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策略研究

2022-11-04程秀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园区规划

程秀娟

(广东德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

19世纪中期,为实现工业统一规划和管理来促进工业发展,工业化国家开始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主要是指各项功能布局合理且具有特色产业的工业聚集区域。从1979年设立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开始,我国工业园区建设已经走过43年,现如今,主要工业园区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工业园区形成了数量多、东多西少、集聚分布的特色。

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大幅度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工业园区初期建设并没有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平衡。因此,如何提高工业园区绿色环境建设水平、促进低碳环保发展成为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意识到提高园区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以指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降低污染物排放且维护当地生态平衡。

1 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环境管理问题

1.1 产业布局不合理

部分工业园区选址往往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过于看重面积,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简单来说,重污染企业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园区未配套污染风险防范措施,配套公用工程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设施布局不能兼顾整个园区,个别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污染治理设施随意布置[1-3]。

1.2 生态环境功能设计不科学

工业园区要建立内部资源循环系统,实现内部产业互利共生和生态平衡。现阶段,许多工业园区在产业链设计中并没有考虑生态环境功能,没有建成生态工业产业链,内部资源循环系统落后,各个企业无法共享内部资源,无法形成产业链循环系统。

1.3 园区环境管理法律依据不足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较少涉及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无法为其提供有效指导。另外,工业园区和相关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还不够完善,环境管理专业人员不足,管理方式单一,监管人员缺失,都影响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4-6]。

2 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其环境管理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结合型三类。

2.1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是由政府对园区规划和建设进行组织管理,发展方向也由政府主导。政府主导型的生态工业园区由当地政府直接管理,其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纵向协调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我国大部分生态工业园区都属于政府主导型,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政府主导型的纵向协调模式有利于地方政府对总体建设的宏观调控,可以让工业园区和当地经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其缺点是园区部分管理职能分散给政府职能部门,形成多方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责任不清、问题推诿,造成园区管理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会不利于园区发展和创新[7-9],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工业园区的纵向协调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属于封闭式管理,主要优势是运营和管理权限都属于独立的政府职能部门,通常由当地政府授权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如园区管理委员会。政府将权限下发给园区管理委员会,园区管理委员会可自行设立内部行政管理部门并拥有市区级管理权限,对园区整体规划和建设运营进行全面管理,如图2所示。

图2 生态工业园区的集中管理模式

2.2 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是指以企业运营为核心,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施环境管理,在相关政策保障下,园区管理企业负责工业园区设计规划、项目开发与建设、入园企业管理等。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企业主导型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由企业独立设立,其管理者就是园区管理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工业园区建设和运营都与企业生产相统一,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有利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合理规划,实现统一发展和运作[10-12]。

2.3 政企结合型

政企结合型是指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下面设立发展总公司进行管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发展总公司在人力资源调配上相互交叉,前者具有决策和服务职能,后者主要负责行政方面,如审批、协调、规划等。发展总公司属于经济实体,一般具备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和具体项目开发建设等经营性职能。政企结合型的优势在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发展总公司的结合有利于行政职能的落实,发展总公司行使经济职能,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阶段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其缺点是发展总公司没有决策权,在园区发展上,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宏观和微观调控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政企不分,可能会导致管理效能降低。

3 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策略

3.1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规划,提高企业入园门槛

生态工业园区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前期规划,提高企业入园门槛。首先,前期规划要综合考虑区域土地利用情况、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方向、环境管理保护规划和生态功能区等。要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充分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作用。尚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园区要尽快实施,而已经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园区要构建跟踪评价机制[13-15]。生态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上要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一致,构建资源循环系统,择优引入符合园区生态循环要求、可以有效利用园区内部资源的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园区内部产业共生。

3.2 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强化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建设

针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我国要制定和完善工业园区生态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政策,促进园区内产业链建设,提高园区生态建设水平。工业园区要根据相关政策打造生态产业链,从环境管理角度出发,满足土地规划、企业环保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需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其环境管理需要全面的政策支持。

3.3 提升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有效性

生态工业园区要融入生态环境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生态工业链管理认知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最终提升环境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生态工业园区要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模式来改变传统的环境管理方式,实现环境质量实时监控,统一协调各项资源,改善生产经营布局,配套产能调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16-17]。生态工业园区要建立第三方环境管理服务体系,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机构,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服务,快速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4 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实现内部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管理效益,其建设是加快区域发展和推进工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内外各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经验,我国需要探索合适的园区管理模式,建设具有自身发展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要建立以政府、企业为主体,第三方专业管理机构为辅的多元化环境管理机制,搭建内部循环产业链,形成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园区规划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园区的开放样本
规划·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