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频现花式“高考喜报”
2022-11-05
“今年学校摘到一只净重696 克的芒果,京城两大水果商已经闻讯前来抢购”“今年6 月捕鱼收成特别好,净重600 克以上的鱼有193 条,高三应届班xxx 荣膺‘理’鱼王”……在国家和地方三令五申下,一些花式“高考喜报”为何频出?
近期,随着全国多地高考放榜,考生成绩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一些学校悄然发出暗喻高考考分的喜报,各类水果、食物轮番登场,引起网友热议。
花式“高考喜报”轮番登场
据媒体报道,在高考放榜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一所中学疑似用芒果重量暗喻高考分数:“今年学校的芒果树收成极好,成熟芒果共有1320个,600 克以上的有100 多个,高三应届班的学生xxx 摘到一只净重696 克的芒果,是今年钦州城区水果市场的果王,京城两大水果商已经闻讯前来抢购。”
与此同时,另据网传消息,有家长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疑似学校高考成绩的统计:“位于某某区的中学校园特色向日葵今年喜获大丰收,向日葵单个476 克以上的达到147 个,在重庆产业界、园艺界、科研界引起强烈轰动……”
除此之外,这样的“丰收喜报”还有很多:有的称荷花再度盛开,直径600mm 以上的203朵,有一朵红花直径680mm,一朵白花639mm,有望送京展览;有的称今年6 月捕鱼收成特别好,第一批次捕获1200 多条,第二批次捕获336 条,净重600克以上的鱼有193 条,高三应届班xxx 荣膺“理”鱼王……看似打哑谜、卖关子,但明眼人一看便知。
为何屡禁不止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今年1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但现实是,一些学校和老师出于宣扬“政绩”、招徕优质生源等考虑,变着花样敷衍禁令。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才有了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黑话”“暗语”。
“状元情结”“高分情结”是积年累月形成的共性心理,有关部门之所以对此坚决禁止,是因为过度炒作高分、状元等,不仅可能会制造并加剧教育焦虑,还会助长“唯分数”“唯升学”“唯名校”等错误观念,这样的教育观念对整个社会来说都不是好事。
不炒高分炒芒果,监管部门如何破
不炒高分炒芒果,监管部门如何破?强调千次不如处罚一次。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对违规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等行为进行处罚和追责。比如,去年,山西某中学就因违规宣传高考状元和成绩被当地教育局通报,同时该校校长被取消5年内评优评模、职务晋升资格。今年,一些地方的文件也明确规定,将对这类炒作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各种评先资格,严肃问责查处。这应当引起更多地方和学校的反思和警醒——在落实禁令上耍小聪明,早晚要“翻车”。
此外,如何在优化户籍入学制度、配置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备等问题上发力,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