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2-11-03张帅
张 帅
(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小学,辽宁 大连 11604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传统作业观念的影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布置大量的习题练习,依靠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刷题模式来提高数学成绩的现象。这样的作业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业负担,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加强作业设计,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让作业真正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出发点是提升作业布置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这样便可以把学生从沉重的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依照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布置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少而精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因完成大量作业而产生的厌恶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效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以往单一、枯燥的书面作业向形式多样化的探究性作业转化。探究性作业不但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完成探究性的作业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加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3.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业设计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强化,优化作业设计必然会带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当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且作业数量恰当、作业形式多样时,作业必然是有效的、高质量的。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1.作业量偏多、形式单一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较为重视。为了提升学生成绩,一些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盲目使用题海战术,一些家长还会额外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试卷等作业,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目前数学作业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多以书面作业为主。繁重的作业负担和单一的作业形式非但不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产生畏惧感,慢慢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作业设计忽略差异性
统一作业的难易程度与数量仅适合于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对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说缺乏挑战性,不能满足他们更高的学习需求;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挑战性又太强,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布置作业的方式忽视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既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作业设计缺乏探究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都以书面习题为主,而且作业的答案也都相对固定,真正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性作业少之又少。而探究性的作业才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减量增质,精选作业内容
首先,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该立足减量增质,避免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重点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1]。其次,教师们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让数学作业设计进入高效化的状态[2],确保作业发挥巩固知识的重要作用,助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次,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布置书面作业,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践作业。例如,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折一折、做一做》一课时,教师可布置学生感兴趣的手工操作作业——剪纸,让学生在折与剪的动手操作中更加深入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设计前置性作业,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是探索新知识的基石,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新授内容提前设计的问题,并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教师在新授课之前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既能让教师更全面了解学情,针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热新知。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组成图形的面积》一课中,在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前置性作业(见图1):
图1 《组成图形的面积》前置性作业
想一想,画一画,下面的图形可以分割成哪些学过的图形?
3.设计分层作业,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受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巧妙设计分层作业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的挖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高效。分层作业可以分为: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创新作业。基础作业主要强化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这一类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最基本的算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基础题的设计不要求数量多,但是设计的内容要精简且具有代表性,适用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升作业是在基础作业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深化和变式,适用于班级里中等水平的学生。创新作业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适合于逻辑思维较为灵活的学生。这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可优先完成基本作业和提高作业,创新性作业学生可以选做,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量力而行。分层作业的实质就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获得最好的发挥。
4.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现有的认知水平,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探究性作业,并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一课中可以设计:请用多种方法算出一颗鸡蛋的体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采用了测量体积最常见的排水法,有的学生运用估算的知识推测鸡蛋的体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敲碎了鸡蛋,把鸡蛋液倒入量杯中得出鸡蛋的体积。这样的数学探究性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