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综合应用

2022-11-03樊永文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公比所求通项

樊永文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734500)

近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关于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综合应用是一个考查的热点内容,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基于此,本文特归类举例加以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处理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的解题能力.

1 考查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综合应用

又注意到所求式子与b无关,从而应设法消去b.

因为由②得b=2x-a,

由③得b=2y-c,

所以将之代入①可得

(2x-a)(2y-c)=ac.

即4xy-2ay-2cx=0.

评注一般地,a,b,c成等差数列⟺b是a,c的等差中项⟺2b=a+c;a,b,c成等比数列⟺b是a,c的等比中项⟺b2=ac(其中a,b,c都不为零).

2 考查两个等差或两个等比数列的交汇问题

(2)在等比数列{an}中,a1=2,前n项和为Sn.若数列{an+1}也是等比数列,则Sn=____.

解析(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

解得d=0.故所求Sn=na1=5n.

(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

a1+1=3,a2+1=2q+1,a3+1=2q2+1.

所以由{an+1}是等比数列,得

解得q=1.故所求Sn=na1=2n.

评注类似分析,可得如下一般性结论:

②设{a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若{an+c}(c≠0)也是等比数列,则q=1.

3 以等差数列为背景,设置等比数列问题

例3在等差数列{an}中,公差d≠0,a2是a1与a4的等比中项.已知数列a1,a3,ak1,ak2,…,akn,…成等比数列,求数列{kn}的通项kn.

所以(a1+d)2=a1(a1+3d).

所以d2=a1d.

又公差d≠0,所以d=a1.

所以an=a1+(n-1)d=nd.

从而,由题设得数列d,3d,k1d,k2d,…,knd,…是等比数列.

又注意到d≠0,故可得所求kn=3n+1.

解法2同解法1,先求得a1=d,

所以kn·d=d·3n+1.

又注意到d≠0,故可得所求kn=3n+1.

评注上述两种解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先明确所给等比数列的各项,再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后者则是考虑akn在两个数列中的不同位置,并灵活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综合分析.

4 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交错接龙

解析因为数列a1,a2,…,a6是以a1=-3为首项,且以d1=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可得a6=-3+5×1=2.

于是,由数列a6,a7,…,a12是以q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得a12=a6·q6=2×36.

由数列a12,a13,…,a18是以d2=-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可得a18=a12+6d2=2×36+6×(-2)=2×36-12.

评注在具体情景下,多次反复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本题顺利求解的关键所在.整体看,本题设计较好,情景新颖,不仅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考查了学生在新情景下灵活运用所学等差、等比数列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 以行与列的形式,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活用

(1)求公比q的值;

(2)求a4k;

(3)求ann;

(4)求a11+a22+…+ann.

图1

于是,由第4列的数组成等比数列,得

(2)因为第4行的数组成等差数列,

所以a4k=a42+(k-2)·(a43-a42)

(4)根据(3)可知

由④-⑤,得

评注(1)本题以“方阵”为载体,考查了在新情景下学生灵活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推广的通项公式及错位相减法.

(2)根据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很容易证得推广的通项公式:

①若{an}是等差数列,则an=am+(n-m)d;

②若{an}是等比数列,则an=am·qn-m.

综上,处理有关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综合运用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已知条件;其次,要能够将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在解题中加以灵活、准确运用.显然,通过上述的归类剖析,可帮助我们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进而提高对新情景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公比所求通项
数列通项与求和
无所求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求数列通项课教学实录及思考
数列核心考点测试卷B 参考答案
全国名校数列测试题(B卷)答案与提示
数列基础训练A 卷参考答案
全国名校等比数列测试题(A卷)答案与提示
三角函数化简求值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