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下以疗愈为导向的空间设计研究

2022-11-04郑斌刘也平

流行色 2022年9期
关键词:灯光情绪空间

郑斌 刘也平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一、当下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

自2020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地实行封城封校的在家工作学习的措施,居家隔离21天足不出户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自从疫情以来,许多娱乐场所被迫暂时关闭,据统计:2020年,华强方特净利润同比下降38.84%。2021上半年,扣除1.6亿元政府补助后,华强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4604.1万元。根据“北京朝阳”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截至2022年6月13日晚,三里屯街道数以百计的餐馆娱乐场所因为疫情被迫关闭,而这些娱乐场所的关闭使得人们失去释放情绪的出口。

根据对中国8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暴发期间,进行居家隔离,有47.3%的学生有抑郁症状,37.4%有焦虑症状,31.3%的学生两者兼具。而在英国2111名16~17岁的学生的调查显示,有83%的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心理问题。在疫情后进行居家隔离两个月的中国的248名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在线评估,对比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前12个月的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抑郁症焦虑症普遍增加,对生活的满意度普遍下降,其中女生表现得比男生更加明显。

二、实现空间疗愈的可能性

一个人三分之二的生活是在室内度过的,而室内空间与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以室内空间为载体,从设计的五感与心理的关系出发,通过空间体量,色彩,灯光,气味,声音,科技等在空间的应用与介入对人的心理的关系的影响,从而实现空间疗愈的可能性。

(一)室内设计中的视觉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视觉的。[3]因此,第一视觉对人心理达到影响极为重要。而在空间营造方面,空间尺寸,物体色彩,以及室内灯光效果三个方面都属于视觉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

1.空间尺度对心理的影响

太和殿前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而产生这种感觉的因素是因为建筑庞大的体积,中轴线的设计以及复杂的装饰无一处不体现出封建皇权。太和殿的立面图中可以看出,其屋顶为重檐庑殿顶,为我国最高等级形制,给人一种壮观威严的气势。[2]正脊由多层瓦件叠加而成,立面上增加了建筑总高,更加凸显了建筑的壮观与威严。[2]而太和殿前面的广场超过30000平方米,可容纳几十万人,无论任何人走在其中都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过大的体量往往与宗教类建筑,跟“神”相挂钩,起到震慑人们的作用。尺寸偏大不利于营造亲切,宁静的氛围。过于狭小低矮的空间,则给人带来负面的影响。狭小的空间收纳空间不足,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的情绪,而低矮的楼层容易遮挡自然光线,易显得昏暗压抑。由此可见,空间的大小对人认知的影响极为重要。

同时,对于尺寸的有效利用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日本高桐院的所有建筑的门窗都比普通的相对要低矮一些,进入房间的游客必须做出“低头弯腰”的动作,进入茶室休息则要做出“爬”的动作。这些不合常规的设计让人身在其中产生不舒服的心理。而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特别喜欢这一处的设计,在他看来,这种尺寸的设计可以让人的心理转换到另一个状态之中,让人更加尊重这个建筑。

除此之外,空间当中线条的形式也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穿过有尖锐棱角的地方时,人们会主动躲开,避免受伤。室内的曲线元素有效隐藏了棱角的尖锐元素,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另外,直线给人清晰的分割画面的感觉,而曲线能够模糊边界,则起到延伸画面的作用(如图1)。在疗愈空间的设计中,应该更多的使用曲线元素,营造柔和的氛围,给人以安全之感。

图1 直线与曲线对比

2.色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除了空间尺度与形状外,色彩信息与物象相伴而行,颜色对于人对物象的认知也极为重要。在自然的生存数百万年里,人类视觉系统中的锥体细胞RGB感色素发育成熟,也意味着人类对酸甜苦辣的反映必然与情绪建立起联系。太和殿的建筑色彩也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黄色是供王室专用的,宫殿有黄色和红色调。内部的装饰大多使用琉璃,黄金,铜等材料,加以复杂的工艺,给人以华丽贵气之感。而所有这些给人一种壮观华丽,以及压迫之感。一般来说,冷色给人镇静冷静的感觉,暖色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低饱和的色彩给人清新淡雅之感。因此,在快餐店中常用红色,橙色,黄色这种暖色系,给予人“快速用餐”的暗示,以便给后来的顾客腾出座位。而在疗愈空间中,常采用低饱和的色彩,白色,无杂质给人纯净的感受;粉色带给人温暖的感觉,因此许多妇产科医院选用粉色刷墙;蓝色是天空与大海的颜色,能给人镇定的效果;绿色是大自然的代表色,能有效缓解疲劳以及焦虑。

3.灯光效果对心理的影响

光是一种来自太阳的能量,它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它对于人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秋冬日照短,季节性情绪紊乱可能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极地附近。纬度越高,季节性波动越大,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患病率越高。[6]据报道,光照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增加脑内功能连接,从而减轻焦虑症状。研究认为,光照强度通常需达到 1000 lx才可能发挥抗抑郁作用。对于抗抑郁治疗,大多数研究采用的光照强度在1350~ 10000 lx[7]。

灯光在室内设计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的灯光设计营造氛围。灯光的设计,可以加强室内物品的进退关系,主次关系,加强室内家具之间的对比度。而灯光的设计也从根本上影响了物体的色彩,纹饰,以及形状,从而影响使用者的情绪心情,与人的情绪也有直接联系。在黎艺璇的《灯光强度对学生谈话情绪的影响研究》中的实验,选用三种不同灯光强度的灯分别对21名实验者进行测试,最后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对人的紧张情绪影响不同。在合适的灯光下,学生的情绪波动是最小的。[8]因此,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灯光的设计调节用户的情绪。在昏暗的房间,容易产生不安焦虑的情绪,而在明亮的房间内,人会更加清醒放松。不同色温的灯光对人的情绪有直接联系,研究表明,4000k以上的冷光源可以让人持续保持亢奋状态,更多适用于办公。3000K的暖光源可以营造出舒适平静的氛围。在疗愈空间中,对光影的有效利用可以达到调节心理的作用。

(二)室内设计中的嗅觉与听觉对心理的影响

设计除了视觉之外,设计师同样要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手段来激发人在空间中的感受与情绪,实现五感的觉醒,帮助达到疗愈的作用。

高濂的《遵生八笺》说:于一净室内,焚名香一炉于所卧床头,又须设几案,上着香炉,下着所拄龙杖及履鞋等物。古代文人修炼、学习、冥想时,喜欢在身边焚香,帮助静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寺庙总能给人带来清净宁静感觉的原因之一。在中医里,焚香属于“气味疗法”的一种,在陈霞的玫瑰香水对心理注意功能影响的实验中,结果表明,玫瑰香味刺激能增强人的注意力和心理认知功能。[3]何京在《气味的作用》中提到:气味能够改变肌肉的力量、呼吸和脉搏的节奏,还能够影响人的视觉和听觉。[4]如难闻的气味会使血压变高,呼吸变得急促;而好闻的气味可以降低血压,使人变得愉快。

寺庙的钟声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是其纯净感的来源。寺庙的选址通常在远离城市噪音的地区。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密。庙里的鸟和铃铛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白噪声是一种连续的单调声音,以共振形式抑制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具有镇静作用。[5]因此,白噪音可以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也成了许多失眠患者的福音。而自然界所产生的声音,如水流声,雨水滴答落下的声音,鸟鸣声,风划过树叶的沙沙声等都属于白噪音的范畴。而寺庙里由于自然景观保护良好,场地比较大,远离城市的喧嚣声,这种白噪音相对来说被放大了,因此这也是寺庙疗愈性的来源之一。

因此,在许多疗愈空间的设计当中,嗅觉与听觉在设计上的辅助也必不可少。例如杭州的TEA SPA,该项目是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伦佐 · 皮亚诺设计的,这也是他在中国设计的第一个项目。设计师用茶叶的香薰与流水的回响营造了一处静谧的疗愈空间。

(三)风格定位—侘寂风格

禅宗美学的侘寂风追求净素简朴之美,没有多余的装饰,重在通过已有的灯光,造型,色彩表现物品的材质之美,在简约中透露出的高级干净的返璞归真之感。心灵的疗愈,本身就是打扫心灵的尘埃,所以在这样的疗愈空间不适合太多繁琐的装饰,极简的风格能够让人更加舒心,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禅宗思想本身就是儒释道结合的产物。其中透露出的物哀侘寂之美,痕迹缺陷之美,空寂简洁之美,净素简朴之美,以及原初生态之美适用于疗愈空间。侘寂的“空”讲求的是以“有”表达“无”,比如中国水墨画之中的留白就比较明显,齐白石的虾,用“有”的虾表达“无”的水,“无”的水衬托出虾的灵动活泼,“有”和“无”相辅相成。因此,在东方的极简风格当中,“无”更有深意,往往给人一种“虚”,“飘”的感觉,意境也由此产生。对比之下,西方的极简主义源自于机械大规模生产,因此西方的极简就比较机械化,没有东方的虚无缥缈的意境之美。除了前文提到过的TEA SPA外,北京的愈舍·疗愈之境等许多疗愈场所也使用的是侘寂风格的设计。

图2 TEA SPA内部空间

(四)科技的介入

科技正在不断发展,方便人类的生活。将“艺术”与科技融合起来,“沉浸式”会是一种很好的媒介。沉浸式空间广义上是以沉浸为特征的艺术形式,它贯穿了艺术发展的漫长历史。[8]使得疗愈往可视化设计方向发展。沉浸式的方式可以将“自然因子”如水波纹,涟漪,树叶等或者艺术作品引入空间当中,并且可以与人产生一定的互动性。通过设置场景,使用5g、AR等新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将艺术作品融入空间,它更适合空间治疗。日本建筑师中村上春树和英国艺术家亚历山大·格罗夫斯设计并展示了互动装置“新年”[9]这种多感官沉浸式体验装置通过气味,触觉与视觉等多重感官设计构建成一个沉浸式疗愈空间,让游客感受到春天的重生和希望。此外,陈晶等人在《事件型纪念馆的沉浸式设计研究 —以新冠疫情纪念馆设计为例》中通过沉浸式体验的三个层次,即:感官沉浸体验、情感沉浸体验和心理沉浸体验,运用空间的营造结合数字化新媒体技术达到空间叙事与人的心理相共鸣的效果[10]。

随着大设计时代的到来,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阔的产业体系,新时代的设计更加注重构建人文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有机关系,以便更好满足社会对于设计的需要,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打通了科学,设计,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加强传统设计的技术性变革,强化创新设计的内涵与外延,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将对原有的空间设计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设计心理学,数字交互设计等专业模块,以跨学科方式和大设计视野,一方面以传统空间设计出发,运用灯光,色彩结构等;另一方面以信息数据,交互反馈,可视化为根本焦点,借助最新计算机技术,实现为青少年设计一个全新的疗愈空间。

结语

本文根据设计五感的原理,从空间的体量,色彩,灯光,声音,气味,对人心理的影响进行初步了解,认为它们对人的情绪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并且将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建立联系,探索适合疗愈发展的空间形式。以科技与艺术为纽带,创造一个适合人放松的心理治疗空间。

猜你喜欢

灯光情绪空间
水中灯光秀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空间是什么?
来一场灯光派对
创享空间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