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路“宽畅美” 乡村发展“加速跑”

2022-11-04

中国公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务川农村公路交通

今年,贵州省组织开展2022年“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有关工作,最终确定了12个县(市、区)作为贵州省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推荐对象。除了已在前文中亮相的西秀区、龙里县外,本文还将梳理汇川区、乌当区、务川县、赤水市、碧江区、万山区、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望谟县10个区县的“四好农村路”创建经验。

汇川区:建成一条 达标一条 满意一条

“以前路烂,菜拉到市里都颠坏了。现在路修好了,最多20分钟就拉到市场了。”坐在自家拉菜的三轮车上,遵义市汇川区高坪街道排军村村民何廷英笑道。近年来,汇川区农村公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公路路网基本成型,农村公路的重心由建设转向以“四好农村路”创建为代表的品质工程。

在此过程中,汇川区制作了《汇川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建设施工指导手册》《汇川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手册》《汇川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全面宣传培训新规范和新标准,加快行业技术标准落实,推动规范技术标准应用,严格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管理,切实强化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管和运营监管,努力建设品质交通,一条条“美丽农村路”将具有汇川特色的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农耕文化、三线文化、归堰文化串联起来,将辖区多类别、多层次、多规模的果蔬产业基地、采摘园、旅游景点、传统村落、新农村等连点成线、成环成网,构建起一条“山水园田果、产村景文融”的“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乌当区:农村公路之美源于精管细养

“四好农村路”是新时代重大的民生工程,“建好”是基础,“养好”“管好”是关键。为此,贵阳市乌当区创新思路,形成了一整套新机制、新方法,确保农村公路既建得好,也管养得好。

按照“政府主导、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管养有效”的原则,乌当区制定了《乌当区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乌当区“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和乡(镇)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权力和责任,结合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专业化”、日常养护“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同时,乌当区让群众参与建设养护管理全过程,将爱路护路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使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农村路网通行率大幅提高,群众出行满意度不断提升。

务川县:通畅路上奔小康

走进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丹砂街道桃符社区,桃符3A级旅游景区优美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在2016年以前,该社区17个村民组公路覆盖率不到一半,交通不便导致该社区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近年来,务川县以“四好农村路”为核心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了交通先行带动作用,带动产业发展,为该县决战脱贫攻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实现了务川交通从“通达”向“通畅”,从“通畅”到“高效”的转变。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带动作用,带动了九天母石、龙潭古寨、栗园大草原、红叶峡谷、石朝天坑、黄都七柱山等景区景点的跨越式发展;宣传了祭天朝祖、高台舞狮、打篾鸡蛋、吃新节、三幺台等民族文化,构建了仡佬风情乡村旅游示范带,打造了“仡佬之源·丹砂古县”旅游胜地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为不断深入“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务川县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先后制定《务川自治县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工作方案》《务川自治县“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务川自治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巩固提升方案(2020-2022)》,明确工作任务及目标,加大农村公路投资力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管理取得新突破,养护呈现新常态,运营实现新发展。

雾霭映衬下的美丽农村公路

赤水市:竹原料供应量翻了几倍

农村公路建设持续深入,赤水市竹原料供应量也由2014年的20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89万吨,竹林总面积达132.8万亩,人均占有竹林面积居全国县级行政区第一位,农民年增收近3亿元;20多万竹农每年仅靠出售竹原料和竹笋每人就能实现增收3200元以上,8000多户、近3万贫困村民实现产业脱贫……

2021年以来,赤水市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任务纳入赤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赤水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围绕竹产业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类型和建设标准,明确在“十四五”时期列养公路“四好农村路”覆盖率达100%。近三年农村公路铺装比列分别为78.07%、99.98%、99.98%,已超过贵州省平均值;2021年农村公路路网面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30.9公里,路网人口密度为每万人76.25公里、路网综合密度为99.9%,均超过全省平均值。

碧江区:多种模式让养护效率不断提升

克服点多、线长、面广的难题,战胜绵延起伏的山地丘陵……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的农村公路养护者以优异的表现完成了全市1814公里农村公路的养护任务。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碧江区的养护机制创新。为适应农村公路管养的发展,碧江区设立了县级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乡、镇(街道)设立了交通管理所,开发农村公路公益性养护岗位207个,经费和人员支出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县级养护资金到位率100%,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从2016年的300余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1100余万元,增幅约4倍,确保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使养护巡查、路政检查、隐患排查成为常态,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逐步提升,路域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了农村公路管养全覆盖和“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的目标,通行条件安全、便捷、舒适、畅通。碧江区农村公路养护中心连续三年被表彰为省级交通运输行业先进集体,2019年被中共贵州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万山区:乡村画卷铺展开来

驾车行驶在铜仁市万山区农村公路上,两旁的行道树迎风伫立,各种乔木花卉欣欣向荣,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铺展开来……近年来,万山区不断提升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能力,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三级联动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全面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强化路政专项执法,严格控制农村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对农村公路上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实现了“路宅分家、路田分家”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全面加强路警联合治超,有效遏制农村公路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超限运输率逐年下降,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健全完善了农村公路组织、资金、考核、技术等保障体系和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公路工作100%纳入对乡镇政府绩效考核,100%推行三级“路长制”,管理养护100%纳入乡村规民约,确保了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85%以上。

印江县:客车开到家门口 架起群众“幸福桥”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寨村是板溪镇最偏远的村庄之一,以往老百姓要购买生活用品,得走七八公里路到集镇上,然后再肩挑背驮着走回家。2020年,该村开通了县城至毛寨的客运班线,实现了群众从村里直接到达县城的出行愿望……近年来,印江县共开通农村客运班线45条,投入农村客运车辆149辆、网络预约出租车108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22辆,通过电话预约、个性化定制、延长客运线路等方式,以及设置二维码、一卡通等便民支付方式,进一步改善了交通出行条件,满足了群众乘车需求,有力推动了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同时,印江县还充分用好现有公路网络、17个乡镇(街道)客运站、物流网络和交通智慧指挥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建立了“通村村”交通出行信息网络平台,强化了公交、长途客运、农村客运等运输方式常态化规范运行和换乘信息及各类停车场车位信息的整合共享,全县道路运输行业车辆相继接入“通村村”平台,进入共管车辆303辆,激活司机274人,已匹配车辆司机人数近500人,基础设施一体化、客运发展一体化、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黎平县:应急抢险保通畅

2022年6月18日至19日,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九潮、茅贡等20多个乡镇出现多处农村公路涵洞和边沟淤堵、路面积水、山体塌方和路面塌陷等情况,影响车辆通行,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接到险情通知后,黎平县公路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对降雨造成的水毁道路进行及时抢修。

如此快速的应急抢险能力,得益于黎平县建立的应急管理制度。针对农村公路应急特点,黎平县制定了有关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强化路政管理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力度。全县26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以分管交通的副乡(镇)长(副主任)为负责人的乡镇路政监管员,负责辖区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的监管工作,配合县级路政执法队开展路政执法,290个村明确以村委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为村级护路员,负责全村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的维护,积极开展农村公路超限运输治理,有效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榕江县:硬化农村公路 助力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家”在哪里,“路”就在哪里。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民脚下的路一端连着三县的月亮山,另一端接着水尾乡通往城市,既是联系城乡的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近年来,榕江县积极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将“公路+”发展模式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合榕江县旅游、产业等特色资源,打造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农村公路网,2021年底农村公路里程为2199.4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公路里程为1794.9公里,沥青路面公路里程为74.83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73公里,路网人口密度为每万人73.91公里,路网综合密度为70.23%,大于全省平均值66.4%。

蜿蜒盘旋的四好农村路

同时,榕江县还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印发《榕江县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文件,优先实施完善贫困乡镇、村、组交通基础设施,完成较大人口规模自然寨通硬化路建设,共完成1077公里通组公路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实现393个30户以上自然寨100%通硬化路。

望谟县:“修”出来的发展 “铺”出来的幸福

有好路,群众出行更方便;有好路,产业发展更优化;有好路,乡村振兴更快速……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统筹城乡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望谟县坚持“精准施策、多元施策、积极创新”原则,把“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产业发展、镇村布局规划等相互融合,以构建完善干次相连、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快捷的农村公路网络为目标,着力推进提升“建、管、养、运”四位一体化的农村公路交通服务水平作为“十四五”首要发展目标。全县公路里程达4000余公里,建成新增省道42.315公里、乡道二级路26.4公里、县道560.614公里、乡道712.197公里、通村公路1533公里、通组公路1367公里,全面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条件,极大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行走在望谟县的大地上,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宛如一条条舞动的彩带,串线成珠,联网成片,纵横交错,畅通了城乡路网,缩短了城乡距离,扩大了对外交往,带旺了百业发展。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中,助力“三果两茶”“五养”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四好农村路”日益成为32.6万望谟人满意的“致富路”“幸福路”“小康路”。

猜你喜欢

务川农村公路交通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务川烟区气候特点下烤烟新品系GZ36生产适应性研究
乐活务川厚积薄发
农村公路建设今明两年将增加454亿元资金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