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探赜
2022-11-04吴婷
吴婷
摘要:湘楚神话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对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有重要启示。高职院校教师应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湘楚神话传说中的生态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生态教育体系,培育学生的生态意识,丰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文章分析高职院校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挖掘湘楚神话中蕴含的生态价值观内容,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课程体系建设三个层面对高职院校的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进行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态价值观;顶层设计;校园文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8-0013-0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生态价值观视角下湘楚神话传说的挖掘与应用”(编号:19C1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几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中,人与自然长期保持着相对和谐的关系。作为一个长期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中国人树立了朴素的生态价值观,即以自然为本、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但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些以工具主義为主导的价值观,使这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被打破。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亟待解决的生态难题面前,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为高职院校科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在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常常重视不足,生态价值观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具体说来,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将生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范畴,在学校的科学发展、学生的全面进步等方面几乎很少考虑生态的因素,更多的是着眼于当前的社会经济,不断追逐人才的及时输出以确保就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对接行业、企业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理想,侧重理论教学的教师与社会、行业存在明显脱节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供使用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不足,太过零散的资源利用率不高。所以,无论是高等职业院校,还是一线教师,都需要对生态教育进行重新审视。新时代,想要构建起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向人的全面持续发展的高职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课程体系建设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一、顶层设计层面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以来,全社会、各领域都在积极推进顶层设计。高等教育承担着对青年学生铸形塑魂的重要任务,把握好这一阶段的价值观教育,关乎全社会和整个民族的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对接行业、企业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生态最直接的参与者和改造者。他们的生态价值观决定着所从事行业甚至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走向。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中加入生态价值观的内容,使职业教育服务于全面人格的塑造。
1.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也越来越青睐。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体现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如何根据新发展理念,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做好科学合理的生态育人顶层设计,构建与专业发展同步的教育教学规划蓝图,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思考的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新发展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深厚生态土壤,并融合了当下本国生态实际,是符合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指出了矛盾和挑战,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方位,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具体任务等,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回答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等问题。高职教育在进行“立德树人”的育人活动中,应以这一科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依据“职教二十条”,从大学生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全局出发,结合各地的“区域”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好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德育体系构建,统筹协调生态文明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科学创设日常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2.明确绿色发展办学定位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和要求下,社会主义办学属性要求高职院校加入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生态建设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在积极推进这一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课题。高职院校也应从党和国家的全局、人类命运的长远以及大学生个体健康发展出发,明确绿色发展办学定位,将生态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让“低碳循环”“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等观念深入人心,让未来的大国工匠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力和环境调试胜任力。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学习与思想品德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把生态道德教育放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并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
3.人才队伍建设突出生态素养
生态价值观教育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这是一个既需要了解生态知识,又需要熟悉专业内容的育人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跨度和兼容性。以湘楚神话传说为例,其中包含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高职院校教师对这一资源的认识和挖掘是明显不足的。要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生态价值观,让他们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高职院校应先提高教师的生态素养,通过生态知识培训、生态实践指导等途径让教师全面掌握生态文化知识,研究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挖掘和延伸到自身所教学科,开展有关生态价值观的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新的岗位环境、发展困境,研究一线技术生产的生态优化。在生态素养提升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情况,观察与分析生态环境形势,还应通过自己的专业所长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加上较高的生态素养,可以更加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生态观。通过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将发挥到最大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层面
生态价值观教育具有典型的渗透性。在日常生活中,让大学生沉浸到富有生态文化特色的环境中,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审美能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需要重视的一项内容。
1.绿色校园建设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而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高职院校应营造生态文化氛围,打造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种植各类珍稀植物打造生态校园,如根据四季变化种植不同的植物,让大学生感受到生态之美,并通过给植物们佩戴“身份铭牌”普及生态知识,让大学生学会珍惜和爱护生态环境,或通过展示湘楚神话传说中的各种植物,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在景观设计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布置假山、池塘等,打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生态休闲区,让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受到生态环境的熏陶。另外,学校宣传部门可以在这些生态区域设置生态文化橱窗、生态文明标识,安装低碳循环生态设施,营造生态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生态。
2.文明校园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生态文明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事、后勤管理等相关部门应认真研读生态政策,科学制定符合本校师生的生态文明管理规章制度或者文明公约,用综合治理的眼光对待校园环境问题,做到统筹规划、部门联动、专人负责。对于人数众多而活动集中的学生宿舍区、食堂等,可进行人防、技防多种管理,特别是采用一些先进技术手段处理校园的生态难题,如安装直饮水系统、太阳能路灯、楼道声控感应灯、设置分类回收箱等。同时,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将环境保持、卫生清洁、能源节约等内容作为考核项目,加入到大学生的德育考核、综合素质测评以及学生奖助学金评定中,保障顶层设计的方案落地有监督、有评价,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师生共建绿色校园的生态认知和责任感,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第二,通过开展各类生态文明活动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高职院校可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国家生态环保政策,宣传环保理念。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在特定的节日,如“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世界水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主题活动。高职院校也可以定期邀请生态法律专家来校进行生态普法讲座,开展生态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在校内外种植各种花木,开展生态摄影、绘画、舞台表演比赛等。
3.精神文明建设
除了物质环境建设,校园媒体营造的精神文化氛围也是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精神文化环境是文化建设的内核,学校的宣传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引导大学生绿色健康生活。高职院校可组建一支校园生态文明宣传小队,建设和完善各类校园媒体平台,并将传统校园媒体校报、校园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利用多个宣传阵地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线上、线下联动,共同营造健康生态的舆论氛围。在内容建设方面,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科学设置媒体栏目和主题。可以开设专门的生态政策宣传、生态知识分享栏目,定期推出作品,并精心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采用视频解说、图像展示、文字讲述等方式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经验。还可以适时推出符合青年学生喜好的节目,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投票、讨论等形式逐渐形成生态道德,并转化为行为自觉。校园文明建设还应积极关注社会生态热点、焦点,利用热点事件进行宣传,掀起全员讲文明、护生态的校园舆论高潮。高职院校的党建和宣传部门应加强校园自媒体的管理,除了做好微信企业公众号、校园公众号外,還可以重点关注和培养几位具有广泛校园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宣传员,通过积极健康的发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三、课程体系建设层面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需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区域实际,在课程体系方面融入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等特点,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与生态价值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包括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类的德育课程,而且包含其他各类通识课程,如文体艺术类课程,还可以“课程思政”的方式融入到其他高职院校的各专业课程中,全方位塑造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
1.思政类
思想政治类课程是在党和国家的明确指导下开设的德育课程,是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有力保障。运用思政课对大学生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人文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可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系统介绍当前国际、国内生态形势和政策,分析面临的生态问题和相关措施等,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生态情况,掌握初步的生态知识;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从法、理、情多个角度阐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生态的后果等,培育青年学生的生态法律意识;可通过“劳动教育”课程,从实践角度引导大学生形成低碳、绿色、节约的生态文明习惯。在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中,高职院校应从大局出发,系统规划,使各课程之间形成一定的衔接关系,由浅入深,逐步强化提升。在抓好课堂主阵地的同时,教学部门也应积极开拓第二课堂,与学生管理部门联动,用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如山区生态调研、清理河道垃圾、湿地保护等,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感受和了解生态,进而学会保护生态。
2.人文素养类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被文字或者其他形式记录下来的内容,或多或少都包含着生态学内容。学生可以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感受塞北的壮阔,在“小桥流水人家”里体验南方的娟丽,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里找寻秋意,在“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中沐浴春光。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素材比较零散,教师从本区域出发,在地域生态中寻求适合的教育资源,既便利又具说服力。以湖南地区的人文素养课程为例,区域内有非常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例如,在文化史相关课程中,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古书《楚帛书》虽然只有900多字,却描绘了天象变化、动植物形态等,表达了原始初民对天地开创、四时生成的认识,也记载了先人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活动。在区域文学和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中,湘楚地区的神话传说里对自然生态的描绘到处可见,如中国神话中的第一神山———昆仑山,登之可以成仙,食其物可以长生不死。这座神山在楚辞中出现了11次,是《离骚》的主人公几次神游必经的地方。通过人文通识课程中作品的濡染,大学生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态之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培育生态道德和生态素养。
3.专业技术类
生态价值观教育能让青年学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课题。在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育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必须注重生态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是生态的一部分,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休戚与共的。例如,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程中加入矿山开采、材料研制过程中的相关案例讲解的形式说明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基本材料,这些资源很多是不可再生的;在商贸旅游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在课程中展示人类的各种生态破坏的反例,警示学生要想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保持生态、遵守生态文明行为规范是应有之举;在装备运输、物流等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生态资源的自身特性开展分类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绿色低碳的工作方法,避免不必要的生态破坏。通过专业技术教学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校园生态文明建设都有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构建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学校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关联和影响都不可小觑。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内部的科学规划,也需要外部力量的不断推动,非一人之力、一时之功可以达成。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统一思想,同向助力,为建设美丽校园、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新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04).
[2]张昌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07).
[3]霍磊.应用型本科教材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以《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训》设计编写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07).
[4]孫琳琼,彭肖建.生态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长白学刊,2015(04).
[5]王怡然.谈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21(05).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Values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Xiang Chu Myths and Legends as an Example
Wu Ting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Changsha 4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myth of Xiang Chu contains rich ecological wisdom,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values.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p the ecolog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Xiang Chu myths and legends, build a perfect ec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cultivate students ecological awareness,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value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contents of ecological values contained in the myth of Xiang Chu, and constructs the ecological values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ree aspects: top-level desig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ervocationalcolleges;ecologicalvalues;top-leveldesign;campusculture;curriculum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