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形势回顾展望

2022-11-04陆忠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现代国际关系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英战略

陆忠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高端智库的调研与谋划职能,要求其树立正确学术观,涵养敏锐的学术点,并能激活信息死穴,打通“信梗”瓶颈,从形势变动之形,推知事物发展之势;实现出精品、出思想、出人才的目的。先贤有曰:“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岁末年初的国际形势务虚讨论,即是把脉天下之善始。

一、唯琴指相激方能增强思辨

每逢岁末,战略界必识天听风,临流观澜;虽意见纷纭,却异曲同工,道出国际形势之变与不变。动是绝对的:“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静是相对的:“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旧的矛盾缓和了,新矛盾接踵出现;一些动向看似无关,因其内部关联千丝万缕而交叉传染,一指之疾毁数尺之躯。形势变幻,褚小者何以怀大;复杂矛盾,绠短者何以汲深。很显然,求理先得自家明白,谈理须令人家点头。虽说当今信息爆炸、网络便捷、数据省力,但于智库而言,去伪存真的辨识力、去粗取精的深加工不减反增。究其原因,即“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换言之,天籁之音出自琴弦与手指互动,深邃哲理源于聪明与勤奋相合;惟不辞辛苦,深度阅读,熟悉情况,认识世界,才能找出规律性。

世纪疫情按下了全球格局变化与大国实力消长快进键,大国盛衰潮汐提前。但是,旧事物之德性或旧势力之惯性,导致大国关系调整及国际格局过渡折腾不断;造成2021年乃至2022年的国际形势不稳定、不太平、不确定及不可测。正缘于此,新年即将开场的多国选举颇具风向标作用:南美大国巴西的总统选举,代表新老欧洲的匈牙利与法国大选,以及狼烟四起的美国中期选举。鉴于此,尤需关注美西方国家精英层为拉选票而与民族主义联姻,和排外主义通婚;尤需警惕民粹政客塞进所谓政见的私货:以资为本、以制划线、以色(肤色)取人及以邻为壑。这些民粹主义及种族歧视货色或将影响部分国家的社会思潮及政治走向。总而言之,国际关系扑朔迷离,世界实乃未知境界。

知的前提是谋,谋的支撑是研。常言道:“研究精微,犹如云挂山头,行到山头云更远;学问奥妙,恰似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佛教徒被认为具有较高辩证思维。唐代诗人韦应物精通佛理,几句韦诗兼具哲学和审美意味,流传至今:“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此诗强调任何事物变化皆由众多因素互动融合构成,而非罗列或相加。国际问题研究亦是如此。欲洞悉国际政治秘密,唯苦心操练,琴指相激,融学、问、思、辨、行于一体,方能获思考之乐、思辨之力与思维之得。

二、拜登这一年“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2022年1月6日是美国国会山政治闹剧及拜登入主白宫一周年。一年前的驴象厮杀、国会“沦陷”、白宫攻略,以及“特”别“拜”登的诡异挥之不去,记忆犹新。缘于此,笔者记起2012年的一段克林顿语录:“没有一位总统,包括我和之前的所有总统,能够用四年时间修补所有残局。”不得不说,克林顿虽下野赋闲,但针砭时局毫不客气,一语道出奥巴马施政期间为清理共和党遗留的烂摊子而精疲力竭。无独有偶,始于2016年的“特朗普飓风”,在华盛顿冲孔袭门,入于深宫,施政四年,鸡毛一地。拜登执政一年来,受特朗普政府及历届政府亏欠累积的财政赤字、分配赤字、信任赤字、平等赤字及治理赤字困扰,搞得焦头烂额,举步维艰。

美国的政治风景线不甚美妙。波托马克河川流不息,涛声依旧;白宫像地铁,投币就开门;华盛顿还是人来人往,国会山依然熙熙攘攘。但另一面,则是由移民难民不平等、有色人种受歧视而加剧的种族矛盾,以及贫富悬殊而激化的社会矛盾。受尽豪族寡头盘剥而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劳苦大众走上街头,对垄断寡头说“不”,从而引爆了1%与99%的深层矛盾——从“占领华尔街”到“黑命贵”的示威抗议愈演愈烈;都市一个个闹起来,百姓一个个起来闹。据匡算,70多个城市抗议队伍中的大多数人,系非裔、亚裔、阿裔和拉美裔。民情社情牵动政情选情,中期选举狼烟四起。显然,拜登无法用一年时间就将烂摊子收拾利索。正所谓“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美元“蒙古化”积重难返,给美国景气复苏乃至世界经济转圜埋下巨大隐患。13世纪,蒙古皇帝忽必烈为筹集军饷而用木板制模滥印军币而引发通胀,被视为史上最初版量化宽松(QE)。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美元愈发呈现“蒙古化”趋势;疫情暴发后,美联储滥印钞票,向市场注入数万亿美元流动性。“忽必烈版”量化宽松重演,不仅推动通胀率高企,且衣食住行全线涨价;很多国家经济因之陷入滞涨,景气复苏的物质基础严重弱化。2021年11月,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并宣布缩减购债。这一“量宽”急刹车势将致流动性收紧,进而对各国货币金融造成逆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因美联储货币政策松紧调整而跌宕起伏,他国货币政策亦将受其簸弄而两难。有鉴于此,尤需警惕因美联储涨缩表调整而引发全球资产价格波动。

拜登政府为加大对“印太”军力倾斜,推动构筑军事安全网,将7150亿美元军费向新一代陆基、海基战略核武与高超速武器研发倾斜。2021年9月15日,澳美英宣布缔结军事联盟(AUKUS),迈出美国军力向“印太”延伸,以及构建亚太版北约重要步伐。目前,美国海军的60%兵力及其三艘最先进攻击型核潜艇部署在“印太”;美国还将斥资扩建南太和西太基地,强化补给体制与快反能力,沿第一岛链部署远程陆基高超速武器及在日澳部署陆基中导。美国自1917年参与一战至2016年特朗普上台的一百年间,一直把安全与外交重心置于欧洲和中东。AUKUS加快了跨大西洋联盟向“印太”地区的战略倾斜。有鉴于此,法国颇具权威的经济类大报《回声报》发表锐评称:“拜登在文化上是大西洋主义者,但在战略上属于‘亚洲人’。”

三、“群豺跪舔跛足虎”

2021年4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联邦议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借用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著名小说《丛林之书》中的“虎”与“豺”的文学形象及相互关系,对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的新丛林生态给予强烈抨击。普京所作“群豺跪舔跛足虎”的概括不无道理。一是揶揄少数国家紧随美国战略起舞——傍美仗美,恃强凌弱。二是抨击美国干涉他国内政,假人权民族问题抹黑,以疫情溯源加罪,以断芯断链熔断发展,以动乱暴乱颠覆政权,欲最终实现将战略竞争者扼杀于将强未强之中。为此,特朗普与拜登两届政府策动大国竞争,推崇丛林法则,奉行黩武主义,围饶科技钩连、产业布局、疫苗分配及高超速武器研发,大搞政治操弄及经济霸凌,对他国发起一轮接一轮制裁,搞得黑云翻墨罡风满楼,把国际关系卷入一波接一波政治疫情。

2021年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30周年。固然,时间流逝会冲淡细节,却有助于更清晰了解因果关系。30年的美西方对俄关系,经历了同与异、起与伏、晴与阴及冷与暖的演化。从“毒剂门”演变为“间谍门”,从“口水战”升级为“外交战”,从“斗气”剧变为“群殴”。不难看出,美西方国家对俄政策定调与定性,与冷战时期的抗苏基调如出一辙,原因在于美西方对俄国家走向戒心满满。30年前,美西方国家信誓旦旦保证不搞北约东扩。30年后,北约东扩军事锋线已直抵俄罗斯地缘安全红线;黑海、波罗的海等海权要地周围,两军对峙,高度聚集。此外,美欧还在升级对俄金融、技术、贸易、能源制裁。直面外交博弈与军事对峙的危局,美俄均面临流血的政治与不流血战争之抉择。局势剑拔弩张,战云低垂;但战略摊牌前夜,不排除各方在矢志捍卫核心利益的同时,找到利益平衡点而妥协,不致轻启战端。

世纪疫情将“跛足虎”之脆弱暴露无遗:因疫而殁人数高达越战阵亡美国人的两倍。“喀布尔时刻”更折射该虎“折前一足,委顿伏地”的窘迫无奈。然而,对“跛足虎”强弱仍需客观辩证分析。要看到虎之跛足,既非泥足,亦非无牙;虽压倒性优势不再,但“得血甘甚,馋不可忍”的好战本性仍存:连年递增的巨额军费、遍布海外的军事基地、跨境奔袭的斩首能力、运转自如的战争机器,以及与俄“确保相互摧毁”的战略核威慑力;撒过老虎尿的范围仍被视为国际政治重要地理标识。此外,美国还操控大部分经贸规则;纽约、芝加哥、休斯顿等城市所扮演的全球商品吸收、资金变压、科技孵化的枢纽功能仍起作用。鉴此,对美国国力盛衰及西方霸权终结,既需长程考量,更要辩证分析。

与此关联,对大变局下的“马克龙外交”及法国与美英澳的关系也需客观分析。之所以单提法国,主要是缘于战略学界对法澳核潜艇合同被撕毁后法国外交走向的见仁见智。确实,巴黎直到美英两国产军复合体唢呐齐鸣,花轿落地,才知自己已从迎亲者变成了送亲的傻瓜——“爱丽舍宫唇发紫,戴维营里面施朱”——法兰西受美英澳打脸,地缘战略受挫,怒火中烧,睚眦必报。但需指出,法国要报的是一箭之仇,而非不共戴天之仇。换言之,法德意将共戴欧洲之天,法美英澳还将共戴西方之天。话说回来,“马克龙外交”自有其立异之处,法国观、欧洲观和世界观的“三观”是法国外交之“特”。与此关联,马克龙总统还发表过关于西方世界今生来世、欧洲大陆气数运势及北约生命体征的“末日论”“悬崖论”和“死亡论”。可以说,马克龙的“三观”或“三论”,折射其对国际格局演变与西方霸权运势的冷眼旁观,看到了事物本质一面。但也需承认,马氏“三观”或“三论”乃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

四、美国拼凑“印太”前沿梯队

自2016年始,白宫、雾谷和五角大楼便着手构划新地缘战略,意图重起炉灶,再组联盟,打造“印太小北约”。五年多来,美国推动全球军力调整及区域兵力整合,加快军事要素与战略资源转向“印太”地区,力争不增兵实现规模优势,加强战略威慑,保持第一和第二岛链之间的军事优势。为此,美国国安会(NSC)设立了规模最大的区域机构“印太局”,意图打造以英澳日为核心的前沿梯队,深化军事、情报及军备研发等领域合作。

AUKUS堪称构筑“印太版北约”的一记重锤。从核潜艇的战略属性、核反应堆燃料补给的特殊性,以及相关泊船设施建设、搭载导弹系统研发、专业人员培训等涉核属性深加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核为媒”的军事合作意义远超商业逻辑乃至军情交流。换言之,美英助澳获得核潜艇,凸显堪培拉对美英军事依附捆绑,以及傍美遏华地缘战略之抉择。AUKUS奠定了澳美英未来50年的战略伙伴关系,更意味着莫里森政府“将澳大利亚数代人的命运与美国拴在一起”。鉴于此,对AUKUS的定性及定向,应使用核扩散与地缘安全两杆标尺评估:既要看到AUKUS的核扩散之害,又需着眼AUKUS对地区安全的长远破坏及潜在威胁。美英澳不少学者辩称,AUKUS不致造成核扩散,核潜艇不会搭载核弹头。但国内外更多学者专家一针见血指出:AUKUS违背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宗旨,美英的船用反应堆多使用浓度超过90%的高浓缩铀;核潜艇交易将通过核材料、核技术、核工程与核团队途径造成直接和间接扩散;不排除被一些国家或非法组织视作规避IAEA监管的手段。此外,鉴于澳大利亚本是《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的成员国,AUKUS更是葬送了南太地区无核化前景,并致东南亚地区无核化梦断,侵蚀及动摇国际防扩散体系根基。总之,AUKUS将加快美日海空军力及美国战略核保护伞南向延伸。在此背景下,美日、美澳及英日、澳日关系越走越近。

日本加快跻身海军大国及军事强国。“安倍军事学”鼓噪扩军备战,解禁集体自卫权,推进日美军力无缝衔接,在海空天网等新战争领域发挥“矛”的作用。此外,东京对发展“先制攻击能力”的导弹体系梦寐以求。今日之日本,已从政治植物或经济动物蜕变为军事怪物与政治动物;战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吉田学校”关门歇业;改行军事强国路线的“安倍学校”门庭若市。这是富含扩军性、大国性、战略性的国家发展路线。鉴于此,“后安倍时代”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亦即选相配僚的首要标准,势将突出“军事强国”与“政治大国”的能力担当。菅义伟和岸田文雄两相实乃“安倍一期”,河野太郎或石破茂等或成为“安倍二期”。

2021年10月,驻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出动两架F-35B型战机在日本“出云”号进行加油和起降试验。F-35B的设计目的是陆基与舰载两栖发射,尤其是为满足航母舰载机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F-35B在“出云”号起降成功意义在于:改造后的“出云”号舰身全长仅比美国最新型航母“杰拉尔德·福特”级(全长337米)短90米,且增加了垂直起降功能;该舰敷设的耐热涂层加固甲板,足以承受F-35B垂直起降产生的高温。从舰艉至舰艏的飞行甲板上已标上黄色的起降识别标识。此外,F-35B起降实验所获数据将用于“加贺”号航母化改造(搭载10架F-35B)。俟“加贺”号列装,日本将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双航母,保障F-35B同时获得空中与海上加油续航能力。日本为虎作伥获美方赏识,美前防长埃斯珀鼓吹建立类似的小规模高灵活性舰队,但五角大楼主流意见并不赞同。

综上所述,日本突破宪法束缚而破蛹蝶变的惯性已难止步。今后或因在野势力掣肘或国民抗争而放缓脚步,但受“安倍路线”驱动的国家“右满舵”航向不会变。不论是“安倍一期”或“安倍二期”,都将在甘当美国“印太战略”马前卒与强军遏华急先锋的“甘”与“急”上效忠输诚——“俯瞰地球仪外交2.0”。

五、东方崛起意义深远

毫无疑问,象征西方霸权的事物不会自动退出舞台。诸如北约、美日同盟、美英澳军事联盟,以及五眼联盟、七国集团乃至华盛顿透过冷战镜头对国际社会的划分——西方与非西方、民主与非民主、平等与非平等、威胁与非威胁等双标,均不会销声匿迹。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诸如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上海进博会、金砖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上合组织、集安组织(CSTO)、上合与集安联合军演、集安组织出动维和部队助哈萨克斯坦平息骚乱,以及中俄伊(朗)2019阿曼湾联合军演、中俄“西部·联合-2021”军演、中俄联合战略空中、海上巡航,中俄携手构建导弹预警系统、联手研制大型远程宽体客机CR-929等项目和平台,象征东方崛起春色满园,千帆万木生机勃勃。

东方崛起凸显的战略性多极性正面效应不断累积外溢,腐朽力量让位给新生力量乃时代潮流。天欲坠的国际安全危局仰赖东方一柱。当然,新生事物最终实现还要走S型弯路;但世界回不到过去,光明已在前方。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力亲为,以元首外交统领大国外交,以领袖担当推动国际合作;推动大国关系稳中有进,深化同周边国家利益交融,厚植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友谊。2021年11月16日举行的中美视频峰会,富有建设性、成效性和实质性,凸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之心怀境界——以世界和平为坐标,以人类安全为格局;善于解开战略互疑之结,长于破解战略摊牌之咒,敏于探寻战略互动之钥。2022年1月3日,中法俄美英五个核武器国家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确认“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体现了防止核战争的政治意愿,发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减少核冲突风险的声音。中国签署声明,凸显“国之大者”的国家品格及战略决策、战略行动与战略底气。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作用愈发不可或缺,2022年的中国外交将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美英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1961—2018年衡邵干旱走廊地带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迷雾美英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大话英英与美英的区别
中国外交战略需大调整吗
“美英等国对联合国的窃听与联合国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