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食品安全法学课程设置
2022-11-04章勇辉赣西科技职业学院
文 章勇辉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也采取很多举措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环境。食品安全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有相应的食品安全专业课程,其中就开设了食品安全法学课程。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法学课程的设置,从中说明开展优势,也列举一些方法,希望能推动食品安全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其中,食占了很大比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仅是保持人们进行正常工作的物质,也是人们开展精神活动的基础。如果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何谈其他建设,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要求的提高,食品不仅仅讲究美味,还要讲究搭配均匀、营养健康等。但是事实上,现阶段各类新闻也在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不得不担心。
1.开设食品安全法学课程的必要性
1.1 正确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我国学生对食品消费是最多的一类,特别是高校学生,有比较多的生活费,也可以自由搭配美食。因此,当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比较多。而对于小学、初中、高中这类寄宿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是被安排伙食的,但是在周末也会选择在外面就餐,或者晚上下课时间到校外买东西吃,所以也会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毫无疑问,街边食品的新鲜性有待考察,特别是夏天,温度过高,食品也缺乏保存条件,更容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开设食品安全法学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一些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1.2 加强食品安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使学生掌握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学课程开设比较晚,建设还不够完善,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师资队伍方面,教师质量不高,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照教材进行内容和知识点讲解,并没有结合时事,或者一些典型例子,让学生觉得食品安全法学与自己无关。因此,为了打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氛围,院校必须要加强食品安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这里可以从两方面出发:第一方面,培养已有食品安全法学教师。一个专业都会有相对应的教师,只是可能专业素养欠缺,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院校要着重对这部分教师的培养,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也可以聘请有代表性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另一个方面,引进优秀教师,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做好赏罚分明工作,给予教师人文关怀等,吸引新教师加入。
总而言之,教师力量非常重要,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知识的教育者,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现阶段,食品安全法学课程的开始也需要更多优秀教师的投入和努力。
2.食品安全法学课程设置基础
食品安全法学专业是法学类本科专业的其中一类,主要是针对食品安全这个话题展开的专业,内容非常丰富,课程设置也十分全面,不仅仅涉及国家法律人才的培养,也涉及了本科高校专业的优势,同时也结合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食品安全法治人才的需求。换句话说,这门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完成单一的高校专业性要求,还要满足各方面、各个角色的需求。因此,食品安全法学课程也比较难学习,需要考虑各种因素。
在我国,各个高校开展的专业都有一定的任务,也就是专业开设的目的和初衷,法学本科专业也是如此。一直以来,法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立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等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从概念来看,这个任务只是针对知识理论建设,并没有提及实际应用的情况。然而残酷的是,这种单一的知识型法学人才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因为这类学生不一定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他们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够。或者简单来说,法律人才应该是全面型人才,不仅仅有立法、司法、执法的能力,还有其他各项能力,这样才能被相应部门录用,或者被企业招聘。所以,我国高校现阶段最主要是打造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为法律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食品安全法学课程,但是并不是专门的专业课程,因此远远不能与传统政法院校和拥有王牌法学专业的高校作比较,所以在一些建设中还比较落后,比如,师资队伍、学校法学氛围环境等。另外,学术底蕴积淀也影响比较大,对比专门的政法院校,高校的学术底蕴积淀比较浅,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现阶段我国有大约六百多所高校设立了法学专业,因此专业竞争非常激烈。高校要想在建设法治人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得在这些开设法治专业的高校中竞争,比如,从师资建设、课程改革等出发。高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与创新,也可以参考一些优秀高校的发展方法,逐渐摸索一条特色法治教学道路。
总的来说,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仍非常突出,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从法律出发,毕竟法律具有强制性,违法必究。但是,食品安全法治建设也需要各类人才的投入和共同努力,因此高校要大力建设食品安全法学课程,培养一批优秀人才,最终推动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3.食品安全法学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前面提到过食品安全法学是一个独立的法学专业课程,它涉及的内容特别多,也非常全面,也是直接明确讲解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一个专业课程。课程中提及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提及了一些环境问题、食品新技术问题,这些都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现阶段,这门课程开设的对象不多,高校要想让学生都认识到食品安全法学的重要性,就应该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和非专业的选修课,确保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食品安全法学。毕竟,食品安全这个话题不仅仅是专业学生可以讨论的,还应该带动其他非专业学生的关注,遇到这类问题有一定的应对措施,不管是食品过期、变质、包装损坏、卫生不过关等问题,都可以一一解决。对于专业学生来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食品研究及从业人员的自律性,这就是食品安全法学课程开设的性质。
食品安全法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求教师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安全法学的内容,比如,了解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等概念。另外,也让学生清楚国内外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法学课程的认识。总的来说,希望让学生所学能化为所用,最终解决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4.食品安全法学的教材编写与案例汇编
前面提到,我国《食品安全法》建立比较晚,食品安全法治建设也缓慢,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或者课程,但是实际上管理还是欠缺,先不说师资力量,食品安全法学的教材编写和案例汇编都比较落后。众所周知,教材是开展一门课程的基础,它涉及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参考和借鉴的载体,特别是对于一些课前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的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课后复习和理解知识点的基础,其地位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安全法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或者课程内容都只是有一些关联性的,内容不够全面,只是泛泛而谈或者简单掠过,所以教材编写工作也不能到位。大部分高校该课程教材还是处于一种摸索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无法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不管是从内容方面,还是从案例分析方面,都不够系统性和针对性。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国法学专家和高校的努力下,一套套比较完整的教材诞生了。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导论》这本教材,不仅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也融合了新时代食品安全法学发展的要求,向学生展示出法学专业的学术积淀。该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系统性特征明显。通过认真分析法律内容,作出全面的阐述,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食品安全法治建设。教材内容丰富、重点明确,不仅仅有食品安全法基本原理,还有其他食品安全监督原理。二是实践性特征突出。可以看到我国众多高校开展的课程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活动为辅,导致培养的人才都是偏向知识型人才,缺乏实践能力,不利于实际发展需求。但是这门教材却十分全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学生要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第三是案例真实性和时代性强。教材中出现的案例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发生不久的,而且影响范围广。这些案例让学生感到熟悉,可以有效进行课程开设。
5.食品安全法学的教学方法
食品安全法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因此各方面建设还不够完善,而且这门课程也是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领域比较广,像法学、食品科学更是经常融入其中。所以,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想学生积极参与这门课程,首先从教学方法入手。下面提供一些方法参考:
5.1 利用好课堂内的实践教学
前面提到过新编的教材融入了实践教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逐渐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论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首先,案例教学法,这个开展非常简单,因为新编教材中已经有所提及,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并且做出一些考核就可以了。其次,问题论教学法。教师抛出一个食品安全类问题,让学生思考碰到这类问题如何解决,并且用所学知识解答。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认真分析。最后,互动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二者方法差不多,都需要多个学生一起进行互动、讨论,比如,建立小组的模式。
5.2 在模拟法庭、毕业实习、撰写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等传统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法
比如,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中,不要一味按照传统选题开展编写,也不要一个劲选择核心部门法的法律问题,而是可以与时俱进,选择与时代接近的食品安全法学问题,这样通过专业的论文分析,更加容易加深学生对食品安全法学课程的了解。
5.3 注重隐性课程中的实践教学
相对来说,教师一般都容易关注到一些比较明显的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食品安全法学课程还包含一些隐性的实践教学,也就是高校组织的活动,比如“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比较著名的活动。另外,也有社会性的活动,比如,在某个区域开展对食品安全的调查,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然后确立主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和走访相关部门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要,意义更加巨大,印象更加深刻,对课程的了解也更加具体。而且,在这个社会实践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还能提高其对《食品安全法》的运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5.4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高校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让相关专业可以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同时,高校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直接与企业对接沟通,打造良好、直观的实践基地。通过这些基地建设,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实践中直接接触到食品安全内容,了解该课程的知识点,也能促进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工作,实现重点培训的目的。
6.食品安全法学课程考核方式的设置
6.1 课堂表现(占比30%)
课堂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一个平台,也是考验学生听课情况的阶段。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忽略学生的课堂表现,忽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只是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比如,出勤情况。毫无疑问,这种课堂考核模式所起的作用不大,大部分学生可能在配合完教师考勤后,就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比如,玩手机、睡觉等。这样难以完成课程开设的任务,也无法实现课程的价值。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可以融入其他考核元素,比如,学生的上课回答情况、小组分工合作、作业汇报等。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让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6.2 课程结业论文(占比70%)
每个课程都会设置课程结业论文,这既是为了期末打分,也是为了考验学生学习情况。但是,大部分论文出题都是由教师负责,容易架空学生思想,也难以了解到学生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学生觉得这只是一个课程任务,而不是实用的知识,而且当中也缺乏师生互动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平时上课中或者布置任务中收集学生关注的问题,以及结合社会食品安全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写成论文。这种模式既可以增加学生对食品安全法学的关注,提高其对课程的认识,也能让学生把所学化为所用。
举个例子,在“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讨论中,有学生关注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并且也提出了疑问,那么教师就要收集好,并且也可以转化为让全部学生一起讨论的话题。又比如,在“食品安全中论媒体责任”的讨论中,学生由食品安全谣言和导向性引申出食品安全究竟是科学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的讨论。
这些例子都可以是课程结业论文的来源,这种模式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重视,教师可以直接说明课程分数组成,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提起精神,认真听课。
结语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关乎我国食品安全法治建设。现阶段高校要认真探索该课程的开展,从各方面打造良好的法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打造一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最终为我国食品安全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