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2022-11-03魏傲东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冰雪校园运动

张 军,魏傲东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为保障冰雪运动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于2016年11月联合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明确指出以青少年为重点,大力引导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并为校园冰雪教学活动开展指明发展方向。随后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奥组委先后出台系列计划、纲要和意见(见表1),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冰雪进校园”,综上可见,开展校园冰雪运动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意义重大,但在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进程中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表1 2022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国家出台的有关冰雪运动相关政策文件统计

一、校园冰雪运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1.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初期(1949年-1965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冰雪运动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毛泽东同志认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同时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1953年6月30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而身体好排第一[1]。这一时期,学校体育快速发展,同时在1956年颁布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了速度滑冰和滑雪内容[2],这也为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机遇,在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尤其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三省的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冰雪运动课程,个别学校每年冬季都要浇灌冰场。校园冰雪运动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这也为之后校园冰雪活动开展提供了经验。

2.校园冰雪运动的二次开展期(1978年-20世纪90年代)

1966年到1976年,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包括体育事业发展停滞。自1977年开始,各方面工作得到恢复,1978年1月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快恢复学校体育工作。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学校体育事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教育部1978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到了速度滑冰,之后颁布的《初中体育教材分类体系》中也强调了教学内容应该包含滑冰,有条件的中小学也要恢复冰雪项目课程,与此同时还成立多所业余冰上学校,开设冰雪项目培训班,组织冰雪运动训练,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冰雪运动后备力量和高水平的运动员[3]。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冰雪体育运动在我国东北三省大城市的中小学得到了快速开展,我国的冰雪运动也迎来了振兴发展时期[4]。

3.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新时期(21世纪初-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这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为促进和普及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加我国冰雪运动项目人才储备,增强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实力,加快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脚步,国家出台诸多政策来助力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如设立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开展“冰雪阳光运动”“百万青年上冰雪”“2022校园冰雪计划”等,特色冰雪学校和冰雪场馆数量不断增加。借此机会,我国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加快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掀起了“百万学生逐雪戏冰”和“校园冰雪阳光运动”的热潮。截止到2022年2月,我国8岁以下青少年群体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4600万,中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总人数达到3.46亿人,教育部已经认定冰雪特色学校2062所[5],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取得喜人成绩。

4.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红利期(2022北京冬奥后)

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向世界证明中国冰雪运动项目的实力,同时也促进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弘扬中国特色冰雪体育文化,推动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2022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我们要加快冬奥会后遗产的转接工作,增加冰雪试点学校数量,推动校园冰雪运动、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使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政策机制更加成熟全面,“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取得显著效果,南北方校园冰雪运动发展更加均衡,“冰强雪弱”局面逐渐改善。

二、校园冰雪运动开展过程的困境及经验

1.校园冰雪运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困境及经验

国家为促进校园冰雪运动的顺利开展,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提供了方向和支持,也决定了冰雪运动在校园内开展的任务、流程、内容和结果。但是由于我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经验不足,这也导致了政策制度不够“精细化”,没有结合各地具体环境和条件做出详细部署,导致了某些政策制度“水土不服”,地方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程缓慢。而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在制定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政策制度时与国家相关政策结合疏松,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6]。科学的政策制度是冰雪运动顺利进校园的关键,是实现国家目标,促进社会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支撑。国家顶层制度设置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对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提出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审核评判依据及标准,为地方省市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快了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

2.校园冰雪运动资源配备的困境和经验

首先,在校园冰雪运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场地设施是校园冰雪运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7],资金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冰雪场地场馆成本高昂,对于我国南方多数学校,在建设场馆时还需要配备制冷机和制雪机,场地设施的后期维护费用同样不低,再加上冰雪运动素有“贵族运动”的称号,参与冰雪运动所需要的体育器材如滑雪板、滑雪服、头盔、雪鞋等价格不菲,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冰雪运动成本太高。并且各地政府对学校冰雪运动的专项资金也十分有限,因此这就导致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前期开展缓慢,冰雪活动内容单一,发展不均衡。其次,现阶段我国冰雪运动项目专项教师数量匮乏。教师来源主要为退役运动员或高校冰雪专项毕业生,这也出现了专项技能水平高而教学水平可能欠佳的教学现象,而高校冰雪专项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行业的数量也低[8],这就导致了不能保证校园冰雪课程教学质量,使得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不够顺利。为解决这一困境,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冰雪运动专项培训班,鼓励教师参与培训,但由于培训周期短,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虽然具有冰雪运动项目教授能力的教师数量因此增加,但是教学质量提高并不明显。再次,冰雪课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冰雪知识技能的重要媒介,起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冰雪运动起步晚,发展历史短,因此现阶段我国冰雪课程相关教材的数量较少,教材结构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教学需要。最后,赛事资源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冰雪运动,但由于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不均衡,参与人数少,导致校园内开展冰雪运动的吸引力小。可见,校园硬件和软件资源在开展冰雪运动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校园冰雪运动文化普及的困境及经验

冰雪文化是推进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和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巨大推动力。虽然冰雪运动富有挑战性,但与其他运动相比危险性较高,多数学生想尝试参与而又不敢参与,再加上由于历史原因,冰雪文化没有连续传承,且冰雪进校园初期进程较慢,校园冰雪活动、冰雪竞赛和冰雪课程安排数量少,导致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兴趣不足,校园冰雪文化普及面窄,校园冰雪氛围不够浓厚。而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比较顺利的东北地区,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外,冰雪文化氛围也是南方地区不可比拟的,由于东北部城市的冰雪氛围浓厚,父母和学校也更加鼓励学生参与冰雪运动,掌握冰雪运动技能。因此应加大社会范围和校园内冰雪体育知识宣传并营造丰富浓厚的冰雪文化氛围,这对加快开展校园冰雪运动起着推动作用。

4.校园冰雪运动安全保障的困境及经验

在开展相对成熟的其他运动项目过程中,运动损伤也难免会发生,而冰雪运动作为一个较“新”的校园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是薄弱环节。在冰雪运动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是最常见的安全问题,因此出现了学校不敢组织开展冰雪运动,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冰雪运动的局面。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教学场地安全设施不足、缺乏安全预警装置、运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教学场地范围大导致教师不能完全注意到每一位同学等。冰雪运动本就危险系数不低,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预防运动意外发生的体系,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将有利于开展实施校园冰雪教学工作。

三、促进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1.完善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政策计划

为实现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战略目标,中央政府要完善政策计划,既要考虑全局还要考虑各地特征,我国国土面积巨大,地方特征差异明显,在制定和实施校园冰雪运动计划时,要考虑各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全面布局,制定适合当地校园开展的冰雪活动策略和运动项目内容,实施包含详细政策背景、政策支撑、规章制度、专项资金审计、反馈和接收建议等完整内容的政策。同时为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实施制定可执行的优惠政策,保障校园冰雪运动的有效开展,通过试点学校来增加冰雪运动项目在当地的影响力,从而增加冰雪文化的宣传和认同。国家还要与各地做好交接工作,保障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有效快捷地执行工作,鼓励区域协调合作,提高学校地位,鼓励当地政府帮助学校解决校园冰雪运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共同推动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要把开展校园冰雪运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去完成。学校层面要做好落实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冰雪课程,开发适合本校的冰雪运动项目,营造特色冰雪文化氛围。如我国南方学校由于造雪成本高,可以建立室内滑冰场,冬季可以开展室内冰球、速度滑冰,夏季开展旱地冰球、轮滑等项目。制定实施政策制度要结合当地特色,重视地域差异,科学高效推进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

2.整合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各项资源

资源保障影响着冰雪运动能否在校园内顺利开展,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场地设施资源、师资力量资源、教学教材资源、赛事资源等。首先,为解决学校场地硬件设施条件不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点。同时政府也可与企业合作,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资金帮助社会和企业建设适用于学校冰雪教学的场地场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企业助力学校开展冰雪运动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使学生有场地学习冰雪知识技能。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企业场地进行冰雪运动技术教学,而企业可利用辐射功能吸引更多学生和家长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去,形成良性循环。其次,面对冰雪专项运动师资力量弱的困境,建议建立体育教师冰雪知识技能培训体系,优化培训课程内容,鼓励在职体育教师参与课程学习培训;而高校应增加冰雪专业的招生名额,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冰雪运动相关技能知识证书,参与讲课大赛等竞赛,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同时学校可以设立特聘岗位,聘请优秀退役冰雪运动员、教练员来校授课,增强冰雪运动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冰雪专项教师培养体系。再次,对于我国校园冰雪课程教材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我国课程教材研发部门应联合高校冰雪专业院系、教育部门等共同编写适用于校园冰雪课程教学的教材。翻译国外冰雪运动强国的相关书籍,学习其先进可取的部分;同时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冰雪运动教材,开发相关的冰雪活动,利用多媒体授课,提升冰雪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大中小学冰雪运动联赛体系,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从而加快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脚步。

3.提升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文化建设

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从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一墩难求,到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再到在奥运赛场上大放异彩的国民偶像“任子威”“苏翊鸣”的爆红,不仅在世界赛场上证明了中国冰雪运动实力的提升,书写着中国传奇,而且可以看出本届冬奥会全民参与的热情。我们要趁热打铁,利用好2022北京冬奥成功举办的红利,加大校园冰雪文化宣传力度,设立校园冰雪形象大使,助力冰雪运动进校园,激发学生冰雪运动参与热情,满足学生学习冰雪运动兴趣,扩大学生冰雪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冰雪运动基本技能。此外,通过组织学生讲述著名运动员成长事迹、邀请专业冰雪运动员进校园传授相关技能、举办校园冰雪知识讲座、增加与国外学校冰雪运动学术交流机会。同时支持鼓励学校、社会相关部门和体育组织承办青少年冰雪运动比赛及活动,弘扬中国冰雪文化,加快冰雪运动宣传,加强校园冰雪运动的文化氛围营造,提升校园冰雪运动的文化建设。

4.建立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学生安全是开展校园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首先,国家应该建立严格完整的场地施工标准,加强对学校和企业冰雪场地建设的监管,从申请场地建设开始到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应建立对冰雪运动场地及安全设施进行突击检查的制度,同时明确场地标准,设置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减少企业投机取巧的心理,全面保障冰雪场地质量问题。其次,学校也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邀请专业冰雪运动康复人员来校宣传冰雪运动过程中常见的损伤和预防措施;聘请专业人员对冰雪场地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同时设立医务人员岗位,配备医疗设备,构建一套完整的预防冰雪运动意外损伤保障体系[9],为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开展校园冰雪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单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几方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使这项事业顺利开展。为了加快校园冰雪运动开展进程,应在完善政策计划、整合资源、提升文化建设和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猜你喜欢

冰雪校园运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不正经运动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