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脑复原汤联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辅治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2022-11-04吴秋影
吴秋影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致,由于脑部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神经功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常规的保守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存在预后不良现象,所以寻求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重视的问题[1]。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血瘀为实,虚实结合,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淤血阻于脑而发病,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主[2]。通脑复原汤由活血化瘀、补气活血药配伍而成,具有熄风通络、补血活血的作用。回阳九针穴有协调阴阳、活血通络的作用[3]。本研究用中药及针刺辅治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12例,均为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医院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43~78岁,平均(61.56±5.2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0.5~18.7h,平均(14.25±1.34)h;神经功能评级为轻级6例,中级31例,重级19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高脂血症7例。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44~80岁,平均(62.13±5.3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9.3~17.9h,平均(14.22±1.31)h;神经功能评级为轻级7例,中级29例,重级20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高脂血症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al function deficient scale,NDS)[4]评估,对脑神经、肌肉反射等神经功能进行评估,0~15分为轻级,16~30分为中级,31~40分为重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5]中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标准,结合病史、体征,经平扫CT检查确诊。中医辨证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6]中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次症为面光㿠白,气短无力,自汗出,手足肿胀;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认知功能正常,能正常沟通交流,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心房颤动,近期有重大创伤、手术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参照指南给予吸氧、血压控制、调整血糖、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处理合并感染及发热、抗血小板、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580)150mg/d,无法耐受阿司匹林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75mg/d。同时用通脑复原汤。药用黄芪20g,甘草5g,三七10g,红景天25g,水蛭10g,地龙15g,当归30g,川芎20g,赤芍10g,红花10g,牛膝20g,鸡血藤20g。水煎煮,取汁400mL,早晚各温服200mL,日1剂,连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加用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取穴哑门、中脘、合谷、劳宫、环跳、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涌泉9穴,直刺哑门、合谷、太溪、涌泉15mm,直刺中脘、足三里、三阴交30mm,直刺劳宫10mm,直刺环跳60mm,得气后均留针30min,行平补平泻手法,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2个月。
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评估,以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作为评估标准,将症状分为轻、中、重三级,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分别记2、4、6分,次症面光㿠白,气短无力,自汗,手足肿胀分别记1、2、3分,舌脉异常记1分,正常记0分,总分38分。
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指数)[8]评分:采用BI指数量表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量表包括:进食、穿衣、如厕等10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ike Scale,NIHSS)[9]评分:采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对患者意识水平、肢体动作等11项进行评估,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血脂水平: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呕吐、头晕、便秘)。
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主要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主要症状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2个月 t P观察组 56 44.56±8.73 71.24±12.51 27.78 0.000对照组 56 45.29±8.91 63.18±10.62 16.16 0.000 t 0.438 3.676 P 0.662 0.000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2个月 t P观察组 56 22.57±3.28 10.75±2.39 33.708 0.000对照组 56 23.16±3.42 17.84±2.52 30.394 0.000 t 0.932 6.658 P 0.354 0.000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HDL-C TG治疗前 观察组 56 0.99±0.28 2.81±0.83对照组 56 1.02±0.30 2.85±0.79 t 0.547 0.261 P 0.585 0.794治疗2个月 观察组 56 1.31±0.32* 2.18±0.76*对照组 56 1.17±0.31* 2.49±0.79*t 2.352 2.116 P 0.021 0.037
对照组呕吐2例,头晕1例,发生率为5.36%;观察组呕吐3例,便秘1例,发生率为7.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6 讨 论
目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药物耐受性、患者自身病情、家庭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患者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影响到最终的治疗效果[10]。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因气血失调,血脉不畅,气虚则血瘀,而遗留经络诸症,所以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又因气虚贯穿脑卒中的全过程,故应加以补气通络之法[11]。通脑复原汤方中黄芪补气固表,甘草补脾益气,三七、红景天、水蛭止血散淤,地龙通经活络,当归、川芎活血行气,赤芍、红花活血祛瘀,牛膝、鸡血藤通经活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益气的功效。回阳九针穴取哑门、中脘、合谷、劳宫、环跳、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涌泉9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有益气助阳、协调阴阳的作用[12]。
通脑复原汤中黄芪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脑部血液流通,从而改善脑部组织血液循环,促使血栓溶解,达到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三七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溶栓、抗凝的作用;红景天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条件;红花、当归、鸡血藤等可以改善大脑缺氧、缺血状态,促使血管侧支循环重建,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从而进一步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3]。同时,方中当归能够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限速酶,使肝脏内胆固醇合成减少;鸡血藤可以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速肝脏对脂质的转运,以此改善机体血脂水平。回阳九针穴为临床急救常用穴位,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减少痰液量,使气血畅通,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的瘀滞状态;同时针刺回阳九针穴还可以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扩大局部神经系统肌肉的兴奋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肢体活动功能[14]。
通脑复原汤联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辅治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