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刍论
2022-11-04陆琳
陆琳
摘要: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契合新时期培养优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也是提高幼儿保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教师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水平,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注重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创新多元教学方式,多层次开展评价,从而落实课程思政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育儿观。
关键词:中职;幼儿保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8-0065-04
中职学生正处于重要的人生转折时期,在这一阶段渗透课程思政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有能力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由此可见,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应引起中职学校及相关教师的重视,将其视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本文基于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意义、依据和面临的问题,对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路径进行论述。
1.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整合,符合时代及社会发展的关键需求。众所周知,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明天及民族的未来。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群体中播种优良信念,全面挖掘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本质意义,融入多样性课程思政元素及相关资源,能够夯实学生信仰基础,塑造学生高尚灵魂,引领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2.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对促进学生人格成长以及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等方面都有一定价值。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至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以此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有效标准,注重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三全育人”为核心导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至人才培养全过程,极其契合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教育变革要求及发展需求。
1.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核心目标
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所培养的人才真正喜欢幼儿,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使用科学方法对幼儿展开教育以及保育。对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来讲,幼儿保育课程是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实践性很强,对培养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在于能系统化认知幼儿身体健康特点,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练就幼儿身心保育技能。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教育工作及保育工作协同配合,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保育员工作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是其他工作难以替代的。针对幼儿展开科学保育,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幼儿教育中保教工作职责及其特殊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管理条例》都明确指出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坚持教育及保育互相融合的原则,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实施适合幼儿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保育员要时刻以幼儿为中心,为幼儿营造优良的环境,使幼儿在舒适、安全、宁静的环境下学习及成长。同时,要针对幼儿一日生活展开保教,包括幼儿进餐、睡眠、晨间以及离园等。此外,需要配合教师落实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了解意外伤害的预防手段以及处置措施。在保育工作过程中,保育员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而且要有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要爱幼儿,关心幼儿。幼儿保教工作极其辛苦,需要保教员有不畏艰辛的职业精神。
3.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幼儿保育工作以3岁~6岁的幼儿为对象,这一时期的幼儿生理系统并未发育完全,心智方面欠缺成熟度,而且比较活泼,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被外部环境伤害。在幼儿保育过程中,保育员要悉心呵护幼儿,照顾幼儿,因此需要有耐心以及责任心。众所周知,3岁~6岁的幼儿在做出各种行为时通常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支配,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保教过程中,保育员应在幼儿面前树立榜样,发挥表率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思政课及专业课互动性不强
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欠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专业课授课中无法有效渗透课程思政内容,导致专业课与思政课的互动不佳。具体来讲,部分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时,未找到课程思政元素的契合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外,展开思政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各学科课程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此外,教师针对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深度及广度均不足,未找到可以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以及专业教学内容的方法,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融合度偏低,欠缺协调性,无法发挥价值观引领作用。在保育专业课授课中,也没有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生欠缺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内驱力
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为薄弱,再加上进入中职学校后脱离原有学习环境以及父母的严格管理,很容易放松精神及思想,进而影响行为习惯。个别学生欠缺主动性及自觉意识,在生活方面相对懒散,思想方面非常散漫,不思进取,课堂上经常出现“开小差”以及“打瞌睡”等现象,甚至还有学生玩手机。这些行为对学生学习及未来发展均十分不利。另外,个别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相对固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自己未来专业發展毫无益处,进而懈怠于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欠缺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内驱力。
3.中职学校幼儿保育课程建设欠缺对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单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格外关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及职业道德,重视检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些不仅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时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目标。然而,部分中职学校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与相关用人单位欠缺交流,融通性不足,无法契合用人单位现实要求。
1.课程思政内容
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每一门课程中都隐藏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绝非是将专业课程一分为二,一半时间讲专业内容,一半时间进行思政教育,而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课堂教学及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真正实现协同育人。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思政教育目标,重视融入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爱国情怀等内容,从而培养动手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较高、文化功底扎实的幼儿保育员。
2.课程思政融入点
中职幼儿保育课程主要是围绕幼儿一日生活设置教学内容,包含帮助幼儿清洁消毒、体检、晨午检以及组织幼儿饮水、进餐,组织幼儿睡眠,管理幼儿睡眠等,同时要配合其他幼儿教师完成室内室外教育教学活动,护理生病幼儿,负责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能真正了解保育及护理幼儿的相关知识。新时期的保育员要了解幼儿疾病,掌握护理方法,了解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在中职幼儿保育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时,教师要重视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做好备课工作,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各种隐性思政元素,从而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相融合。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有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培养幼儿保育员职业道德时,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即幼儿保育员职业道德、立德树人、法治建设以及价值观引领等,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保育员吃苦耐劳以及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使其讲文明,懂礼貌,热情服务幼儿及家长。其二,在幼儿晨检、幼儿午检教学中,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即引领价值观以及培养幼儿保育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学目标是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学会换位思考,并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与家长和谐相处。其三,在组织幼儿进餐的教学中,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粮食,形成文明规范行为以及环保意识,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保育员公正公平对待幼儿及家长,培养幼儿餐桌礼仪以及餐桌文明,使幼儿意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其四,在组织幼儿午睡的教学中,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即传承优良的公民道德,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的睡眠管理,通过科学方式鼓励幼儿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其五,在安全教育教学中,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是培养学生生命观以及责任心,使学生形成责任意识,能够感受到人存在的本质意义。
1.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课程思政建设,绝非专业课程叠加思政课程,而是要将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深度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渗透做人、做事的原则及道理,将思想政治素材悄无声息地融入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转变观念,创新教学内容,认识到课程思政实施的意义,保障思想政治和课程思政相关教学内容协同呈现在学生面前,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同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并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师还要强化自身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以便能为学生提供有益指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例如,中华传统民间舞蹈元素是舞蹈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将其和中职幼儿保育舞蹈课加以整合,可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独有的精神及内涵。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少不了戏曲以及中华武术的支持,在中国古典舞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恰恰就是传统中国美的体现。而藏族舞、维吾尔族舞这些少数民族舞蹈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地域性风土人情,舞蹈风格独特。通过学习舞蹈,学生能形成民族认同感,强化团结意识,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并能提高审美情趣。此外,在舞蹈课程中还包含众多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以及博大精深的特点,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幼儿保育专业舞蹈课程可以选择极具中华传统特色文化意蕴的舞蹈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以及人文精神,进而实现思政育人。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并对学生展开美育。例如,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舞蹈课程教学中,因中职学生已与舞蹈学习黄金年龄擦肩而过,软度开度训练非常困难,而这恰恰就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以及吃苦耐劳优秀精神的契机。教师通过各种训练活动及演出活动,可以训练学生舞蹈功底,反复打磨学生,既能提高舞蹈课程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以及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集体荣誉感和理想信念,成长为优秀的幼儿保育人才。
3.注重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文化水平、研究领域都有差异。因此,在具体教学中,中职学校就需要通过视频会议讨论以及听评课等方式,促进本专业相关教师相互交流及学习,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优势。集体备课可以集多位教师智慧于一体,使教师们讨论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方法,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及享用教学资源。在集体备课后,教学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在教学理论、授课能力、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所進步,而新教师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快速成长,能够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起学生共鸣。
4.创新多元教学方式
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项目教学法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解相关知识,融入友善、敬业等与幼儿保育员必备素养相关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使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更加热爱岗位,热爱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成熟的教育观。
5.多层次开展评价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要跟随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而优化。传统课堂评价方法无法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新时期,既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参加课程思政话题讨论的相关表现进行评价,注重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参与过程。具体来讲,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时,应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中是否引进了课程思政内容,所选择的课程思政元素是否与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性,学生在学习课程思政内容时是否产生了共鸣等。而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参加课程思政元素话题讨论的过程性评价纳入考核范围,从而优化过程性评价,从不同层次及角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进而提高学生的幼儿保育专业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项目为主,配合理实一体化,促进“双主”融合,坚持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等理念,使学生掌握幼儿保教工作常识与技能,能够科学组织幼儿体检、晨检、午检、清洁消毒以及进餐、睡眠等。教师还应结合项目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收集信息,处理实际问题,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保育专业各种教学内容存在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案例热点问题,融入职业道德、做人做事原则等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教师还应提高自身政治素养,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中职学校幼兒保育专业学生学习路上的合格“引路人”,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培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幼儿保育员。
参考文献:
[1]郑君红.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以幼儿保育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04).
[2]张翠云.PBL模式下专业课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以学前教育史课程为例[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6).
[3]宋彩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究———以学前教育学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01).
[4]杨茜雯.将思政元素融入幼儿保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路径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1(02).
[5]高葵芬.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J].大理大学学报,2021(05).
[6]程熙倢.浅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思政理论渗透———以思政教育与声乐课程互动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0(44).
Discuss on the Perme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reschool Care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u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the preschool care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ocialist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and is also a necessary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car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in the teaching of preschool car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xca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pay attention to the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novat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and carry out multi-level evaluation, so as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childcare outlook.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arly childhood car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