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资源对社区艺术指导与服务的实践模式研究*

2022-11-04张豪炀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4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艺术

张豪炀(绍兴文理学院 艺术学院)

本文从高校美术资源对于社区艺术指导的实践关系出发,探索高校美术资源对社区艺术指导与服务的必要性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拓展高校艺术学院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做到高校与社区联手推广城市形象,最终有效的树立城市文化形象和增加高校文化影响力。

在21 世纪的城市建设中,人口结构从零散的家庭单位转向了以社区为单位,社区被视为比区县更小的人群组织。社区文化对促进人民幸福和地域认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在社区文化中的社区艺术更能成为促进社区福祉和使社区居民对自我和周遭他人产生认同感的重要媒介,艺术带来的审美和地方文化自信的提升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作用。而社区作为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城市建设和城市推进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高校作为国家直属教育单位,拥有成熟的教育系统和最专业的学术团队。这些全面丰富且高水准的艺术资源,面向校内是一个开放的状态,但是脱离学校的场域,这些资源很难对社会产生直接的作用。社区作为最小且密度最大的人口群体单位,在创建社区艺术上需要专业且丰富的艺术资源,但如今在建设社区艺术上,往往是同社区的行政机构对接,社区行政机构在资源和专业度上自然与高校无法相比。同时高校对于地方艺术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这些地方艺术对于社区居民产生自我认同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对于高校,社区艺术的建设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让师生在社会当中建立新的艺术区域,这种区域是恰当且适合的。第一,社区是当地文化的迷你型,是地域文明的缩影。第二,社区拥有居民公共空间,能够为艺术提供一定的活动场地。第三,拥有艺术受众基数,在整个推行社区艺术的过程当中,艺术活动和教育活动是有针对性的,且社区居民的年龄范围广泛,对于艺术推行能够产生全年龄段的反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工作,我们要改革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也曾说:“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一、高校艺术资源对社区艺术指导与服务的实践模式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现状

经查阅资料,部分国外高校艺术资源对社区艺术指导与服务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高校艺术院校参与社区艺术指导与服务呈现良好的活动效果。借鉴其他优秀的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参与社区艺术指导的经验,可以为我国艺术类高校参与社区艺术指导提供很多启示和借鉴,使我国的社区艺术充满生机和活力。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启动了一系列项目。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高校积极推广“服务学习”理念,倡导大学生在校期间致力于服务社区和社区教育。在英国高等教育中社区教育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许多英国大学在社区艺术指导方面有宝贵的经验。将艺术从陈列馆、博物馆中解放出来,融入日常生活,让艺术为生活和人们的审美服务。这是高校艺术资源对社区艺术指导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传统艺术展示模式。当今的高校艺术教育强调为学生提供公共艺术场所和空间。社区艺术资源的介入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更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公众和社会进行艺术交流,通过搭建与社区的沟通桥梁,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今天的大学艺术教育强调为学生提供公共艺术场所和空间。社区艺术资源的介入将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强的艺术氛围和更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公众和社会交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从而为提高我国整体艺术水平提供帮助。

从20 世纪80 年代,高校艺术教育逐渐在社区当中进行社区艺术建设,在高校教育和社区发展迅猛的当下,已经从丰富高校教育活动和社区文化生活转向了高校与社区的需求贴切性的缺失。根据2021 年李硕夫著《高校与社区艺术教育互动发展的问题与解决路径》可以发现,在高校艺术资源如何更好地与社区艺术对接上,存在部分问题。

第一,缺乏贴切性,无法准确对学生和群众的需要进行了解。

第二,缺乏深度,高校对社区艺术授课形式单一,且停留在表面,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对于艺术更深层次的需求。

第三,缺乏延续性,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时间过短,产生的成果较少,所以社区艺术的影响力被削弱。社区作为当代公共空间的一种新形态,应当合理解决公众的生活和文化需求,结合当地的社会和政治性质,以高校艺术资源介入的形式,指导社区艺术教育发展,创造社区精神。

当代,艺术应当以温和的方式介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建立艺术与公共空间的有效对话,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个新的艺术知识领域,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更有效的文化景观使艺术融入社会,使高校的艺术资源更好地应用于社区艺术的发展,实现与社区艺术发展的可持续“共生”状态,这不仅是探索高校艺术的资源,为社区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当前时代人、社会、环境关系的重构做出了贡献。

二、高校艺术资源参与社区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文化意义

社区艺术无论是群体艺术创作模式,还是艺术教育模式,都需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对地方文化能够有良好的继承。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良好的社区文明能够展现和促进城市的发展,而社区艺术能够对社区建设和居民审美素养进行有效提升。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社区艺术教育也是对高校教育的补充。在为社区创造良好的社区艺术环境的同时,高校可以实现共赢的模式。对于艺术院校的师生来说,社区艺术教学的实践切实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展示自身技能的平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快速提升专业技能。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将高校艺术资源引入社区,能更好地提升艺术院校在当地社区的影响力,与社区、街道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充分协调社会各类资源,从而做到全面发展。培养艺术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以艺术院校的党员学生为榜样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特色艺术文化资源。从社区的角度看,较好的保护和发展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社区居民也可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审美能力。因此,高校艺术资源参与社区艺术指导与服务是可行的,具有充分的文化意义。

(二)经济意义

对于高校,社区艺术对于学生在实践方面能够提供适合的场地进行艺术教育或艺术创作,在整个社会艺术推行中,可以学习成熟艺术行业,在社区建设创作基地和迷你艺术交易平台。一方面解决了居民和学生参与度和主动性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交易平台能够为困难学生和有艺术理想的社区居民提供改善经济的途径。对于社区,良好的艺术氛围不仅仅能够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还可以吸引从事各类与艺术相关的人才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由此带来的相关的经济副产,如画廊建设、艺术材料、艺术作品交易等。打造出的社区可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此可以吸引其他人来参观社区艺术,产生的经济收入又可以再投入新的社区艺术当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社会意义

从20 世纪80、90 年代开始,中国艺术院校逐步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高校资源参与社区艺术教育的引导,加强高校资源与社区艺术教育的互动有利于双方资源的合理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人群。对于地方社区来说,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社区艺术教育中来,高校艺术资源可以更好地为社区艺术教育提供指导和服务,对提高地方社区艺术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是文化的视觉表达,是地方文化的符号表达。将艺术从美术馆中解放出来,融入社会和日常生活,真正实现艺术为生活服务,为人们的审美服务,这也是对传统艺术展示模式的突破。高校艺术志愿者也可以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同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与传统的艺术展示方式不同,高校艺术资源为社区艺术提供指导和服务的过程中,各种书法、国画、剪纸等创作作品可以更好地结合社会现状进行展示。这些都是美术馆外的艺术展,将艺术与社会融合,这种方式为社区艺术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社区艺术建设日益完善,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探索高校艺术资源对社区艺术指导与服务的实践模式

任何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定的保障机制。探索社区艺术指导和服务社区的实践模式也是如此。因此,创造条件,逐步完善高校艺术资源在社区艺术指导和服务中的实践模式和机制,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搭建良好的社会活动平台,是探索高校艺术资源参与社会实践模式的必要条件。如活动场所的选择也因考虑到对象与时空两个要素,合理利用社区文化礼堂以及其他社区可利用空间,以便利活动组织的持久性。结合现下社会现状,加强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必要时采取线上活动的方式,提高高校艺术类志愿者师生的兴趣,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也将更高。

(一)以假日活动为形式,营造社区艺术氛围

在周末期间以假日活动的形式在社区开设艺术课堂,其主要类型为美术类课程,面向社区周末休息在家各年级学生,以及有空闲的各年龄社会人士。从而更好地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区艺术氛围,育人于无形。假日活动形式能较好利用高校艺术资源,合理利用高校艺术资源开展艺术活动的同时选择便于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在高校艺术志愿者的指导下,社区活动得以有序开展,为此采用这种模式具有适切性。

(二)以美术特色课程为形式,引导社区艺术课堂

在寒暑假期间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为社区开设美术特色课堂,如书法、篆刻、脸谱绘画、传统剪纸、水墨中国画——稽山鉴水等课程,促进高校艺术资源对社区艺术的指导与服务,进一步使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高校艺术资源对社区艺术的指导与服务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在艺术学科的建设中,架起社区沟通的桥梁,充分认识社会需求,明确艺术学科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中国艺术的整体水平。此形式具有较强的可操性。

(三)以高校艺术志愿者骨干队伍为形式,举办社区系列活动

艺术美育系列活动和高校艺术资源以多种形式进入社区活动,主要形式包括高校艺术志愿者骨干队伍组织讲座,邀请艺术专业人士进行艺术讲座,并组织书法、篆刻、国画、剪纸、摄影等艺术展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社区居民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也可利用高校艺术资源结合社会现状构建线上艺术活动交流平台,拓宽社区艺术活动形式与宣传方式。

因此,将高校艺术资源引入社区有利于社区艺术文化的建设。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支持关系。他们的互动是一个互补的过程,对双方都有利。此形式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

四、结语

本文基于高校艺术资源与社区艺术指导的指导实践关系,探讨高校艺术资源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拓展高校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艺术院校参与社区艺术指导,主要是以艺术院校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师、学生、艺术教学、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和资源,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提供有计划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从而使社区艺术建设与高校艺术教育相结合,做到和谐共赢发展。利用社区艺术建设产生的平台和高校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能够对高校教育进行教育环境的补充,使社区居民加深本地文化认识和探索。高校与社区联手推广城市形象,以及带动社区商业艺术和本地收入,能够有效地树立城市文化形象和增加高校文化影响力。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艺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社区大作战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资源回收
纸的艺术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