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复习 提升质量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策略探讨

2022-11-04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善乡中心小学郑兰香

华夏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毕业图形数学知识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善乡中心小学 郑兰香

数学毕业总复习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最为关键,学生数学复习知识的掌握关乎其能否顺利毕业。而由于数学毕业总复习的知识内容较多,加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整合和梳理之中精炼有关数学总复习的知识考点,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及时查漏补缺,并形成完整、规范的数学知识框架。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回顾旧知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也是其小学数学总复习的主要学习目标,而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让学生回忆再现学过的数学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毕业总复习的教学进度。在实际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他们通过及时回顾整理,找到个人数学学习的起点,进而在合作交流中主动探索,在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深化个人的数学知识。同时,在学生进行数学复习的时候,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练习与实际应用,推动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此外,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知识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整合不同版块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能够在自我梳理中获得数学知识的复习学习体验,培养一定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现状

总体来看,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以及未来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从具体落实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习缺乏整体目标和计划

对于毕业年级数学教师来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包括带领学生学习六年级的全部数学内容,还包括带领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由此可见,总体的教学任务量较大,并且教学难度还是较高的,因此许多教师会出现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进行无计划、无目标式复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完成整体的知识复习,学生最终所取得的复习效果也是无法达到满意水准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毕业总复习前的复习目标和计划设置,带领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总复习。

(二)复习过于枯燥,缺乏师生互动

对于教师来讲,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这一复习任务的难度是较大的,这种难度不仅表现在复习时间的紧张方面,还表现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衔接方面。因此,许多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而一味地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忽视甚至无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在这种复习中,学生非常容易出现走神、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随着而来的就是复习效率的降低以及复习效果的下降。

(三)复习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知识复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和归纳。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复习时不仅要让学生回顾学习了哪些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将前后所学习的内容连贯起来,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构建系统且连贯的知识体系以及网架结构。但是在传统复习中,许多教师会忽略这一点,仍旧选择按照课本当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顺序进行复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最终所形成的知识系统是零散且不完整的,学生只能独立地想起某一个知识点,而不能做到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点的延伸和处理。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总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巩固毕业总复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同时,毕业总复习这一环节能促使学生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复习的过程中弥补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缺漏,进而查漏补缺,巩固和深化所学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数学总复习的目标,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看教材的目录内容,根据数学知识的结构划分数学知识块,并且按照知识块的排序有序地复习。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反思个人在哪些数学知识方面学习掌握得比较好,以及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四年级下册有关“四则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翻看这一章节的具体目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括号,先梳理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此能够初步回忆起“四则运算”的主要内容。此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问:“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括号这些目录,你能否展开说说,以及具体举个例子来说明四则运算?”由此,学生能够积极梳理整合所学有关四则运算的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回忆小学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知识。

(二)设计实践应用互动,促进学生梳理数学知识

学生为了毕业进行的数学复习巩固过程并不是纯粹的数学知识背诵过程,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复习、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际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需要有效整合有关小学六年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经历综合式的复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应用活动中发展有关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形成较好的数学复习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整体数学复习的效率。

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回忆有关统计、百分数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数学统计表格,唤起学生有关统计这一章节的知识,同时学生在回忆起有关统计的数学知识后也能够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关生产、消费、国家工农业生产的情况,并用百分数表达出来。此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适当引入有关社会发展状况的知识,适时进行国情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梳理有关统计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复习效率。

(三)设置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数学概念

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问题回答中积累数学知识运用经验,体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效果是学生在回顾总结的过程中不断相互启发、扶持,并经历持续的思考练习才能得以提高。因此,在实际数学总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在多种层次的数学问题思考过程中相互指导、查漏补缺,并且主动思考、质疑、解惑,有效提高个人的数学总复习效率。

在复习课中,学生在进行知识整理后需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练习进行巩固,深化数学认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数学复习课的知识较为繁杂,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层次性的数学练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深刻领会数学原理,掌握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在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一课时,教师需要抓住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师首先可以设置简单的数学问题,借由比例的概念引入,唤起学生有关比例意义和性质的数学知识,学生回答了教师:“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此时,教师可补充比例的意义:“比例可以帮助人们缩小较大的建筑,方便观赏,比例还可让较小的设计模型按一定比例放大进行现场施工,由此可见,比例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重大。”这一课外知识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比例的理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回忆起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再进一步设计较高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进行系列习题的解答,比如“体重为5克的蚂蚁可以搬动550克的物体,体重5吨的大象能搬动5.5吨的物体,那么谁的力气比较大呢?”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激发下,回忆比例的概念和数学原理,先计算蚂蚁和物体的比、大象和物体的比,之后将两者的比值进行对比,发现比值一样,由此得出蚂蚁的力气和大象的力气一样大。此时,学生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解决,深化了对比和比例的数学概念理解,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了个人的数学运用能力。

(四)进行专区性复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架结构

系统性是进行复习时所必须注意的一点,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知识进行归总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之间衔接性以及关联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时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归总和梳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架结构体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首先,教师要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出来,并进行相对专区的划分。以《图形的运动》为例,该知识点以小专题的形式分布在一至六年级教材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最后总复习时应当将各个小专题汇总成大专题,以总专题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与图形的运动相关内容的复习。《图形的运动(一)》中主要简单介绍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图形的运动(二)》中主要讲解了如何补全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进行图形平移,《图形的运动(三)》中主要讲解了旋转相关知识以及平移与旋转的融合。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图形的运动》时可以将专题(一)(二)(三)串联起来复习,依次对轴对称图形如何对称、平移、旋转,以及如何将旋转和平移相融合进行复习,形成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式复习。思维导图能够将文字和图形相结合,让学生在文字和图形的双重带动下复习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的中央标上“图形的运动”字样,然后以箭头或衔接线的形式向外延伸,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引出轴对称、平移、轴对称以及平移的具体操作、旋转、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等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在复习知识点以及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参照最终所形成的思维导图在头脑中形成符合自我认知特点的知识网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先练习后复习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复习。与先复习后练习的方式相比,先练习后复习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明确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弱势,能够为后期的复习侧重点的选取提供依据,大大提升后期复习的效率。同时,先练习后复习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回顾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明确将要复习的知识点是如何在题目中进行应用和考查的,有利于学生将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理解应用衔接起来,提升学生的整体复习效果。

(五)结合题目进行复习,提升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能够落实到具体使用当中的知识才是真正被学生吸收容纳的知识。教师在毕业复习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结合题目进行复习这一要点,通过带领学生一边复习一边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通常情况下,结合题目进行复习包括先复习后练习、先练习后复习以及边练习边复习三种方式。

先复习后练习是指教师先带领学生系统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先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在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题目练习。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题目练习的过程再次巩固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题目当中的能力。先练习后复习是指先带领学生进行题目练习,然后通过题目引出相应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统筹复习。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并结合练习中的实际感受进行有侧重点的复习。边练习边复习是指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复习,一边通过练习来巩固复习成果,实现由知识点到知识网络的过渡和转化。由于这种方式进度慢、较为细致,所以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基础知识有所欠缺的学生。

四、结语

为了有效推动学生复习有关数学学习知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的数学知识复习向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需要促进学生明确数学毕业总复习的目标,有效梳理和整合数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激发个人对于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学习的兴趣。此时,学生也能够在知识的回顾过程中深化数学思维,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毕业图形数学知识
毕业季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毕业歌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