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日照市马庄遗址周代墓葬发掘简报

2022-11-0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

北方文物 2022年5期
关键词:灰陶素面底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

〔内容提要〕 1994—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联合莒州博物馆在日照市马庄遗址清理了一批周代小型墓葬,年代属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均为土坑竖穴墓,随葬品主要为鬲、罐、豆、器盖等陶器以及少量铜器、原始瓷器。该墓地的发掘为鲁东南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马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镇马庄村北20米,南距莒县县城500米,东距沭河约600米,浮来路在遗址北部穿过。遗址东西、南北长各约20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1994—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莒州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勘探、发掘,发现了较多龙山至周代的文化遗存,其中部分资料已另文报道①。本文仅就清理的周代墓葬报告如下。

一、墓葬概况

周代墓葬共发现17座(图二),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位于遗址南部。墓葬均开口于第3层下(汉代层),个别被汉代墓、灰沟打破,相互间无叠压、打破关系。形制均为土坑竖穴墓,平面多呈圆角长方形,少量近梯形。长多在2~2.5米,宽多在0.75~1米,深度多在1米以上,最深者可达2.1米。墓向固定,均为东南—西北向,120°~140°。有葬具痕迹的14座,流行长方形木棺,偏向墓底一侧。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或交叉于腹部。除1座墓葬未发现随葬器物外,其他墓葬随葬器物均位于墓底南侧,呈东西向排列,数量多寡不等,多者十余件,少者1件。质地以陶器为主,个别出有铜器、原始瓷器,常见器形有鬲、罐、豆、器盖、壶等。

图二 马庄遗址南部发掘区墓葬分布图

二、墓 葬

(一)M1

1.墓葬形制

M1位于发掘区的南部,东部被汉代沟打破。开口距地表0.86米。方向128°。墓圹平面为两端弧边的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宽0.7、深约1米。填土呈深灰色,土质较软,结构疏松,夹有少量红烧土块和陶片。墓内未见葬具,仅存人骨架一具,腐朽较严重。墓主头向东南,面向上,头骨、肢骨、盆骨形状仍可辨,而椎骨、肋骨、指骨等已不存。随葬品3件,均为陶器,其中鬲1件、罐2件,置于墓底南侧西部(图三)。

图三 M1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1件。M1∶1,夹云母褐陶。侈口,窄折沿,方唇,鼓腹,弧裆较高,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上腹有一周抹弦纹。口径16.1、高20.4厘米(图四,1;图五)。

图五 陶鬲(M1∶1)

陶罐 2件。M1∶2,夹砂黑陶。侈口,折沿,方唇,折肩,下腹斜收,平底内凹。肩部施多周凹弦纹,腹部施细密绳纹。口径13.9、底径12.1、高22厘米(图四,2)。M1∶3,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肩,圆鼓腹,圜底。肩部以下施绳纹。口径16.1、高30.6厘米(图四,3)。

图四 M1出土器物

(二)M2

1.墓葬形制

M2位于发掘区南部,开口距地表0.73米。方向140°。墓圹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46、宽0.97、深1.8米。填土呈灰黄色,土质略硬,结构较紧密,夹杂少量黏土块。墓内葬具为一棺,已朽,从残存痕迹看,长2.05、宽0.53米。棺内有人骨架一具,保存较差。墓主头向东,面向南,双手交叉于腹部。随葬品有9件,均为陶器,其中鬲1件、罐5件、豆1件、器盖2件,置于棺外墓底南侧(图六)。

图六 M2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1件。M2∶1,夹云母褐陶。侈口,窄折沿,方唇,圆鼓腹,弧裆较高,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口径13.7、高16.7厘米(图八,1)。

陶罐 5件。M2∶2,夹砂灰陶。侈口,窄折沿,圆唇,鼓折肩,下腹内收,平底。肩部以下施绳纹。口径11.4、底径9.2、高19厘米(图七;图八,2)。M2∶4,夹砂黄陶。侈口,卷沿,方唇,平底内凹。肩部施三组凹弦纹,腹部施细密绳纹。口径15.4、底径13.8、高26.6厘米(图八,5)。M2∶6,泥质灰陶。侈口,卷沿,方唇,溜肩,鼓腹,平底。肩部施两组凹弦纹。口径14.2、底径11.4、高17.4厘米(图八,6)。M2∶7,泥质灰陶。侈口,卷平沿,圆唇,溜肩,鼓腹,平底。肩部施两周凹弦纹。口径14.7、底径11.6、高19.1厘米(图八,7)。M2∶9,泥质黑陶。侈口,折沿,圆唇,鼓肩,下腹斜收,平底。肩以下施细密绳纹。口径14.5、底径11.6、高18.8厘米(图八,9)。

图七 陶罐(M2∶2)

图八 M2出土器物

陶豆 1件。M2∶5,泥质黑陶。敞口,圆唇,浅腹,平底,柄及以下均残。素面。口径15、残高3.7厘米(图八,4)。

陶器盖 2件。M2∶3,夹砂灰陶。喇叭形纽,盖面圆隆,口沿外侈。素面。口径25.1、高13.5厘米(图八,3)。M2∶8,泥质黑陶。平顶微凹,盖面隆起,口部残。残高6.6厘米(图八,8)。

(三)M3

1.墓葬形制

M3位于发掘区南部,开口距地表0.7米。方向125°。墓圹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06、宽0.89、深1.9米。填土呈灰黄色,土质较硬,结构较紧密,夹杂少量黄土块。墓内葬具为一棺,已朽,从残存痕迹看,该棺平面呈东端宽、西端窄的梯形,长1.93、宽0.43~0.56米。棺内人骨已腐朽不存。随葬品共有9件,其中鬲1件、罐5件、豆2件、碗1件,置于棺外墓底南侧(图九)。

图九 M3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1)陶器

鬲 1件。M3∶1,夹砂褐陶。侈口,卷沿,方唇,鼓腹,高弧裆,高实足跟。器表施绳纹,上腹有两周抹弦纹。口径13.5、高18.7厘米(图一〇,1;封二,1)。

图一 马庄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罐 5件。M3∶3,泥质灰陶。侈口,折沿,方唇,溜肩微折,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两组凹弦纹,肩以下施方格纹。口径11.1、底径8.7、高16.5厘米(图一〇,3)。M3∶5,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溜肩,圆鼓腹,平底。腹部施三周凹弦纹。口径14.7、底径9.9、高19.5厘米(图一〇,5)。M3∶7,夹砂灰陶。侈口,卷沿,方唇,唇面有凹槽一周,溜肩,圆鼓腹,平底内凹。器表施细绳纹。口径12、底径9.2、高22厘米(图一〇,7;封二,2)。M3∶8,夹砂灰陶。侈口,折沿,圆唇,折肩,平底。肩部施一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口径13.4、底径10.5、高22厘米(图一〇,8)。M3∶9,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斜肩,折腹,平底微凹。肩部施凹弦纹三周、凸弦纹一周。口径10.7、底径8.6、高13.6厘米(图一〇,9)。

图一〇 M3出土器物

豆 2件。M3∶4,泥质黑陶。敞口,圆唇,弧腹,圜底,细柄,下残。口沿内有一周凸棱。素面。口径17.9、残高8.4厘米(图一〇,4)。M3∶6,泥质黑陶。敞口,圆唇,斜弧腹,下残。口沿内有一周凸棱。口径18.1,残高3.4厘米(图一〇,6)。

(2)原始瓷器

碗 1件。M3∶2,胎呈白灰色,质地较细腻。口微内敛,方唇,弧腹,假圈足。内壁及口沿施一层薄釉,淡青色,局部脱落。素面。口径13.8、底径6.8、高4.7厘米(图一〇,2)。

(四)M4

1.墓葬形制

M4位于发掘区南部,开口距地表0.98米。形制为土坑竖穴墓,方向131°。墓圹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46、宽1.04、深2.1米。填土呈灰黄色,土质较硬,结构较紧密。葬具为一长方形木棺,长2.15、宽0.5米。棺内有人骨架一具,腐朽较严重。墓主头向东,面向南,双手交叉于腹部。随葬品16件,均为陶器,其中鬲2件、罐6件、盆1件、豆2件、器盖5件,均置于棺外墓底南侧(图一一)。

图一一 M4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2件。M4∶7,夹砂褐陶。侈口,卷沿,圆唇,微鼓腹,弧裆较高,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口径13.9、高17.5厘米(图一二,7)。M4∶8,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肩,近直腹,高弧裆,高柱状足。裆部施有稀疏绳纹。口径9.6、高14.4厘米(图一二,8;图一三)。

图一二 M4出土陶器

图一三 陶鬲(M4∶8)

陶罐 6件。M4∶3,泥质灰陶。侈口,折沿,方唇,折肩,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两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及一周抹纹。口径12.3、底径10.3、高20.2厘米(图一二,2)。M4∶6,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两周凹弦纹。口径13、底径10.9、高16.3厘米(图一二,4)。M4∶10,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斜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素面。口径11.7、底径9.1、高15.5厘米(图一二,9)。M4∶12,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内凹。腹部施绳纹。口径9.3、底径7.9、高12.6厘米(图一二,11)。M4∶2,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折肩,斜腹弧收,平底。肩部施多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及一周抹纹。口径13.7、底径9.6、高25.4 厘米(图一二,15)。M4∶15,泥质灰陶。侈口,折沿,方唇,溜肩,球形腹,近圜底。腹部施绳纹。口径14.5、高25.4厘米(图一二,16)。

陶盆 1件。M4∶5,泥质黑陶。侈口,折沿,圆唇,弧腹,平底微凹。口沿下施三周凹弦纹。口径19.7、底径8.1、高9.5厘米(图一二,5)。

陶豆 2件。M4∶4,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折腹,圜底,柄及下部残。素面。口径14.4、残高4.7厘米(图一二,3)。M4∶11,夹砂黑陶。敞口,折沿,尖唇,折腹,底微凸,柄及下部残。素面。口径13.5、残高6.6厘米(图一二,10)。

陶器盖 5件。M4∶1,夹云母黑陶。喇叭形纽,盖面隆起。素面。口径12.1、高6.3厘米(图一二,1)。M4∶9,泥质灰陶。浅盘形纽,盖面圆隆。素面。口径18.3、高8.8厘米(图一二,6)。M4∶13,泥质黑陶。平顶内凹,盖面斜直,近口部折收。素面。口径21.6、高9.3厘米(图一二,12)。M4∶14,夹砂黄陶。顶残,弧形盖面。素面。口径21.5、残高6.3厘米(图一二,13)。M4∶16,泥质黑陶。顶部残,弧形盖面。素面。口径22.6、残高5.4厘米(图一二,14)。

(五)M5

1.墓葬形制

M5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开口距地表0.85米。方向129°。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4、宽0.9、深1.8米。填土呈浅灰色,夹杂较多黄黏土,土质较硬,结构较紧密。葬具为一木棺,从朽痕看呈长方形,长2.05、宽0.55米。棺内人骨已腐朽不存。随葬品共有7件,均为陶器,其中鬲2件、罐4件、壶1件,成排放置于墓底棺外的南侧(图一四)。

图一四 M5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2件。M5∶5,夹砂褐陶。侈口,窄折沿,圆唇,鼓腹,弧裆较高,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腹部有一周抹纹。口径15、高17.2厘米(图一五,5)。M5∶7,夹砂褐陶。侈口,卷沿,方唇,微鼓腹,分裆较低,实足跟较高且外撇。器表施绳纹。口径16.5、高20厘米(图一五,7;封二,3)。

图一五 M5出土陶器

陶罐 4件。M5∶1,泥质灰陶。侈口,卷沿,方唇,鼓肩,鼓腹,平底微凹。素面。口径12.5、底径9.8、高21厘米(图一五,1)。M5∶2,泥质灰陶。侈口,卷沿,方唇,溜肩,球形腹,圜底。腹部施杂乱绳纹。口径16、高28厘米(图一五,2)。M5∶3,泥质灰陶。侈口,折沿,方唇,鼓折肩,下腹弧收,平底。肩部施三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口径14.5、底径13.3、高23厘米(图一五,3)。M5∶4,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两组凹弦纹。口径13.1、底径10.3、高20.5厘米(图一五,4)。

陶壶 1件。M5∶6,泥质灰陶。近直口,方唇,斜颈,垂腹,平底微凹。颈部有对称双耳。素面。口径9.8、底径8.9、高16厘米(图一五,6)。

(六)M6

1.墓葬形制

M6位于发掘区中部偏北,西端被近代沟打破,开口距地表0.83米。方向121°。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残长2.03、宽0.95、深1.66米。填土呈浅灰色,夹杂较多黄黏土块,土质较硬,结构较致密。葬具为一长方形木棺,腐朽严重,残长1.7、宽0.45米。棺内有人骨架一具,保存较差,头向东,面向上。随葬品共10件,均为陶器,放置于墓底棺外的南侧,其中鬲1件、罐5件、豆2件、簋1件、盆1件(图一六)。

图一六 M6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1件。M6∶6,夹砂褐陶。侈口,折沿,圆唇,鼓腹,弧裆较高,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上腹部施一周抹弦纹。口径15、高18厘米(图一七,6)。

陶罐 5件。M6∶1,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折肩,下腹斜收,平底微凹。肩部施两组凹弦纹。口径11.8、底径9.9、高17厘米(图一七,1)。M6∶3,夹砂灰陶。侈口,折沿,圆唇,溜折肩,下腹斜收,平底。腹部施绳纹。口径14、底径11.9、高20.6厘米(图一七,3)。M6∶5,夹砂灰陶。侈口,宽折沿,圆唇,鼓折肩,下腹斜收,平底。腹部施绳纹。口径15.2、底径11.4、高24.6厘米(图一七,5)。M6∶8,夹砂灰陶。侈口,卷沿,方唇,溜肩微折,下腹弧收,平底微凹。肩部施多周弦纹,腹部施杂乱绳纹。口径12.6、底径9.9、高17厘米(图一七,9)。M6∶10,泥质黑陶。侈口,卷沿,圆唇,溜折肩,下腹斜收,平底内凹。肩部施多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口径14、底径10.1、高20.6厘米(图一七,10)。

陶豆 2件。M6∶2,泥质灰陶。敞口,圆唇,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口沿内侧有一周凸棱。素面。口径16.2、高14.8厘米(图一七,2)。M6∶4,泥质黑陶。敞口,圆唇,弧腹,底、圈足均残。素面。口径19、残高2.7厘米(图一七,4)。

图一七 M6出土陶器

陶簋 1件。M6∶9,泥质灰陶。卷沿残、深弧腹,平底,圈足残。残高11厘米(图一七,8)。

陶盆 1件。M6∶7,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弧腹,圜底。素面。口径18.8、高9.5厘米(图一七,7)。

(七)M7

1.墓葬形制

M7位于发掘区东北部,开口距地表0.98米。方向131°。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12、宽0.83、深1.21米。填土呈浅灰色,夹杂较多黄色黏土块,土质较硬,结构较致密。葬具为一长方形木棺,已朽,长2.08、宽0.32~0.4米。棺内有人骨架一具,保存极差,仅存少量下肢骨。随葬品共8件,均为陶器,放置于墓底棺外的南侧,其中鬲1件、罐4件、豆3件(图一八)。

图一八 M7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1件。M7∶1,夹砂褐陶。侈口,卷沿,圆唇,近直腹,弧裆较高,锥状实足跟较高。肩部以下施绳纹。口径15.2、高16.7厘米(图一九,1)。

图一九 M7出土陶器

陶罐 4件。M7∶2,夹砂黑陶。侈口,窄卷沿,圆唇,溜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有对称环耳,已残。素面。口径7.3、底径5.9、高13厘米(图一九,2)。M7∶3,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折肩,腹部斜收,平底。肩以下施绳纹。口径12.7、底径8、高20.5厘米(图一九,3)。M7∶6,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折肩,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多组凹弦纹。口径14.2、底径11.6、高20.8厘米(图一九,6)。M7∶8,泥质黑陶。侈口,折沿,圆唇,斜肩,鼓腹,下腹弧收,平底。肩部有对称环耳,并施三周凹弦纹。口径11.3、底径7.7、高13.2厘米(图一九,8;封二,4)。

陶豆 3件。M7∶4,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折弧腹,圜底,细柄,下残。素面。口径15.7、残高9厘米(图一九,4)。M7∶5,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折弧腹,圜底,口沿内有一周凸棱,柄残。口径16.8、残高6.6厘米(图一九,5)。M7∶7,泥质灰陶。仅存喇叭状圈足。残高12.9厘米(图一九,7)。

(八)M8

1.墓葬形制

M8位于发掘区中部,开口距地表0.73米。方向126°。墓圹平面呈西端窄、东端宽的圆角梯形,直壁,底部略凹。长2.41、宽1.11~1.47、深1.81米。填土呈浅灰色,夹杂较多黄色黏土块,土质较硬,结构致密。葬具为一长方形木棺,偏向墓底北侧,已朽,从残痕看,长1.78、宽0.54米。棺内有人骨架一具,头向东,面向上,骨骼保存极差,仅存头骨、肢骨。随葬品共有11件,均为陶器,位于墓底棺外南侧,其中鬲1件、罐8件、豆2件(图二〇)。

图二〇 M8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1件。M8∶4,夹砂褐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近直腹,弧裆较低,锥状实足跟稍高。肩部施两周凹弦纹,肩以下施绳纹。口径13.1、高13.3厘米(图二二,4)。

陶罐 8件。M8∶1,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肩,下腹弧收,平底。肩部施三周凹弦纹。口径13.1、底径9.6、高18.7厘米(图二二,1)。M8∶2,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肩,弧腹斜收,平底。素面。口径16.2、底径13、高34.3厘米(图二一;图二二,2)。M8∶5,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广折肩,斜腹,平底。肩部施三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口径17.7、底径13.2、高31.8厘米(图二二,5)。M8∶6,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鼓腹,平底。肩以下施绳纹。口径12.9、底径9.1、高18.1厘米(图二二,6)。M8∶7,侈口,大卷沿,圆唇,溜肩,鼓腹,平底。肩部施两组凹弦纹。口径12.8、底径9.6、高17.2厘米(图二二,7)。M8∶8,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内凹。肩部施两周凹弦纹。口径12.2、底径9.6、高16.9厘米(图二二,8)。M8∶9,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尖方唇,小高领,鼓肩,下腹斜收,平底微凹。素面。口径14.1、底径9.9、高17.9厘米(图二二,9)。M8∶10,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肩,鼓腹,平底。肩部施两组凹弦纹。口径15、底径11.6、高18.9厘米(图二二,10)。

图二一 陶罐(M8∶2)

陶豆 2件。M8∶3,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折腹,近平底,喇叭形圈足。素面。口径15.5、高11.5厘米(图二二,3)。M8∶11,夹砂灰陶。仅存豆盘,敞口,尖唇,斜折腹,平底。口径17.2、残高6.2厘米(图二二,11)。

(九)M9

1.墓葬形制

M9位于发掘区中部偏东,开口距地表0.8米。方向130°。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长1.89、宽约0.8、深1.4米。填土为灰褐花土,土质略硬,结构较致密。墓底偏北侧有一长方形木棺,已朽,长1.64、宽0.4米。棺内有人骨一具,头向东,面向南。骨骼腐朽严重,仅存头骨、肢骨、盆骨。随葬品共7件,均为陶器,其中鬲2件、罐3件、豆1件、器盖1件,排列于墓底棺外南侧(图二三)。

图二三 M9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2件。M9∶2,侈口,折沿,方唇,弧腹,弧裆稍高,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上腹部施一周抹弦纹。口径15、高18.4厘米(图二四,2)。M9∶7,夹云母褐陶。侈口,折沿,方唇,鼓腹,弧裆较高,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上腹部施一周抹弦纹。口径15.3、高17.2厘米(图二四,6)。

图二四 M9出土陶器

陶罐 3件。M9∶1,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折肩,斜弧腹,平底。肩部施多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口径13.1、底径9.8、高19.7厘米(图二四,1)。M9∶4,夹砂黑陶。敛口,方唇,溜肩,圆鼓腹,平底。器表施绳纹。肩部有对称环耳,已残。口径11.9、底径8.2、高16.5厘米(图二四,3)。M9∶5,夹砂黑陶。侈口,折沿,圆唇,溜肩,折腹,平底微凹。肩部施三周凹弦纹,腹部施杂乱绳纹。口径11.3、底径7.3、高17.6厘米(图二四,4)。

陶豆 1件。M9∶3,泥质灰陶。敞口,尖圆唇,斜弧腹,圜底,细柄残。口沿内侧有一周凸棱。素面。口径16.1、高8.1厘米(图二四,7)。

陶器盖 1件。M9∶6,泥质灰陶。喇叭形纽,盖面圆隆。口径20.5、高11.1厘米(图二四,5)。

(十)M10

1.墓葬形制

M10位于发掘区中部偏东,开口距地表0.81米。方向132°。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4、宽约0.9、深1.77米。填土为灰褐花土,土质略硬,结构较致密。墓底偏北侧有一长方形木棺,已朽,长1.85、宽0.37米。棺内有人骨一具,头向东,面向上,双手交叉于腹部。骨骼腐朽较严重,仅存头骨、肢骨、盆骨等。随葬品共6件,均为陶器,其中鬲3件、罐3件,排列于墓底棺外南侧(图二五)。

图二五 M10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3件。M10∶1,夹砂灰陶。侈口,卷沿,方唇,分裆较高,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口径17.5、高21.8厘米(图二六,1)。M10∶2,夹砂灰陶。侈口,卷沿,方唇,鼓腹,高联裆,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口径10.1、高15.2厘米(图二六,2)。M10∶6,夹砂褐陶。侈口,卷沿,方唇,弧腹,低弧裆,实足跟稍高。器表施绳纹,腹部有一周抹弦纹。口径12.3、高14.5厘米(图二六,6)。

图二六 M10出土陶器

陶罐 3件。M10∶3,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斜折肩,斜腹内收,平底微凹。肩以下施绳纹。口径12.4、底径11.8、高22厘米(图二六,3)。M10∶4,夹砂黑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鼓腹,平底。肩以下施绳纹。口径14.7、底径9.6、高20.8厘米(图二六,4)。M10∶5,泥质灰陶。侈口,卷沿,方唇,溜肩,圆鼓腹,小平底。肩部有对称环耳,已残。器表施绳纹。口径10.8、底径8.9、高26厘米(图二六,5)。

(十一)M11

1.墓葬形制

M11位于发掘区西部,开口距地表0.83米。方向125°。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23、宽0.69、深1.54米。填土浅灰色,夹杂较多黄色黏土块,土质略硬,结构较致密。墓底偏北侧有长方形木棺一具,已朽,长1.91、宽0.42米。棺内有人骨一具,头向东,面向上,双手交叉于腹部。骨骼腐朽较严重,仅存头骨、肢骨、盆骨等。随葬品共3件,其中鬲2件、罐1件,排列于墓底棺外南侧(图二七)。

图二七 M11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2件。M11∶1,夹云母褐陶。侈口,折沿,圆唇,鼓腹,高联裆,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口径14.6、高15.8厘米(图二八,1)。M11∶2,夹砂褐陶。侈口,卷平沿,方唇,束颈,弧腹,高弧裆,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上腹部施一周抹弦纹。口径16.2、高18.1厘米(图二八,2)。

陶罐 1件。M11∶3,夹砂灰陶。侈口,卷沿,方唇,斜折肩,鼓腹,平底内凹。器表施杂乱绳纹。口径16.1、底径9.1、高16.1厘米(图二八,3)。

(十二)M12

1.墓葬形制

M12位于发掘区中部,开口距地表0.87米。方向132°。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44、宽1.05、深1.9米。填土呈浅灰色,夹杂较多黄色黏土块,土质略硬,结构较致密。墓底偏北侧有一长方形木棺,已朽,长1.9、宽0.48米。棺内有人骨一具,头向东,面向上,双手交叉于腹部。骨骼腐朽较严重,仅存头骨、肢骨、盆骨等。随葬品共8件,陶器7件,其中鬲2件、罐3件、豆1件、器盖1件;铜器为1件舟,均排列于墓底棺外南侧(图二九)。

图二九 M12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1)陶器

鬲 2件。M12∶2,夹砂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肩,弧腹,高弧裆,高柱状足。腹部施绳纹。口径19.4、高18.9厘米(图三〇,2;封二,5)。M12∶7,夹砂黑陶。侈口,折沿,方唇,鼓腹,弧裆较高,锥状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口径15.3、高17.5厘米(图三〇,7)。

图三〇 M12出土器物

罐 3件。M12∶1,泥质黑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鼓腹,平底。肩部施两组凹弦纹。口径14.6、底径12.5、高19.2厘米(图三〇,1)。M12∶5,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圆鼓腹,小平底。器表施绳纹,上腹部施四周抹弦纹。口径14、底径6.9、高15.5厘米(图三〇,5)。M12∶6,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折肩,斜腹内收,平底。肩部以下施绳纹。口径13、底径11.7、高17.5厘米(图三〇,6)。

豆 1件。M12∶4,泥质黑陶。敞口,圆唇,折腹,近平底,细柄残。素面。口径15.8、高6.9厘米(图三〇,4)。

器盖 1件。M12∶8,泥质灰陶。喇叭形纽,盖面圆隆。口径21、高10.6厘米(图三〇,8)。

(2)铜器

舟 1件。M12∶3,平面呈椭圆形,侈口,折沿,圆唇,圆鼓腹,平底。腹部有对称半圆形耳。素面。口长径15.7、口短径11.7、底长径9.3、底短径5.9、高8.1厘米(图三〇,3)。

(十三)M13

1.墓葬形制

M13位于发掘区西北部,被汉代墓打破,开口距地表0.88米。方向125°。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4、宽0.94、深1.43米。填土为灰褐色花土,土质较硬,结构较致密。葬具为一长方形木棺,从朽痕看,长1.95、宽0.55米。棺内有人骨一具,仅存部分下肢骨。随葬品共10件,均为陶器,其中罐5件、鬲1件、豆2件、钵1件、单耳杯1件(图三一)。

图三一 M13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1件。M13∶2,夹砂褐陶。侈口,卷沿,圆唇,微鼓腹,弧裆较高,锥状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口径13.9、高15.2厘米(图三二,2)。

图三二 M13出土陶器

陶罐 5件。M13∶3,夹砂灰陶。侈口,卷沿,方唇,鼓肩,球形腹,小平底。腹部施斜绳纹。口径13.5、底径8、高21厘米(图三二,3;封二,6)。M13∶5,泥质黑陶。直口,方唇,矮领,鼓肩,下残。口径10.7、残高3厘米(图三二,6)。M13∶7,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溜折肩,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多周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口径13、底径11、高17.3厘米(图三二,7)。M13∶9,夹砂灰陶。侈口,折沿,圆唇,溜肩,鼓腹,平底内凹。腹部施绳纹。口径15.2、底径10.9、高22.5厘米(图三二,9)。M13∶10,夹砂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折肩,下腹残。口径13.3、残高9.2厘米(图三二,10)。

陶豆 2件。M13∶4,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折腹,圜底。柄残。素面。口径16.1、残高7.1厘米(图三二,4)。M13∶6,泥质黑陶。敞口,圆唇,折腹,平底。细柄残。素面。口径17.2、残高8厘米(图三二,5)。

陶钵 1件。M13∶8,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斜腹,圜底。素面。口径16.1、高7.5厘米(图三二,8)。

陶单耳杯 1件。M13∶1,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腹,小平底。腹部一侧有一半环状耳。素面。口径12.8、底径6.4、高8.6厘米(图三二,1)。

(十四)M14

1.墓葬形制

M14位于发掘区东北部,东端被汉代墓打破,开口距地表1.05米。方向135°。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残长1.38、宽0.8、深1.1米。填土为灰褐色花土,土质较硬,结构较致密。葬具为一长方形木棺,从朽痕看,残长1.1、宽0.43米。棺内有人骨一具,仅存部分下肢骨。随葬品共5件,均为陶器,其中鬲1件、罐1件、壶1件、豆2件(图三三)。

图三三 M14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1件。M14∶5,夹砂褐陶。侈口,折沿,圆唇,鼓腹,弧裆较高,锥状实足跟较高。裆以下施绳纹。口径13.1、高17.3厘米(图三四,5)。

图三四 M14出土陶器

陶罐 1件。M14∶2,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折肩,斜腹,平底。素面。口径14.5、底径11.6、高20.2厘米(图三四,3)。

陶壶 1件。M14∶3,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粗斜颈,圆鼓腹,平底微凹。颈部有对称双耳,已残。素面。口径8.7、底径8.8、高14.9厘米(图三四,4)。

陶豆 2件。M14∶1,泥质灰陶。直口,尖唇,折腹,圜底,细柄残。素面。口径17.5、残高7厘米(图三四,2)。M14∶4,泥质灰陶。直口,方唇,折腹,圜底,细柄残。素面。口径16.2、残高7.4厘米(图三四,1)。

(十五)M15

1.墓葬形制

M15位于发掘区东北部,开口距地表0.84米。方向130°。墓圹平面呈西端宽、东端窄的圆角梯形,直壁,平底。长2.58、宽0.53~0.93、深1.95米。填土为灰褐色花土,土质较硬,结构较致密。葬具为一长方形木棺,位于墓底北侧,从朽痕看,长2.05、宽0.53米。棺内有人骨一具,仰身直肢,头向东,面朝上。骨骼保存较差,仅存头骨、肢骨等。随葬品共17件,均为陶器,其中鬲2件、罐9件、器盖6件,排列于墓底棺外南侧(图三五)。

图三五 M15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鬲 2件。M15∶6,夹砂黑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腹,弧裆较高,锥状实足跟较高。器表施绳纹。口径16.4、高21.5厘米(图三六,7)。M15∶9,夹砂黑陶。侈口,折沿,圆唇,鼓腹,弧裆较低,锥状实足跟。器表施绳纹,上腹部施三周抹弦纹。口径13.4、高17.3厘米(图三六,8)。

图三六 M15出土陶器

陶罐 9件。M15∶2,泥质灰陶。侈口,折沿,方唇,溜肩,鼓腹,平底。腹部施绳纹。口径16.5、底径13.7、高29.5厘米(图三六,9)。M15∶4,泥质灰陶。近直口,卷沿,方唇,短颈,圆鼓腹,平底微凹。器表施绳纹。口径17.3、底径14.3、高24.7厘米(图三六,10)。M15∶5,泥质灰陶。侈口,折沿,溜肩,球形腹,圜底。腹部施绳纹。口径15、高26.1厘米(图三六,11)。M15∶8,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多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口径13.6、底径12.2、高24.8厘米(图三六,12)。M15∶13,泥质灰陶。侈口,卷沿,方唇,溜折肩,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多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下腹部另施一周抹弦纹。口径15.2、底径10.2、高22厘米(图三六,13)。M15∶11,夹砂灰陶。侈口,折沿,圆唇,鼓肩,平底微凹。肩、腹部施多组凹弦纹,下腹施绳纹。口径15.6、底径11、高21.4厘米(图三六,14)。M15∶12,夹砂黄陶。侈口,卷沿,圆唇,溜肩,下腹斜收,平底。肩、腹部施多组凹弦纹,下腹施绳纹。口径13.5、底径10、高21.1厘米(图三六,17)。M15∶14,泥质黑陶。侈口,卷沿,圆唇,鼓折肩,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多组凹弦纹。口径13.3、底径10.6、高18.5厘米(图三六,16)。M15∶16,泥质黑陶。侈口,卷沿,方唇,溜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腹部有对称鋬手。肩、腹部施多组凹弦纹,腹部施绳纹。口径15.7、底径12.8、高26.7厘米(图三六,15)。

陶器盖 6件。M15∶1,泥质黑陶。平顶,盖面隆起。素面。口径19.8、高8.6厘米(图三六,4)。M15∶3,夹砂黑陶。平顶,盖面圆隆。素面。口径21.7、高9.5厘米(图三六,2)。M15∶7,夹砂灰陶。喇叭形盖纽,盖面隆起。素面。口径21、高10.5厘米(图三六,3)。M15∶10,夹砂黑陶。喇叭形盖纽,盖面斜弧。素面。口径21、高9厘米(图三六,6)。M15∶15,泥质黑陶。喇叭形盖纽,盖面斜弧。素面。口径19.1、高7.8厘米(图三六,1)。M15∶17,泥质灰陶。喇叭形盖纽,盖面隆起。素面。口径21.3、高7.8厘米(图三六,5)。

(十六)M16

1.墓葬形制

M16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开口距地表0.78米。方向127°。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长1.54、宽0.65、深0.87米。填土为灰褐色花土,土质略硬,结构较疏松。墓内无葬具。人骨架一具,保存极差,仅存头骨。随葬品仅有1件陶器盖,位于墓底南侧偏北部(图三七)。

图三七 M16平、剖面图

2.随葬器物

陶器盖 1件。M16∶1,泥质灰陶。纽残,盖面圆隆。素面。口径20、残高7.6厘米(图三八)。

图三八 M16出土器物

(十七)M17

M17位于发掘区东北部,开口距地表0.84米。方向121°。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斜壁内收,平底。长2.05、宽0.55、深0.63米。填土为灰褐色花土,土质较松软,结构疏松。墓内无葬具。人骨架一具,头向东。骨骼腐朽严重,仅存头骨及少量肢骨。无随葬品(图三九)。

图三九 M17平、剖面图

三、结 语

马庄遗址周代墓葬的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单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有平底罐、圜底罐、弧裆鬲、联裆鬲、豆、器盖等,个别出有铜器。从器物看,M3∶1鬲与莒县杭头M2∶5②形制相近,年代属西周晚期;M9∶3、M6∶2、M6∶4弧腹豆与东灶子M58∶11③形制近同,年代亦属西周晚期。M15∶12鼓腹大罐与中洽沟遗址采6④的形制相同,年代属春秋早期;M12∶4、M13∶6、M14∶1折腹豆与郯城大埠二村M1∶5⑤基本相同,年代属春秋中期。综上可知,马庄遗址的墓葬年代可推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掘揭露的墓地具有明显的规划性,墓葬相对集中,各墓成排分布,无叠压、打破关系;墓葬方向一致、形制相同、规模相近,随葬品组合以鬲、罐或鬲、罐、豆为主,仅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区别,为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马庄遗址墓葬出土了较丰富的器物,既有典型的周文化因素器物,如弧裆鬲、矮圈足豆等,还有一些器物少见于其他地区,如柱状足鬲、弧腹豆、圜底罐、折肩大罐等,形成了自身特色。此外,该墓地属于莒故城范围,可能是当时莒人的墓葬。总之,马庄墓地的发掘不仅为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对莒文化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执笔:马 明 梁中合

注 释: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莒州博物馆:《山东日照马庄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待刊。

②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莒县博物馆:《山东莒县杭头遗址》,《考古》1988年第12期。

③ 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照市东灶子遗址发掘简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海岱考古》(第十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

④ 临沂市博物馆:《山东临沂中洽沟发现三座周墓》,《考古》1987年第8期。

⑤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郯城县文物管理所:《郯城县大埠二村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海岱考古》(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灰陶素面底径
探究天津东丽博物馆藏张贵庄战国灰陶器
李蕾作品
天降大福喜成双
寄秋声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复
江苏省无锡市城南遗址瓮棺墓葬发掘简报
一件西晋灰陶兽的再修复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