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导弓式活动矫治器与颌垫式推簧活动矫治器解除乳牙反颌的效果

2022-11-03李华龙马鹏涛郑蕾韩永付顾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4期
关键词:矫治器前牙乳牙

李华龙 马鹏涛 郑蕾 韩永付 顾媛

(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郑州 450018;2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 450018;3郑州儿童医院 河南郑州 45001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儿童口腔科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牙反颌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前牙反颌情况等一般基础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意(EYLL2022-0122)。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性别(例)男 女 平均年龄(岁) 前牙反颌情况(例)个别前牙反颌(1~2颗) 多个不相邻前牙反颌(≥3颗) 多个相邻前牙反颌(≥3颗)试验组对照组t/χ2 P 40 40 20 20 24 16 0.808 0.369 4.21±0.23 4.23±0.21 0.352 0.726 12 15 1.325 0.365 15 15 13 10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反颌诊断标准; 年龄3.5~5岁;配合度良好;未接受过任何矫正治疗;无家族遗传史;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头颅定位侧位片影像资料不齐全;伴有唇、腭裂等先天畸形;处于替牙期。

1.3 治疗方法(1)对照组施予颌垫式推簧活动矫治器治疗方案。选用与患儿适宜的托盘,使用藻酸盐得到印模;取得印模后,采用蜡刀完成灌注、修整,获得模型,在第2乳磨牙颊侧近、远中楔状隙,将龈乳头一点点削除,取0.8 cm长的钢丝,制作成为一个卡环(带箭头),箭头契合楔状隙颈部,抵住两边相接的点,固定牙体组织。医生面对牙冠短、无倒凹的情况时,在第2乳磨牙颊面轻轻地划出一道浅沟,卡环尖能够插入即可,其用途是固定位置,以横臂梁连接强化稳固。双曲舌簧的弹簧平面和上切牙长轴保持垂直,前者的长度略比牙颈线长度短,游离端位置注意调整,抵住牙的舌侧牙颈,保持良好的垂直关系,促使前牙保持整体移动。乳牙整体移动能够诱导恒牙牙胚,随之移动,再这样的轻微矫治力度下不断地推动上前牙向着唇侧移动。颌垫高度以能够脱离前牙反颌的锁结关系更为适宜,若反颌获得解除后,注意磨合颌垫,以免颌垫会将后牙压低。尽量使得纵颌曲线的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利于增强咀嚼功能。佩戴成功后,初期每周复诊1次,便于调整颌垫。(2)观察组施予导弓式活动矫治器治疗方案。该组取模、修整模具制作矫治器步骤与对照组一致。观察组患儿使用导弓式活动矫治器,下颌乳前牙使用0.8~0.9 mm的不锈钢丝弯制横向U形曲的导弓;后牙区颌垫的额、固位卡环,基托连接体,前牙双曲舌簧。(3)临床矫治要点:两组患儿可经过调整舌簧给上前牙增加力量,多次磨除合垫,等待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结束治疗。导弓式合垫矫治器能够调整导弓U形曲宽度内收下前牙,引导下颌后退。但在用力过程中应当掌握好抗力中心,尽可能不产生使下切牙向舌向倾斜的力。复诊过程中,护士仔细检查患儿的口腔卫生,了解患儿对矫治器的适应情况。等待反颌解除之后,关注上下颌乳前牙是否有咬颌早接触点,及时磨合过高的乳牙牙尖。

1.4 观察指标(1)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显效:完全解除乳前牙反颌,乳磨牙终末平面为垂直状态,未发生颞颌关节创伤,咬合关系达到理想状态;有效:乳磨牙终末平面转变接近中型,咬合关系良好,乳前牙反颌解除。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采用X线测定患儿牙角和软组织变化。将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S-N平面重叠,每隔1周在透明硫酸纸上划点、描图。了解患儿治疗前、后上下颌骨位置变化,包括SNA角、SNB角、ANB角、U1-NA、L1-SN角、L1-MP。(3)治疗前、治疗后1周测量两组覆()(OB),覆盖(OJ)值(取3次测量平均值)。(4)了解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调查表总评分100分,包括不满意(≤79分)、满意(80~89分)与非常满意(≥90分)3个评估等级。此量表经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Cronbachsa's系数介于0.665~0.954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5.0软件整理本组数据,计量资料如牙角、软组织变化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0.00%,组间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咬合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OJ值、OB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J值、OB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咬合效果比较(mm,±s)

表3 两组咬合效果比较(mm,±s)

OB值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OJ值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 P 9.56±1.23 9.42±1.16 0.524 0.002 2.56±0.65 3.87±0.84 7.801 0.001 6.58±1.23 6.38±1.24 0.724 0.471 2.56±1.06 3.54±1.17 3.926 0.001

2.3 两组牙角和软组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SNA角、SNB角、ANB角、U1-NA、L1-SN角、L1-MP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NA角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NB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NB角、U1-NA、L1-SN角、L1-MP相差较小(P>0.05)。见表4。

表4 两组牙角和软组织变化比较(±s)

表4 两组牙角和软组织变化比较(±s)

ANB角(°)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SNA角(°)治疗前 治疗后SNB角(°)治疗前 治疗后5.84±0.78 6.58±0.90 3.930 0.000组别 n U1-NA(mm)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 P 78.23±6.56 78.45±6.55 0.150 0.881 82.56±7.85 79.12±7.12 2.053 0.043 80.56±6.65 80.45±6.38 0.075 0.940 79.56±6.40 78.72±6.11 0.600 0.550 2.02±0.24 2.05±0.26 0.536 0.593 L1-MP(mm)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L1-SN(°)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 P 7.56±1.58 7.62±1.64 0.167 0.868 6.23±1.03 6.54±1.20 1.240 0.219 113.26±18.56 114.03±18.24 0.203 0.840 103.56±15.23 107.85±17.84 1.157 0.251 98.65±7.56 98.47±6.84 0.112 0.911 94.56±6.66 96.84±7.12 1.479 0.143

2.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组间对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表明,遗传、非母乳喂养等是导致乳牙反颌的重要因素,发生反颌后,产生异常口周肌力,加重反颌[3]。4~7岁是面部发育的第二个快速生长期,在此期间,异常的颌面生长矫正利于建立正常的颌骨矢状关系,利于组织异常口周力发展,抑制下颌过度生长,诱导恒牙胚进入生理位置,有效预防恒牙反颌[4~5]。3~5岁的小儿其乳牙根部发育基本完成,但根部生长还在持续。矫正后会使乳牙、乳牙根发育异常,牙周组织正常生长不受影响[6~7]。因临床牙冠没有完全喷发,年纪太小的患儿无法很好地与矫正相配,效果并不理想。罗永军等研究表明,大于6岁的小儿,由于乳牙根开始吸收,增加力的干预后,牙冠会松动直至脱落,也会降低临床疗效[8]。故临床认为3~5岁是小儿乳牙反颌矫治最佳年龄。

现阶段,儿童口腔科矫治器有很多种类型,均能够矫治乳牙反颌,如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上颌 垫及其相关功能器具,矫治器虽能获取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有缺陷,例如上颌垫活动矫治器无法控制下颌位置,对于凹面型的纠正效果并不明显;另外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小儿的配合度要求颇高,完成治疗后口腔卫生护理也是一个难题。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0.00%,组间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观察组SNA角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NB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NB角、U1-NA、L1-SN角、L1-MP无显著差异。导弓式活动矫治器与颌垫式推簧活动矫治器均是治疗乳牙反颌的有效举措,但前者的矫治乳牙反颌的效果略好。究其原因,导弓式活动矫治器作为一种机械功能混合矫治器,可发挥机械矫治器和功能性正畸矫治器双重作用[9]。颌垫式使用双曲舌簧形成的机械矫直力加力向前牙移动;利用弓形成的两个力来改变施加在口腔肌肉上的力以影响牙齿及骨骼。从牙角和软组织变化可见,展开前牙正畸治疗后,改良的弓矫治器有明显的唇向运动,上牙弓与上颌牙突起冠增加,上切牙向前移动支持恒牙胚移动,这对恒牙建立很重要,利于口腔健康发展[10~11]。

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OJ值、OB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矫治后患儿获取了不错的咬合能力。导弓式活动矫治器可借助诱导弓的弹力激发肌肉活动,向牙齿施压而产生变化,引导下颌正常发育,增加面部美观度[12]。还有研究表明,经诱导口周肌力传导作用,可形成神经反射,不断地调整功能性下颌位置[13]。另外,改良诱导弓水平由U型弯曲,借住力道向着前牙区倾向,能够增加诱导弓自身强度和下颌前牙区的接触,积极纠正下颌前伸倾向。观察组、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组间对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早期矫正方式操作很简便,无须花费太多的费用便可获取满意的效果,活动矫治器对固位有较高的要求,即能够稳固地戴在口中,不会因为身体重力、矫治力等导致脱位[14]。若是固位不佳,患者张口时出现脱位,难以保证矫治效果。反颌解除后,告知家属注意小儿口腔护理事项,每隔2周复诊1次,测试上、下乳前牙咬合早接触点是否符合标准,若是乳牙牙尖过高则注意调整,通常3~6个月就能完成矫治。复诊期间认真检查矫治效果,及时调整矫治器,这些关系到矫治成败及美观度[15]。

综上所述,导弓式活动矫治器与颌垫式推簧活动矫治器对解除乳牙反颌均能获取一定的效果,但导弓式活动矫治器在患儿咬合功能改善、提高家属满意度方面更为突出,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选择更符合患儿情况的治疗方式,保证患儿矫治效果。

猜你喜欢

矫治器前牙乳牙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乳牙龋坏需要治疗吗
正畸患者如何刷牙
乳牙
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小孩为什么会掉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