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2-11-04

今传媒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红色精神

刘 倩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功能,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不仅要在高校思政课堂中深入讲解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增强精神凝聚力,更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行为体验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因此,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自身的特性:一是意识形态性。红色文化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的,它的基因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一致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二是民族性。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彰显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三是时代性。红色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不同时期反映出各个时代不同的特征。四是多样性。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红色文化的载体丰富多彩,有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人物回忆录、共产党精神谱系,等等。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精神品格等,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及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第一,红色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胸怀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无数革命先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长征中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无数红军战士以非凡的毅力,不惜付出巨大牺牲,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反动势力残酷屠杀的白色恐怖中,在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疯狂围剿中,在暗无天日的渣滓洞中,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从李大钊、恽代英,到方志敏、陈树湘,再到杨靖宇、赵一曼……,他们意志坚定、直面挫折、勇往直前,是当下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的精神动力。

第二,红色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真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守的精神品格。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下齐心同仇敌忾,最终打败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殊死搏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使新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为国家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为了国家解放和人民幸福,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体现了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时代不断地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却始终不变,因此,高校思政课要讲好红色故事,用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中的爱国情怀,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厚的滋养。

第三,红色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诚信的优良品质。忠诚于党是心之所系,取信于民是情之所归。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江姐为代表的一批批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在监狱中受尽酷刑也永不叛党,他们不惜生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与自然灾害斗争,改变了兰考县一穷二白的面貌。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与血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忠诚于党、取信于民的基本品质是其始终不变的情怀。新时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取信于民的品质依然是砥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动力之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将这些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第四,红色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无私的价值追求。20世纪60年代,在环境艰难、工具落后的条件下,林县人民从太行山腰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林县人民用铁镢、铁锹、小推车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用10年的时间修建了红旗渠这样的浩大工程,总设计师吴祖太甚至为红旗渠的建设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此外,铁人王进喜带领着工友们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等等,正是靠着这些敬业奉献的精神,中国人民才得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生活的逐渐富裕。在这百年奋斗中凝聚的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等红色文化,都是共产党人爱岗敬业的真实写照。新时代,大学生仍需赓续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只有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才能让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真正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让红色文化触动他们的心灵、滋养他们的精神、引领他们的价值观。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改革开放后,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日益强大、生活日益富裕的环境中成长,他们难以感受到国家贫穷落后、民不聊生的状况,也未曾亲身参与过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更难以深刻理解红色革命精神丰富的内涵,因此,对他们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尤为必要。目前,各高校在推进红色文化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有一些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参与表面化、实践方式简单化、教学组织形式化等问题,影响着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实效。

(一)学生参与表面化

有些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只是走走形式,学生并没有全部参加。在校外开展的实践教学,由于经费等因素的制约,除了少数学生干部外,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走出校门去参观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校园内开展的实践教学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配比达不到要求,在教学安排中常常需要合班授课,而合班课堂的学生人数较多,难以保证每个大学生都能深度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也难以保证课堂质量。由此可见,高校的实践教学并未覆盖到所有学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实践方式简单化

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法相对简单、陈旧。比如仅局限于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或是阅读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物传记,然后撰写观后感。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多元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新颖的实践教学形式。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在网上做一些简单的红色文化调查,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了事常常会抄袭他人的成果,因此,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才能让大学生充分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进而发挥红色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组织形式化

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各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学时和学分计划时,要按照比例设置实践教学的配套学时和对应学分。一些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列出了实践教学要求,而在具体实施中并未真正落实,比如:有些大学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很难协调,外出的组织工作、学生的安全保障、交通工具等等,仅靠思政教师很难有效管理;有些大学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费不足,教师们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常常无法实施;有些大学对实践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监督,也没有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导致原本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教学无法落实。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多方合力共进:可以通过培养优秀学生宣讲,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感染力;借鉴先进技术,提高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创新力;发挥学生兴趣特长,增强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感召力等方式,既可以让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实践教学之中,也可以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优秀学生宣讲,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感染力

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堂的延伸,在课堂上,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更深刻的领悟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参观党的红色革命遗址和革命烈士遗物时,这些红色文化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情感认同。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着教师少、学生多、经费不足等困难,组织擅长演讲的优秀学生宣讲是解决困难的可行办法之一。学校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思想素质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对实践教学有热情的优秀学生干部,带领他们去红色革命遗址等地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在现场对红色革命精神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分享自己的体验,再由专家和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让学生们有更深的感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这些优秀学生干部用镜头记录感人的场景,这些学生干部及其记录的素材和发表的感悟就是最好的红色文化传播者。使用学生喜爱的语言和形式,由优秀学生干部来宣讲革命前辈爱国爱家的信念、忠诚于党的决心和敬业奉献的品格,通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一方面,可以提高优秀学生干部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加深他们的行为体验;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感染力。

(二)借鉴先进媒体技术,提高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创新力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发应用先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创新力,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一是充分运用大众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贴近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生活习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以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影视剧、节目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比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系列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纪录片、政论片,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艰苦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懈努力以及在改革开放中的不断创新,这些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收获了无数观众的感动。此外,《觉醒年代》《长津湖》《狙击手》等影视剧播放后就在大学生中引发了热议,这些剧目的热播,也证实了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素材。二是将红色文化同网络媒体融合。可以建立红色文化系列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展示红色文化,吸引大学生主动浏览学习,加深对党和祖国的浓厚情感;可以通过信息推送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以真实感人的故事丰富平台内容,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可以应用VR技术,让大学生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参与历史事件,在VR情境沉浸中让红色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引导大学生成长进步,用先进技术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

(三)发挥学生兴趣特长,增强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感召力

关注大学生兴趣,利用大学生特长,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既能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也能让高校实践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各有特长,可以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各种作品,比如反映激烈战斗场景的油画、反映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雕塑;还可以引导他们设计一些体现红色文化的文创作品,比如文具、笔记本、小贴画等,通过这些作品展现革命前辈的豪情壮志,能够激发大学生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情感丰富细腻,可以引导他们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思维逻辑强,动手能力强,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参与大庆油田、红旗渠工程的修建方案,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前辈们的高尚品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让大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中凝聚的光荣传统,也让他们接受其优秀的精神教化和价值塑成,这种实践教学既能激发起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树立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思政红色精神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