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体育活动
——中班『跳马』运动的故事

2022-11-03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和园幼儿园尤丞静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朋友计划动作

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和园幼儿园 尤丞静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思想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他强调要重视培养幼儿健全的身体和身心和谐发展,主张游戏对幼儿体育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一教育理念对现代学前教育仍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发展儿童健全身体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将“活教育”理念运用到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在实践中探索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育方法,下面以“跳马——勇士之跳”活动为例展开描述。

客观观察记录——凸显动作过程

一、片段一 跳箱初探索

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发现了放在角落里的“鞍马器材”,经过短暂的议论后便排成一排轮流玩。探索中,小朋友大胆尝试,有的跳、有的爬,玩的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后,教师来到他们中间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吗?在什么地方看到别人玩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此时文文使足力气义正严词地说:“嗯……我在电视上看奥运会的时候,看到运动员比赛时就是跳的这个。”教师接到:“这是奥运会体操的运动项目之一,叫做跳马,其实跳马是有专门的动作要求的。”说着教师便走到了距跳马箱15米的位置,做出助跑、踏板、腾空、支撑、跨越、落地的动作示范,赢得了小朋友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

二、片段二 跳马动作挑战

教师将跳马箱调整为4箱体,小朋友们开始了第二次跳马尝试。在跳跃过程中,欣欣和其他几名小朋友,助跑发力,到达踏板后用手臂推撑在跳箱上,起跳后双腿分开跨跳过箱体,快速收回手臂,顺利通过;彤彤和几名小朋友,在助跑发力后,手臂撑立在踏板上,然后起跳臀部落在跳箱顶部,呈开腿坐立姿势,最后通过臀部位移或上身前扑等方式跳落地面;玥玥和几名小朋友,助跑后在踏板上反复起跳三四次,腾空时双腿微微分开,膝盖弯曲,手臂用力渐弱,然后跪立在跳箱顶部,随后先将左腿迈过箱体,再将右腿迈过箱体落地。

分析识别问题——全面调查解析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指出,“跳马”运动能提高幼儿的弹跳力、灵敏性、平衡能力和对深度、幅度的感知觉,以及调节步幅的能力,培养勇敢、果断等品质。

在参与跳马运动的幼儿中,出现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差异,分别是:20%完全通过——动作连贯完整;60%未完全通过——跨跳时腿部剐蹭跳箱;20%未通过——动作偏离。教师查阅《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关于“跳马”的核心经验、动作要点,结合幼儿生理最近发展区试着进行原因分析。

表1.3 ~6 岁幼儿“跳马”运动的核心经验

通过分析,发现幼儿未完全通过和未通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体能因素

在本案例中幼儿呈现出的体能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助跑时的速度与力度没能为踏跳创造有利条件,助跑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太慢又使得水平速度降低,第一腾空的高度就不会有,为顺利过马造成了困难;二是幼儿对跳马动作的步骤与要领没有理解与掌握,跳马主要动作步骤是并脚起跳、空中分腿、并脚落地,具体又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相互影响的几个重要部分组成。这两方面主要又是由于幼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呈现出力量弱的现象;三是由于幼儿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容量小,心肌收缩力弱,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小,呈现出耐力较差的现象。

二、心理因素

从观察实录来看,教师发现未通过的幼儿在跳马中出现胆怯恐惧的心理。主要呈现出面部表情紧张,动作僵硬不协调,易受外界干扰等显性特征。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幼儿对动作技术掌握不熟练,感到困难产生畏难心理;二是在以往的跳跃运动中有过受伤的体验,导致了这部分幼儿缺少勇气和不自信。

三、环境与任务因素

对不完全通过幼儿的调查发现,由于幼儿的着装不合体、舒适度差等原因,使得 “空中分腿”的动作不能很好的展开,造成“坐立跳箱顶部”的局面。另外,跳箱的高度也给幼儿造成了一定困难,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到“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在运动中由于教师设置跳马的高度是固定的,以至于跳跃能力弱的幼儿不能完成,无法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锻炼。另外,在不同的游戏环境下,幼儿所表现的运动核心经验发展情况也不一样——如在情境氛围强烈的环境中,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和好胜心,发挥得更好。教师试着结合跳马运动核心经验分析幼儿的表现。(见表2)

表2.幼儿表现出的问题与原因分析表

有效支持回应——师幼双向成长

针对上述运动问题,教师运用陈鹤琴的教育游戏化方法,开展趣味性、针对性、进阶式运动教育计划。从“基础性运动练习——情境式运动游戏——生活运用游戏计划”,分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基础性运动练习计划中,针对幼儿上肢肌耐力、下肢爆发力、手脚配合度和腰腹核心力量进行游戏运动练习,具体内容见表3。

表3.基础性运动练习计划

第一阶段成效:掌握跳马动作要领。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运动锻炼,幼儿在跳马动作中能用到的身体部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并且我们针对跳马的主要动作技巧进行了专项练习,使幼儿掌握了动作要领,腿部爆发力得到了刺激,上肢肌耐力增强,同时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阶段,情境式运动游戏计划采用积极鼓励和比赛的方法增进幼儿的学习效率。主要是创设游戏情境,通过激励法和自我暗示调节法,运用教师示范、录像演示、辅助练习等方法帮助幼儿克服心理恐惧的障碍,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对跳马的兴趣。具体运动计划见表4。

表4.情境式运动游戏计划

第二阶段成效:克服跳马心理恐惧。通过创设连贯的运动任务,激发了幼儿的好胜心,能明显感受到幼儿对跳马运动的期待和热情,恐惧心理得到有效缓解,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品质得到了锻炼,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等。

第三阶段,生活运用游戏计划,随着幼儿跳马动作的发展和兴趣的激增,拓展游戏的形式是激发幼儿巩固练习的一种途径,因此,这一阶段需要丰富幼儿对跳马运动的认识,鼓励幼儿借助身边的材料进行跳马游戏。具体运动计划见表5。

表5.生活运用游戏计划

第三阶段成效:趣味跳马巩固经验。在这一阶段的游戏计划中,创设新颖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了幼儿内在动力,是教师由外到内引导幼儿发展跳马运动核心经验的有效办法。通过本阶段的锻炼,幼儿的跳马欲望和比赛激情高涨,促进了幼儿跳马动作的进一步发展。

效果与感悟

经过三到四周的个性化定制运动教育计划,教师又对这组幼儿跳马运动进行了测试。以下是首次测试和末次测试的对比图表(见图1):

图1 幼儿首次测试和末次测试对比图

通过趣味性、针对性、进阶式运动计划,这组幼儿的整体跳马动作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提高。幼儿跳马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幼儿运动的指导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运用陈鹤琴思想及其教育原则,推进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让笔者感触颇深。

一、活用精密观察原则

在幼儿运动时,教师应通过实地观察的情况设定阶段教育计划,而对幼儿运动过程记录的方法、用什么样的语言记录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笔者在本案例的记录中,采用的是客观、真实的记录,适当的使用描述性语言,如兴奋的、焦急地、七嘴八舌地、使足力气、义正严词的、热烈的、急切地、迫不及待的等词语。精确的语言描述,能助力现场回顾,如果不使用这些描述性语言就不能详尽地记录运动行为的重要细微差别。这也要求我们需要多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记录技巧。

二、巧用探索问题原则

凡问题背后不会无故使然,寻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且运用游戏化的方法去解决,如此,幼儿的运动能力自然会有所进步。记录幼儿的运动实录后,我们要做的是更为严谨、全面的资料调查。因此,我们要从专业书籍或网络资源等方面,辅助我们明确动作的核心经验和动作要领,做出专业的分析判断。另外,还需要从实录中精确的提取幼儿运动中的问题,比如本案例中提取的:助跑速度不稳定、动作要领不熟悉、跳箱太高不敢跳、裤子太紧打不开腿等,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能让我们找到解决办法和合适的练习方法。

三、善用游戏化原则

利用“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运动技能分解并游戏化,把机械化的体能锻炼,化为富有童趣的体育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运动兴趣,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幼儿健康领域有很多运动动作,每一个动作的核心经验都是大不相同的,跳马这一运动的步骤较多,涉及的身体部位也相对较多。在选取游戏或制定运动教育计划时,教师需要细致、有针对性地进行动作设计,创设丰富多样并蕴含动作技能的游戏活动。如:基础性运动计划中的多项体育游戏、情景性式游戏运动中的PK赛系列活动、生活运用游戏计划中的花样跳马等。在三个阶段中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幼儿身体的各项素质得到提高,既愉悦了幼儿身心,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在幼儿运动记录中,观察、识别、支持和效果显现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如果某一个环节的记录或分析不恰当,那所产生的支持回应就会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没有了针对性,结果就不尽如人意。陈鹤琴先生说“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除了在真实的运动中发现问题,更重要的还要在实地进行专项练习与实践,使孩子在适当的游戏条件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

猜你喜欢

小朋友计划动作
动作描写要具体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