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及低碳化路径研究
2022-11-03汪雨萌林圣辉邓勤瑕
张 莞,唐 冰,汪雨萌,林圣辉,邓勤瑕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研究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相继确定,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1]。而在国内,《“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责任担当,同时也表明了碳排放的降低事关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发展。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在2019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预计占到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3%。而旅游业碳排放总量的75%碳排放来自旅游交通的碳排放,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2]。测算和评估旅游交通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是发展绿色低碳旅游的重要工作。
黄龙景区既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认证景区。同时,黄龙景区还是5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在百万人次以上,年接待交通车辆超过10万辆。长期来看,旅游发展带来的高能耗、高排放势必影响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最终也会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推进旅游景区绿色低碳化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的低碳意识,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的计算及分析
2.1 交通碳排放的计算方法
旅游业交通碳排放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出的,因为旅游交通迅速发展带来的是一系列的消极效应,如环境污染。一些学者提出,旅游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在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也就是在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的同时,排放出的与旅游业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3]。
旅游交通碳排放常见的测算方法有排放系数法、定量研究法、碳排放强度计算法等[4~7]。排放系数法是旅游业碳排放因子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它利用在一般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的特定产品或活动的碳排放的统计平均值,对小规模、区域内的碳排放进行评估。根据研究实践发现,排放系数法对于旅游景区碳排放的评估同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3]。
本文采用IPCC2006所提供的能源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1)
式(1)中,TVCE表示景区交通碳排放总量,m表示燃油类别,n表示景区交通类型,景区内的交通一般可以分为:观光车、索道、自驾车、大巴车、工作车辆等方式;VF表示景区交通车辆的燃油耗用量,不同交通车辆的燃油消耗量根据行驶里程、百公里油耗来计算,a代表不同燃油的碳排放系数[3]。
2.2 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的计算
黄龙景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典型的生态敏感和脆弱区之一,整个自然遗产地总面积达到1340 km2,核心面积达700 km2,外围保护地带面积达640 km2[8]。
经过实地调查,黄龙景区现有交通方式主要包括索道、观光车、大巴车、自驾车、工作车辆5种。其中,黄龙索道采取全动力系统、黄龙观光车使用新能源电池,其产生的碳排放因子明确规定不超过1.0。同时根据调查,2015~2021年,黄龙景区负责后勤及清洁的工作车辆为年均15~20辆,黄龙管理局工作人员的车辆年均32辆。由此,考虑到索道、观光车和工作车辆这3种交通方式的碳排放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本文主要测算自驾车和大巴车2种交通方式的碳排放量。
根据从黄龙景区停车场管理处获取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黄龙景区年接待车辆78000辆,2016年黄龙景区年接待车辆86000辆,2017年,黄龙景区年接待车辆98000辆,2018年由于受九寨沟“8·8”地震灾害影响黄龙景区年接待车辆直线下滑,此处不纳入计算,2019年黄龙景区年接待车辆104000辆,2020年受特殊形势影响,黄龙景区年接待量数据直线下滑,此处不纳入计算,2021年黄龙景区年接待车辆157000辆。黄龙景区年接待量大巴车主要以金龙、于通、安凯、亚星客车为主,采用柴油为燃料,自驾车辆主要以丰田、捷克、大众、长安等为主,采用燃油为汽油。
将二氧化碳排放的原始系数与我国燃油燃烧产生的热值相乘,得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移动源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根据调查获取的2015~2021年黄龙景区年接待车辆数据,以及表1得到的碳排放系数,得出黄龙景区自驾车和大巴车的燃油耗用量,如表2所示。
表2 2015~2021年黄龙景区自驾车和大巴车的燃油耗用量
将以上计算结果代入上述IPCC2006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可以得到2015~2021年黄龙景区自驾车和大巴车的碳排放量,如表3所示。
表3 2015~2021年黄龙景区自驾车和大巴车的碳排放量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2015~2021年黄龙景区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自驾车碳排放总量为682327.34 kg,大巴车碳排放总量为2336715.38 kg。可见大巴车碳排放总量占比为77%,自驾车碳排放总量占比为23%。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黄龙景区2015~2021年交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第二,黄龙景区大巴车交通碳排放量基数大,柴油大巴车是主要的碳排放因子;大巴车碳排放量占比较大,但占比逐年降低;第三,黄龙景区自驾车碳排放总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近3年增速较快;自驾车碳排放量占比逐年增加;第四,近3年以来,黄龙景区的交通碳排放量增长较快,尤其是2021年的增长态势十分明显。
3 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一些学者通过计算景区的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9,10]。通过对黄龙景区范围内主要交通方式的分析和碳排放量的测算,进一步分析影响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量的因素,主要来自4个方面:旅游需求持续增加、旅游者交通行为、黄龙景区生态特殊性、景区周边交通条件的改善。
3.1 旅游需求持续增加
根据携程旅行的统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入选了2021国庆假期周边热门目的地前10名,大九寨环线入选2021年短途旅行最受欢迎目的地,而黄龙景区2021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57万人,自驾车接待突破86350量[11]。2022年“五一”期间,黄龙景区接待游客近万人。旅游需求的持续增加在客观上也增强了黄龙景区范围内的碳排放强度,且排放主体可能会发生变化[12],也给黄龙景区“零排放低碳化景区”的建设目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2 旅游者交通行为的影响
从不同主体行为看,旅游者的旅游交通行为活动对黄龙景区范围内交通碳排放影响最大。大巴车作为旅游者旅游交通活动的主要工具,是黄龙景区范围内交通的最主要碳排放来源,且柴油大巴车是主要的碳排放因子。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原因:黄龙景区自正式接待游客以来,团队旅游者接待的比重一直远远大于散客接待,且黄龙景区面积较大,海拔较高,进入黄龙景区道路形式单一,旅游者抵达景区内绝大多数需要乘坐大巴车,大巴车是抵达景区的最主要交通工具,而大巴车能源消费结构以柴油碳排放占主体,故柴油大巴车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
自驾车作为时代发展的另一种重要的旅游交通活动工具,具有种类多、数量多、便捷程度高、自主性大等特点[13]。但由于抵达黄龙景区路况蜿蜒曲折,易发安全事故,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地基塌陷、落石、滚石等情况,且受个体入园票价高昂等客观因素影响,所以相较于团队游客,自驾车散客少得多。因此,自驾车在黄龙景区内的碳排放总量较少,占比较低。
工作车辆的主要作用是黄龙景区运营的后勤保障,为保障黄龙景区与旅游者安全和旅游活动顺利开展而存在,其特点为数量较少、时间日期固定,且在黄龙景区范围内运行具有规范的限制,故其碳排放比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3 黄龙景区生态特殊性的影响
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主景区处在岷山雪山断裂带,海拔4000 m以上,且断裂带性质复杂、面陡峻、在景区所处的地层单元古生代和下中生代的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分布,经年累月形成了可溶性碳酸钙,由于断裂带流水不止,导致灰华、杂质等成阶梯状层层迭置,形成了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具有科研价值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特殊性,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结构造型多级多彩的喀斯特地貌经典[8]。
一方面,这种海拔在4000 m以上的特殊性岩类喀斯特地貌,决定了抵达黄龙主景区的交通方式是单一且固定的,也决定了黄龙景区旅游发展与生态协调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燃油型汽车具有动力系统足、爬坡效率高且受海拔上升影响小等特点[14],所以柴油型大巴车交通工具进入主景区相对便捷且安全系数高。因此,要避免游客接待带来的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具有相当难度。
3.4 景区周边交通条件变化的影响
纵使受到九寨沟“8·8”地震灾害的影响,黄龙景区的游客量锐减,但黄龙景区的交通碳排放总量从整体上看依旧呈现上升趋势,这与景区周边交通条件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2018年以前,所有从九寨沟、成都、绵阳、重庆等主要客源地出发的车辆均要翻越海拔4000 m的盘山公路才能抵达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且盘山公路沿途冬季积雪严重,夏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黄龙景区的交通环境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2018年,建设了5年的雪山梁隧道工程建好通车后,大大降低了黄龙外围保护区抵达黄龙核心景区的距离。抵达九黄机场的游客从松潘县城出发到黄龙景区只需约30 min的车程,同时成都自驾游客前往黄龙景区的车程也缩短至6 h,大大提高了黄龙景区周边交通条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黄龙景区可进入性地提高客观上使得游客大大增加,但也加大了大巴车和自驾车带来的碳排放量。
4 黄龙景区的交通低碳化路径
通过对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的计算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景区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4点交通低碳化路径。
4.1 优化完善车辆限流和分流措施
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作为生态系统脆弱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年接待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同时,由于黄龙景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份期间要封山育林,以避免大雪导致的交通不安全,检修设施设备以及休养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每年5~10月底黄龙景区就面临巨大的游客量增长的压力,同时也面临交通碳排放持续上升的压力。
目前,黄龙景区现实行的是“阿坝旅游网”统一购票、线下刷码进园区的入园方案,通过线上购票数据来监测入园人群,而关于停车暂时没有大数据引导方案。因此,可以考虑在车辆限流和分流措施上加以优化完善:
(1)停车管理办公室通过引入提前停车预约系统,设置提前停车预约制度。这样可以实时监控大巴车进入景区范围内的数据,景区内停车位置处于饱和状况的情况下调动景区外生态停车场、备用停车场的价值。
(2)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入景区,新能源汽车不限制进出景区次数。以智慧景区停车预约系统建设、人工调度停车方案等结合的方法来改进现有的人工经验调度,规避交通无序且人工效率低下的画面出现[15],进而促进黄龙景区限流、分流、调度的应对能力,使得进入黄龙景区范围内的车辆减少,碳排放总量得到控制。
4.2 调整单一道路交通形势
转变思路,调整道路交通形式。进入黄龙景区范围内的交通道路虽然单一,但形式是可以改变和创新的。可以将雪山梁隧道-黄龙景区门口20 km现有车道的1/4改为非机动车骑道+游憩步道,有利于解决黄龙景区当下交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成功申报“天府旅游名县”,符合申报条件中“旅游特色廊道利用国(省)道或境内等级公路(要求5 km以上)改造提升,能够连接核心旅游吸引物,沿途配有旅游驿站”的硬性条件。后续此游憩步道既可以作为旅游者步行、骑车、休闲的好去处,也可以作为景区员工和附近居民幸福感、满足感提升的重要基础设施。
4.3 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方式
通过对黄龙景区柴油大巴车、汽油大巴车、汽油自驾车、柴油自驾车的燃油使用情况及碳排放分析,客观上反映了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的情况,也反映了黄龙景区不同交通主体行为活动的直接碳排放情况。2015~2021年黄龙景区交通碳排放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目前大巴车的碳排放比例较大但有下降趋势,而自驾车的碳排放比例逐渐增加。由于交通碳排放取决于交通车辆的数量、行驶距离、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结构等,因此建议考虑以下3种解决方案:
(1)松潘县现建设有新能源公交车站,且每天固定两班发往黄龙景区,应该鼓励松潘县居民、自驾车游客、背包客、旅游散客乘坐新能源公共交通前往黄龙景区,提供游客中心行李寄存服务,优化现阶段交通能源利用结构。
(2)可在黄龙风景区1~4号停车场及备用停车场、生态停车场内部引入摆渡车,将景区内部现有的燃油能源替换为电力能源,摆渡车的运行路线可设置为从停车场直接抵达游客中心,既能够有效降低交通碳排放量,也能够丰富游客体验和提高旅游接待效率。
(3)借鉴九寨沟、张家界等世界自然遗产地现有的低碳化模式,景区内部设置即走即停、方便快捷的新能源公交车,构建绿色低碳、多能互补的立体低碳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