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学科与德育教学融合的探究

2022-11-04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德育英语文化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于 春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愈发注重德育教学的有机渗透,这不仅为英语这门学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而且与传统小学英语教学相比,这也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组织形式。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德育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融合渗透不仅为教师对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合理且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小学阶段的英语知识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孩子们所学习的内容一般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这就需要教师能深入挖掘并掌握小学英语教材这种生活化的基本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将学生的语言教学和德育教学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更加深刻,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将小学英语的综合教学效果尽可能发挥出来,而这正是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主要原因。

一、小学英语学科与德育教学融合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有一定的文化亲近性,就像我们在学习母语时,语言学习活动的开展贯穿于人的整个生长过程,从而使得学习者在语言的熏陶和影响下逐渐产生一种特定的亲近感。

所以,英语语言的学习也可以对学习者的情感产生某种影响。小学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引导,让学生可以对英语知识、文化、理念等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其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对本民族保持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而另一方面,小学的德育对小学生终身健康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如果教师能在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中适当融入德育教学,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正确认知和了解国外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树立民族自信,并促使他们对其中所传扬的一些思想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并且有其独特的独立自主性特点,缺乏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一般可以欣然接受那些能自然接触到的知识,对那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知识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知识的渗透,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从这一角度来看,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便会很自然地接受所学,而这种德育效果往往会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要更加明显,对他们的影响力更大。

因此,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对教材的解析,可以构建它与德育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学科与德育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注重引导学生关于自我价值相关问题的思考

想要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多关注他们的自我发展,其中包括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个人品格等多个方面发展因素,同时还要注意锻炼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如此,教师就能通过这些知识在英语课堂上的逐层渗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我”的价值,从而真正实现英语学科和德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教译林版五年级上册中的Unit 5《What do they do?》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完各个职业的词汇和重点句型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家人不同的职业展开讨论。由于教材中所呈现的职业词汇大都是“教师”“医生”“警察”等,但事实上,有部分学生家长可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工作或者其他类型的工作。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课本内容展开教学,就极有可能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教学问题,即: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当发现不会用对应的英语词汇去表达自己父母职业的时候,就不太愿意参与讨论了,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以转变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畅想自己多年之后的职业是什么,并以此为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一个dream party(梦想秀),大家一起来讨论以后想从事的职业吧!这样就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并不多,如果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只是集中在文章中所提到的几种,那么这种训练意义并不大,而且也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为了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话可说,并扩充他们的英语词汇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比如:有的喜欢dancing,教师便可以告诉他们词汇dancer;有的喜欢sing,教师便可以告诉他们词汇singer,当然还有很多职业词汇,如lawyer(律师),football player(足球运动员),pianist(钢琴家)等,从而真正实现了课外知识点的有效渗透,即:有很多职业词汇是由动词加上“er”得来的。

另外,除了职业单词的教学,学生还能学到一些其他词汇,比如想成为一名lawyer,就要学习law;想要成为一名designer,就要学会design等。这样一来,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本册书 中Unit 7《At weekends》的 部分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说出如:想要成为一名dancer,可以在周末学舞蹈课have dancing lessons at weekends;可以放学后学舞蹈study dancing after school;还可以每天都练习跳舞dance everyday等词语。

1.2.1 细胞培养 人卵巢癌OVCAR-8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基(含10%FBS、青霉素100 U/mL和链霉素100 μg/mL)中,置于5%CO2、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逐渐明白:不管自己今后选择做什么工作,都是需要为之付出努力和汗水的。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且比较真实的情境,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并思考怎样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使得他们的个人思维品质和英语核心素养都能得到切实有效地提高。

(二)注重鼓励学生对社会的进一步认知

1.对比中西文化,弘扬传统文化魅力

深入分析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我们可以发现里边包含很多以“节日”为主题的单元,比如:《Happy New Year》《At Christmas》《Chinese festivals》《Chinese New Year》等。其中,Happy New Year主要描述在西方过新年(中国的元旦)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收到约翰叔叔的新年礼物;At Christmas主要介绍了迈克一家人在圣诞节这一天的活动安排,并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英语词汇去描述圣诞节活动,进而感受西方文化的节日特点;Chinese festivals主要介绍了人们在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时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和吃的食物,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的认知和理解,使其更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和节日;Chinese New Year则主要介绍了身处中国香港的主人公介绍自己家人在春节期间将要进行的节日活动。对此,教师便可以从这一方面出发,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学,使得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渐认识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六年级上册中 的Unit 8《Chinese New Year》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将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几个以节日为主题的单元知识进行对比,并将这些单元进行主题整合,然后再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家庭环境、背景等都各不相同,其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就存在着一定差异,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去学习和了解主人公所在家乡的春节习俗;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通过网络查找等手段,去了解并介绍不同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哪些,使得他们在相互对比中不断碰撞出更多新的想法,进而深化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知;最后,我们还可以不断拓展教学广度,鼓励学生分别介绍中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并作比较,让他们选出自己喜欢的节日向其他同学深入讲解。

如此,我们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深入思考,同时又能够深化学生对节日主题的认知,提高对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组学生扮演外国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和节日,另一组则介绍中国文化和节日,从而让他们了解到“文化大使”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对中西方文化和节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树立起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良好意识,从而使得德育教学合理有效地融合到了小学英语的知识教学当中。

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3《Asking the way》这一单元着重介绍了用英语问路以及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了解文本内容后,结合实际生活,以问题为驱动,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交通出行方式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如:驾乘电动车时应自觉佩戴安全头盔、靠右行驶、走斑马线等一系列交通安全法规,进而增强遵守法规的意识。教师也可以提供视频,通过视频展示中西方人民在使用交通工具和法规方面的一些不同之处:In the UK,people drive on the left side.In China,people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因素,进行有效拓展,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比如五年级下册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课涉及了很多交通工具,教师可以从Invent(发明)展开,从谁发明了飞机、火车,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有哪些令人骄傲的发明呢?教师引导学生由交通工具拓展到中外的发明创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状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挖掘自己国家的发明状况,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3.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除了对学生进行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德育教学之外,小学英语教材中还有很多与自然主题相关的单元内容,教师也可以对此进行整合教学,比如:以消除城市污染为单元主题的《Keep our city clean》和以节约地球自然资源为单元主题的《Protect the Earth》。

在教译林版六年级上册中的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对自家周边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拍照记录下来;并让学生记录好自己家里的水、电等能源的使用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做好统计等。在课上,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和表格信息,这样就能在正式开始上课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这一张张图片和表格来引发学生深思。在这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接下来的教学,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来深入了解环境污染、能源损耗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和地球所带来的伤害,从而激发他们逐渐产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想法。这个时候,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意愿,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之后对人类的危害,从而对学生的视觉、思想产生巨大冲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

这种“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教学效果要远比教师的口头讲解更有说服力,因此,教师只需要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主题单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就能将德育知识合理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英语的课堂当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教学活动进行话题延伸,比如怎样爱护花草树木、怎样合理植树等。针对这些延伸话题,我们可以专门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植树,并通过各种手段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从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领悟到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这样一来,我们便实现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这种教学效果不仅更直观,而且使得德育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渗透有一个良好的依托保障。

三、结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学整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行为、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育人无声”中得到熏陶、浸润和培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英语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因时制宜,以培育完整、全面的人,提升每一位学生的道德修养为总目标。

总之,将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融合起来,不仅是响应时代号召、紧跟教育潮流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英语和德育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并且加强对学生思想和品质的引导教育,以保证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英语文化
《中国德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谁远谁近?
读英语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酷酷英语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