没有高质量的人才。近些年来随着体育强国的口号的呐喊声越来越大,但武术类学校却生源不断下降,武术学校终究逃不过文化考试的要求,社会上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随着体育强国的不断推进,在体制内运动员的待遇不断下降,体育总局不断调整政策,使得专业运动队员的吸引力不在那么大。武术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老师对于培养专业运动员的专业度收到家长的质疑,家长对于孩子走职业化运动员的道路持有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
2.4 赛事受众面小,关注力度不高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赛事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壮大,市场接受并壮大了体育赛事和体育竞赛表演,但散打赛事在社会上的关注程度不足,受众情况低。在中小学课程中我们发现并没有开展散打课程的教学,甚至有些学校都没有开展武术课程的学习。在社会中开展搏击类教学最多的则是跆拳道,社会上开展俱乐部种类最多的也是跆拳道俱乐部。学习跆拳道课程已经成为社会课余体育课乃至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之一。在高校的体育课程编排中,散打课程的教学是以公告体育课程教学为主,专业课程的学生以辅修选修课为主,散打教学时间短,学习内容少,学生没有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散打的基本内容和进击技术就结课了。社会中大众健身俱乐部中,学习跆拳道或自主健身的人士居多,选择散打进行锻炼健身的人数屈指可数,散打项目在社会健身俱乐部中存在感低。而散打赛事开展也是关门举办赛事,现场观众或是专业人士或是当地居民,主动并且深入喜欢的散打赛事的观众少之又少,观众参与赛事人数很少。虽然散打项目是武术衍生出的最新成果,但是散打项目缺乏武术传统本身文化底色,不能让大众短时间的接受并且喜欢,散打赛事的举办开始由政府牵头举办,随后变成企业投资承办、政府引导,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专业队伍参加的赛事,在迎合市场方面,实属缺乏群众基础,群众参与度低。散打项目无论是在中小学课程、大众健身俱乐部、高校课程还是散打赛事都缺乏和群众基础,并在现行开展散打项目中,关注度也处在尴尬的局面。
3 我国散打赛事应对路径
3.1 构建“赛事+市场”的运营模式,拓宽赛事发展路径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体育赛事需要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散打赛事应该反思和前进,改变散打赛事以自我中心的发展战略,在举办多年专业化散打赛事的基础上,面向市场打造出商业化赛事或者市场化赛事。散打以“赛事+市场”思维观念来改革赛事的发展规划,赛事思维是指以武术散打项目为基础,把增进散打技术、动作规格、技术难度水平作为赛事的创新点,以此来保证赛事的质量水平,保证赛事能够长久健康的运行和发展;在判罚尺度力度做到统一,突出严谨性、公平公正性。市场思维是指深入市场受众、深入消费者当中,了解社会消费者对散打赛事的需求,在赛事的具体操作环节要以社会受众为中心,为市场受众办赛,将市场人群吸引到商业化赛事参与者当中。市场化赛事需要根据市场消费者和参与者的需求和反馈信息来及时的调整市场化赛事的举办内容。以赛事思维和市场化思维进行两方面的散打赛事发展,一方面既保证了专业化散打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拓展散打赛事市场化的路径;另一方面市场化赛事为专业化赛事储备了青少年专业运动人才。
3.2 打造赛事品牌影响力,落实赛事人才政策
要积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散打赛事,是推动散打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散打赛事的影响力低,赛事品牌缺乏建设,缺乏赛事运营人才。散打赛事需要引进散打赛事专业运营人才,聘请专业的赛事运营机构和人才对散打赛事进行整体的把握,对赛事进行构思、策划、包装、宣传推广,提高赛事与市场化、经济化和市场化的融合度。把散打赛事打造成散打品牌赛事,品牌散打赛事会是推动散打赛事发展的巨大推力。既可以提高赛事的质量,也可提高赛事的观赏度,满足观众的需求,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赛事的宣传和知名度。赛事品牌打造,可以借鉴国内外已经成熟的赛事运作经验,对于国外的赛事经验进行吸收并创新发展,在体现本土赛事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对散打赛事进行国外赛事的借鉴,创新中不忘传统,打造一个传统意识形态、观赏性高、价值高、赛事运行完整的武术散打赛事品牌。同时需要大胆尝试借鉴国外赛事的运行模式,学习精髓,了解其运行机制和优势。“极限挑战”就借鉴了韩国的综艺节目“无限挑战”,但是在极限挑战中,结合我国本土国情,对于我国传统的节日或者地点与其节目结合,借鉴中不失我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而成为了一个品牌综艺,让消费者更加喜欢,更加广为关注。其次,专业运营人才需要具备多种学科能力,也需要具备赛事运营、媒体宣传、散打项目等一些关于散打赛事市场化的专项能力。不仅能够处理赛事的日常运营管理任务,提升赛事管理水准,并且还需要与受众需求时刻保持互动沟通了解,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为赛事注入创意和活力。“武林风”散打赛事的运营团队将散打搏击类赛事搬到了电视媒体上,利用“媒体+竞赛+娱乐”模式成为我国第一个广为人知的散打搏击类赛事,专业运营团队先后招募东风标志、NBB、红牛功能性饮料等赞助商,投资扩大了“武林风”赛事的举办力度,进一步影响了武林风的赛事规模。
3.3 挖掘传统文化特色,增强赛事发展新动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最重要的本质组成部分,文化精神是铭刻在各个民族、国家的个性特征。在武术散打赛事产业中要加强武术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赛事的文化内涵,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武术散打赛事的文化特色是基于武术文化,而武术文化则是中华五千多年来积累形成的文化,是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精神。散打文化精神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独属于散打的文化符号,在商业赛事运行中,独特的文化标志是传播的有利因素,通过散打商业化赛事,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武德、思想、礼仪等展示大众。在武术发展过程中,武术散打应设立散打研习社,以研究散打文化特色,将散打文化更好地融入导商业赛事中,扩大赛事的宣传和影响力。此外,还要积极地宣传散打和武术的相关历史,使其在社会响应范围更广,增加受众,以提升散打在社会上的认同感。
3.4 重视赛事媒体宣传,拓宽赛事宣传新渠道
随着持续深入开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网络通信和5G技术的建设加快推进,持有智能手机人群不断扩大,抖音、微博、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用户激增。在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统计报告中了解到,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的网民总人数已到达10.29亿人。基于我国网民总人数,武术散打赛事依靠多媒体平台宣传,以此来宣传武术散打赛事,并且多媒体平台上还可以宣传武术散打影视媒体资料,这样不仅传播武术文化,同时也在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提高武术散打的影响范围,对推广武术散打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受众大,互动频率多,与报纸、电视、杂志传统媒体行业以线下赛事传播相比较而言,优势非常的明显。因此,武术散打赛事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多媒体交叉矩阵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散打赛事要与报刊、电视、广播、视频、社交软件等传播媒体之间的联系,以“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方式,多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多渠道的对散打赛事进行宣传报道;并且要积极利用快手、抖音、斗鱼直播等平台融合传播,扩大信息传播面积,从而提高武术散打赛事的知名度和赛事影响力。在进行多媒体宣传报道时,可将赛事前期筹备工作、赛事实施阶段、比赛期间赛事相关的活动、比赛过程的采访交流和赛事后期的评估收尾等众多有关赛事相关进行宣传报道。
4 结语
中国散打40年的风雨兼程,从最初的全国区域试点、改革发展、创新发展,到形成如今较为稳定技战术风格、赛事体系和市场运作基础,一路上挫折众多。在如今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散打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散打赛事运作水平不高,市场化体系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数量较少,严重阻碍我国散打产业发展。散打赛事的进步需要散打市场的改革转变,高薪聘用运营人才,打造散打赛事品牌;重视赛事媒体宣传,拓宽赛事宣传新渠道等有效措施突破当前散打赛事的困境,对散打进行合理规划,打造散打赛事新体系,促进散打项目持续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