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2022-11-04汤倩铠中山市文化馆

艺术品鉴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参观者文化遗产物质

汤倩铠(中山市文化馆)

随着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或陈列空间的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在很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成为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希望能够通过对外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作用。因此,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展示空间设计进行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与价值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特点以及影响展示的因素,从而总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设计的各项要点,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展陈设计提供参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与价值

(一)特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文化,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含民族情感、传统文化与劳动智慧,是人类行为活动发展的里程碑,因此,非遗具有活态性的特点,需要通过特定活动方可展现根本价值,如借助表演艺术、仪式习俗等行为才能展现出非遗的特点。若失去活态性,非遗则失去了灵魂。

其次,非遗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区域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深深的地域烙印,也正是因为特定地域内所独有的自然环境、民族社区文化,才可形成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是缺少了地域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失去根本内涵。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传承性的特征,主要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通过口传心授,一代接一代地继承、发展所保留下来的,若是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死亡与终结。

(二)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其蕴藏着该民族的精神风貌,是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是该民族绵延不断、生生不息所赖以传承的独特文化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蕴藏着特定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理解为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环节。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以全面、深入认识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激活丰富的民族精神资源,传承广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巩固身后的民族根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特征

(一)动态呈现

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相较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更加注重动态呈现,通过行为艺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例如:对于剪纸艺术而言,传统的博物馆通常都是将剪纸成品进行直接展示,但此类静态展示使得参观者只能接触到剪纸艺术的成品,也就是剪纸艺术的表面,若能够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剪纸的过程,也就是借助一段动态的行为进行展示,不仅可以加强参观者对剪纸艺术的了解,还可加强剪纸艺术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剪纸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保护与传承作用。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展示,还可提高参观者对其的了解与解读,由于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历史留存的产物,通过动态展示能够更加还原其具有的文化内涵及精神理念,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语境还原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语境代表着其含有的历史生态背景,在展示时就需要构建出一定的语境,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让参观者能够在展示空间中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民族特性。其次合适的语境还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于发展进行更好的解释,并且能够将当时祖辈所面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氛围还原再现,让参观者了解非遗的创造与发展过程。再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特定的环境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关键,要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就得明确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人文环境、地域景观、族群特点以及文化信仰等,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三)亲身体验

物质文化遗产在展示时能够通过产品的外观形象,直观地将其所具有的内涵展示给参观者,在展示时仅需要为展品提供其所需要的展示条件即可,展品才是展示的核心。若对于一些无法直观地展示内涵的展品,还需要将展品的原始脉络逐一还原,从而令参观者能够领悟到展品所具有的内涵。因此,对于物质文化的展品而言,参观者属于被动接收者,这类展示是属于单向的信息传递,在展示时往往会忽略了参观者的期望、兴趣与需要。这种单向的信息传导方式并不适合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若缺少人民群众的参与将会丧失生命力。比如,以传统技艺类别的传统陶塑项目为例,陶塑作品本身不是非遗,制作陶塑的整套传统手艺和工序,才是我们要保护和展示的主体。其他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民俗等,都是强调其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场所。因此,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需要令参观者融入特定的空间环境,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中,体验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民族灵魂和文化魅力,这样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根本原则。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影响因素

(一)观念方面

参观者是展示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是在设计展示空间时,不考虑参观者的需求,设计出的展示空间根本不具有使用价值,故可认为参观者的观念是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非遗展示空间时就可从参观者与空间的相互联系关系入手,将参观者作为展示空间的接受主体,力求能够与参观者的审美保持统一,从而设计出符合非物质文化本身特点的展示空间。将参观者的取向作为非遗展示空间的设计中心,能够始终以互动交流作为基础,将推动非遗被更多受众群体所接受作为根本目的,不断地深入研究展示空间的设计,从而令受众群体可在展示空间中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真正的感受与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文化价值,从而达成将参观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通的参观效益,最终达到展示的根本目的。

(二)内容方面

物质文化在展览时主要以静止的文物遗存本身进行陈列展览,但由于非物质文化所具有的特征,静止观看展览并不适合其展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无法让参观者更好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从而无法通过展示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与保护。

其次,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时,还需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技能以及实践过程的演示,更需深入描绘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人文自然环境,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

最后,还应该明白非物质文化展示的根本目的是将古老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展示的过程中需要将传承作为核心,让参观者能够融入展示的过程中,从而形成非物质文化的生态延续,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传承和推广当中,实现展示的价值。

(三)技术方面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类高新技术,构造出活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码视频技术是能够直观地展现出画面从而达到展示效果,因此,对于一些不具有物质展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就可借助数码视频技术播放出传统展示手段难以展现的内容,从而使得非遗展示更加逼真化,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其次,还可借助计算机程序控制技术,进一步渲染出展示空间内的艺术效果与气氛,并通过控制展示空间的光亮与声音,调动起参观者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绪,从而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

最后,还可采用新媒介技术,对参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味觉等较为直观的感官营造逼真的空间场景,从而调动参观者的情绪提高展示效果。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设计原则

(一)本真原则

本真性(Authenticity)的释义为真实原本并非虚假复制的内容。遗产保护领域在20 世纪60 年代引入本真性理念,该理念开始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同、理解并达成共识。在1964 年颁布的重要文件中,就有明确指出本真性对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非凡意义,此举奠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本真原则。

同时本真原则要求将文化遗产的内容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在对其进行传承的过程中,还应保护遗产具有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时,还应遵循着本真性原则,不仅需要将遗产所具有的价值进一步体现,还应展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要素。例如:传统舞蹈类别的项目,除了展示其舞蹈动作和套路形式以外,还需对其舞蹈道具、动作图谱以及相关的习俗仪式等内容进行系统展示,从而更好地诠释出遗产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与信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

(二)可读性原则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时,还应关注遗产所具有的信息传达方面,也就是需要保证参观者在观看展示时所具有的可达性与可读性。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示设计时,应全方位地考虑不同层次及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特点,再根据遗产本身的特殊性,建立起与参观者相适应的展示空间。有组织地规划展示线路,策划展示空间内所配套的展示设施,不断加强参观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与传递。

(三)可持续性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工作的根本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遗产,因此,对展示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参观者的游览活动,还需要通过设计恰当的场景设施,定期组织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进一步实现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还应以参观者作为根本,明确在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人是行为主体,拓展出可持续性的展示方式与手段。

例如:针对民俗类项目的展示,可以在非遗项目相关的岁时节令,策划举办体验活动,在展示空间中,还原民间习俗的个别环节或仪式,让参观者变成参与者,成为非遗项目的行为主体,从而不断拓展潜在的非遗传承群体。

五、创造动态呈现的展示空间

(一)功能布局的相互适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不仅需要具备展示艺术品的功能,还需具有能够对文化、研究与表演进行展示的功能,因此,在展示空间内可配备展示厅、讲解厅或是演艺厅等场所设施,赋予展示空间多样化的服务,让人们能够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但在对各功能展示厅进行设计布局时,还应该强化各个展示厅功能之间的联系,如将展品与休息区相融合,参观者在休息时就可直接观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实物,或是在不同时间段中安排讲演与展示等活动,提高参观者在参观时的主观能动性与选择性。

除此之外,在设计时还应扩大展示厅的展演层次,根据不同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排合适的观看方式与时间,再通过对展示空间的细分形成多层次的观演模式,合理组织展示性空间与流动性空间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大化地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效果。

(二)设计多元化的流线组织

在对展示空间进行设计时,若能够合理安排流线的组织,才能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活态化,并通过动态的演绎为参观者带来全新的观感。因此,在设计参观流线时不应局限于传统展示模式,而是需要考虑到参观者的需求,设计出灵活多变的参观流线,令参观者可以自行选择参观内容,提高参观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其获得更加轻松愉快的参观感受。

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流线具有一定的游戏性与消遣性,在设计时就可使用参观流线与休闲流线交叉的模式,让参观者能够通过休闲娱乐活动,更好地欣赏到非物质文化,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

(三)调节展示空间的属性

参观者对展示空间的感受与理解受到其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尤其是在观看一些动态的事物时,参观者通常会通过对画面、情节进行联想,并根据自身的思考形成对动态事物的具体感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而言,由于其是静态、动态与逻辑感知的集合空间,因此,参观者在观赏的过程中,受到自身经验、行为与思考等性质的影响,对空间的尺度感参差不齐。因此,展示空间在设计时需要将参观者的本能尺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并以当代人体工程学的成熟理论体系对空间进行设计,使其内部能够充满动态与逻辑的感知,便于参观者能够更好地接触到一些闻所未闻的特殊展品或者信息,提高参观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受程度。

例如:以人群尺度作为基准,需考虑人群的需求趋向,提高展示空间的尺度层次;或以展演尺度作为基准,将展演项目本身的内容作为设计方向,提高展示空间的协调性。

六、创造极具地域情境的展示空间

(一)展示空间场景的还原设计

地域环境的独特性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活力,在对展示空间场景进行还原设计时,可构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时所处的生态环境,例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人物、器具或是劳动空间等。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展示还需将环境与活动相融合,如此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令参观者能够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此之中,首先可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时的环境情况、人的状态以及空间的形式进行艺术还原,提高非物质文化活动的可读性。

其次,后续可在再现式场景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表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内容进行解说,提高展示空间内对非物质文化的还原艺术性。

最后,还可利用虚拟化场景提高展示空间内的科技感,例如:借用三维技术还原部分不可复制的场景与物品,提高展示空间内的场景真实性。

(二)展示空间情境的渲染设计

展示空间的情境渲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参观者对展品的看法与态度。因此,在对展示空间进行设计时,可通过调动展示空间环境中的声音、光照、色调以及造型等因素,让参观者能够在观赏的过程中将自身情感与展示空间内传播的信息产生共鸣,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的传播效果。如在传统戏剧类别项目的展示空间内,可在装潢上多采用红色进行装修,更加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展示空间内选取的装饰与细节设计,尽可能地选取能够体现非物质文化特点的装饰与构件,从而对展示空间起到一定的氛围渲染作用,令参观者能够获取更丰富完整的视觉观感。

七、创造参与互动的展示空间

(一)参与互动的展示空间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人们的参与,对于展示空间的设计而言,不仅需要以参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展示空间具有的功能组织,还应设计出合适的互动体验活动,激发参观者对非物质文化的兴趣。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参观者无法通过静态欣赏来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而是需要借助动态活动提供观赏条件,若能够令参观者参与进这些活动当中,则可极大地提高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使非物质文化更好地传播。例如:传统技艺类别项目的展示空间,可在体验区内开放一至两个技艺步骤的体验,让参观者亲身动手制作。

(二)领会与传承的展示空间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是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只有让参观者通过参与、体验才能真正领会非物质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所在,才可更好地接受它并自觉地保护、继承与发扬光大。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当中,更应该塑造成极具想象的领会与传承空间,从而令参观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并延伸发展出更多的可能。

八、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设计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结果,在设计时需要以参观者作为根本,设计出能够满足动态展示的空间功能,也就是可以通过艺术表演等活态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遗产的活态性与完整性。可通过对展示空间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与空间属性三个方面进行着重设计。

其次,展示空间还应具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呼应的地域情境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与发展都与其流传地域的原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对空间进行设计时就可通过设计声、光、电等技术,塑造还原出独特的地域情境,优化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并让参观者能够与非物质文化达成共鸣,令参观者更好地领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还应注重互动参与的设计,通过趣味性的参与活动,提高参观者的观感,真正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猜你喜欢

参观者文化遗产物质
最美的蝌蚪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Tough Nut to Crack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