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胃癌手术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2022-11-03龚华渠汪海洋

重庆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芬太尼用量

龚华渠,汪海洋,林 露,巩 固

(西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成都 610083)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年化社会,老年胃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饮食营养摄入较差且多患有各种合并症,对麻醉耐受普遍降低。因此,为老年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措施促进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多卡因是最常用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轻度阻滞钠通道的作用,近年来在全身麻醉围手术期应用中得到重视。本研究拟观察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学会批准,收集2019年1—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65岁)10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纳入选标准:(1)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年龄≥65岁;(3)预计手术时间2~4 h。排除标准:(1)利多卡因过敏者;(2)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禁食6 h,禁饮2 h。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开放上肢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胶体3 mL/kg行适当扩容,局部麻醉下行右桡动脉穿刺置管有创动脉测压。去氮给氧3 min行全身麻醉诱导,给药次序为咪达唑仑0.02 mg/kg、舒芬太尼0.3~0.4 μg/kg、丙泊酚1.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明视下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机控呼吸,潮气量 6~8 mL/kg,氧浓度60%~70%,氧流量2 L/min,呼吸频率为12次/分钟左右,吸呼比1.0∶1.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存铵维持肌松。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 pectral index,BIS)持续监测并维持在40~60。观察组在诱导前缓慢给予利多卡因(稀释至10 mg/mL)1 mg/kg,术中持续1 mg·kg-1·h-1至手术毕,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余处理方法相同。术中运用加温毯维持鼻温在36 ℃以上,HR低于50次/分钟用阿托品纠正,血压低于基础值的20%用麻黄素纠正。

1.2.2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入室(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及拔管后即刻(T4)的HR、MAP。(2)记录术后2、12、24及48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48 h镇痛舒芬用量。(3)记录患者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4)观察两组是否有口周麻木、眨眼、抽搐等局部麻醉药中毒症状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插管顺利,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进复苏室观察30 min后进胃肠科重症监护室(ICU)。两组无1例口周麻木、眨眼、抽搐等局部麻醉药中毒症状发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比较(n=50)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MAP和HR比较

两组在T1时HR、MAP无明显差异(P>0.05);T2、T3及T4时,观察组HR、MAP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HR和MAP比较

续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HR和MAP比较

2.3 两组术后VAS评分和舒芬用量比较

术后2、12、24及48 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术后48 h镇痛舒芬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5。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及术后48 h镇痛舒芬用量比较

表4 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表5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3 讨 论

快速康复外科又称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KEHLET等学者提出,是通过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治疗措施,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伤害,达到快速康复目的的方式。ERAS最早用于胃肠科,包括术前心理安慰,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应用腔镜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中输液,加强术中保暖,缩短各种管道留置时间,完善的术后镇痛等措施[2],得到了患者和学界认可。麻醉科在ERAS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术中合理科学的麻醉用药对患者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切实有效的快速康复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改善老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4]。

利多卡因具有轻度阻滞钠通道的作用,是最常用的酰胺类局部麻醉用药和ⅠB类室性抗心律失常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早在1951年GILBER等学者就发现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具有镇痛及加深麻醉作用。但是,随着后续各种静脉和吸入麻醉药的发现与应用,利多卡因的全身麻醉应用及机制研究被忽视。近年来,由于避免阿片类药物过度使用、日间手术的普及、ERAS及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利多卡因又一次作为常用药物被青睐[5]。在门诊无痛诊疗中,静脉注射利卡因负荷量(1.5 mg/kg)后,静脉泵注利多卡因4或6 mg·kg-1·h-1不仅能有效防止丙泊酚注射痛,减轻人工流产手术和宫腔镜手术带来的刺激,而且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稳定呼吸、循环,加快苏醒[6-8]。稳定循环及降低心肌氧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交感兴奋,减少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有关[9]。研究显示,妇科腹腔镜术中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可改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改善镇痛效果,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利多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加深麻醉且不影响苏醒时间,同时可改善胃肠功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减轻术后疼痛并加快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9-10]。此外,利多卡因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围手术期,可降低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表现出对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并可减少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其颈椎功能,有利于早期恢复[11-13]。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后通过其代谢产物N-乙甘氨酸抑制甘氨酸转运体1而发挥镇痛作用,小剂量即有效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部位为损伤部位或脊髓背根神经节,停止静脉用药后镇痛作用仍然存在,提示其抑制脊髓和外周神经的超敏性,显示出术后镇痛效果[5]。

本研究显示,在T2、T3及T4时观察组HR、MA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显示利多卡因可加深麻醉镇痛,减轻插管、手术操作等引起的应激反应,稳定循环;观察组术后各时相点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8]。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期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是判断快速康复的重要标志[14]。本研究中,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显示一定量的利多卡因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在麻醉诱导前或切皮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 mg或1.5~2.0 mg/kg,接着持续静脉泵注1.5~3.0 mg·kg-1·h-1到手术结束,是安全的低剂量用药[15]。利多卡因适宜浓度为4 μg/mL,术中用量33 μg·kg-1·min-1通常不会出现不良反应[16]。本研究均是老年患者,麻醉耐受降低,所以利多卡因用量偏低,而且诱导时期用了少量咪达唑仑,具有一定的预防麻醉药物中毒的作用,术中无1例出现口周麻木、眨眼、抽搐等中毒表现。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用于老年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良好的维持循环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及缩短康复时间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老年患者ERAS,且措施简单、安全、经济有效。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芬太尼用量
利多卡因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和IL-6、IL-10 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利多卡因还有这个副作用千万注意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加拿大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发明速递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