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为例
2022-11-04高璐
高 璐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压力逐步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回归乡村、亲近自然,乡村旅游因此发展得如火如荼。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国家和政府给予的多项政策支持使我国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产品供给丰富、服务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农民收入增加,但也面临着管理不成熟的问题。尤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的管理者不能完全理解和预测乡村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本文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扎尕那村为例,借助灰色预测方法,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扎尕那村游客人数进行预测,并提出帮助该地延长生命周期的建议。
一、研究综述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旅游地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旅游研究中。目前被旅游研究者公认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是由巴特勒(Butler)于1980年提出的。他认为一个旅游地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要经历6个阶段:探索(exploration)、起 步(involvement)、发 展(development)、稳 固(consolidation)、停滞(stagnation)、衰落(decline)或复兴(rejuvenation),经过复兴以后的旅游地又开始前面某几个阶段的演变。
在学术研究方面,研究主要针对国内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等相关内容开展。按照旅游资源的性质旅游地可分为溶洞型、山岳型、温泉型、城市型、主题公园型、乡村型等类型。陆林以黄山、九华山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生命周期进行了实证研究。李睿等以浙江省瑶琳洞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影响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为溶洞型旅游地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保继刚等以江苏省苏州市的主要旅游产品为重点开展研究,得出不同细分市场的生命周期特点,并采取措施对苏州的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调控。梁曾贤等通过对锦绣中华园进行实证研究,对主题公园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张盛磊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对游客行为特征进行研究,针对成长型温泉旅游地提出发展建议。方玲梅等基于城湖联动的视角,梳理了城湖联动发展的三种模式,通过对环巢湖休闲度假旅游地演化阶段的分析,发现环巢湖旅游地的发展经历了由自然发展阶段向追求经济效益发展阶段再向综合效益发展阶段的转变。尹瑞平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讨论主题公园的广告策略,结合主题公园各生命周期阶段的市场表现规律和各阶段广告活动原则,形成贯穿整个主题公园生命周期阶段的系统全面的广告策略体系。徐刚发现在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末端普遍存在发展停滞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等视角解析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停滞原因。
在研究方法方面,巴特勒(Butler)曾经尝试用数学模型来阐明旅游地生命周期思想,并通过寻找其内部的数学逻辑进行验证,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用定量方法阐释和预测旅游地生命周期,如直线趋势模型、指数趋势模型、戈珀兹趋势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灰色模型和增长率法等。曾忠禄等提出了检验模型的基本假设,并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预估内地赴澳门游客的数量;杨名桂等以重庆市的入境旅游客流量为基础,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重庆市未来几年的游客人数;严汾等采用Logistic模型与景区环境容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未来一定时段的游客人数;马先娜等以天柱山为例,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的判断方法——Compertz曲线判断法对旅游生命周期的阶段进行划分,认为天柱山在2006—2011年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曾敏等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深入探究新疆吐鲁番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切实路径,运用HP滤波和增长率法对案例地生命周期进行测度,可知该区处于巩固阶段。刘传借助多种模型对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预测,发现GM(1,1)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对象上,多集中于国内发达地区,对发展不平衡、差异性较明显的省域和乡村的研究尚显不足,尤其是对于扎尕那这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以旅游业为支柱性产业、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旅游地研究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已有学者运用数学模型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解释并预测,其中灰色预测法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做出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精度高,因此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扎尕那村的旅游人数进行预测。
二、研究区概况
扎尕那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部的益哇乡,由4个小村落组成,分别是代巴村、达日村、业日村和东哇村,海拔较高、风景秀丽、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所以选取该区域作为研究对象。
伴随着1995年江迭公路的开通,当地封闭环境下的原始文化开始与现代文化交流。1995—2008年,扎尕那还没有进行旅游宣传,到访当地的游客人数较少,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篇介绍“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的文章,扎尕那山位列其中,随后扎尕那山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较多的游客前往扎尕那村开展旅游活动,当地村民开始争相改造房屋以经营农家乐(藏家乐),此时扎尕那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拥有了雏形。
自2012年起扎尕那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限制了新增农家乐(藏家乐)的修建,这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农村宅基地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扎尕那这一藏族特色村寨因为修建农家乐(藏家乐)而出现文化消亡,保证当地藏族文化的原真性传承;其次是对当地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行了总体规划,对扎尕那景区基础设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但同时由于财政资金的短缺,对于分布于东哇与业日之间的峡谷景区以及分布于达日与代巴的其他景区并未进行后续的开发;最后是对当地景区的宣传,经过多年政府主导的旅游宣传,扎尕那景区已经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极为有名的旅游景点,这也是扎尕那村游客人数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7年,扎尕那村的乡村旅游已经拥有了较为良好的市场现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18年,由外界资本助推的企业进驻扎尕那,但对当地村民自身发展影响最大的主要聚集在住宿业,据不完全统计,东哇村已经有3家由外来资本运作的酒店,地势较高而观景较好的达日村也建成了一家豪华型酒店。
三、研究方法与结果
灰色预测模型把不完整的信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做出预测,对于时间序列短、统计数据少、信息不完整的系统分析与建模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地应用。
本研究通过构建GM(1,1)模型,设置原始数列,做一次累加得到数列,进行后续的检验,GM(1,1)模型的精度需要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合理,根据扎尕那乡村旅游具体发展情况,主要采用后验差检验法。
将2018年以来扎尕那游客接待量作为研究的原始数据,根据迭部县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官方数据,扎尕那景区年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
借助MATLAB分析软件,对2018—2021年的年游客接待量进行灰度预测,通过后验差检验法求得均方差比值=0.40309,参照模型精度检验等级参照表,均方差比值位于2级0.35<≤0.5的合格区间,借助拟合曲线图发现预测值与实际游客量值吻合度较高,预测模型的精度等级也较高,因此可直接运用GM(1,1)模型对扎尕那2022—2023年的游客人数变化进行预测分析。根据GM(1,1)模型预测的结果得出未来扎尕那游客总人数将会继续增加,其增长幅度还会持续扩大。
虽然灰色测度模型具有简便、所需信息量少的优点,便于预测未来数据,但灰色测度模型是纯定量模型,仅通过历史数据根据一定的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不能考虑研究主体的外部及内部环境。自媒体宣传为扎尕那提供了很好的宣传途径,提升了扎尕那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使得当地近年的游客接待量大幅上涨。但综艺媒体的带动效应对扎尕那乡村旅游的影响,是灰色测度模型中没有考虑到的,因此还需要借助相应的定性方法,对扎尕那的生命周期进行更加合理的预测。
四、扎尕那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根据Butler的六阶段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扎尕那2018—2021年的实际数据和2022—2023年的预测数据,现如今扎尕那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增长势头,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延长生命周期。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扎尕那应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可以通过增加交通的通达度、兴修旅游厕所、倡导垃圾分类等措施,进一步改造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从而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二)设计创新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扎尕那发展乡村旅游应摆脱传统的旅游产品的束缚,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及游客需求及时创新旅游产品,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改变以往的宣传方式,运用多种渠道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宣传和营销力度,设计符合当地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打造属于扎尕那的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要重视文化的可持续性,对当地文化进行调研,并进行合理规划,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延长当地生命周期。
(三)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当地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当地旅游企业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从意识上重视环境保护,并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居民、企业的多方作用,共同保护当地原生的村容村貌。
(四)加强人才培训,增进多方沟通
在当地社会环境发展方面,当地政府应提升该地区人才引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时,政府应加强与当地农户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农户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真实态度,处理好与农户等经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扎尕那乡村旅游长久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