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养殖中易发的三种营养性疾病诊断及其防治手段

2022-11-04赵英伟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缺乏症铁元素病猪

赵英伟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开原镇政府畜牧兽医科 吉林吉林 132624)

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旺盛的特点,且无先天免疫力,新生仔猪由于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营养主要来源于初乳,随着日龄增长,仔猪逐渐分泌胃液,对植物性蛋白具有消化能力,可以在常乳的基础上饲喂易于消化的开食料。前期的母乳质量、产量和日后的饲料搭配均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若无法满足体内营养供给则会出现代谢紊乱并产生营养性疾病。仔猪营养性代谢病多以消化障碍,日增重减缓,仔猪精神不振、贫血等症状为主,容易因养殖疏忽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进而影响仔猪体内营养环境代谢紊乱。因此对营养代谢性疾病,更要做好防大于治,以防对仔猪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1 仔猪缺铁性贫血

仔猪缺铁性贫血是仔猪因体内铁元素不足引发的贫血症状,主要见于5~30 日龄仔猪,该病主要呈群发,并多发生在温度较低的秋季至初春。14~21 日龄哺乳仔猪发病率约为40±10%,死亡率可达20%。

1.1 发病原因

1)环境因素哺乳母猪和仔猪生活所在猪舍地面为石板或水泥材质,仔猪出生后与土壤无任何接触,无法从土壤环境中获取铁元素、铜元素,两种元素缺乏时,仔猪体内红细胞数量下降,进而出现贫血症状。

2)母乳营养不足仔猪出生后体内具备一定的“铁贮备”,约为40± 10mg,仔猪出生后3d 若不额外补充铁元素,容易在消耗完自身铁元素后出现急性贫血症状。仔猪出生后21d 时,体重增长速度加快,21 日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4.5 倍,为满足生长需求,体内铁元素的存留量一般为7± 1mg,此时常乳为仔猪日供铁量约为1mg,仔猪必须通过营养或体外注射补充铁元素,否则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1.2 诊断方法

发病仔猪日龄一般为5~21 日龄,病猪出现眼结膜苍白,哺乳量下降,喜卧,精神不振,饲养员驱赶运动时,其稍加运动,便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和心跳加速,日增重减缓,病程较长的仔猪会发生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仔猪体温正常,但被毛竖立,耳静脉处不易找到血管,耳壳在光照下颜色为灰白色。体型稍微肥胖的仔猪可能在追逐或运动中突然倒地、死亡。

1.3 防治措施

1)内服补铁①加强哺乳母猪营养管理,哺乳期间日粮中提高铁、铜饲喂含量,母猪分娩前2d~断奶前3d,每日在母猪日粮中添加20g 硫酸亚铁,这样可以保证乳汁中铁元素的供给;②仔猪补铁,若猪舍地板材质为水泥材质,可在仔猪舍内放置富含铁元素的红土砖(表面干净),或准备干净的奶瓶,将1g 硫酸亚铁、400mg硫酸铜溶解于温和的400mL 凉白开水内,每只仔猪人工哺乳10mL/d,1 次/d,连续饲喂到21 日龄。

2)注射补铁仔猪3 日龄肌内注射100~150mg 含铁注射液(如右旋糖酐铁),14 日龄再注射1 次,保障一针一猪。

2 仔猪低血糖症

仔猪低血糖症是仔猪血糖含量显著下降引发的憔悴、四肢软弱无力、昏迷等症状,主要见于1~4 日龄仔猪,该病多发生在寒冷冬季,一般1 头仔猪突然发病后,同圈内其他仔猪也相继发病,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可超50%,病程往往不到36h。

2.1 发病原因

1)母乳不足母猪哺乳期间营养不良,乳汁产量不足,导致仔猪获得的营养总量不足,仔猪出现饥饿时容易发生低血糖症。或母猪乳汁过浓或稀薄,前者乳汁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乳脂肪、乳蛋白,仔猪由于消化机能较差,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后者乳汁含糖量较低,仔猪通过营养途径获得的糖分不足,仔猪日常代谢旺盛,进而出现低血糖症。

2)仔猪体质较差①仔猪出生后体质虚弱,饲养员未及时固定乳头,仔猪乳头靠后,获取的营养不足,加之自身生活力较低,无法充分吸吮获得营养,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容易发生低血糖症;②仔猪由于出生后7d 内体内无法进行糖异生作用,若此时出现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疾病,容易继发出现低血糖症。

3)猪舍温度控制不当猪舍温度过低,仔猪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动用大量糖原,且无营养补充,此时血糖急剧下降进而出现低血糖症。

2.2 诊断方法

发病仔猪日龄一般为2~3 日龄,病猪出现精神和食欲不佳,虚弱无力,头向后倾,四肢僵硬,部分病猪还会出现“游泳”动作或四肢柔软,病猪瞳孔散大,躺在地上不动,敲打时发现只有耳部和肢蹄有略微的反射症状,病猪体温正常或轻微下降1℃,病猪消瘦,昏迷,若治疗不及时,在出现症状后的12h 左右发生死亡。

2.3 防治措施

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①适量运动,母猪妊娠期间要保持适量运动,这样母猪壮仔猪才能健康;②营养强化,母猪产后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电解多维,泌乳期间给母猪夜间补充饲喂适量的青饲料,保障母乳营养充足,母猪产后日粮粗蛋白含量应高于13%。

2)仔猪营养管理①固定乳头,仔猪出生后,饲养员应根据仔猪体重、体况进行人为乳头固定,将体质弱的安排在靠前的乳头。若母猪产后缺乳,要及时进行人工哺乳,保障仔猪获取足量的营养;②仔猪补糖,为预防出现低血糖症,可在仔猪出生1d 后灌服适量的白糖水(浓度10%),每只仔猪为10mL/d,1 次/d,连续灌服1周,可有效预防低血糖症。

3)防寒保暖 仔猪舍温度需要人工控制,1~3 日龄、4~7 日龄、8~15 日龄、15~30 日龄仔猪适宜温度分别为30~34℃、30~32℃、28~30℃、24~28℃,若温度过低需在地面铺设柔软干净垫草,上方安置保温灯。

3 仔猪维生素缺乏症

3.1 发病原因

1)VB缺乏母猪妊娠期间出现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虫疾病、支原体肺炎、慢性腹泻),且日粮中硫胺素供应不足,仔猪出生后患VB缺乏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2)VB缺乏仔猪饲料中缺乏VB,或饲料加工的热调制破坏了VB,仔猪长期摄入不足,进而出现缺乏。

3)VD 缺乏①仔猪日常运动和光照不足,无法促使脱氢胆固醇向VD转变;②仔猪生长快,而营养途径获取VD 不足。

4)VE-硒缺乏主要发病时间为仔猪出生2~6d 内。①营养摄入不足,仔猪日粮每千克饲料中硒元素摄入量不足0.05mg 即可发生VE-硒缺乏;②仔猪应激,猪舍卫生环境不良,湿度过大,或长距离运输,或饲养员暴力养殖均可消化体内大量VE,进而出现VE-硒缺乏症。

3.2 诊断方法

1)VB缺乏症仔猪患VB缺乏症时,会出现食欲不佳,喜卧,日增重减缓,尿液颜色变黄,腹泻,严重病猪伴有行走不便或原地转圈,随着病情发展,病猪生长停滞、消瘦、呕吐,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2)VB缺乏症仔猪患VB缺乏症时,眼睛和鼻腔分泌物增多,周边有痂皮,病猪被毛颜色变浅,行走时可见后腿踏步动作,或呈鹅步。病情严重的仔猪皮肤表面有溃疡,且易受惊吓。

3)VD 缺乏症仔猪生长发育速度减缓,被毛粗糙,喜卧,嗜睡,行走时步态蹒跚且表现紧张,关节部位有肿胀,随着病情发展,病猪体质虚弱,跛行,运动时会出现痉挛。

4)VE-硒缺乏症仔猪食欲下降,喜卧,站立困难,站立时呈犬坐,耳后有淤血斑,腹下皮肤水肿,呼吸不畅,心率不齐,皮肤和可视黏膜出现黄染,肌肉颜色苍白。

3.3 防治措施

1)补充VB仔猪肌内注射VB注射液,剂量为100mg/头,一次性注射,注射1 次/d,连续用药5d。或肌内注射硫胺素注射液,剂量为0.4mg/kg·bw,1 次/d,连续用药3d。

2)补充VB仔猪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12g VB,自由采食,连续服用1 周。同时,仔猪日粮中可饲喂适量的胡萝卜、苜蓿、白菜等青绿多汁饲料,可以直接切碎饲喂,这样也能提高维生素的摄入量。

3)补充VD 仔猪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40mL,一次性注射,注射1 次/d,连续用药7d。同时,仔猪舍应有光照,或仔猪每天在阳光下运动,促进VD 的利用。

4)补充VE-硒仔猪出生后第2 天可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注射液2mL,一次性注射。或哺乳母猪分娩前2 周~产后4 周内,日粮中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或添加0.2%亚硒酸钠,也可降低仔猪发病几率。仔猪舍要确保通风良好,地面干燥,饲养员要温和护理,以防出现暴力驱赶仔猪行为。

4 结语

综上所述,仔猪营养代谢性疾病虽然主要影响仔猪的生长速度,但若防治不当,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会出现抗病力弱和死亡,不利于猪场规模化发展。为保障仔猪出生后可吸吮到足量且营养丰富的初乳,在母猪妊娠期间就要合理搭配日粮,保障母猪营养均衡。仔猪出生除了给予母乳外,还要根据仔猪代谢特点,出生2d内补VE-硒,出生3d 补铁,并做好定时巡查工作,由于营养性疾病发病突然,养殖户要做好不同营养性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工作,确保仔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供给。

猜你喜欢

缺乏症铁元素病猪
音乐快感缺乏症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家禽蛋白质及氨基酸缺乏症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畜禽对维生素营养需要的分析
体内铁元素过高易患妊娠糖尿病
还有更多的故事?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
断奶期间最需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