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里·奥克斯曼感官设计美学应用研究

2022-11-04谢敏秦脆蓉殷旭

流行色 2022年9期
关键词:感官色彩材料

谢敏 秦脆蓉 殷旭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0000

感官设计美学最早诞生于哲学学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感官和无感的概念,身体层面的五感分为:视、听、触、嗅、味,除此以外人类还拥有20多种精神感觉,如平衡感、情感等,感官设计是指对一个产品从感觉上进行判断—由专门受过训练的测试者通过比较同类产品做出感官评估。目前,多感官设计理论已经应用到产品、信息、广告、室内家具、环境建筑等设计领域中,整合多种感官下的设计越来越成为好设计的DNA,也成为市场中畅销的产品。多感官整合设计既符合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为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设计。多感官设计具体表现在产品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外,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感,产品含有感官因素的成分直接决定体验的结果。又如建筑空间设计,旨在创造人类宜居的室内环境,除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对空间合理性规划外,还应考虑人对空间的心理感受。不过多感官设计还未达成“诗意地栖居”的目标,设计除带给人类生理感官的满足感,还应追求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慰籍。如果建筑能与生命个体共存,不是更符合人居环境条件与自然规律吗?此时内里·奥克斯曼(Neri Oxman)的材料生态设计为感官设计带来了曙光,她带领团队从材料生态的角度为感官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从科学、生物学的视角重新“计算”设计。

一、Neri Oxman感官设计概述

19世纪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认为“种族”“环境”“时代”三个要素决定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作家或者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泰纳所说的“种族”和“环境”分别是指遗传倾向和社会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环境是造就内里·奥克斯曼(Neri Oxman)生态设计观的重要部分。Oxman是一位身兼建筑师、设计师、发明家多重身份的学术女性,她出生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都是以色列知名建筑师,童年的经历让奥克斯曼对大自然抱有无限的崇敬和依恋,许多灵感都来自大自然,为自然设计,源于自然设计,配合自然设计,这就是“人类反哺自然”的过程。

2006年,Oxman创办了设计实验室—Materialecology,即材料生态学,工作室融合了各学科学者,进行跨学科实验交流。Oxman认为,材料生态的内核,在于把“生命”注入到产品或环境中,形成双材料的生态设计[1]。不过Oxman更感兴趣的是建造出完整的物品,按照需要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特点:坚固的、柔软的、支撑的、透气的、吸光的、反射的、不透明的或者透明的。她用皮肤来做类比,尽管皮肤是人身上一个连续不断的“部分”,但其特性在不同部位会发生缓慢渐进的变化,所以会有脚跟的老茧,也会有眼皮这样的组织[2]。同样地,产品设计可以明确说明对材料精确的—且可能是变化的—功能要求。其结果可能是更聪明、更简洁却有实际益处的设计。在她的设计理念当中,计算、建造、生物、环境和材料等学科都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2010年起,Oxman团队为建筑的材料、工具和建造方式,以及工业产品生产技术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材料生态实验的成果还作为艺术品,被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一系列博物馆收藏。2013年的“丝质展馆”(The Silk Pavilion)、2016年的“晚祷”(Vespers)系列、2018年的“绕线机器人”(Fiberbots)等等作品,都曾引起一阵轰动。今年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了她带领工作室实验出的最新作品,她的一系列作品为感官设计的发展带来材料的突破[3]。

二、Neri Oxman感官设计的审美性分析

(一)视觉色彩美感

“七秒钟定律”体现了在视觉文化纷繁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困难,也对以往的单一感官设计发起挑战,从单一感官设计到通感设计是感官设计新的发展趋势[4]。视觉是五感的第一要素,在人类感知外部世界时最直接、最容易捕捉的感官,因此视觉美感的营造是设计艺术的基础条件。色彩心理学把色彩看作人客观上的视觉刺激,也是人主观上的反应和行为,色彩心理从视觉刺激开始,到知觉、感情到记忆、思想或象征,最终引发人的情感共鸣[5]。

Oxman团队在2016年开始的项目是一组死亡面具设计,也称“遗容面具”,此项目旨在颠覆传统,利用活性生物材料重新定义死亡面具的设计。“晚祷”(Vespers)共分为三个系列15种不同形式的3D打印面具,三个系列诠释从死亡走向重生的寓意。2016年“晚祷”(Vespers)系列形态别致、奇异(图1),丝毫没有传统追求复刻死者脸部相似性的面具形状,而是将其看作一种文化人工产物,甚至能看到自然界生物的影子。团队利用算法建模和3D打印技术,收集各地宗教习俗中常见的面具色彩进行组合上色,热烈的红色、明亮的黄色、深沉的蓝色,冷与暖的调和,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描述的是静止生命的状态。

图1 2016年晚祷1

“晚祷2”(Vespers)表现了生与死的转折。Oxman团队在材料建模技术制造面具外观,充分展示面具内部的蜂窝状结构,形状在无色条件下打印而成,此系列主要通过立体、多层次的内部结构表达面具制造的多样性。面具造型十分奇异,同时带有仿生的意味,各种鸟兽的结合,形态如生。最终在2018年Oxman团队结束了此项目,推出了“晚祷3”(Vespers)面具设计,这个系列被定义为“生命的容器”(图2)。团队在面具内部微小的空间特征结构内真正地引入活性微生物—大肠杆菌,从一开始的乳白色逐渐变为明黄色、鲜橙色、深红色,生命的活性逐渐增强,动态色彩在一件设计身上应用,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受,燃起对一个凋亡的生命即将重生的希望,最终随着微生物的活性消失,色彩逐渐暗淡,犹如生命的终章。三个系列构成了从死亡到重生的叙事弧。此时,设计不止步于对实物的创造,而是以设计为载体的一幅生命律动图,这就是生物材料赋予设计的视觉色彩之美。

图2 2018年晚祷3

Oxman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可以维持和强化所有物种生存的材料和物质,并且有效应用到设计行业中,使得设计的时效延长。2019年“图腾”(Totems)旨在展示黑色素在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的色彩变化,从黄色到棕色,最终变成褐色的真黑色素。黑色素是生物进化的标志,同时可以抵御一些物种的紫外线辐射,也可以吸收能量,有调控热量的功能。根据“图腾”上黑色素的色彩变化,Oxman预测黑色素在未来应用在建筑表皮上的可能性,在建筑外观上可以随季节变化而调控色彩,从艳丽到深沉,形成建筑的多样装饰意味,另一方面同时黑色素随着光线变化,吸收的热量多少也在不断改变,以此响应温室的建造(图3)。

图3 2019年图腾

(二)触觉与色彩的联动

触感可以带来三维刺激体验,因此被看作人类最敏感、最真实的感官,触感在设计艺术领域仍然是作为视觉感官辅助而存在的,在视觉感官的主导下,触感可以深度感知物体的质感、肌理、色彩、重量、材料,最终形成视触感[6]。Oxman团队的设计探索的不仅仅是仿生材料带来的视觉美感,更多是寻找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材料,为设计产物赋予更强的功能性,提供多感官体验。

“3D打印仿生服装”,这种服装没有纤维成分,Oxman团队将这套服装命名为“漫步者”系列(图4、5)。被水凝胶和基因工程改造过的蓝藻和大肠杆菌,在生长时可以产生高纯度的黄绿色彩,黄色、绿色被看成是自然色,取自自然植物,自然色可以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受。其次高明度的黄色、绿色在视觉上呈现软性特征,可以带来前卫、时尚的感受。随着蓝藻和大肠杆菌不断接触不同化学物质,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服装更具有未来感。

图4 漫步者系列服装1

在触感方面,这种服装完美贴合人体,如同多了一层皮肤,同时又有被自然拥抱的感受。Oxman团队在模具中预先添加了调控细胞活动的化学信号,相当于计算机的编程指令,这些微生物会按照设计者的思路以特定模式分布。Oxman认为,未来的服装将成为皮肤的延伸结构,即使体型改变,它也能随之生长适应,甚至能像电影《寄生兽》中描述那样,演变成额外器官也不无可能。此项目的成果已经应用在服装设计领域,2013年巴黎春夏时装周中就展出了系列Neri Oxman与荷兰服装设计师合作的3D打印式服装,正式打开3D打印服装的先河[7]。

图5 漫步者系列服装2

(三)听觉与色彩的联动

听觉感官与音乐艺术有直接关系,音乐旋律和节奏在时空中展开通过听觉感知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听觉在设计艺术中常常被作为视觉设计的辅助,尤其在平面设计领域,听觉往往是被忽视的感官,在家用产品设计领域,针对听觉的设计案例就比较广泛了,听觉即可作为设计的命题,也被设计者当作产品设计中人对形色的节奏的感知,从而达到对产品的全方位体验。

与听觉美感营造相关的是Oxman团队利用材料生态学成果设计的新型3D打印家具—“双子星贵妃椅”(图6),内衬有44种复合生态材料,这些复合生态材料带有自身的植物色彩,高纯度的明黄和鲜橙色,犹如一片花丛,暖色系色彩会带给人柔性感受,使人感到轻快愉悦,能达到放松的目的。躺椅外壳为实木材料,同样保留了木材原来的色彩,原木色更能带给人亲切感。另外实木起到稳定、保护内壳材料的作用,整体造型呈流线型,符合人体曲线,使人能够完全依附在躺椅上。

图6 双子星贵妃椅

“双子星贵妃椅”的听觉感受是通过生态材料以及向内收拢的曲线设计的有机组合而达到的声学效果,此外生态材料本身具有降音功能,最终创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并且内壁向内收拢的曲线设计给人一股被拥抱的感受,躺在其中会有身处幽静、身感温暖的大自然气息。另一张可以“拥抱”的椅子,是Oxman团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野兽椅”(图7),形似恐龙,外观造型同样采用流线形式,充满流畅性和完整性。外表的蓝色与白色交替带来冷感和厚重感,给人冷静、神秘的视觉体验,同时传达一种前卫、时尚的感受。Oxman团队坚持“活的合成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她将材料生态学融合家具设计,用生态材料来满足观众在视觉上的审美需要和听觉上的幽静,使观众感知一种朴素与安静的侘寂美。

图7 野兽椅

(四)五感以外的感觉

在五感之外,人类还存在20多种精神感觉,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都是由感觉系统调控的,而正因为拥有如此多的精神感觉,在设计中能够将感觉因素考虑进内,就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更多关注,如原研哉所言,“自然界的生命因其内在活力,具有一种‘生命之美’,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所揭示出的生命秩序为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照。正如立花隆所指出的那样,二十一世纪是被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8]目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已远远突破地球能承载的限度,仅仅靠自然自愈环境显然是效果最缓慢的一种方式。

如果模拟自然界的组装方式是将材料生态融入设计,那么依据生命科学成果和信息技术手段才是信息时代的设计潮流。于是Oxman团队尝试让“自然生命”参与设计,引导“自然生命”的自然行为与设计结合,以此呈现“生命之美”。Oxman团队致力从设计中移除设计师的主导角色,让算法来创造形式,让“自然生命”来完成设计过程,“丝质展馆”(the silk pavilion)就是最好的案例(如图8)。Oxman团队利用“生物信息素”来引导6500只蚕在已建好的尼龙网框架内“建造房屋”,Oxman曾表示这是在邀请大自然成为建造的一部分,并且由蚕自身创造的材料回收起来自然毫无压力,对生物体也很有亲和力。这个作品目前并未完成,就像大自然生物进化一般,每时每刻充满新意,在述说一段人、物、世界三者亲密无间的故事。

图8 丝质展馆1

此作品也是一次动态视觉设计的典范,该作品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时,一直保持旋转形式(图9),光和热的变化在时刻影响蚕编织的密度,编织的疏密在骨架表面形成节奏和韵律感。在作品色彩上来看,白色被视为纯洁、善良、忠贞的象征,蚕丝的白是天然的馈赠,也是Oxman一直坚持的“取法自然”的设计原则,天然的植物白色更容易唤起观众对生态环境的精神感受,这一点是人工色彩难以做到的。此项目的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一种自然建造方式和视觉外观装饰的思路,预测未来营造一种“有机世界”的概念。

图9 丝质展馆2

三、Neri Oxman感官设计美学应用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一)设计跨学科发展

Oxman团队将材料生态学融合设计艺术学科,其价值不仅为西方现代感官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中国的设计、社会、人居环境提供了可行性参考。Oxman团队成员来自计算机设计、建筑、海洋科学、分子生物学和物理学等各专业学者,在Oxman的引领下专注仿生学的研究与转译。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方法使得Oxman团队从不局限于某一设计行业,近年来,Oxman团队在计算机设计、数字建造、材料科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跨界创新,并将获得的知识用于跨学科、跨规模的设计,小至微观、大至建筑物、无所不包[9]。

如今设计的跨学科融合创新已经成为潮流,一项设计活动的完成需要工程学、色彩心理学、艺术学、计算机等领域人才的参与。另外,感官设计是一项极具综合性的行为活动,并非设计者的专利,也不是某一种设计手段能够垄断的,单一感官体验已不能满足人类的身心需求,感官设计需要新的思路和手段,更需要更多跨学科人才的参与,才能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于我国感官设计发展同样可以借鉴这种仿生设计思路,在思路上学习,在主题上立足本土,在设计全球化趋势中发展中国本土性设计。

(二)人类可持续发展

Neri Oxman感官设计实践同时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借鉴性意义。工业革命近一个世纪以来,设计始终贯彻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一系列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的问题,直到20世纪60至70年代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人类发展的关注点开始聚焦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艺术领域,主观上鼓励设计者将可持续理念与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行为观和设计方法高度结合,设计者应该具备担当起应有社会责任的意识,缓解大众心中“设计师是一群危险分子”的印象。于是设计师对设计的本质、自身的职责和作用进行反思,设计兼顾人的需求和自然生态平衡健康发展的设计理念,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存的目标。

从客观来说,未来的建筑的风格走向、建造手段无法得到准确判断,Neri Oxman工作室的材料生态学成果展示了人类与其他物种合作设计和建造物体和建筑物的可能性,并且团队是将每个作品充当材料和过程库的样本,最后将这些样本共享给所有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每一个作品都可能成为可持续设计中的一环。Oxman相信大自然提供了装配产品的新创意,因此她也曾被誉为“当代达·芬奇”。通过展示生态材料的“自然行为”刺激五感,引起人对自然的情感共鸣,满足了人的情感需要,避免纯粹考虑人的情感而设计,忽略设计对客观物与环境的影响。

此外Oxman团队对设计的色彩处理也值得深思,每一个作品的色彩组合完全不同,却同样来自一种色彩类别—自然色,可以说每一件作品的最终完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每一个作品中的“细菌”会自然老化和腐烂,完成一次生命演绎,就会有一次色彩的轮回。而整个过程,人类依然享受设计带来的便利,不同于难以不可再生式设计来说,这种仿生设计可以形成一种革命性的设计,拥有制造甚至毁灭周围世界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奥克斯曼创立的材料生态学与设计的融合,也是科学性、生物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对奥克斯曼而言,设计的过程比成品更重要,她曾言“它们被认为是艺术作品,但实际上我视它们为过程的表达,或者有关制作的思考方式的表达。”“人类反哺自然”的核心理念正是奥克斯曼自我思考的表达,并用超越模拟自然的生物技术去实现,在设计中产生独特的多感官美感,触发人的深层情感,最终达到人、物、世界的情感共鸣,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这一切实践与理论成果对正处于探索期的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有可借鉴性的思路。

猜你喜欢

感官色彩材料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最美材料人
神奇的色彩(上)
材料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