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东府县文庙建筑色彩装饰研究
2022-11-04王冠群
王冠群
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52000
一、文庙建筑的发展及装饰色彩概述
孔子与世长辞后,作为生活和教学之用的孔子旧居被改建为庙堂,孔庙作为私学教育的场所前提下被赋予了祭祀功能。孔庙由“家庙”转变为“国庙”开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①,孔庙的管理由孔子后裔的个人行为转变为统治者的国家行为,但由于国家对教育机构没有强制性祭孔礼制的规定,故没有在其他地区普遍建立起来。南北朝以后,各地开始修建文庙,除曲阜的孔庙以外,地方文庙已经有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宋神宗时期,学宫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并制定了与学宫制度相关的奏章专辑《学宫典礼》,学宫在文庙中的地位才走向制度化。庙学二者功能上的“合”与建筑空间相对的“离”通过“庙”与“学”属性概念的厘清逐步确立下来。
明清时期,由于程朱理学思想的固化与加强思想统治的历史需求,政府出台了“科举必由学校”②的规定,文庙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太祖在位期间曾亲临国子监祭孔,各地文庙大都开始效仿南京文庙的形制。清承明制,文庙的布局与建筑形制与明代大体相同,北京的文庙便沿用了左庙右学的布局形式,文庙的规格也进一步提高。清文庙建筑经历了由家祠、宗庙到国庙、学宫的复杂演变,在明清时期到达了建设的顶峰,建筑的装饰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不同的变化。
结合区域背景来看,山东地区北邻京畿地区,山东府县文庙的营造手法大部分符合清《工部工程做法》中官式建筑的做法,山东地区的文庙色彩装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反映了一定程式化的官式做法的特点,又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艺特点进行艺术加工,仅大成殿开间就有五间、七间、九间的不同,瓦有琉璃瓦、布瓦的不同,瓦色有黄色、绿色、灰色的不同,屋顶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不同,彩画有单色、彩色的不同,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旋子点金、旋子和雅伍墨等,充分体现了山东地域的艺术特色。
1. 山东府县文庙建筑及色彩环境概述
山东地区的文庙③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规制,现存文庙建筑中除曲阜孔庙为九进院外,其余地方孔庙在规模和标准方面都有所区别,并按照环境地势的变化对建筑布局有所变更,一般以三进院或五进院为主,在此其中的建筑分别承担着祭祀与教学两种功能,其中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先贤祠作为庙的部分,确定了文庙中纵向的轴线关系,而明伦堂、讲堂、学斋、文昌阁等建筑以及附属的学舍、仓库作为学的部分,在空间排布的方式上各有特色(图1)。下面分别对其主要建筑予以叙述。
图1 济南府学文庙(图片来源:网络)
(1)大成殿
大成殿被称为先师殿,康熙之后,大成殿被称为文宣王殿,主要用于祭祀孔子,明清以来大成殿配祀四配、十二哲,大成殿不仅殿宇宏大装饰华丽,宫殿在装饰色彩运用方面规格极高,殿前东西两庑廊原供孔门子弟和儒家先贤,现大都改为陈列室,用以保存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建筑装饰主色一般为蓝色、绿色、黄色和金色,副色一般为朱色、紫色和三绿。
(2)明伦堂
明伦堂作为学署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空间,主色为在教学活动中担当讲堂的功能,在屋顶、台基、装饰等级方面相较于祭祀建筑略有降低,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很多通过减柱设计,以增加教学空间。例如济宁金乡文庙,明伦堂在万历六年重修为五开间,《孟子·藤文公》:“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与下。”[4]“明伦”体现了儒家的教育理念。建筑装饰主色一般为靛青、蓝色、黄色和红色,副色一般为三绿、硝红、米色。
(3)大成门
大成门是文庙中心建筑大成殿的入口,鲁中地区通常也将大成门称为戟门,是文庙中最常见的建筑之一,《青城县志》中记载:“庙之前为戟门,前又为棂星门,又前为青云坊”。建筑装饰主色以靛青、紫色、石绿和金色,辅色为三蓝、三绿和米色。
(4)棂星门
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道门,现存文庙的棂星门大都为牌楼式建筑,并以木质和石质结构为主,建筑装饰主色为群青、蓝色、深绿、黄色和金色。辅色一般为紫色,石绿,石黄、香色。
明清时期,由于对教育功能需求的强化,府县文庙建筑景观的面积进一步压缩,所以绝大部分文庙并未像私立书院一样布置园林化的景观,而是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烘托整齐有序的氛围,文庙中不同的花木景观中人工山水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基本采用“作假山”,“理方池”的方式增添景观,因此通过绿植点缀并赋予象征意义成为景观设置的重要符号(图2)。
图2 阳谷文庙空间院落组成(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儒家思想要求学者通过理解自然环境中不同的事物,景观的色彩与建筑本身相互融合,学者通过触景生情、自我感悟将植物与社会文化所蕴含的意义相统一,借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文庙中的柏树是最常用的树种,其苍劲挺拔的形态是大儒永恒、坚毅的象征,松树虽不成排种植,却见用于主题空间内,用于比喻高贵的品格,桂花和杏树都作为文运的吉祥物,是对学子们功成名就的预祝。这些绿色的点缀与木质建筑相互呼应,弱化了建筑本身的人造属性,使建筑与环境形成一种无法分割的结合体,使得内外空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山东府县文庙的装饰色彩分析
文庙色彩装饰的运用是“礼”制思想的体现,“礼”制的本质是上下尊卑的等级伦理秩序,因此文庙建筑色彩装饰大都遵循着中轴线的空间秩序,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大都采用红、金两色,并基于中轴线上的位置关系升高或者降低色彩的等级,同时位于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大都选用较为暗的颜色,以次要建筑的灰色调衬托主题的华丽色彩,例如阳谷文庙,大成殿两侧的两庑均为青砖墙面,屋面采用小青瓦,形成了一种庄严肃穆的建筑色彩氛围。
儒学文化中的“乐”大都体现着一种和谐的审美,在文庙建筑中通过不同色彩的运用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以大成殿为例,作为祭祀建筑在强调其突出地位的基础上,通过黄色或绿色琉璃屋面和蓝色天幕形成对比,这种对比烘托了建筑装备的天际轮廓线。在建筑的下半部分通过不同色调的相互呼应形成和谐过渡,黄色的琉璃屋面、红色的墙面和青绿色的檐下彩绘形成对比又相互呼应。高洁圣洁的亮灰色石栏杆又与富丽堂皇的梁柱形成对比,体现建筑的神圣感。
山东府县文庙的建造大都仿曲阜文庙所建,建筑材料以木质、陶制和石质为主,这些材料在满足建筑功能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基于因形取势、因材施艺的原则,被施以连接、拼镶、彩绘等工艺,将各种装饰艺术应用于建筑造型中,文庙的装饰题材涵盖多样,将丰富的动物类、植物类和人物类等各类装饰题材以相对写实的形态通过象征、比拟等手法展现在人们视野之中,装饰色彩质朴高雅,体现了体现了山东府县文庙礼制精神和中庸思想。
三、山东府县文庙彩画艺术及其应用
山东府县文庙的彩画艺术大都追求“大祀礼仪”,建筑彩画一方面能够保护木结构建筑免受虫蛀和自然的侵袭,另一方面展现了礼制思想的文化意蕴,文庙中所运用的彩画艺术通常通过“雕梁画栋”来表现建筑的华丽,并通过对比鲜明富有寓意的色彩来体现文庙建筑独特的象征意义,这种鲜艳的色彩亦彰显了有别于普通民居的高贵身份。文庙彩画的色彩从最初汉代之前所使用的红黑主色调,经历了魏晋时期佛教的传入与融合,色彩的应用也逐渐丰富,到了宋代《营造法式》中,建筑彩画被应用于固定的建筑构件上,明清时期,彩画的应用有了空前的发展,在封建礼治思想的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等级类型的彩画,对当时封建社会建筑彩画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文庙彩画类型大体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其中和玺彩画是所有彩画类型中等级最高,一般位于主殿的梁坊上或寺庙的中心建筑,其主要线条均沥粉贴金,同时“晕”白粉线,并运用青、绿、红等主色与金色形成对比,和玺彩画大都翼龙为主题,体现至高无上的地位,山东府县文庙的和玺彩画主要应用于棂星门和大成殿上。旋子彩画的等级低于和玺彩画,旋子图案可以根据梁坊长度产生不同样式,其旋花可以按梁坊长度变化为“一整二破”“勾丝脚”和“喜相逢”多种形式,主要应用于大成门和书厅两座建筑上。苏式彩画的等级低于前两者,起源于江南地区,但因其题材灵活、装饰性强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园林中亭、楼、阁、廊等建筑上,起到了很强的观赏效果。
在色彩方面,大成门、大成殿和棂星门都运用“金龙和希大点金”,特别是在主梁上应用了蓝色和绿色在梁枋和斗拱上主要以朱色和黄色为主要配色。壁、卷棚脚门的苏式彩画与和点金一类的彩画以青绿二色为主,但装饰效果却要典雅得多,色彩搭配方面淡化了庄严感,色调更加融合,无论从颜色还是图案上都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惬意之感。山东府县文庙彩画用色整体风格虽然稍显古朴,但也体现了山东地区特有的敦实、直接的性格特点,在礼制思想的影响下,文庙彩画中丰富的色彩和彼此之间的对比变化,形成了一种协调统一的美感(图3)。
图3 山东府县文庙彩绘(图片来源:网络)
四、山东府县文庙色彩装饰文化内涵解读
文庙作为礼制祭祀建筑和学校文人建筑的综合体,在色彩运用上面也呈现了“自由化”与“秩序性”的特点。这使得在祭祀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通过充实知识和道德教育来为“善美”人格④的培养做基础性的铺垫,以求与圣贤并列。装饰和色彩的运用中所蕴含着“道”的内在逻辑,其通过冰冷的礼制的规范与约束,在建筑群的布局中充满诗意般的韵律,礼乐置于建筑,将社会参与进入意义的世界。
文庙本体作为多重寓意构成元素的集合和官方与民间信仰的重叠,在色彩和彩绘运用方面同西方建筑一样与音乐⑤具有着相似性,如果将色彩的不同等级视作其比例与节奏的精确表达,那么不同颜色的相互呼应则是其韵律的诗意化补充,这些在传统儒学观念中有着更为深入的探讨,孔子所提出“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完成,而礼乐与建筑中的比例和韵律相对应,使得外在人文世界的礼乐文明落实在了仁人善心的理想化人格之上,文庙建筑也成为了传统教育理想的具象化体现。
结语
山东府县文庙建筑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具有相似的同构性,使其超出了特定规范的功能形制,将神圣文化的价值体系与世俗文化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并以礼乐文明加以规范和教化,使儒生在生活学习中不断充实知识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庙中质朴高雅建筑装饰在合乎礼制的基础上,通过色彩的和谐运用将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统一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山东地区特有的文化特点和地域色彩。
注释:
①汉高祖刘邦出于政治与社会因素的考量亲临孔庙祭孔,首开了帝王祭孔的先河,从此曲阜孔庙由家庙逐步演变为”国庙。
②明清两代都实行“科举必由学校”的制度,明清的学校有两种:国学和府、州、县学。国学是京师中央一级的学校,府、州、县学为地方学校。国学即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人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既是一种出身可直接授官,也可科举做官。相比之前朝虽然在教学内容上逐渐固化,但教育的普及性和升级制度趋于成熟
③本文所研究的地方文庙范指山东州府县城中文庙、学宫建筑群,是为区别于礼制等级最高的曲阜孔庙与封建统治的皇家文庙的一个相应概念。
④孟子所提出人格美建立在孟子共同人性善论的基础上,离不开人格美载体——主体的自我修养。人性本善但又不离修养,儒生们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实现自我提升。
⑤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音乐与建筑关系的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为音乐的和谐是由数造成的,这些数据与构成建筑美的数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