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研究

2022-11-04冯琴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粤港澳大湾区

【摘  要】论文通过选取北上广深四大城市2010-2021年服务业数据,通过比较这四大城市的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结果表明:广州已经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条件,但是与国内外的大都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比较薄弱,人才空缺比较大。目前来说广州生产性服务业表现比较突出的行业是金融、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它们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广州可以用来吸引投资、保证产业繁荣的关键行业,但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卫生和教育的进步水平发展都是低附加值,还有待继续提高。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率;粤港澳大湾区

【中图分类号】F719;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7-0149-03

1 引言

不同于制造业,服务业主要是倚重人而非机器,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信息技术而非物质原材料。处于后疫情时代,中国尤其是出口为主要来源的广州,面临高端回流、地段分流的困境。如何利用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服务业的技术贡献率和技术进步率,成为广州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成本病”的问题,也就是服务业的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却是所有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取代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最显著的是通过加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来提高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它与制造业的耦合效应,利用其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实现其他行业的高辐射和高资源配置作用,来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很显然,能够代替制造业的服务业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低附加值的服务业,而是需要以现代化互联网大数据系统为依托,建立现代化交通、信息和通讯技术基础上的,具有较高生产率的现代服务业。因此对比北上广深服务业行业细分行业生产率发展水平,来确定广州未来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州以大湾区为依托,凭借优惠政策和得天独厚的人缘地缘优势,指定并且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使得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20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构成为6.4∶33.7∶59.9。受疫情影响,广州2020年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低于2020年的67.2%,但是仍然高于2019年的59.2%。2020年广州市经济增长率为2.3,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3,远远高于第二产业。

近十多年来广州服务业不但实现了迅速发展,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和细化,尤其是这几年生产性服务业在广州的发展,已经充分展现了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然而,面对当前疫情的反反复复,广州作为一个对外出口为主的城市,未来发展中仍然面临着極其严峻的考研。因此如何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的广州,应不断地从技术的角度来寻找出口,来实现广州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

2 文献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格林弗尔德在研究第三产业分类时,第一次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他把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环节的进一步生产活动而不是服务于最终消费服务。随后布朗宁和辛格曼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进行分类,它们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法律、会计、资讯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工程设计、产品维修、运输、仓储和通讯服务业等。

借鉴外国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果,1996年北京统计局应用统计研究所的系列报告中对国际大都市第三产业总体发展和行业状况进行介绍;阎小培等对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指出,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在广州产业结构比重不大,但是已经在广州发展中极具影响力;甄峰等学者通过分析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会对一个城市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周振华则指出如果想进行深层次的工业化进程,就必须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来促进工业的信息化改造升级和产业间的融合;何文会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会通过与制造业的耦合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与创新等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班楠楠等学者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融合效应,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发动机”效应,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催化剂”,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非常好的带动作用。

在实证研究中,程大中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指出与OECD国家相比,2008年左右我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贡献率显示出不仅没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应有的带动作用,而且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其他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也不大;李平,付一夫等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指数)进行测算与分解,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得出结论是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自身拥有较高的技术进步水平,而且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拥有较强的集聚能力,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完全可以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姚耀等利用产业机构理论和相关模型分析上海市3种类型服务业在GDP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但是目前细分行业关于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国内大都市比较研究仍然较少。

3 广州近十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3.1 广州服务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等使得其经济快速发展成珠三角的领头羊,已经呈现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势头,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2010-2020年,广州GDP总值和人均GDP值增长率都已经超过了20%,GDP总额从2010年的10 640.67亿元到2020年的25 019.11亿元。人均GDP从2010年86 582元上升到2020年的131 400元,比2010年增加了50%以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010年是60.3%,2020年达到了72.5%。

3.2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对GDP贡献率

2020年广州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 019.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通过图1可以看到,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尽管广州市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从数据和趋势上看有所下降,但是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4 北上广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比较

4.1 广州已经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通过图2可以看出,与国内大都市相比,广州服务业占GDP的比率还是有一定差距。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广州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不断加大,来满足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互联網革命引起的业务格局的变化。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稳步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影响,使得广州已经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影响下,九市两区组成的城市集群,使得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迎来更快更稳的增长趋势。

4.2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从业规模有待提高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金融、房地产、信息、研发、港口等优势领域。2020年广州市服务业的增加值是18 140.64亿,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是11 801.22亿,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65%以上。

以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为例,2019年伦敦金融业的从业人数占到全球从业人数的25%以上,纽约达到10%以上,东京、香港、新加坡超过6%,广州2020年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只有4%,说明广州金融业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

由表1可知,从业人员的构成与2010年相比,2020年末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处于快速的上升阶段,显示出极其明显的规模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其中从事科研综合服务类的人数增长还是比较缓慢。但是深处粤港澳中心的广州由于其优越的政治、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可以加大科研投资力度。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与国内外其他大都市相比,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为此要促进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快速有效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广州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交通设施、完善的商务环境,同时广州也需要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人才和政策制度,等等。

首先,营造适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保证。

政府应该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根本是在城市中形成市场自由并且充分竞争下实现的社会化分工,所以每个企业都必须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配置极大地应用到最擅长的领域,通过市场方式来代替企业自己生产,这就需要政府最大可能地来保障良性市场秩序的存在,来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和制度。

政府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机制建设,制定健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计划,促进并且扶持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适合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体制制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

其次,确定适合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推动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

与其他产业一样,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来降低其市场准入要求,要推动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性发展,确定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主导行业是金融业,先行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际大都市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稳健发展的基础是依靠制造业的高度发展,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9市2地,充分利用粤港澳的人缘地缘优势,以广州为依托,大力发展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市场。就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来说,尽管广州仍落后于国内的北京、香港等大都市,但是依然还是处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先进行列。

因此,广州利用毗邻香港、澳门的地缘优势,大力挖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尽快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内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局面,使得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快速、良性发展。

最后,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科技扶持的力度。

对于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而言,不仅需要促进本土人才向国际化迈进,而且也需要不断引进国际高尖端人才。利用广州的地缘优势,大力培养高尖端人才,实现完善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广州的产学研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秀成,王莹.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模式选择的国际比较[J].国际经贸探索,2007(5):4-8.

【2】李妍嫣.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J].区域经济,2009(11):74-75.

【3】陈艳莹,王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多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9):181-185.

【4】朱伟波.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与京、沪对比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4):18-22.

【基金项目】广东白云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2021BYKY64。

【作者简介】冯琴(1983-),女,山西运城人,讲师,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粤港澳大湾区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