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病人外周血sCD28、sCD137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2-11-04郭术俊王成辉谢长好
叶 明,郭术俊,王成辉,赵 萍,谢长好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体内产生的多种自身抗体是导致SLE病理性损害的关键原因,而B细胞活化产生自身抗体过程中需要活化T细胞的辅助。已有研究[1-2]表明,T淋巴细胞活化需要抗原信号(第一信号)和共刺激信号(第二信号)的共同作用,其中B7/CD28、CD137L/CD137是T细胞活化最重要的共刺激信号,其在SLE病人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可能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从细胞表面脱落至血清中成为可溶性分子,其在SLE病人血清中含量变化情况以及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SLE病人血清中可溶性CD28(sCD28)、可溶性CD137(sCD137)的含量,并以正常对照组做比较,探讨其与SLE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病情活动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SLE病人54例,所有病人临床诊断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并除外其他全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其中男3例,女51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2.5±10.7)岁。入选病人均知情,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同时选择蚌埠市中心血站健康献血员26名组成健康对照组,其中男4名,女22名;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0.6±9.5)岁。2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分组 收集SLE病人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采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标准,将疾病活动分为轻度活动组(SLEDAI-2000≤6分,n=24)、中度活动组(SLEDAI-2000为7~12分,n=22)和重度活动组(SLEDAI-2000>12分,n=8)[3-4]。
1.3 方法 抽取SLE病人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分离出血清,-80 ℃保存。同上,收集健康对照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分离出血清,-80 ℃保存。实验时取出冻存SLE病人和健康对照血清标本至室温解冻、离心。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BA-ELISA)分别检测血清sCD28、sCD137含量。试剂盒购自Invitrogen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反应终止后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值。以不同含量CD28、CD137标准品对应OD值分别制作标准曲线(见图1、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sCD28、sCD137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2 结果
2.1 SLE病人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CD28、sCD137的含量比较 SLE病人组血清sCD28和sCD13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血清sCD28、sCD137的含量比较
2.2 不同活动度SLE病人组血清sCD28、sCD137的含量比较 SLE中度活动组血清sCD28和sCD137水平均高于轻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重度活动组血清sCD28和sCD137水平均高于中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活动度SLE病人血清sCD28、sCD137水平及SLEDAI评分
2.3 SLE病人外周血sCD28和sCD137水平与SLEDAI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SLE病人sCD28、sCD137的水平与SLEDAI评分、抗核抗体(ANA)水平呈正相关,与C3水平呈负相关(P<0.01)(见表3)。
表3 SLE病人血清sCD28、sCD137水平与SLEDAI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相关性(r)
3 讨论
T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是发挥其免疫功能的基础,其活化及功能异常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5]表明,T细胞表面CD28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表面的B7-1/B7-2结合,在T细胞活化中起关键的共刺激作用,但它主要在T细胞活化的早期起作用。用抗CD28 Fab′片段治疗NZB / NZW F1小鼠,发现可明显阻断狼疮性肾炎的发展和延长生存期[6]。CD137(又称4-1BB)是近年发现的T细胞活化的又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CD137与APC表面的CD137L结合,主要作用在反应的后阶段、CD28表达下调时支持T细胞活化,提示其可能在长期免疫反应下起延长免疫应答的作用,与SLE的发病有密切关系[7-8]。
已知存在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sCD28、sCD137等共刺激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从细胞表面脱落至血清中。SLEDAI是评估SLE病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指标,其评分越高活动度越大,病情越严重[4]。本研究按照EULAR提出的标准,将病人分为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结果显示,3组之间sCD28和sCD137的水平均有明显差异,与病人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同时分析SLE病人实验指标发现,血清高水平sCD28、sCD137与病人的血清ANA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C3水平呈负相关,提示sCD28、sCD137的水平变化与病情活动度及自身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相关性。
已有研究[9]表明,SLE病人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137等共刺激信号分子表达有所增加,与SLE病人自身抗体产生密切相关。但SLE病人免疫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反而有所降低[10],分析可能与病人脱落至血清中sCD28、sCD137有关。sCD28、sCD137虽脱落但保持其完整结构,可与活化APC表达的B7、CD137L结合,阻断或减少了B7、CD137L与T细胞表面CD28、CD137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弱了第二信号的传递,影响机体正常细胞免疫功能发挥,其有关机制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SLE病人血清sCD28、sCD137的含量与SLE病情活动、自身抗体产生等有明显相关性,有望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但SLE病人往往病程较长、常合并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其含量变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