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兽共患病控制防范于未然是关键

2022-11-04吉文祥郭丽红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8期
关键词:患病畜禽疫病

吉文祥,郭丽红

(1.巍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大理 672400;2.巍山县综合检验检测院 云南大理 672400)

1 人兽共患病概述

人兽共患病(Zoonoses)是1979 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命名的,它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它既可在非人类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也可以不依赖动物宿主传播。人兽共患病又称为动物源性疾病,除了源于畜禽和宠物外,还可源于野生动物、鸟类、水生动物等,其中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又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世界上已知人兽共患病大约有250 余种,在我国已证实的就有130 多种。近几年我国禽流感年年都有发生,狂犬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布鲁氏菌病在养殖和交易流通环节中时常发生,结核病又现新抬头,鼠疫、炭疽也有零星发生,人兽共患病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严重影响着生产发展和饮食健康。

在当前环境下人兽共患病呈现出种类复杂、传播快速、控制难度大、难以消灭的特点,野生动物在人兽共患病发生、传播中的作用凸显。随着饲养方式改变、动物流动、贸易全球化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一些老病种长期流行不断,一些新病种出现逐年加快,过去一些对人无致病性或低致病性的病原变异转化成对人类有强致病潜力的病原,新病种新病型不断出现增多,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老疫病死灰复燃再度肆虐。

人兽共患病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都密切相关,人兽共患病的流行能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安全问题。人兽共患病防控关系到健康养殖、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还会造成旅游、航空、畜牧业、饲料业等行业巨大经济损失,就像这两年的新冠肺炎和2003 年的SARS,甚至会引起全球性的社会恐慌。因此,全社会都要重视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2 人兽共患病控制防范于未然措施

人兽共患病防控要未雨绸缪树立未病先防意识,关键在于做好防范于未然措施。

2.1 注重防控知识宣教,营造群防群控氛围

在国内大多数人对人兽共患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预防和消除人兽共患病任重道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兽共患病理论知识和预防控制技术、防疫法律法规、动物环境卫生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努力提高广大人群自我防护和防病意识,并主动参与人兽共患病防控,营造群防群控氛围。一方面,要定期对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及检测检疫部门开展人兽共患病的理论、诊断识别和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QQ、微信等载体,对养殖从业者、广大民众进行人兽共患病知识的广泛宣传,使得人们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群众对人兽共患病的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共同应对人兽共患病的威胁与挑战。

2.2 培养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

①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肉类食品,切忌吃生的或未熟透的淡水鱼、虾、螺、蟹、蛙等食物,杜绝食用生蛋、生鱼片、醉蟹等不良饮食习惯,食物加工保存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不宰杀、不加工、不销售、不食用野味和病(死)动物,购买经过正规屠宰检验程序的肉类,处理生肉后要洗手,皮肤有伤口应尽量避免接触生肉类食品或动物;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喝生水,避免接触疫区地表水,防止蚊蝇叮咬;③居住生活环境要注意适度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通过改进生活方式,培养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杜绝经消化道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侵袭。

2.3 高危人群做好自我防护

畜禽养殖从业者及其一同居住的家人、到过畜禽饲养、宰杀加工和销售场所的人员、接触人兽共患病病原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人兽共患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以及豢养宠物的人员均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好个人自我防护:①接触羊、牛、猪等牲畜及其制品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前戴好手套、口罩和帽子等防护用具,接触处理活的畜禽或冷冻肉制品以及畜禽粪便后须立即用清洁液或肥皂洗手;②要与动物“亲密有间”。不少动物体内潜藏有各种病毒或细菌,可通过与人体密切接触传染给人。平常和动物接触要有分寸,避免与动物亲吻、抚摸、共寝等行为,饲养宠物务必定期接种疫苗和驱虫、用具经常清洗消毒;③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动物或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动物,不可避免需接触时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处理后用消毒液彻底清洗双手。接触过病死畜禽或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动物后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的,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详细情况。

2.4 消灭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消除传染源

①消灭传播媒介。鼠、蚊、蝇、蚤、蜱、虻等是人兽共患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杀灭吸血昆虫,消灭人兽共患病的主要传播媒介;②切断传播途径。畜禽和野生动物是人兽共患病的主要传染源,要加强对牲畜、禽类、犬类的疫病监测,重点加强对能传染给人类的疫病的监测,尽早发现动物传染源。规模养殖场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净化,有重点地实施人兽共患病控制措施,发现禽畜间疫病流行情况,及时采取动物与人类的相关隔离措施,严防共患病在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相互接触传播传染。养殖场所坚持科学饲养和卫生防疫制度,搞好养殖环境卫生,采取定期消毒、杀虫、灭鼠、免疫和净化等措施,避免人和动物混居,消除孳生病菌的环境条件;③消除动物传染源。无害化处理异常死亡畜禽,彻底消除动物传染源。依法依规处置重大动物疫情,及时扑杀销毁烈性疫病源,尽早消除人兽共患病传染给人类的安全隐患。

2.5 预防接种,科学免疫,防患于未然

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是后期开展防控的前提和基础,养殖要重视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及消除四害,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做好接种免疫防患于未然。通过对易感动物接种疫苗有效控制共患病,保护人类健康。在烈性传染性较强的人兽共患病流行期间,只要有相应的疫苗,要及时对符合免疫条件的易感动物开展预防免疫接种疫苗,根据需要在疫区还可对易感人群特别是兽医、畜禽养殖人员和屠宰人员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以保障动物和人的安全。

2.6 加强检疫检验,规范动物管理,严控畜禽跨区域流动

①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按照“严格检疫、定点屠宰、肉品运输、冰鲜上市”的思路,加强动物及其产品的日常监管,严格检疫检验,减少活畜禽流通,有力保障饮食安全;②政府应立法规范动物,特别是宠物的饲养管理,对狗、猫等宠物实施强制免疫,加大宠物市场监管,保证宠物科学饲养、疫苗齐全,防止患病宠物在市场流通;③控制动物跨区域流动。食品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重要媒介,人兽共患病疫情的暴发大都是由于患病动物或动物产品流动引起的。要结合实际限制商品活畜禽调运,严格外引种畜的检疫监管,加大畜禽饲养、交易、屠宰、加工、运输的全程监管力度,强化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以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

2.7 关注生态,保护野生动物,严防病原体入侵

①不破坏自然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迁移与迁徙地区;②保护野生动物,不抓捕野生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致使动物源性疫病传播给人类;③保护好水源,防止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水源,避免动物病原体通过水向人类转移;④联防联控,构建兽医及人医一体化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兽医和人医等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应用生态、动物、人群大数据,开展全面系统的人兽共患病监测,掌握人兽共患病流行动态,分析流行规律,及时提供预警基础数据,严防病原体入侵。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兽共患病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养殖产业迅速发展以及宠物饲养流行的现实情况下,必须采取防范于未然措施加强人兽共患病的防控,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患病畜禽疫病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动物疫病与保险联动知多少(二)生猪疫情处理——访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樊立超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早春预防畜禽感冒五措施
完形填空训练
如何做好春节期间畜禽管理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