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11-04

学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家长

苏 琚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主导日常的班级活动,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中“学生主体”的理念。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参考现代教育理念,紧抓班级管理现状,并针对班级管理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良好保障。

一、高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推进班级学风建设

班级是高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直接的影响。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生如果处于良好的班级环境之中,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也能积极进行学习。反之,学生则有可能产生逃避学习、厌学的情况。因此,高中班级管理活动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中,产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更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可以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推进学风建设,而且可以使整个班级呈现出蓬勃向上的风气和精神面貌,学生处于这样的班级环境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与此同时,学风建设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合作学习,实现合作和竞争的融合,既能够让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学习状态,也能让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从新课改和现代教育的视角出发,班级管理工作更多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管理,并借此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能够对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当具备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之时,学生就可以有效抵御外界的诱惑,从而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避免学习行为受到小说、手机、游戏等因素的影响。

班级管理活动不仅要依靠学生个体的自主管理,更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难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顺利解决矛盾,并且养成团结友爱、和谐友善的良好品质。

二、高中班级管理问题分析

(一)班主任干预过多,学生缺乏管理自主性

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大多数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安心投入学习,往往对班级管理工作大包大揽,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在班级管理期间处于被动状态。同时,由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的干预行为较多,也导致自身的工作压力变大,产生职业懈怠。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往往还要负责某一门课程的授课活动,而且不止对一个班级授课,因此往往比其他任课教师承担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班主任依旧采取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不但无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还会导致自身精力不足,丧失职业幸福感。此外,由于学生在班级管理期间缺乏自主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未能得到训练和提升。一些班主任采取的高压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未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保持平稳的心态。

(二)班主任缺乏有效沟通,容易出现班级管理矛盾

部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期间缺乏与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导致班级管理效果不理想。

1.班主任缺乏与学生的沟通。部分班主任没有做好与学生群体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也不了解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需求,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导致班级管理出现“供不对需”的情况,没有通过班级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未能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未能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班主任缺乏与教师的沟通。班主任是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任课教师教学期间,不同科目的任课教师难免会出现课程安排方面的冲突,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合理安排不同科目的授课,做好课程方面的协调。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班主任未能与任课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协调,导致课程设置出现冲突,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3.班主任缺乏与家长的沟通。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但是从现阶段的家校沟通情况来看,家校沟通的频次较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活动也难以得到家长的有效配合。当班主任采取一些班级管理措施的时候,由于缺乏沟通,部分家长不支持甚至加以反对,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班级管理标准单一,班级管理缺乏新意

一些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未能从班级整体的角度出发,过度关注学生个体,导致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对于班级整体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期间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班级中的具体表现,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导致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缺乏新意,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但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需求。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采取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开班会,而且班会内容也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日常表现的总结,并据此进行表扬或者批评,缺乏其他具有新意的班级管理形式,也未能在班级管理期间促进师生感情和学生之间感情的发展。

三、高中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观念有待更新

班级管理观念是班级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而一些班主任仍旧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在班级管理期间具有较多的干预行为。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人和工具两种属性,而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工具属性,忽视了学生的人的属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班主任认为学生只需要服从自己的班级管理措施即可,并未关注到学生在班级管理期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也未能突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保守的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班主任未能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准确、全面、客观的认知,这也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产生过多干预行为的根本原因。

(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有待提升

班级管理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可以达到上行下效、令行禁止的效果,使学生愿意服从管理和引导。然而,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缺乏管理技巧,甚至采取专制的管理方式,强行命令学生服从自己的班级管理措施,以至于出现“重秩序,轻班风”的情况,未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此外,班主任也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以便能够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教育理论和管理技巧,但是一些学校缺乏对班主任的培训活动,导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三)家长参与意识薄弱,参与程度较低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高中学生的家长将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片面归结为班主任的责任,然而班级管理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班级管理期间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班级管理的效果不佳。家长缺乏与班主任的沟通配合,不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而且未能实现家校教育的有效联动,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到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四、高中班级管理对策分析

(一)积极转变班级管理观念,打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期间应当做好管理观念方面的创新,融合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更加关注并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期间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应当深刻认识到班级管理并非通过强硬手段来控制或者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是应当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朝着管理目标看齐,激发出学生在班级管理期间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打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班主任在管理期间应当尽可能“放权”,帮助学生明确班级管理的方向,而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由学生一步一步落实管理措施,使学生在落实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发展和成长。班主任需要紧抓学风建设和班风建设,从班级学生中寻找榜样,发挥榜样学生的引领作用,从而使班级管理产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同时,班主任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班级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班级管理还应当关注管理环境的建设,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学生以自主管理的方式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之中,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针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班主任也可以给予一些有针对性的改正建议,以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应当认识到,学生适度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不会浪费学生的精力,反而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期间产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更能将班级当成“大家庭”,从而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做好沟通与交流,做好各方协调

前文提及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并未做好与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为了改善班级管理现状,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进行耐心沟通,了解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期望,并且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学生在班级管理期间的需求,并能够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班级管理的大致方向及主要目标。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亦师亦友的关系陪伴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进行及时疏导,班主任也要避免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措施,以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

班主任还需要做好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协调,尤其是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做好课程设置方面的沟通,避免教师之间因授课冲突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此外,班主任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班主任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初衷,争取家长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配合和支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班主任也能够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而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同时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避免班级管理期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家校沟通需要保持一定的频次,除了利用家长会等形式,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微信家长群增强家校联系。

(三)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学习班级管理技巧

开展班级管理活动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目标,从高中教学现状出发,班级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管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第二,班级管理要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和谐友爱的品质。在明确班级管理目标之后,班主任采取的班级管理活动以及制定的班级管理措施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班主任还应积极学习有关班级管理的技巧,掌握班级管理的艺术,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时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能够通过学生的行为分析学生的心理,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此才能够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班级管理必须具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同时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在班级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期间,班主任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标准的制定。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标准制定方式,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提出班级管理标准的大体框架,而学生则参与标准细则的制定,并且在管理标准中合理表达自己的期望。班级管理标准应当做到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要关注学生的班级表现,从而从多方面引导学生的行为。此外,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通过班级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们团结友爱,能够在班级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产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成就感。

五、结语

文章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出发,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在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应当准确把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准确、深入分析,进而积极转变班级管理观念,做好班主任与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并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巧,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