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层一体”视角下传统村落地方性生产与多元主体认同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观音殿村为例

2022-11-04

旅游纵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空间旅游传统

刘 敏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引言

21 世纪以来,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完善,吸引了外资旅游企业的进入。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传统村落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地方文化,集中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地域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空间,推动传统村落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深层次结构生产的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空间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认同分异。

近年来,分析地方的深层次结构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传统的地理学研究侧重于人地之间的关系,但忽视人地关系系统的边界空间或区域边界。为进一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周尚意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性“四层一体”分析框架,充分凸显地方性和整体思维,并强调其对于挖掘传统乡村地方性的重要意义。“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更加侧重于地域系统中不同要素、不同层级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有利于深度探究传统村落复杂的人地关系与社会矛盾,对于分析传统村落地方性生产和多元主体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选取南京市江宁区观音殿村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层、制度层、生计层、意识形态层“四层一体”为视角,解析城乡互动背景下观音殿村地方性生产与多元主体认同倾向,对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城乡互动中观音殿村的空间变迁

基于地势和水系分布等地理环境,早年观音殿村村民以种植茶叶和水稻为生。在美丽乡村政策支持下,以旅游为媒介的权利、资本涌入乡村,观音殿村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

为迎合一系列乡村新业态的发展,创新观音殿村地方性特质,观音殿村传统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形态发生了转变。原本单一的农业生产空间转变为以乡村旅游为主的体验农业、休闲娱乐场所、生态景观空间“三生”复合空间。在此过程中,部分村民迁居外地,村民生活空间缩小,且逐步让渡于以餐饮、服务等为主的旅游生产空间;原本杂乱且碎片化的景观生态空间得以进一步拓展,并通过乡土元素拼接和现代景观移植强化了观音殿村的生态景观特色。乡村旅游新业态的介入使观音殿村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并推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传统相对落后的乡村发展模式遭到瓦解,新生功能与空间的植入,推动了乡村空间的地方性生产。

二、“四层一体”视角下观音殿村的地方性生产

(一)自然层:传统生态景观和空间格局重构

在以政府、企业为主导的旅游开发热潮中,观音殿村整体物理空间发生改变。资本、权利驱动下,空间成为生产的对象,进行生产、流动、分配和消费。有限的土地面积与旅游开发对土地的需求之间的张力,促进观音殿村空间格局发生改变,乡村内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一定程度上让渡于旅游生产服务空间和田园生态空间,旅游功能的植入使传统生活空间转变为消费服务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物理空间整体改造中,空间主导者更加注重对观音殿村生态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地方营造,创造具有地域人文特征的视觉形象,形成旅游乡村景观中独特的视觉符号,以此彰显不同于其他村庄的地方性特质。

(二)制度层: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与“点位长”负责自治组织

制度层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对于乡村发展的推进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响应。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宁区政府部门通过乡村土地政策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引导,直接或间接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和乡村劳动力回流,促进了观音殿村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2017 年,在街道资本运作下,观音殿村运用“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经营模式带动乡村发展,同时设立社区“点位长”负责制,即“点位长”负责指导、督促所负责点位落实创建氛围的营造、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等工作,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并对乡村管理问题进行监督反馈。“点位长”负责制的落实,进一步引导村民由“旁观者”变为乡村治理的“当事人”,实现政府、企业、村集体的有机团结。

(三)生计层: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与生计组合多样化

早期观音殿村经济发展以水稻和茶叶种植为主,但由于土地利用面积有限,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农,乡村建设较为落后。新业态进入观音殿村,不可避免地带来乡村人地关系的重构,对农户生计、乡村社区产生重要影响。

观音殿村地处南京近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田园景观成为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条件。村内以茶叶为特色农业,聚集乡村非遗文化项目,进行资源体验开发,打造非遗文创特色田园乡村。由于旅游开发的土地征收,耕地面积相应减少,部分农户放弃传统农业生计,开始经营农家乐或从事旅游相关服务业,农户生计模式发生转型,形成了多样化的生计组合。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观音殿村将非遗复兴与村民增收创业、村庄特色化建设、产业发展动力培育相结合,推动了乡村文旅农创发展。

(四)意识形态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观音殿村旅游空间的生产,使资本、信息、人流量等成为乡村活动的经常性要素,乡村也成为权利、资本和游客的流动性场所。与此同时,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观音殿村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是花丝手工艺、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和传承之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观音殿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以此打造集民俗展示、手工制作、游客互动、文化市集于一体的新兴文化旅游地,唤起人们的乡村记忆,从意识形态层改变了地方人的空间实践理念。

(五)“四层”聚于“一体”促进乡村地方性生产

自然层面,观音殿村的传统生态景观和空间格局发生改变,形成旅游乡村景观中独特的视觉符号,打造具有现代文创元素的新乡村意象;制度层面,“点位长”负责制的落实,进一步实现政府、企业、村集体的有机团结;生计层面,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观音殿村传统生计模式向多样化转变,农业、手工业、旅游业作为3 个产业基点,相互结合,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层面,观音殿村作为新兴文化旅游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承的重要平台,唤起人们的乡村记忆,从意识形态层改变地方与人的空间实践理念。由此可见,自然层、制度层、生计层、意识形态层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观音殿村的地方性生产与再造。乡村旅游新业态的进入,推动观音殿村人地关系的重构和社会文化的建构,将非遗复兴与村民增收创业、村庄特色化建设、产业发展动力培育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复兴与乡村内生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文旅农创发展。

三、乡村旅游介入下观音殿村的多元主体认同

(一)空间生产主导者的多元认同

旅游业承载了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期望,地方政府作为观音殿村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地方发展的主要诉求,通过旅游开发将观音殿村纳入重点打造的苏家文创小镇项目,着力打造一个非遗民俗乡村市集和特色美食文化乡村,定位有别于周边村庄。在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观音殿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了旅游企业的进入。

不同于政府,外来企业和经营者则更加关注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市场规则和游客需求为导向,对观音殿村的物质景观和传统文化进行产业化、商业化改造。可见,在外来企业和经营者的视角下,地方空间的生产就是要将传统民间技艺进行舞台化展演,打造观音殿品牌,以突显观音殿的地方性特色,实现经济利益诉求。

(二)村民认同的结构化

村民是乡村的创造者和奠基者,对于世代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和记忆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例如,有村民认为“老一辈生活在这里,观音殿村就是我们的家。旅游开发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传统的东西也在慢慢消失”。在大部分村民看来,村庄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旅游开发必须与村庄的传统风貌、文化遗产相结合,实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使“村庄更像村庄”。

此外,村民对旅游开发中的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分享机制表现出忧虑,在旅游开发中难以获利,加剧了村民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之间的矛盾。例如,有村民认为“旅游业促进观音殿村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从中获得预期利益。村中那些网红设施,如星空泡泡屋、香草铺子都是企业经营,有专门的员工和培训,我们参与的很少”。

(三)游客认同的差异化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承载田园风光和浓厚乡情的乡村意象,能够满足游客对田园理想的精神需求和乡野休闲的放松需求。在整体规划和布局下,观音殿村注重对村落特色元素的打磨,通过丰富文化创意业态充实乡村内涵,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集聚大量人气。

但是,观音殿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之间的关系,导致村庄地方性认同内部出现割裂现象。例如,在观音殿旅游过程中,老式缝纫机、粗布坊让游客置身于乡村生活之中,但星空泡泡屋、民宿酒店又将其拉回现实,这两种元素并没有很好地融合起来。由此可见,在游客视角下,观音殿村地方性空间生产需要进行深层次优化。

四、结语

观音殿村旅游开发是地方政府借助乡村非遗复兴,通过文化创意促进村庄特色化建设,将文化复兴与乡村内生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文化经济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传统村落空间作为生产资料被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权利、资本等各种政治经济要素的介入对观音殿村传统空间进行了多维度的再造,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环境改变和社会关系生产。

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重塑乡村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权利、资本要素制约下,空间生产主导者的自身逻辑和诉求也往往会成为地方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出现“千村一面”现象,致使乡村本身独具的地方性逐渐消逝。对于观音殿村而言,在“景区带动、文旅驱动”式的开发模式下和以旅游为媒介的空间资本化改造中,如何在地方空间的改造中重塑地方性,如何在自然层、制度层、生计层、意识形态层相互影响中实现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是未来需要关注的焦点,这对乡村空间实践和乡村社会文化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空间旅游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