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郊之野 一路芬芳

2022-11-04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中国公路 2022年17期
关键词:路长农村公路北京市

文/图|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推进农村公路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投入,累计投入县乡村道养护资金182亿元,农村公路每年每公里养护资金投入达12万元。

按照《北京市公路条例》,北京农村公路中的县道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交通委”)管理,乡道和村道的管理主体为各区政府。截至目前,北京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68万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75%。如果把国道和市道比作大动脉,那农村公路就属于支脉和毛细血管,延伸到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通州、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十区,其中房山最多,有2480公里,大兴和顺义次之,有2300余公里,最少的门头沟也有665公里农村公路。

着力完善基础网络 努力实现“建设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减。通过持续不断地新改扩建,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已成为整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干路网的补充和延伸,交通疏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平原村庄30分钟至新城、山区村庄60分钟至新城的路网可达性基本实现,农民出行更加便利。

等级和结构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农村公路中的砂石路面全部改造为高级铺装路面,同时实施水泥路面“白改黑”工程,持续提升沥青路面比例,进一步提高行车舒适性。目前,北京农村公路全部为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乡镇全部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路网连通率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达质量持续提升。

不断完善规划标准体系

北京制定了《北京市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十三五”“四好农村路”发展规划》《“十四五”“四好农村路”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农村公路新改建专项规划》《北京市农村地区客运场站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出台了《北京市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规范》《北京市农村公路设计导则》《北京市乡村交通规划设计标准》等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交通规划标准体系。

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北京制定了《北京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排查农村公路并逐年推进治理,共计完善治理农村公路点段约1.97万处;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危病桥改造,基本实现危桥“动态清零”;规范农村公路限高限宽设施设置,完成全市700余处农村公路限高限宽设施的规范整治;实施“一灯一带”工程,在农村公路设置减速带100余处,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窄路加宽、水毁恢复重建

北京实施了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并将其纳入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十大工程”。2021年实施乡村公路“窄路加宽”(修建错车道)200余公里,创历年新高。近十年来,市区各级投资近20亿元,开展农村公路水毁恢复重建,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全力实现“管理好”

北京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工作,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北京市乡镇职责规定》《北京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行动方案》《北京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等文件,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部署全市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

以首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为引领,北京制定了《北京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四好农村路”制度建设。制定《北京市深化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督促各区出台落实方案,为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提供政策保障。

推广农村公路“路长制”

北京制定了推广农村公路“路长制”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促进建立更加完善清晰的养护管理分级责任体系。截至目前,北京共设置各级“路长”3096名,设立“路长制”公示牌5993个。推动开发“路长制”监管应用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路长制”落地实施。通过实施“路长制”,进一步压实了主体责任,促进了部门间协同联动,乡村公路治理成效更加显著。通州区推广“路长制”经验入选交通部典型案例。

不断完善监督考核体系

北京在全国率先采用农村公路专用检测车对乡村公路进行系统检测,率先实施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系统检测评定。在各区全面自检的基础上,市级列支专门经费,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实施市级抽检,近十年来共计抽检乡村公路2.5万公里。以乡村公路技术状况和郊区客运服务质量等指标为基础,建立“四好农村路”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市对区政府考核,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促进工作落实。

链接

通州农村公路“路长制”典型案例

近年来,通州制定出台了全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确定了全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一步强化了“路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根据“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设立区、乡(镇)两级组织管理体系,各级分设路长及路长办公室。为确保“路长制”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通州从巡视内容及标准、人员打卡频率、信息变更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要求。

通州依靠信息化手段支撑农村公路“路长制”有效运行,搭建了“路长制”管理平台,完善了农村公路管理巡检系统,推进了一路一桥一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同时,为解决基层巡视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多次组织关于“路长制”养护标准手册、信息化平台应用等内容的培训,同时编印培训教材以指导各乡镇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与过去相比,目前通州农村公路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有关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更加顺畅,安全问题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强化智慧农村公路建设

以县道松闫路改造为试点,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通过综合应用智慧路桩、“平安花”监测预警和气象监测等系统,打造智慧农村公路样板,提升道路安全水平,为冬奥会顺利举办提供保障。推进“村村通公交”线路接入“北京交通”实时公交系统,提高公交线路手机到站实时查询覆盖率,方便农村居民出行。

示范引领促进全面发展

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路创建为契机,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开展工作,促进全市“四好农村路”工作全面提升。通州区、顺义区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怀柔区获得首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称号,密云水库南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延庆区大西路获评全国“最美乡村路”。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着力实现“养护好”

市交通委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增加养护工程投资,实现了所有农村公路的经常性养护,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保持在5%以上,近十年来共计实施农村公路大修工程7000公里,中等路以上比例不断提升,在2016年达到90%以上并保持稳定,优良路率比例逐年上升,全市农村公路路况处于良好状态。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路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路”示范创建,两年来共打造美丽乡村示范路138条,全市评选“最美乡村路”32条。“美丽乡村路”创建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对京郊农家乐、民宿等乡村休闲旅游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对提振首都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提高养护费用测算标准

为保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北京制定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费用定额测算标准》,将乡村公路日常维护费定额标准提升至原来的2.5倍,大修工程费测算标准提升至原来的2倍。

推进乡村公路专业养护

北京制定了《北京市乡村公路专业化养护指导意见》,以门头沟区直接管理模式、通州区监督管理模式和顺义区混合管理模式为样本,推广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推动从养护工程到日常养护的全方位专业化养护,使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标准,将养护工程按照日常养护、养护工程(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分类,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年度养护计划备案流程。

提升养护管理决策水平

北京采用农村公路专用检测车检测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依托“农村交通统计与监管信息系统”,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并以年度检测结果为依据,探索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水平。

拓宽就业渠道精准帮扶

北京积极创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路径,招聘沿线村民3300余人从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通过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参与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等公益事业,进一步拓宽了低收入农户就业渠道。近十年来,市区各级投资超过4亿元用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公路建养,对低收入民族乡村通村公路进行修缮,增加“村村通公交”班次,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地区群众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组织农村公路志愿帮扶

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北京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农村公路质量检测帮扶“两服务一培训”工作,全方位支援各区农村公路建设。2021年服务10个远郊区、57个工程项目,沿线服务75个村落、57个乡镇,服务群众数量16万余人次。

服务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运营好”

链接

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北京市密云区密云水库南线

北京市密云水库南线是一条县级公路,1959年建成通车,由密云水库指挥部负责修建,1981年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库南线、密古路、兴阳线、密关路构成围绕水库一条110公里长的环湖公路,其中水库南线公路全线技术状况良好,路侧植被茂密,沿线四季风景各异,春天百花齐放,夏季碧水蓝天,秋日枫红遍野,冬天银装素裹,路域环境非常优美。路线起点溪翁庄镇水库宾馆,向东经荞麦峪、石马峪、九松山、碱厂,终点至密古路的黄各庄村南,全长23.87公里。途经溪翁庄、穆家峪2个乡镇,沿线衔接石马峪、阁老峪和九松山等33个村,将金叵罗、鱼街、荞麦宴、云佛山滑雪场和日光山谷等沿线民宿、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一条颇具规模的旅游产业链。北京市密云水库南线带动了水库南线沿线村镇的经济增长,促进密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沿途山、湖、渔、路和谐交融。

在市级主管领导卢彦副市长亲自调度和协调下,北京按照“村委会距站点小于2公里”的标准,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村村通公交”工作,在建国70周年前按照新标准实现了所有建制村“村村通公交”,提前一年完成国务院“村村通客车”任务目标。

推进京津冀毗邻区域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革

北京出台了指导意见,协调京津冀三方有关部门,通过整备硬件设施、完善软件条件和下放审批权等措施,完成了平谷至天津、河北的多条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

不断提升“村村通公交”服务质量

北京通过12345 热线监督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通过郊区客运千分制考核,强化郊区客运安全管理;通过公交线路开、调、延,进一步方便农村群众出行;推进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目前,北京“村村通”运营车辆中55%以上已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

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

以交通运输部每年组织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为契机,北京不断补齐短板,持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在历次评价中各涉农区都被评为最高等级5A,北京市总体评分为5A,得分在全国名列前茅。

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北京构建邮政惠农生态,打造了邮政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服务模式,组织涉农区邮政公司与辖区内农业合作社开展合作。门头沟区邮政局成立惠农合作项目工作专班,制定惠农合作项目实施方案,与6家农业合作社签订了寄递协议;通州邮政公司布局产地仓储、销地仓储,创建区域级仓配处理中心、组建同城专网,完善区级物流节点功能布局,进一步增强末端投递能力。通过实施交邮合作、交农合作等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农村三级物流体系。

“十四五”时期,北京“四好农村路”建设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也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下一步,市交通委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农村公路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引领城镇发展、优化农村布局、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深刻把握“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首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先行。

猜你喜欢

路长农村公路北京市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浙江:启动建立路长责任制
脚比路长
农村公路建设今明两年将增加454亿元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