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州近代建筑价值研究

2022-11-03洋,姜

梧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梧州广西价值

于 洋,姜 丽

(广西大学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的签订,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不但改变了梧州近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现状,而且也成为影响梧州近代城市和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1],近代建筑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同时随着城市更新的加快,对于近代建筑的建设性破坏日益严峻。针对上述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以价值为导向,构建与明确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使用价值,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梧州近代建筑为对象,梳理并挖掘梧州近代建筑价值,以期为梧州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一、梧州近代建筑类型

梧州近代建筑主要是指从1897年梧州开埠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间建成,在类型、风格、形制、技术、艺术、文化、意义、形成等方面发生变异的,能反映中西文化交流影响和近代梧州社会变迁的建筑。梧州近代建筑类型丰富,涵盖居住建筑、文教建筑、医疗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商业建筑、通信广播建筑、旅馆建筑、纪念性建筑、工业建筑、宗教建筑[2]等(见表1),其分布于梧州市区、岑溪、藤县、苍梧、蒙山等地。

表1 梧州近代建筑类型

二、近代建筑价值

近代建筑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对于近代建筑价值进行科学合理地认知与理解,只有厘清近代建筑保护背后的价值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近代建筑保护的本质,由此确定近代建筑的保护认定、保护理念、保护原则、保护方法、保护规划、保护管理等事项。

(一)近代建筑价值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近代建筑价值是基于每个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依据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对近代建筑客观本体性(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色彩等)形成特定的价值建构与价值认同,因此对于近代建筑价值问题的认知与理解往往带有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色彩。

(二)近代建筑价值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与实施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与《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文件中对于文化遗产的界定主要从历史、艺术、科学以及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等。2000年实施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同样强调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客观性本体价值的角度去认识、理解和保护文物。

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通过的《西安宣言——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文件中提出将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作为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文化遗产的环境价值。2015年修订版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强调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文物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在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深化与拓展。

(三)近代建筑价值的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

近代建筑的个体价值可以从近代建筑自身的固有价值(客观性本体价值)去理解。近代建筑的基本属性是物质的、有形的、不可移动的实体,因此近代建筑的个体价值具有物质性、场所性、不可再生性与不可替代性。

此外,近代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人们的生活与活动场所,而且这个场所至今仍延续着部分功能。因此,应当将近代建筑的价值纳入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整体背景下进行研究,从宏观的、整体的视角去全面审视、关注近代建筑,厘清近代建筑与当时社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以此为导向,近代建筑的整体价值不仅反映在物质层面上—特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等发展水平;同时反映在非物质层面上——特定历史时期内文化多样性特征、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价值、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综上所述,价值逐渐成为衡量建筑遗产质量与层次的重要标准,建筑遗产价值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呈现出环境价值、经济价值[3-4]、使用价值[5-6]等多元化的价值理解。同时不仅关注建筑遗产的有形价值,对于建筑遗产的无形价值(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关注也不断提高。

三、梧州近代建筑价值分析

(一)历史价值

从时间的角度而言,梧州近代建筑是近代城市社会历史发展叠加累积的结果,体现了近代城市的历史变革、社会组织、经济活动、文化变迁、人口及民族构成、建筑文化以及民俗礼仪等流变。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梧州近代建筑可以作为认识近代城市、社会发展历史的文化信息载体。

1.近代经济发展的见证

梧州地处桂江、浔江、西江的“三江”交汇之处,自古以来便是广西水上交通总汇。从梧州出发,向东可达广州、香港等省港地区,向西可达南宁、百色、龙州,直至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北上可达柳州、桂林,乃至湖南部分地区。梧州开埠后,随着国内外航运公司的成立,梧州迅速成为连接桂黔滇与粤港澳的航运枢纽。开埠后的梧州传统内向型格局被打破,外国经济势力迅速进入梧州,将梧州城市经济纳入到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交往体系之中,导致梧州近代外向型经济日益增长,无论是海外市场对于梧州(抑或是桂黔滇)的影响还是梧州(抑或是桂黔滇)对于海外市场的影响都有了质的变化。

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冲破了梧州传统自然经济的藩篱,梧州既是西南地区云、贵等省土货转运粤、港等沿海城市及国外市场的必经之地,又是沿海城市和海外货物进入西南市场的总枢,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广阔的经济腹地是其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拓展了梧州与西南、华南经济腹地人员的往来与经济联系,发展成为广西内河运输枢纽和最大的贸易口岸,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

大南码头地处“三江”汇合之处,江宽水深适合来往于广州、香港、南宁、贵县、桂平等地的客货船只停泊于此。此外,大南码头附近连接四坊路、五坊路以及珠玑路,此区域商铺林立,多为土产、水产、杂货等交易之地。因此,大南码头成为外地来梧州的人流与物流重要集散中心。新西酒店正对大南码头,位于西堤一路与大南路的交汇之处,建于1936年,为中西结合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面积约为1 600 m2,为当时梧州最高最豪华的酒店,也是梧州的标志性建筑[7],体现了当时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成就。由于新西酒店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档的室内装修与完善的服务设施,成为外地来梧经商、办公等达官贵人、客商、外国使者的首选酒店,其影响力波及至广东等省及东南亚地区。

此外,梧州商业贸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建筑的发展。广西银行梧州旧址建于1935年,楼高6层,占地面积约4 000 m2,楼高22 m,砖混结构,采用无梁楼盖进行处理,楼内两排立柱和四周墙体承载全楼荷载,是当时广西最大的金融机构[7]。

2.近代广西工业、教育发展的见证

梧州自来水厂是当时广西最早也是最大的自来水厂,全部工艺及设备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并引进,1933年正式营业,初名“梧州自来水厂”,1935年改名“广西自来水厂”,自建成投入至今一直使用,是广西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1928年广西省立广西大学在梧州成立,首任校长为马君武博士,现存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等6栋建筑,是广西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大学[7],广西大学旧址是广西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3.近代开埠通商的见证

1897年2月梧州成为广西第一批通商口岸,同年6月正式设立梧州海关,由外国人任税务司。现存梧州海关旧址建筑群(包括办公楼、宿舍、俱乐部、进修会等7栋建筑)于1918年落地建成,建筑群占地面积约3 200 m2,为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海关建筑群[7]。

4.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意义

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曾3次驻节梧州,在梧州设置北伐行营,处理军政事务,将梧州作为北伐的前进基地。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梧州人民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随后,在李济深先生的倡议下,开始集资筹建中山纪念堂,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1926年初举行了中山纪念堂奠基仪式,1928年夏正式破土动工,1930年10月建成,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约1 600 m2,建筑面积约1 300 m2,主体建筑平面成“中”字形,与四季常青的山峰相映衬,寓中山先生万古不朽之意[7]。

(二)艺术价值

梧州近代建筑无论是行政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纪念性建筑还是居住建筑,在建筑立面上均采用了横向与纵向三段式的构图方式。建筑立面横向方向下段为底层柱廊,中段为楼身、墙体、窗户,上段为西式山花以及纵向方向左右对称的三段式的古典构图法则。

建筑立面横向方向上段西式山花包括巴洛克、南洋式、现代式等风格类型;中段在窗户的窗楣、壁柱、窗户造型以及窗下墙均有装饰;下段底层柱廊包括梁柱式、拱券式等柱式。

(三)科学价值

1.城市规划

梧州古代城池在汉代“在大云山麓,东北跨山,西南两面临江”的格局基础之上不断拓展,逐渐形成环山绕江的城市格局,南市北朝的城市功能分区以及根据地形地势而形成的东北高、西南低,街道起伏弯曲的不规则城池平面形状。城池中部偏西部主要为官署分布区,便于管理和监督商市并控制两江;城内西部偏中则为官署廨舍分布区;城内东北部主要为军事区与仓库区,由于城池东北部依靠大云山、阜民山、云盖山与茶山,远离桂江与西江,为城内地势高点,既利于军事防御与全城监控同时又可以有效地远离洪水成为建仓储物的重要位置;城内东南部则主要为宗教区与文教区。城外西部与南部由于紧邻桂江与西江水路交通枢纽,便于货物的上落与人员的往来,成为主要的居民区与商业区。

1897年梧州开埠后,西江沿岸地区则集中了洋行、海关、酒店等商贸机构与建筑、设施。因沿江的商贸活动使得传统城市外缘逐渐形成,促使梧州城市中心逐渐从以官府衙署为核心的内城向靠近航运中心的沿江地带发展,内外城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不断交往打破了内外城之间的壁垒,最终导致城市围墙的解体,使得城市形态由传统防御性的内向模式向外向开放性模式转变。同时梧州贸易的发展促使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城市生活空间的拥挤与城市用地的紧张,种种因素推动着梧州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梧州骑楼建设缘起1923年西江善后督办李济深针对梧州旧城拥挤、城墙阻隔的状况,命令市政部门拆除梧州古城墙,在原有城墙基地上修筑马路,仿照广州街道与建筑样式,拓宽马路、提高路面等级,街道两侧建设骑楼作为人行通道和避雨设施。1924年城北一处民居失火引发旧城大面积火灾,时任广西省绥靖办主任的黄绍竑深入并推动了李济深的城市改造计划。根据李济深城市改造计划,1924年梧州商埠局开始拆除城墙,扩宽旧街,铺砌马路,建设排水设施。1927年梧州市工务局对城东中心区进行了道路的改建与新建,开启了梧州近代城市建设的历程。至今,梧州骑楼建筑群保存完整,整体格局基本上延续民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道路格局。

2.建筑结构

近代西方建筑材料(例如红砖、水泥、混凝土、钢铁等)、建筑技术(三角屋架、钢结构等)在梧州的引进与应用依次产生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木桁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新的建筑结构,反映了梧州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建筑结构的变化。由此对应产生了梧州骑楼建筑、海关旧址建筑、梧州中山纪念堂、新西酒店等建筑。其中梧州中山纪念堂采用的钢木桁架结构是广西较早使用成熟桁架结构的建筑之一;新西酒店因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当时梧州的标志性高层建筑。

(四)社会价值

梧州近代建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出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有形价值,同时部分建筑如大同酒店旧址、中共梧州地委旧址、中共广西特委旧址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各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所体现出来的敢于牺牲、英勇奋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大同酒店旧址1925年9月周恩来同志从广州乘船来到梧州,入住大同酒店并召开会议,对广西创建党组织和开展革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直接促成了广西第一个地方党组织——1925年10月中共梧州支部的诞生。

中共梧州地委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建立的第一个地区性组织——1925年12月成立的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梧州地委),是党在广西的早期领导机关,对推动大革命运动在广西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共广西特委旧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广西领导和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是梧州作为近代广西革命中心的重要历史见证。

(五)文化价值

梧州近代建筑是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7]下被动地出现了诸如英领事署旧址、海关旧址等外廊式建筑,这种外廊式建筑融合了办公与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类型,同时适应了梧州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主要服务于西方外国人。在外廊式建筑的影响下,梧州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外廊式建筑如蒙山地区的新联民居;藤县地区的禤洲石化龙故居、唐荆义堂、龚少容故居、周扬亚故居;岑溪的梁拔英屋等居住建筑,这些居住建筑多由当地社会精英主导建设,立面形态上采用西式外廊,而在屋顶则采用中国传统的硬山或悬山式屋顶,表现出西方建筑文化与民间生活观念、建筑文化的结合。

20世纪20年代梧州开始了近代城市建设,首先仿照广州建设骑楼街区与骑楼建筑,骑楼建筑是融合商业与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类型。梧州骑楼建筑在立面上保持着西方古典主义的三段式构图,但在建筑平面上结合了竹筒屋的特点,在梧州城市商业发展、人口增多以及城市用地紧张的条件下,竹筒屋是取得大容积高密度的民居形式,可有效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竹筒屋通过沿街开口、室内厅堂、廊道及天井的空间组织可以减弱太阳热辐射对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影响、促进建筑内部空间的自然通风。其次尽可能增加了沿街门面,适用于梧州骑楼商业街区的布局[8]。在骑楼建筑立面装饰上融合了中国传统装饰题材如动物类的鸳鸯、白鹤、绶带鸟、马、孔雀等;植物类的葡萄、松树、荷花、牡丹等;器物类的花瓶;符图类的回字纹等,通过象征、隐喻、谐音的表现方法表达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9]。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梧州近代城市规划是由中国人自己规划,由广西地方政府筹资建设的,揭示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文化内涵中的民族独立意识,具有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民族主义思潮之特征。

梧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典范。纪念堂建筑平面呈现“中”字型,前座采用西方教堂式建筑,立面左右对称,呈“山”字型;后座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的歇山式大屋顶造型,覆以天青色琉璃瓦。梧州中山纪念堂作为一种民族形式建筑,在吸收西方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技术[10]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造型、色彩、装饰等元素,对于表达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梧州近代建筑始于开埠通商后在外部西方因素的影响下,由外国人主导在梧州建设的行政办公、教堂、医疗、学校等建筑类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内外双重统治压力下,20世纪之交,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由中国政府自主主导实施的梧州近代城市规划以及梧州自来水厂、梧州电厂、梧州邮局、广西省立广西大学、梧州中山纪念堂等建筑的建设,使得民族主义成为梧州近代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重要特征[10]。通过对于梧州近代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认知与分析,为梧州近代建筑的保护原则、保护方法、保护策略等提供了价值认识基础。

猜你喜欢

梧州广西价值
中共梧州城工委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一粒米的价值
广西尼的呀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给”的价值
梦梧州(外两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