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04丁鲡谢莉玲周勤

护理学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绝经期综合征护士

丁鲡,谢莉玲,周勤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1]。临床护士因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常有职业倦怠感,容易诱发和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2]。有研究发现,护士的身心健康与护理质量、居民健康、生存质量、卫生保健机构人力资源成本等呈正相关[3-4]。因此,围绝经期护士的身心健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研究显示,不同经济区域护理职业环境差异性较大[5],但同一区域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围绝经期身心健康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市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现状,以便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以及促进临床护士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重庆市卫健委官网查询全市公立医院,于2020年8~12月便利抽取重庆市一级医院42所、二级医院24所、三级医院13所,进而便利抽取在这些医院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临床护士;②年龄40~55岁;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月经不规则、子宫卵巢解剖结构异常;②妊娠;③有子宫、卵巢切除手术史;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⑤有肥胖、糖尿病及甲亢等其他内分泌疾病控制不稳定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9-241)。共获得有效的调查对象933人。因一级医院临床护士人数偏少,为避免偏倚,将一、二级医院护士合起来进行分析 。一级(93名)、二级(383名)医院护士共476人,年龄40~岁277人,46~岁149人,51~55岁50人。参加工作时间:11~20年89人,21~30年326人,>30年61人。调查时已绝经339人。三级医院457名,年龄40~岁222人,46~50岁155人,51~55岁80人。参加工作时间:11~年76人,21~30年266人,>30年115人。调查时已绝经323人 。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人口学信息调查表 基于文献回顾和调查目的自行设计,包括年龄、参加工作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13项内容。

1.2.1.2改良Kupperman绝经期症状自评量表[6]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围绝经症状量化测评工具,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划分。包括头痛、眩晕、心悸、失眠、潮热出汗、疲倦乏力等13项症状。每项症状按程度分4个等级,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总分=各项症状评分×加权系数(出汗潮热为4,感觉异常为2,失眠为2,情绪波动为2,忧郁为1,眩晕为1,疲乏为1,骨关节痛为1,性生活为2,头痛为1,心悸为1,皮肤蚁走感为1,泌尿系症状为2)。将13项症状分相加后得出总分,分值范围为0~63分,评分≤6分属于正常,≥7分则可以判定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中7~15分属于轻度,16~30分属于中度,>30分属于重度。

1.2.1.3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共10个条目,3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总分为66分,总分≤22分为低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45~66分为高水平[7]。量表重测信度为0.92,Cronbach′s α系数为0.89~0.94。

1.2.1.4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包括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5个条目,每个条目3个选项:0=几乎很少,1=有时这样,2=经常这样。总分10分,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0~3分表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该问卷重测信度系数为0.80~0.83[8]。

1.2.1.5护理工作环境量表 采用叶志弘等[9]设计的量表,包括职业发展、领导与管理、医护关系、认可氛围、专业自主、基本保障和充足的人力7个维度,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级计分,1~6分表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其对应分量表所反映的工作环境特质越好。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6,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9~0.896。

1.2.2资料收集方法 在征得各医院人事管理部门、护理部以及抽取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一线护士同意后,通过微信发送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问卷星链接,遵循知情自愿原则,研究者统一编写指导用语,说明研究的目的及信息资料均保密。对问卷的权限进行设置,即1个IP地址只允许答题1次,同时通过设置必答题的形式保证调查对象完成全部条目后方可提交。研究者从问卷星导出Excel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剔除答题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968份,其中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为96.3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逐步法进行变量筛选。检验水准为 α=0.05。

2 结果

2.1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本研究中,一/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71.22%(339/476人),三级医院70.68%(323/457人),不同等级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856);症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得分前五的症状,见表2。

表1 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比较 人(%)

表2 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得分前五的症状 分

2.2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3。

2.3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以临床护士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因变量(有=1,无=0),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逐步法筛选变量,一/二级医院中和三级医院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中,χ2值分别为6.164和7.315,P值分别为0.629、0.503,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较高 本研究显示,不同等级医院40岁以上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大于60%,远高于北京市39~55岁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的36.09%[10],低于雷鹏琼[2]对天津市8所三甲医院40~55岁的45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研的结果(86.3%),这可能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医院管理模式、工作强度及抽样方法有关。本研究中得分最高的前5位症状分别是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头痛,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11-12]相似。由此可见围绝经期症状给大多数护士带来了困扰。有研究表明,围绝经期护士对自身健康的综合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以下[13],而护士健康不仅关乎其个人,还会对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造成影响[14]。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高年资护士、特别是40岁以上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护士自身应提高自我保健意。

表3 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单因素分析 人(%)

3.2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共同影响因素

3.2.1绝经 本研究发现,在一/二级医院中,已绝经的护士发生围绝经综合征的风险是未绝经者的2.947倍,三级医院中已绝经的护士发生围绝经综合征的风险是未绝经者的3.201倍,与Liu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生命质量的健康事件[16]。《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17]推荐在卵巢功能衰退后尽早启用绝经激素治疗,这是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最有效的措施。但有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对围绝经远期危害认知不足,对激素治疗缺乏客观认识[18]。因此,医院应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宣讲,提高医护人员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率,尤其是对围绝经期远期危害、绝经激素治疗不良反应等的正确认识,从而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

表4 不同等级医院中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3.2.2每周运动频率 唐兰兰等[19]调查指出,不运动的女性患轻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是运动女性的1.813倍,与本研究结果有差异。本研究发现,只有当每周运动情况≥6次时,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才会明显降低。可能是长期、高频率的锻炼可以增强女性面对负性事件的抗压能力,较好地控制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从而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但由于临床护士工作繁忙,作息时间不规律,在工作之外要管理家庭、承担家务劳动、照顾老人及子女,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建议围绝经期护士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坚持每天体育锻炼,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职工活动室,有助于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太极被推荐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有效和安全的辅助治疗方式[20]。因此,可考虑制订以太极为核心的运动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护士,以减轻围绝经期症状。

3.3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

3.3.1充足的人力资源 本研究发现,一/二级医院人力资源越充足,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越低。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揭示了工作强度较大是护士发生月经紊乱的危险因素[21]。月经紊乱会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相对增加[22]。由于学术水平、学习资源受到限制等原因,一/二级医院的规培、进修等学员相对较少,其护士绝对数量不足,工作负荷重,超过了护士所能承受的工作强度,尤其是高年资护士身体机能下降、精力不足致使身体长期处于疲乏状态;另一方面,高年资护士往往承担着教学组长或护理组长的角色,工作量及压力均较低年资护士大,增加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风险。而三级医院规培及进修学员多,有利补充了人力资源,尽管单因素分析中人力资源对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人力资源最终未进入多元回归方程,这提示三级医院中的某些因素可能削弱了人力资源因素对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风险的影响。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一/二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减轻护士工作负荷及压力,以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3.3.2良好的基本保障有利于降低三级医院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发现,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在工作中所获得的基本保障(薪资报酬、休假时间、福利)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分析其原因,三级医院承担着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服务,尤其是一/二级医院难以解决的急危重症,长期从业会在体力和精神上产生过度紧张及疲劳,体内生物钟节律失调[23-25]。劳动付出最直接的回报是薪酬与福利,这不仅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更是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护士主观上对福利待遇的满意程度与其对自身身心健康状况的认知相关[13]。提示管理者应重视采用增加薪酬或福利的方式[26],以增强护士工作幸福感,提高其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3.3.3社会支持不足、家庭功能障碍 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不足、家庭功能障碍会增加三级医院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分析原因:三级医院接诊量大,护士承担着更多的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任务,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且不规律的工作性质和作息时间,使工作与照顾家庭间产生冲突,更需要家庭的支持与理解[23]。若家庭社会支持不良,创伤性压力持续积累,若未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可发展成许多生理及心理的症状,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加重。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拓宽社会支持,对改善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至关重要。

4 小结

本研究从人口学特征、社会、家庭、工作等多方面探究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有助于各级医院护理管理者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围绝经期护士管理措施,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及职业生涯发展,改善工作及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只针对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未探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是否具有差异性,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细化,且本研究仅限于重庆市,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调查,以便更全面地挖掘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绝经期综合征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女性身体有了某些“变化”,可能快触碰到绝经期了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考前综合征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