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钩针技艺在服饰品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2022-11-03曾静丽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服饰品钩针针法

曾静丽

(广东白云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5)

1 钩针历史与发展概述

关于钩针的起源年代、地域说法不一。相传公元四~五世纪便有抽纱花边与雕绣花边出现,古埃及墓葬和古秘鲁文物中都出现过类似的花边。另有说法钩针源于爱尔兰,兴于欧洲,最早是用钩针仿制威尼斯花边的工艺,到中世纪欧洲,钩针产品开始用于衣饰和祭坛装饰,花边生产主要集中在修道院[1]。钩针花边生产得以普遍发展还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运用于贵族服饰的袖口、领口、袜沿等部位,以及女性婚纱和晚礼服上,均为局部小范围使用。

根据文献资料,钩针技艺普及是在1800年的欧洲,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爱尔兰蕾丝钩针技艺发展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兴旺,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爱尔兰生产的钩针蕾丝品销量越来越大,传到法国后,花样变得更为丰富。19世纪中叶,欧洲的钩针技艺工艺品由广州和上海开始传入中国,由于国内机械发展较晚,手工钩针技艺优先发展起来,且水平较高,可以钩出机器上无法实现的图案与花纹。国内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精神追求与个性美感需求将推动手工钩针的市场,研究钩针设计与应用成为急待探讨的问题。

2 手工钩针技艺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非物质文化的重视,手工作品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人们审美水平已经处于一个新的高度,必须打破传统手工艺作品的单一形式,焕发传统手工艺全新面貌,才能在现今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这对手工钩针作品来说也是一个全新挑战。

2.1 钩针基础法与针法变化应用

手工钩针技艺是通过钩针将纱线反复串圈或系结,以不同的针法、不同的线质与色彩搭配形成变化新颖的织物面貌。钩针基础针法在设计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因素,比如基础辫子针和圆形起针作为起针针法,再通过短针、中长针、长针、二绕长针、三绕长针,拓展到变化的波浪针、枣形针、狗牙针等以及排列变换方法,再以引拔针作为连接针和结尾针,钩出相应及变化的织物组织[2]。

针法创新上出现了长针正拉针和长针反拉针两种新针法形式。另外,在前面的基础针法的使用过程中,尤其在进针位置和并针位置以及绕线次数的变化来突破作品设计。如短针、中长针、长针的正反拉针、加针、减针的变化;中长针、长针、长长针与交叉针、枣形针和变化枣形针、贝壳针、松叶针等等,通过以上的几种针法的不同搭配,使钩针技艺具有多样性以及丰富性,其作品表现力更加具有特色,强化织物表面的装饰感和立体感(如图1),构成了平面和立体两种织物表现形式。

图1 长针正拉针、帽沿长针反拉针的钩针作品

2.2 钩针线材应用的多样化

随着工业材料技术的发展,钩针技艺线材由天然纤维到混纺纤维,以及化学纤维、塑料纤维、合成纤维等,越来越广泛。不同的材料,所表现出来的视感与触感不尽相同,天然纤维钩出来的服饰品较为质朴、偏田园风,如棉线、麻线、毛线等材质应用,棉线柔软平整、毛线保暖性好、麻线结实耐用,但线材偏硬,手感略差;化学纤维表现出来的饰品则具有现代化的气息,色彩艳丽,韧性强,耐磨性好,化学纤维成本低廉,但容易起球变形;混纺纤维就是在天然纤维中加入化学纤维,既保留了天然纤维的柔软度和保暖性、吸湿性等特点,又改变了棉、麻纤维的韧度和耐磨性,性价比较高。只要是条状,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一切皆可为钩针技艺所用。随着工业技术快速进步,陆续产生了许多更新型的钩针材料,如纸质材料、金属材料、弹性材料、光导纤维材料,以及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等,拓宽了钩针技艺应用的范围。

2.3 钩针设计与应用

钩针技艺是传统手工艺中经典完美的体现,各种形式的钩针服饰品正在美化和点缀人们的服装服饰,具有特殊精细的美感效果,装扮人们的生活,体现人们的个性化与时代审美需求。按照装饰的部位,可以将服饰品分为:头饰、发饰、耳饰、颈饰、腕饰、腰饰等;按服饰品的搭配可以分为:帽子、围巾、包袋、发饰、首饰、鞋袜等。在众多服饰品形式中,除了基本的服装、包袋、围巾、帽子外,头饰、首饰、公仔以及各种生活用品中不乏钩针的应用,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作品采用了钩针技艺的绒线花。所以,钩针应用于美化,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与礼仪活动中。

如图2所示的钩针饰品(图片来源于“生活在左”原创设计师品牌)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成簇开放的绣球花,色彩运用了白色、浅蓝、湖蓝的一个渐变,花瓣间用黄色线、圆形起针法钩织的花蕊点缀,五瓣花层层叠叠,错落地勾织在下层花网上,两端系带的钩织长度视配饰部位可长可短。作品整体精致且具有团聚的美好寓意。

图2 钩针饰品

经过多年对钩针技艺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对传统的钩针服装、披肩、围巾等产生视觉疲劳,钩针饰品应运而生,如图3所示的玩偶、荷花以及团扇等(图片均来源于苏苏姐家),色彩搭配既有线条本身的颜色,也有后加工工艺中的蕾丝、串珠等相呼应,材质有极细蕾丝线、棉线、毛线等多种选择,使得饰品既有实际应用功能,又有丰富的视觉审美效果,同时展现钩针技艺的多元化形式。

图3 钩针的玩偶、荷花、团扇作品

3 钩针与其他传统工艺综合实践

从上面所述的服饰品中,不难看出钩针作品已强势回归服饰行业。现结合帽子、包袋、腰带这三类主要服饰品分析如何在快节奏的时尚中守住钩针作品这一席之地,并推陈出新。

3.1 钩针技艺与植物染相结合

早在周朝就有官方记载染草的记录。植物染是采用自然界中含有色素的花、草、果实、茎叶等进行线绳和面料染色技术,如:苏木、紫草、薯莨、茜草、桅子等等。这种千年技艺与传承的植物染,是我国传统工艺史中的骄傲,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3]。当今,针对人们对个性化审美的需求,将钩针技艺的服饰品与传统植物染工艺相结合,让两种传统技艺重新组合与碰撞,赋予新的艺术魅力。

如图4服饰品全部先通过钩针技艺完成,再进行植物染工艺,使得服饰充满设计感。帽子上植物染的融入,使作品更具个性化和时尚美感。白色钩针裙子经局部施染植物染后,不显单调。

图4 钩针技艺与红染结合作品

3.2 钩针技艺与手工皮具相结合

在现代服饰品的设计中,皮革饰品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皮革与多种材料的结合设计也多次出现,每一次都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满足。由于皮革面料的硬挺性及防水性特点,将硬质皮革与软质钩针相结合设计,充分满足人们对服饰品多样化、个性化以及设计材料多元化的需求。这种设计是各种元素优势的互补,绝非单一技艺能达到的艺术魅力[4]。

如图5所示(图片来源于潮黛原创工作室)的两款包袋均为钩针技艺与皮具相结合的设计,采用棉与聚酯纤维混合的3股/4股线钩针包裹包袋的主体部分,再用皮料进行二次设计,形成皮料的光滑面与钩针织物的颗粒面进行质感的对比;皮料的色彩与线材色彩的对比,贝壳包的木质提手与皮料色彩相呼应,更有皮料上的皮雕图案作为点睛之笔。作品设计既有民族风情,又能体现鲜明的个性化美感。

图5 钩针技艺与皮具结合设计

3.3 钩针技艺与编结工艺相结合

个性化将成为今后满足消费者服饰品设计需求的创新思路。审美个性化需求日益渐增,有着不可估量的营销潜力。服饰品设计领域增加一些创新细节和新颖设计理念,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服饰品工艺结构,融入传统手工编结工艺,使其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寓意广泛。

如图6(作者本人设计)所示的腰带将钩针技艺与编结工艺相结合的设计,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腰带中心主体部分是由钩针技艺完成,同时运用了平面针法和立体针法,通过短针反复排列完成中心部主体底部。作品中心上浮白色、浅青色、孔雀蓝三种颜色的钩织立体花型,使玫瑰花层次丰富、立体感强,造型突出,更具视觉冲击力。而腰带两侧部分采用了编结工艺中的单瓣结手法,编织工艺呈折线形式,有一种连续不断的艺术效果,视觉舒适,易获得美感。

图6 钩针技艺与编结相结合的腰带设计

如图7(图片来源于“生活在左”原创设计师品牌)所示项链的主圈为还原树藤的生长状态,采用手编绕线手法,下垂的藤蔓则用手编四股圆绳来表现,错落有致的手钩五瓣梅在藤蔓间徐徐绽放,梅中有圆润光泽的珍珠点缀,质感硬挺的紫色真丝绡花朵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更有一丝高贵优雅的气质,将现代审美融入进传统的手工艺中。

图7 钩针技艺与编结结合的项链设计

4 结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钩针技艺,是一门具有无限可能性的艺术。这门传统手工艺,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手工钩针技艺可结合多种工艺元素、多种材料、多种图案、多种形式和多样色彩来拓展设计理念,以新的重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传承与创新结合,使钩针传统手工技艺呈现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服饰品钩针针法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浅析手工编织特点——以服饰品为例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福建畲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旅游服饰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离家出走的钩针奶奶
钩针编织的发展与创新
——评《钩针编织基础》
3D打印技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折入边装置钩针驱动机构的分析与优化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