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运动现代化探究

2022-11-05陈桂志李婷婷

武术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木球少数民族比赛

陈桂志 李婷婷 陈 艳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1 木球运动的溯源及演变

1.1 古代木球运动的溯源

木球运动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娱乐游戏。从考古学视角探究木球运动的起源,发现了木球运动在古代有许多类似的游戏种类,最远可追溯到汉朝。到了唐朝时期木球运动成为宫廷里的消遣游戏,并形成两种类型的运动,一种是以男性为主的“马球”,另一种是以女性为主的“步打球”。宋朝时期,木球运动的盛况有了文字描述,在《宋史·札志》中“当有步击者,时令供奉以戏以为乐。”说明木球运动发展甚好,成为地主官僚阶层娱乐的方式,但是民间还未广泛开展。明朝时木球运动由官僚地主阶层走向平民阶层,至此古代木球运动达到顶峰,在《明宣宗行乐图》和杜荃的《仕女图》等历史文物中可以看到其盛况。随着清军入关,全国禁武的形势下,各种体育运动尤其是对抗性的运动都销声匿迹了。

1.2 近代木球运动的演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运动在回族地区已经流行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只是放牧的牧民为了增加乐趣而发明的一种具有集体性、娱乐性、对抗性的运动,由于各地方没有完整的规则,因而叫法也不统一,概括出来有“ 打毛球” “ 赶木球” “打木球” 等。第一“打毛球”是一项对抗十分剧烈的高强度运动,是野蛮和智慧的结合,带给运动者释放压力、愉悦身心和排遣烦闷的游戏。第二“赶木球”较“打毛球”就温和许多,首先参与人数不限,且只有一个进攻队员;其次各自为战,阻止进攻队员把木球赶入自己身后的坑即可。第三“打铆球”又称“打木球”,是近代木球运动演变中最像现代竞技运动的木球运动类型。首先双方人数相同,其次在选定的场地上各挖直径约13厘米,深约 10 厘米的“牢坑”,在用木棒削制而成长约6厘米,直径粗3厘米,两头呈椭圆形的球,击板或击棍长约0.7-1m。最后以“打砂锅”的方式决定那队先进攻,那队先防守。打两场比赛,每场比赛时间为10 min,时间结束攻防转换,最终以进球多者为胜。比赛结束时,负方需罚“ 喝嗦儿”,即由胜方队员在球门处用棍将球击出,负方队员从端线跑向球落地将球捡回,来回途中需发出“噢、噢”声,中间不准停歇,否则重罚“喝嗦儿”。现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运动就是由上述的几项运动演变而来。

2 木球运动现代化的发展

2.1 木球运动的恢复时期

木球运动恢复发展和木球运动现代化进程是同时推进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1982 年国家恢复举办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后(简称“全民会”)以后发展迅速。在第二届全民会上木球运动首次作为表演项目登上国家民族大舞台,因为木球呈椭圆形,击球腾空、落地后,其运行方向多变,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受到相关专家和群众的一致好评。1985 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民族运动会上木球运动正式成为比赛项目,正式吹响了木球运动恢复发展的号角。在这之前,北京市第一届民运会的组委会为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专门举办了木球运动裁判员、教练员的培训,然后根据宁夏回族木球竞赛规则改编了此届比赛规程。此届民运有其独特性,当时比赛用球是用的垒棒球,对击球板面触球也无特殊规定,因而与曲棍球的技战术基本打法更类似。北京市第一届民运会后木球运动得到爆发式的发展,在1986 年乌鲁木齐全国第三届民族运动会上,许多省市自治区参加了木球运动的表演赛。各表演队伍风格迥异:北京代表团的守门员像美式橄榄球球员一样带有头盔和面罩,球棒为上窄下宽的木板;宁夏代表团的击球板为直板,将球击入球门得分,而不是进洞得分。伴随着木球运动的规则和打法不断完善,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深受专家和群众支持,最终确定少数民族体育木球运动成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2 木球运动的迸发时期

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风云突变,我国稳中求进,经济发展逆势而上。少数民族体育伴随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在1990年首次在宁夏地区举办全国木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并举行了全国8省市的木球邀请赛,此次培训班和邀请赛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时的规则进行修改。改革的典型有挥板的高度前后不得超过肩,膝关节严禁触地,这是其他类似项目都未有的规则。1991 年是木球运动的转变之年,首次亮相于广西南宁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木球运动项目在聚光灯下进行了初次竞赛,由于首次竞赛对木球运动的认识不充分不全面,导致一些严重问题出现,一方面是器材因素:球是由木球涂上红漆,做成椭圆形的球体,这样的球缺乏软层卸力,因而球和板在比赛中损坏严重,再加上门小似笼子,难以进球,大幅度降低了观赏性;另一方面是规则因素:剧烈的身体对抗让年轻队伍遭到成年队伍的身体压制,间接影响了比赛的可观赏性。对于这一届出现的这些问题在赛后得到了妥善解决,并在1994 年在云南昆明第二次举办了木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并举行全国木球邀请赛。为1995年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做好充分准备。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对木球运动的器材进行了大改动,第一是球门形状为长方形并加大,这个改进促使进球数增多,观赏价值增大;第二是木球的球内为木芯外裹红色橡胶,增加了缓冲层,降低器材损耗;第三是击球板的握把和板面以黑白颜色区分,便于裁判观看有无违例,观众也更加清晰地观赏比赛,加之使用更加牢固的材料减少击球板的损耗。从前两届全民会木球运动比赛情况来看,其拼抢剧烈,运动员受伤频率太高,引发各方争议,有人曾建议取消该项目,为了不让木球运动就此夭折,1998 年初两委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则进行了较大修订,首先将球门和场内部分区域扩大;其次加大球的体积;再次对击球板握板和击球部分以颜色区分,同时还附着防滑橡胶;最后对一些容易起争议、规则不清晰的地方重新界定。1995至1998年,经过相关人士的不懈努力,再经过实践证明在1999 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改革是非常成功的。木球专家在修改规则的同时也保持木球运动的基本特点,不断完善规则,这有利于它的发展和推广。木球运动的改变还在不断进行中。2002年5月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再次对规则进行了修改,将球门再次扩大,并新增加裁判法。正是国家民委和体育总局多次组织专家通过几届比赛实践对木球运动规则的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才使得木球运动发展得更科学化、现代化,体现了竞技运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3 木球运动的新时期

在新时期,国家层面发出重要文件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繁荣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运动作为少数民族的璀璨之星自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宁夏为根据地向外不断延伸,其中京、冀、豫、湘成为木球运动开展最为广泛的几个地区。北京的民族聚居地和民族学校建立了民族传统项目示范基地,以学校为基础向广大群众传播木球项目;河北的各大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木球课,且在各民族中专学校建设木球基地;河南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2016 年河南省洛阳市回民中学被授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木球训练基地”的称号,为迎接第十一届全民运会,河南郑州举办了全国木球邀请赛暨木球裁判培训班;湖南的怀化学院成立木球基地,多年来在历届全民运会上举的优异成绩。木球运动在这四省市良好的发展也为其他省市开展木球奠定了一定的经验方法。木球在青海、安徽、重庆、云南、江苏、内蒙古等地区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总体来说,木球运动的发展持续向好,参与人群逐年增加,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以多元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但是也清晰知道木球运动要真正成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才能让木球运动更健康的发展。

3 新时期木球运动现代化的发展困境

3.1 主观原因

首先,运动器材没有统一标准,体现在各地区木球运动队的护具有较大差异,护具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为手套、护腿板、护膝的不统一,导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此外还会增加受伤的风险性。具体情况是,有些老牌队伍使用更全面的护具(防爆手套、橄榄球护腿板);年轻的队伍则使用常规护具(防滑手套、足球护腿板)。其次,木球运动的球体呈椭圆形,球体较小(长9cm,周长18cm),在比赛中击球后球的运行轨迹不定很难控制,增加比赛难度;击球板形状像步枪尾部的枪托,全长70厘米,用较硬并有一定韧性的木质材料制成,在激烈的比赛中击球板破损较为严重,球和击球板的问题严重影响比赛观赏性和流畅性。

3.2 客观原因

首先,木球运动的比赛缺乏,且周期较长。主要聚集在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运动,以及部分地区的民运会和全民运会举行相应的比赛,一方面,比赛周期太长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把木球当成政治目标来完成,并没有深入挖掘该项目的竞技前景和健身作用,少有涉及木球运动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木球运动缺乏宣传力度,一方面在全民会上没有木运动项目的比赛直播,现场观看人数较少,并且赛前相关部门未进行宣传和报道;另一方面在网上几乎没有关于少数民族木球运动技术、训练、比赛的详细介绍或教学视频。再次,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的建设滞后,教练员专业能力不足,训练效果不能得到显著提升;裁判员因比赛少缺乏执法经验,出现一些争议判罚。木球运动的运动训练理论的相关研究处于原始阶段,大都是借用和参考类似运动的规律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从而使木球在现代竞技体育的道路上缺乏了自身运动规律,阻碍进一步发展。最后,参与木球运动的人群单一,一般都是高校学生或教师,少有青少年队伍,至今未有女子队出现,严重影响木球运动的多元化发展。

4 新时期木球运动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4.1 木球运动引入学校体育课

木球项目推广不仅要在高校中推行,也要把木球项目推向中小学,开设木球特色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主义,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相关部门有必要把木球运动引入民族学校甚至其他中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中,形成特色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学校,给其他地区开展木球运动或其他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提供良好的途径。

4.2 建立联赛制度提升竞技能力

在木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联赛制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年举行一次赛会制的全国总决赛。既能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能提升裁判员的整体素质,还能改进教练员的训练方式,创新更加先进的技战术。最后,比赛增多,促进参与群体增加,相关产业链也会更加完善。

4.3 提高场地利用效率及科学改善器材

提高场地利用效率,因为木球运动的场地和足球五人制的场地大小一样,只是禁区、中圈和门不一样,从而在各地区高校、中小学可以在有五人制足球场上加上木球场地的线,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也节约了场地的建设资金。器材的科学改善有益于项目的多元化,木球为椭圆形,运行轨迹不定难以捉摸,进攻的配合难以打出,更加依赖于身体对抗;击球板类似步枪后部的枪托,总长度为70厘米,打球时基本都是要弯腰去做所有的技术动作,长时间训练比赛对运动员的脊柱有很大伤害。鉴于目前的现状,可以适当扩大球的体积,使击球部位更准确,线路更可控,提高战术配合,增加观赏性;击球板长度变长,使身体更趋于正常体位,降低对脊柱的压迫,减少运动员脊柱损伤。

4.4 相关部门要支持木球运动的科研

目前,学术界对于木球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木球运动的研究缺乏,对木球运动的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方面研究甚少。有关部门应牵头组织在各个木球基地进行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设立民族运动专项课题研究计划,可以借鉴台湾木球的研究模式对少数民族木球运动的基础理论、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4.5 女子木球运动的开展

至今,木球运动未有女子队伍的身影,俗话说:“女子能顶半边天。”女子木球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反观其他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都有女子的参与,木球运动实现现代化发展有必要开展女子木球运动。女子木球运动的开展能够促进木球运动多元化健康发展。

4.6 接轨曲棍球促进协同发展

木球运动的竞技形式和曲棍球的竞技形式类似,击球的方式基本一致,比赛对抗强度都较大。曲棍球为奥运会项目,在各个层面的发展都大幅度领先木球运动,木球运动以曲棍球作为参考对象是较为合理的。一方面,木球运动的器材更经济,场地更小,更适合大范围的开展。另一方面,开展木球运动,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而且为曲棍球等类似现代体育运动提供了后备军,两种运动可以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木球少数民族比赛
高校开设雪地木球面临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高校木球运动的发展策略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冰上木球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