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散养鸡常见疫病及防控措施探讨
2022-11-04齐小月
齐小月
(烟台市蓬莱区北沟畜牧兽医站 山东烟台 265600)
随着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的安全卫生,对绿色无公害的畜牧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由此催生农民利用山坡、荒滩、林地等空闲土地养殖散养鸡的产业规模不断加大。而散养鸡主要采食草籽、昆虫,使得其肉质及口感很好;正在逐步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但鸡群由于处于放养模式,并且春季天气多变,温差较大,且易多风,因此,导致散养鸡极易发生疾病,并且在鸡群中迅速扩散和流行,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春季鸡群常见的疾病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散养鸡科学的防控措施,以期帮助散养鸡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1 呼吸道疾病概况
1.1 感冒
春季温差较大,且易多风,再加上散养鸡的鸡舍保温性能较差,常引起鸡群出现感冒症状,通常有两种情况,即受凉以流清鼻涕为主感冒和病毒引起的感冒。临床主要出现病鸡呼吸困难,流出清鼻涕,羽毛散乱、出现呼噜声,伴有肿头,不吃或少吃等症状。解剖后,在呼吸道内可见半透明的浆液性渗出,肺内偶见淤血,肝脏与肾脏轻微充血,胆囊肿大,严重者继发感染出现败血症。本病初期可采用板蓝根加阿莫西林饮水或拌料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病毒性感冒则使用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1.2 鸡败血性支原体
又可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病原为鸡败血支原体。火鸡感染则称“传染性窦炎”。由带菌鸡鼻液与鸡蛋进行传染。临床上主要以咳嗽、气喘、流鼻液、啰音、眼睑肿胀为特征。本病防治措施就是购买雏鸡时要谨慎,同时接种疫苗,发病后可使用延胡索酸泰妙菌素与多西环素拌料或饮水进行治疗,严重个体可以注射给药。
1.3 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群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上以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出现啰音,呼吸困难为特征。目前本病主要有四种类型,但在散养鸡群中主要以呼吸道性尤为常见。鸡群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气喘咳嗽,伴有喘鸣声音。成年鸡患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之后产蛋量也会下降,在恢复期内出现生产畸形蛋的情况,解剖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器官内存在黄色的渗出物,严重的情况还可以看到有白色物体堵塞气管。本病主要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发病后采用黄芪多糖、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辅助与阿莫西林等抗菌药防治继发感染。
2 细菌性疾病
2.1 鸡沙门氏菌
鸡沙门氏菌无论是雏鸡还是成年鸡均可感染,特别是2~3 周龄的雏鸡更易感。雏鸡购买回来2~3d 左右出现白色糊样粪便,精神沉郁、缩颈垂翅,后躯下坠、怕冷,常因肛门被堵,发出叽叽的叫声;剖检肝脏有针尖样白点。成年鸡症状不明显,肛门周围有黄白色硬块,堵住肛门,处理后一般好转;如果处理不及时则迅速死亡。这是散养鸡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大群可用抗菌消炎药物预防,可选用敏感的药物,比如硫酸新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磺胺类药进行预防治疗。
2.2 禽霍乱
是散养鸡在春季高发病率另一种细菌性疾病。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本病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在鸡群出现应激时已发生感染;常见能够引起本病的应激因素有气温骤降,大风,饲养管理不到位,营养元素缺乏等。发病初期,鸡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继而出现腹泻、口鼻流出黏液,1~3d 死亡,投药后很快控制病情,但停药后又复发。预防本病首先进行疫苗免疫,目前有两种较好的疫苗,即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但免疫期均较短,可根据实际饲养情况进行选择;其次可以选用药物进行控制,磺胺类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等均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3 寄生虫
3.1 球虫
散养鸡常年在土地上生活,其与球虫的接触机会较多,每年的春季是其发生的高发期,而常见的病原为艾美尔球虫,其寄生位置主要是鸡肠道上皮细胞,并且常为雏鸡购买回来15~50d 内发病。初期在鸡舍内发现西红柿酱色的稀软粪便,病鸡精神状态不佳,羽毛蓬乱;继而病鸡喜卧不动、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严重者出现贫血、鸡冠等部位苍白无色、翅膀下垂、运动失调,拉棕红色血痢,雏鸡死亡率在50%左右。而成年鸡或者3 月龄的青年鸡常出现慢性型的球虫病,无可明显的临床症状,鸡只贫血、消瘦,精神沉郁、卷头缩颈、食欲减退、嗉囊中充满液体,翅膀与足常发生轻微瘫痪排红胡萝卜色样粪便。柔嫩艾美尔球虫感染后,粪便开始呈咖啡色,后期完全变成酱色,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出现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粪便中带有大量的肠黏膜。
3.2 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鸡与火鸡(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也可发生)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寄生在鸡的肝脏和盲肠中,又被称为盲肠肝炎或黑头病。临床上以肝炎和盲肠炎为主要特征。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20d 左右。临床上常表现为羽毛蓬乱,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下痢,病鸡逐渐消瘦,鸡冠及裸露的皮肤黄染,部分鸡冠等部位呈黑色,故有黑头病之称。剖检可见盲肠出现炎症反应,肝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坏死溃疡灶。常在发病后17d 达到死亡高峰,历时四周后开始下降,死亡率可达30%以上。由于本病是由异刺线虫虫卵为媒介进行传播,因此,及时有效的驱虫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发病后,可使用二甲硝咪唑进行治疗,一般添加量为0.06%。
4 其他疫病
4.1 异食癖
常见的鸡异食癖主要有啄羽、啄蛋及啄肛。造成异食癖的原因主要是散养鸡在春季时饲料来源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机体正常所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与钙,导致机体出现代谢紊乱,鸡通过啄食羽毛及蛋壳来补充需要。缺乏的脂溶性维生素有VA、VD、VE 以及VK;另外,含硫氨基酸的缺乏也会引起上述的异食癖。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及时给鸡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即可减少异食癖的发生。而常见的补充营养物质的有菠菜、油麦等青绿色蔬菜,另外还有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制剂也可以使用一段时间。出现本病后,则需要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及鱼肝油等进行治疗。
4.2 鸡痘
鸡痘是鸡痘病毒引起的鸡群在鸡冠以及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在口腔、咽喉、肠道等内部脏器的黏膜上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按照发生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与内脏型。皮肤型又可称为干燥型,病变部位主要在鸡冠、肉髯、脸翅下无毛区主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者痂皮。而内脏型有可能成为潮湿型,发病部位集中在口腔、喉头、肠道等部位的黏膜上,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最为常见,而潮湿型的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者可达50%。鸡痘两种类型即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并且鸡群任何日龄均可发生。目前防控措施主要是依靠疫苗接种;发病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辅助性治疗。
5 综合防控措施
5.1 提高农村散养户防治疫病知识
农村散养户认为鸡群在外散养,抵抗力强,进而忽略了鸡群疾病的预防意识;往往等到鸡只瘫卧不起才会重视。此时大部分已经回天乏术。这种情况不仅对疾病的防治带来严重问题,也对整个农村的散养鸡养殖造成不利的局面。因此,畜牧部门要加强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定期培训专业知识;同时一线兽医工作者在平时与农户接触时,要实时给农户讲解疾病的危害以及防控措施。多方面多层次提高农户的养殖与疾病防控的知识,以便提高整体农村散养户的经济效益。
5.2 规范化养殖,保证养殖卫生
按照畜牧养殖条例,鼓励农户改造自身的养殖条件,保证鸡群生活环境整洁卫生,提高农户的养殖水平。相关部门派遣专业人员指导农村散养户建设一定的标准的养殖区域,减少疾病的相互传播。同时指导农户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养殖,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散养鸡及其产品的质量。
5.3 疫苗预防接种
鸡病不但要在出现症状,甚至死亡后开始治疗,还要提前做好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疫苗免疫就是提前进行预防接种,减少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散养鸡的健康。雏鸡引进后,经过一周适应,开始进行疫苗免疫,1 次/周,主要涉及的疫苗有LaH120 小三联、法氏囊弱毒苗、新城疫灭活苗、法氏囊二免、禽流感H5N1、喉痘二联、新城疫C30;90 日龄后加免禽流感二免、喉痘二联,110 日龄新城疫,120 日龄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