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尔苏丹易名:极寒之都的前世今生

2022-11-03凌川儿

看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卡耶夫阿拉木图纳扎尔巴耶夫

凌川儿

2022年9月16日,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改回旧称“阿斯塔纳”

在哈萨克斯坦北部的伊希姆河畔,世界第二寒冷的首都努尔苏丹,如今又改回了原名—它的旧称阿斯塔纳。

建城近2个世纪以来,名称从阿克莫拉到阿斯塔纳再到曾经的努尔苏丹,这个最低气温曾低于零下50摄氏度的“白色坟墓”之城,冬季由广阔草原吹来的寒风依旧凛冽。

改回阿斯塔纳

今年9月16日,托卡耶夫正在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之际,哈国议会上下两院召开了联席会议,通过了总统托卡耶夫最近倡议的修宪补充法案。

按照该法案,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名称,从2019年所改称的“努尔苏丹”,又改回了此前的“阿斯塔纳”,即哈萨克语中“首都”的意思—在200年前的最初,它只是哥萨克骑兵建造的一座要塞。

早些时候的9月2日,在哈萨克斯坦议会中,一个名为“新哈萨克斯坦”的议员小组,发起了将首都名称从努尔苏丹改回为阿斯塔纳的提案。这些议员们表示,用一位仍然健在的人的名字来命名一座城市,“是不对的”;他们还称,将首都名字换回阿斯塔纳,“符合公民的需求和期待”。

提案得到了托卡耶夫的赞同,首都的更名工作,也因此迅速被提上日程。9月15日,努尔苏丹市的市议会就该城市是否应改回原名,举行了一场线上听证会。会上,国家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表示,该国的首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在国家创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但以努尔苏丹作为城市名称“可能有些草率”;他还表示,纳扎尔巴耶夫“可能也会理解,不会生气”。

有意思的是,此前2019年3月,纳扎尔巴耶夫提前宣布辞任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以参议院议长的身份接任总统后,就提议将首都的名字由阿斯塔纳改为前任总统的名字努尔苏丹。在发表的就职演讲中,托卡耶夫表示,国家首都的建设,是纳扎尔巴耶夫的历史壮举;他当时还提议,全国各州首府中央大街也都应该以“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命名,并且在首都树立纳扎尔巴耶夫纪念碑。

首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

他当时还提议,全国各州首府中央大街也都应该以“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命名。

托卡耶夫所言非虚,阿斯塔纳作为全球最年轻的首都之一,它的建城史,确实与纳扎尔巴耶夫在任内以一己之力大力推动迁都是分不开的。

迁离阿拉木图

时间回到1994年,独立不过3年时间的哈萨克斯坦,在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下,通过了迁都决议,并因此成立了迁都委员会。

当时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其首都坐落在东南方的阿拉木图。早在苏联解体之前,阿拉木图就是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作为中亚地区著名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由于周遭众多山溪的灌溉,阿拉木图土地肥沃,大部分区域都被开辟为果园,在其城市南郊,更是漫山遍野结满了苹果,因此为其赢得了“苹果之城”的美誉。

如此丰腴宜居的好地方,却又为何被纳扎尔巴耶夫剥夺掉行政中心的地位呢?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现实因素,就是出于国土安全和统一稳定的考虑。

在哈萨克斯坦,第一大族群是哈萨克人,占全国总人口超过六成,而该国的第二大族群俄罗斯人,则占了两成多一点。

在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俄族对于这个新生的共和国认同感并不强,而他们却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北部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远离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民族分裂的危机感时刻充斥着哈萨克斯坦,成为了促成领导人往北迁都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为现实的考虑还在于,基于苏联时代的规划,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大部分工矿企业、国有農场、铁路设施及输电线路,都集中于北部,与阿拉木图相距甚远。

阿拉木图自身偏居国家东南边陲的地理位置,同样注定,其作为首都的命运无法长久。坐落在阿拉套山北麓的阿拉木图,仅在北面方向敞开着些许平原,其余三面环山,同时却距离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边境不过20公里,并与极端势力活动频繁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来往在一日车程之内—这更让哈国执政者担心,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与宗教极端势力等,对祖国心脏的渗透。

三面环山的阿拉木图

除去人为因素,在地理客观因素上,阿拉木图属于北天山地震带,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这里就发生过里氏7.7级强震至少4次;加上土地资源短缺、三面环山地形导致的大气环流不畅、空气污染突出等原因,让哈萨克斯坦当局无法下定决心在该地专心搞建设。

四座城市选一

将国家首都迁离阿拉木图的原因有许多,但为什么,目的地选在了当时还被称为阿克莫拉的这座苦寒之城呢?

从上述这些区位因素考虑,符合新都条件的城市,首先就需要与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库斯塔奈州这哈萨克斯坦北方三州,在地理距离上保持联动。

在迁都的具体路径选择上,需要考量的还远不止于此。1994年当年,迁都决议获得通过后,哈萨克斯坦迁都委员会就拟定了新都应该满足的数十项指标。其中包括了社会经济状况、气候、地貌、地震风险、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按照这些指标,迁都委员会的备选名单里,出现了四座城市的名字。

除了阿克莫拉之外,新首都的备选城市,还有卡拉干达州的乌勒套市、卡拉干达市和阿克托别州的首府阿克托别市。

如今综合来看,这三座城市有着各自的长处,但不足之处也十分突出:乌勒套市作为哈萨克斯坦地理意义上的中心,对于凝聚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可以发挥明显作用,但该市远离水源,发展滞后,城市规模不足;重工业基地卡拉干达市基础设施相对发达,却土地沉降严重,生态环境并不宜居;而阿克托别市虽然是石油重镇,各方面发展更为均衡,可其位于西北地区,面临着与阿拉木图类似的尴尬。

阿拉木图土地肥沃,大部分区域都被开辟为果园。

对比之下,尽管从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吹来的寒风强劲,但阿克莫拉自身所具备的区位优势,却是其他备选城市所不能比拟的。展开哈萨克斯坦的地图,地处这个世界最大内陆国西北部的阿克莫拉,恰好被上述哈萨克斯坦北方三州,从东、北、西三个方向环抱,与这三州首府的距离都在500公里以内。

由此一来,定都阿克莫拉后,哈萨克斯坦当局解决了最为迫切的,将行政中心北移的需要。并且,因为阿克莫拉位于半沙漠草原地带,地势开阔,且有伊希姆河穿城而过,水、土资源充沛,对于日后新城建设极为有利。1997年12月10日,在阿克莫拉,纳扎尔巴耶夫正式宣布,该市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也是永久性的首都。从这一天开始,阿克莫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运动。

南北并重的经济中心

从1994年至1997年落实迁都期间,哈萨克斯坦各州政府就已经开始承担关于新首都相应份额的基建开支。

为了使新首都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纳扎尔巴耶夫亲自上阵,为该市规划设计了部分政府公共建筑、广场和学校,还以此为契机,围绕着它在哈国中部和北部上马了多个民用机场、公路干线、电力枢纽及工业区建设项目,将新、旧首都发展成为了南北并重的经济中心。

62米高的和平宫金字塔

纳扎尔巴耶夫右手的镀金手模

从拥有百万人口、温暖繁华的阿拉木图,到上世纪90年代只有12万人口的小城阿克莫拉,哈萨克斯坦在迁都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将阿斯塔纳打造成为了如今中亚最具现代化色彩的城市之一。阿斯塔纳人口也突破了100万,早晚高峰期交通拥堵这一存在于大城市的通病,也成为了该市头疼的问题。

在如今又更名回阿斯塔纳的哈萨克斯坦首都,当地一直有个说法:阿斯塔纳是3位父亲的女儿,他们分别是神、纳扎尔巴耶夫和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

纳扎尔巴耶夫和福斯特是至交,在当年哈国当局为阿斯塔纳城市规划举行的国际招标中,后者凭借着将阿斯塔纳打造成“和平与光明之城”的理念竞标胜出,与主动弃核的纳扎尔巴耶夫希望传达的精神不謀而合,使和平宫金字塔和“生命之树”巴伊杰列克观景塔成为这座城市的经典地标。

巴伊杰列克观景塔的设计,虽然是出自福斯特之手,其最初的灵感却是来自纳扎尔巴耶夫。时隔多年,纳扎尔巴耶夫对于生命之树的手绘设计草稿,依然被完好保存着;在这座105米高观光塔的最高层,安置着纳扎尔巴耶夫右手的镀金手模。这座城市的名字一易再易,但在它的每个角落,还是保留着纳扎尔巴耶夫的痕迹。

责任编辑谢奕秋 xyq@nfcmag.com

猜你喜欢

卡耶夫阿拉木图纳扎尔巴耶夫
哈总统:优先关注与中俄等国关系
哈萨克斯坦总统接受采访,开口就是普通话!
接棒
哈萨克斯坦6月提前大选
哈总统反对用其名命名建筑
阿拉木图申冬奥“仍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