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6个锦囊棋王
——向阿城学习写人的传奇笔法

2022-11-04◎高

作文新天地 2022年29期
关键词:棋王阿城

◎高 翔

创意阅读旅程的第六站,我们将去拜访一位传奇作家——阿城。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阿城的主要成就在中短篇小说,最有名的作品是《棋王》《树王》《孩子王》,合称“三王系列”。此外,他还做电影编剧,电影剧本《芙蓉镇》和《刺客聂隐娘》分别入围第7届金鸡奖和第52届金马奖。阿城的散文也不错,语言有趣传神,代表作有《闲话闲说》《威尼斯日记》《遍地风流》等。

今天我们要赏读的这篇《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杂志,获得了第3届中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阿城用了古代传奇的叙述语调,加入京腔的韵律,以笔记小说的节奏讲故事,不仅塑造了一位棋王,同时也树立了一个写人的标杆。请在细读文本两遍之后,再按照导读批注一遍,或许你也能像阿城一样把每个人都写成传奇。

一 人物小传:阿城如何用清单法塑造人物?

这篇作品是用“我”的视角,来讲述棋王“王一生”的传奇故事。阿城在构思时运用了清单法,使得主人公王一生的人物形象立体而深入。现在,请你通读全文,(可扫文末的二维码)找到王一生的外表、行为习惯、职业、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情感、居所这8个信息点,学习这种写人方法。

《棋王》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大批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志愿到山区和农村插队劳动。故事中的“我”就是下放到云南插队的知青,在前往云南农场的火车上,“我”遇到了同行的王一生。据此推断,王一生应该是初中毕业,年龄20岁左右的男青年。根据文中的各种细节,我们可以总结出王一生的外在特征——

外表信息:初见王一生时,“精瘦,手拢在袖管里”;在农场再见王一生时,“他弯过手臂,去挠背后,肋骨一根根动着”;到了比赛现场,看到王一生“瘦脸上又干又脏,鼻沟也黑了”。除了瘦,王一生还喜欢穿宽大的衣服,随身一定会带个书包,包里有普通象棋,还有妈妈留给他的遗物“无字象棋”。

行为信息:除了找人下棋,一般不说话,用原文的话叫“孤坐着”。只有谈论吃或者探讨棋艺,他才会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喜欢到处走,遍访高手下棋。

职业信息:王一生是初中毕业生,在离“我”不远的农场劳动。但是他的注意力却都在下棋上面,所以总是请假出去遍访高手,找人下棋。劳动之余,就一个人在脑海里下盲棋。

健康信息:物质匮乏的年代,缺乏油水,营养不良,插队生活十分艰苦,只能吃清水黄瓜或者清水白菜,导致王一生对吃有一种精细的讲究——吃得很快、很干净,连饭粒掉在衣服上都要找到拈进嘴里。吃完以后,“还要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的一层油花吸净,再小口小口地呷”。他对吃虔诚的态度,是长期饥饿引起的一种心理偏执的强迫症,但他不贪婪、不馋嘴。敬畏食物,享受食物,知足而小心,吃饱了就去琢磨棋局。

家庭信息:王一生出身贫苦家庭,有个妹妹。父亲是个长工,收入微薄却酗酒。母亲是旧社会妓女出身,对王一生很疼爱。王一生最早接触象棋,是看到母亲在印刷厂做工时带回的象棋书。母亲表面上不支持他钻研象棋,实际心疼孩子,病故前用牙刷把为王一生做了一副无字象棋,王一生视为珍宝。故事最后,王一生大战十人,结束比赛时,想到的也是母亲,认为多年钻研终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待。

经济信息:插队知青每月有二十几元工资,王一生除了吃饭,也没有别的消费兴趣,生活非常节俭。珍惜粮食,吃饱后没有别的追求,一心痴迷棋谱、琢磨下棋。

情感信息:王一生单身,对爱情、革命、功名利禄等都没有过多兴趣。他的朋友也不多,除了“我”比较谈得来,还有一个省城的画家朋友。此外,他和脚卵(倪斌)虽不是一个阶层,但却是惺惺相惜的棋友;和象棋比赛的昔日冠军虽然年龄相差甚大而且还是竞争关系,但却是互相尊重的忘年交。

居所信息:住在农场,经常风餐露宿去找高手下棋,所以看到他时总是满脸尘土。参加比赛前夜,画家朋友带他在礼堂的舞台上打地铺借宿。王一生对居所没有任何挑剔,是一个随遇而安、从容淡定的人。

以上8个细节问题,也适用于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列出细节清单,逐一设计,写出人物小传,是小说人物塑造的典型方法。你可以试着写一下脚卵的外在细节特征。比如:脚卵的身份是南方大城市的知识青年,象棋世家出身,说话带南方口音,口头禅是“蛮好,蛮好”,性格斯文和善。这一切都和王一生形成鲜明对比。

二 灵魂拷问:阿城如何用四个问题读懂人物内心?

阿城在写作《棋王》时,除了外在细节的把握,还巧妙地运用四个灵魂拷问写透了王一生的内心世界。请你通读全文,找到如下四个问题的答案:

1.王一生最想要什么?

——目标、理想

2.王一生最关心什么?

——价值观

3.王一生最害怕什么?

——心魔、软肋

4.王一生最讨厌什么?

——原则、规矩

阿城写的是“棋王”,这个“王”,既指王一生下棋技艺冠绝其他人,也和王一生的姓氏呼应。但是阿城并没有把他封为棋仙、棋神或者棋圣,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回忆里的普通人来写。是普通人,就会有欲望,有软肋,有心魔,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好莱坞编剧教父麦基曾说:观众喜欢有缺点的英雄,因为这样的人物才足够可爱、可信。

显然,王一生是个棋痴,他最想要的是遍寻高手,不断提升棋艺,参透象棋里的哲理,进入超脱的化境,所以他的目标是以棋来修行,以下棋来领悟人生。但同时,他也有三个心魔:第一个是怕饿。他吃不饱棋路就乱,饥饿焦虑时刻捆绑着他。第二个是怕弄丢母亲送他的无字棋。无字棋是他对母亲的牵挂,也是带给他唯一的温暖。第三个是怕没有象棋可下,归于庸常之中。这三个心魔也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为:生理需求、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王一生的价值观很纯粹,他只关心吃饱和吃饱之后有高手可以下棋,或者说,他认为象棋就是全世界。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讨厌靠象棋来钻营,把它当作谋求功利和人情关系的工具。所以,当得知脚卵拿自己的家传象棋为王一生换来了参赛名额,王一生非但没有感激,反而很生气。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最后王一生能够答应老者的和棋请求,因为他不追求赢的结果,他是把象棋当作人生修行。

三 人物关系设计:如何运用次要人物突出主人公形象?

在这篇小说中,除了主人公王一生和叙述者“我”,还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和王一生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对突出王一生的立体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这篇小说的次要人物有“我”、脚卵、画家、地区文教机构的书记、获得往届象棋比赛冠军的老人。通过转述提及的人物,还有王一生的母亲和王一生遇到的捡破纸老头。这些人物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作为导师的人物。王一生的母亲虽不懂象棋,却在精神上激励着他,带给他无尽的温暖和爱,所以母亲是他的精神导师。捡破纸的老头点化了王一生,让他对棋道产生了更深的思考,这个老头是王一生向天下学棋所遇高人的一个代表,是他的棋艺导师。

其二,作为伙伴的人物,起到衬托作用。“我”虽然棋艺一般,但却一直在支持、鼓励王一生。王一生来农场找“我”时,“我”还专门打了蛇肉,并引荐脚卵认识。画家也是王一生的好友,提供了比赛的住处,而且画家是画痴,与王一生有共鸣之处。因此,“我”和画家、王一生都是一类人,虽然没有达到王一生的高度。

其三,作为对手的人物,起到对比作用,激发冲突感。脚卵是象棋世家、名门之后、小资青年,通过脚卵反衬出王一生的高超棋艺。地区文教书记帮助了王一生,使他获得参赛资格,但王一生显然并不在乎比赛结果。当老者来求和时他欣然答应,更凸显出王一生已经超越了下棋本身,棋王的形象是内外统一的。

四 结构:整个故事是以什么线索串联起来的?

这是一篇中篇小说,近3万字,一气呵成。按照故事内容划分,这篇小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可以取怎样的小标题?贯穿故事的线索是什么?如果从王一生的情绪情感变化来看,整个故事呈现出怎样的情感弧线?

这篇小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火车上和王一生初见,谈棋谈吃谈身世;第二部分是王一生来到“我”的农场第二次见面,一起吃蛇肉并引荐他和脚卵对弈;第三部分是进城见闻,借宿礼堂,求助书记获得比赛资格,为最后的下棋高潮做铺垫;第四部分是在省城比赛现场王一生一人独战十个高手的高潮部分。四个部分,是顺叙的,空间也切换了四次。整个故事有一条明线:王一生和“我”的友情的推进,即围绕“我”和王一生的四次见面展开;同时,还有一条暗线,即展示了王一生的棋运、棋技和对棋的领悟不断上升,最后达到高潮,成为棋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王一生的情绪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形结构。

五 思想深度:王一生对下棋的理解,给你怎样的人生启发?

棋王这个人物既是一个奇人,同时也是一个符号。棋王的人生观是怎样的?象棋代表着什么文化隐喻和人生哲理隐喻?你有像王一生这样痴迷一件事的体会吗?试着摘录原文中有关下棋的哲理的表述,写下你的感悟。

王一生对下棋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下棋解忧”。下棋是逃避困苦童年和动乱年代的一种娱乐方式。第二阶段是“领悟棋局中的棋道”。下棋讲求刚柔相济、造势化势,这是一种博弈的智慧。第三阶段是“把下棋当作人生修行”。通过下棋,把道家的无为精神、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禅宗的空性智慧杂糅在一起,达到一种天人合一、淡定圆融的人生境界。因此,阿城通过《棋王》创造了一种写人的模式:写奇人、痴人,把一个人写到极致,写到灵魂里去,写到儒释道的哲学高度里去。写一个极致的人,又浓缩了千千万的众生相。

六 你的故事

你身边有这样的奇人吗?有痴迷于某个事物的痴人吗?有像王一生这样的人吗?试着模仿阿城,写出你的生活里的各种“王”,例如“厨王”“画王”“读书王”等等。

猜你喜欢

棋王阿城
棋王不出门
超级棋王
戏子多秋
游走的旗袍
剩饭
王琳娜先负赵冠芳
孙勇征先负李锦欢
一厘米的秘密
一厘米的秘密
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