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措施应用

2022-11-04张红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猪群病猪病原

张红

(山东省兰陵县农业农村局神山畜牧兽医服务站 山东临沂 2777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病,其主要寄生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导致病猪出现黄疸性贫血,而且引起猪自身的免疫力出现严重下降,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升高。本病的发生可以给养殖场造成严重危害。这就需要养殖人员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本病的防控,避免发生本病而造成经济损失。

1 病原简介

本病的病原为附红细胞体,这是一种血液原虫病通常病原体大小在0.25~0.8μm 之间,外观看呈现球形,有时也可见于其他形状,如哑铃状、逗点状或棒状等。附红细胞体通常不含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周身不生有鞭毛,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含有类核糖体,在外边有包膜。

病原体对消毒药物敏感,常规消毒药物均可以将本病原杀死,常见消毒液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将其杀灭,最多不会超过5min。但病原可以在低温下长期存活,尤其是在冷冻的情况下,病原可以存活数月甚至是数年。

2 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以及隐性感染的猪。病原通常是经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也可以由老鼠等动物进行传播,有时受到损伤时也可以导致本病的传播和感染。如果处于妊娠期的母猪感染本病,可以将病原传递给胎儿,进行垂直传播。本病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如猪、牛、羊等,还可以引起人的感染和发病。但猪的易感性最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其中以仔猪的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处于2~5 月龄的仔猪,体重在50kg 以内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最高。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每年的夏秋季节是本病的发病高峰期,也就是每年的6~10 月发病率最高。这是由于本病属于虫媒病,在蚊虫活跃的季节就会发病率升高。此外,在本病的疫区,很多动物都隐性感染,当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后,本病就会出现临床症状。猪在经过长时间运输、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以及卫生条件和营养摄入不足时也会诱使本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症状根据猪的年龄和性别所表现出来的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阐述其临床症状。

3.1 哺乳仔猪

有的仔猪是受到母猪的垂直传播,所以在出生后就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常见的有腹股沟淋巴结部位出现发绀,尤其是在7~10 日龄时表现明显。病猪通常表现为体温上升,表皮苍白或黄染,有些浅表部位的皮肤的毛孔中有点状出血,有时呈淡黄色的点,还可见眼结膜出现潮红和发炎。病猪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病猪出现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如果在此时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可以造成病猪的死亡率突然升高,有时可以达到甚至超过30%。

3.2 保育猪和育肥猪

这个年龄阶段的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扎堆和嗜睡等情况。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表现为贫血和黄疸,在周身皮肤下毛孔中出现有出血点,呈铁锈色。尤其是多见于在体表的皮肤、胸前、腹部和四肢内侧等。严重时可见周身皮肤都变为紫红色,尤其是在腹部表现更为明显。病猪眼结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甚至会导致上下眼睑出现粘连而导致眼睛不能睁开。有的病猪在耳部出现发绀。当病猪病程发展较缓时,可见于其被毛无光泽,采食量下降和不断消瘦的情况。容易出现其他病原的感染,饲料转化率低,生长发育变得缓慢,出栏时间推迟。

3.3 种公猪

公猪在发生本病后表现为性欲下降,而且精液的精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到配种和受胎率。有时病猪射出的精液呈现出灰白色,精子的密度下降,达到原来的20%~30%左右。

3.4 种母猪

当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母猪发病后,常会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突然升高。大多发病的母猪会从皮肤的毛孔向外渗出血液,有的病猪周身皮肤出现潮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皮肤逐渐由潮红变得苍白或黄染。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在感染本病后还会出现流产症状。有时母猪可以产出胎儿,但胎儿表现为体重偏低,体质不良。而且母猪分娩时间推迟,最长可以推迟8d 左右。母猪在产后多出现少乳或无乳的情况。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在四肢内侧以及腹部皮下均有出血斑,呈现出紫红色。周身淋巴结出现肿胀,将其切开后,可见表皮外翻,从中流出大量的液体。急性死亡的病猪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以及血液稀薄呈现淡红色。体内的浆膜和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黄染,有时可见腹部脂肪变黄的情况。病猪脾脏肿大,通常为正常大小的2~3 倍。触摸可以发现脾脏的质地柔软,在其表面有大量呈针尖状或粟粒状大小,外观呈现出黄色。病猪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胆汁浓稠。肾脏肿大,质脆易碎,外观呈现出暗红色。病猪膀胱内有大量尿液蓄积,切开后可见尿液呈现出现黄褐色,如同浓的茶水。在胸腔的心脏和肺脏也会出现一些病变,表现为心脏的冠状脂肪出现黄热,心肌发生变性,呈熟肉样。肺脏的间质出现水肿和增生,还有大量的出血。肺脏外观呈现出土黄色。

5 诊断方法

本病的诊断通过对病猪表现出的贫血、黄疸以及高温等症状,以及在身体不同部位出现发绀和发紫的情况,结合对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初步认定病猪为附红细胞体病。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5.1 染色镜检

将病猪的血液滴加于载玻片上,经过姬姆萨氏染液进行染色后放置于油镜下观察,可见视野中含有被染色成为淡紫色的附红细胞体,在其外部还形成了一个白环,形成空泡。如果应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在视野中可见红细胞的上面有大量的小体,这些小体形状各异,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逗点状。发病的红细胞还出现震颤,表现为皱缩和变形,在红细胞的表面有大量突起,导致外观上红细胞呈现为星芒状或不规则形状。

5.2 血清学方法

诊断本病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有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通常在病猪发病后的最初2 周中,血液中的抗体会大量产生,并在血液中长时间维持,通常可以达到2~3 个月。而后抗体水平就会逐渐下降,这样就会导致检测的结果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5.3 鉴别诊断

在进行本病的诊断时,要注意和猪瘟、链球菌病以及蓝耳病相鉴别。共同点是在周身皮肤均有可能出现有出血点,呈紫红色或红色。但猪瘟内脏出血更为明显和典型,而且在回肠和盲肠交界的地方会有扣状坏死灶。链球菌病除了表现为皮肤的出血外,还表现为关节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病猪多会出现跛行的情况。蓝耳病具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而且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肺部。由此,可以区别以上疾病。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需要加强饲养管理,通常要对饲养环境进行优化,在养殖过程中要对猪舍进行勤打扫,及时将其中的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清理出去。并要制定出消毒计划,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在消毒时要注意避免消毒不严,留有死角的情况。猪舍要具有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使得舍内无论是在任何季节,都具有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还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便能够保持猪舍内的空气质量。但要注意在通风时避免造成舍内温度过低,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要把握好通风和保温的平衡。

要给猪群进行定期驱虫,尤其是在蚊虫活跃的夏季,要对猪群进行驱虫工作。可以通过给猪群体表喷洒伊维菌素的方式驱除体外的寄生虫。还要在猪舍内喷洒灭蚊灵之类的药物,这样可以避免猪群受到蚊子、虱子等昆虫的叮咬而传播本病。在猪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多种动物,这样可以避免动物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对养猪的饲养人员,也需要进行定期体检,避免携带和感染本病。

在养殖过程中,要给猪群提供营养全面且各种营养成分搭配合理的饲料,精饲料和粗饲料也需要搭配得当,这样可以提升猪群机体的免疫力。在饲喂过程中,还要注意饲料的品质,避免给猪群饲喂到发霉变质的饲料,一旦这类饲料被猪所采食,不仅可能会导致猪群体质下降,出现亚健康状况,甚至还可能导致霉菌中毒。

6.2 治疗措施

本病的治疗通常是给病猪注射三氮脒,根据病猪体重进行肌内注射,使用的剂量为5~10mg/kg·bw,用药1 次/d,连续用药2d 就会有显著效果。也可以应用长效土霉素来治疗本病,按照0.15mL/kg·bw 的用量进行肌内注射治疗,用药1 次/d,连续用药3d 会有显著疗效。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注射VB和VC等进行辅助治疗。本病还可以应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草药有柴胡、鱼腥草、黄芩、丹皮、常山等。煎汁后给病猪灌服,灌服1 次/d,连续用药3d 后会有明显效果。

7 结语

本病的发病率在夏秋季节比较高,而且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在蚊虫活跃的季节要注意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的方式来进行防治。一旦猪场发生本病,要及早治疗和控制,避免疫情扩散造成严重的损失。

猜你喜欢

猪群病猪病原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疫的对策分析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延安市宝塔区苹果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