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策略研究

2022-11-03陈碧玉

当代旅游 2022年11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文化

陈碧玉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引言

近期,我国的旅游行业主要以建设目的地及集散中心为主要目的,极力发展旅游休闲娱乐基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协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然而,现在我国的旅游领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及问题,比如,旅游行业竞争力较低、旅游人员在某一旅游区域内停留时间短、对其他产业并未体现明显的带动作用等。

一 文旅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唯有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不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中,才能树立起对优秀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自信,使其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合,将文化融入公共生活是值得推广的。

(二)有利于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文化不仅在于存在,还在于知晓。只有知道才可以内化,内化才可以继承。文物、遗产和文化符号只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开展保护工作可以维护载体的传承,但不能保证文化的连续性。文化旅游整合为“文化生活化、文化传承趣味化”提供了载体。通过文化创意与旅游体验的结合,使文化更加扎根,使人们在轻松的旅游体验中感受并弘扬优秀文化,从而传承文化的生命和精神。

(三)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最主要的资源便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旅游产品。因为自然资源及文化景观的储量和禀赋存在不同,当前时期,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瓶颈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能够有益于形成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机制,实现新旧动能的不断转化,推动旅游形式由观光旅游向体验式的拓展,有益于进一步传承地域、民族、文化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最高价值。文化旅游产业整合不仅可以通过旅游传播文明,而且可以通过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 文旅融合的关键性措施

文化和旅游业并存。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是在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开发和设计旅游产品时,注重对景区历史文化背景的解读和地方风俗习惯的介绍,突出异质文化的特色;重视全面发挥旅游者作为信使的作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旅游人员在不断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过程中感受文化差异化的魅力,促进各个地域文化的融合,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进一步拓展其影响力,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业的整合,是提高相关行业产业质量的水平,确保由以观光为主的单一性旅游文化,朝着以文化为主导的深层次旅游活动转变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我国各个旅游区域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是旅游行业的关键性措施。也是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举措。

我国的旅游行业唯有在文化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中寻找新的突破口,通过食宿、旅游、购物、娱乐等关键性环节及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来提升文化内涵,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区域外观与文化的高度统一,诠释旅游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才能使旅游行业更具生命力和活力,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 文旅融合需重视的方面

(一)避免简单的约束和主观的理解

文化旅游整合既不能简单地成为文化外衣下的旅游活动,也不能成为单纯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奇观。正确理解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能简单地把它定义为“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旅游,文化就没有产业”,我们不应该把发展瓶颈问题放入一体化中去解决。应该更加客观地考虑地域、文化、受众等因素,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二)避免文化传播的简单化

传承文化不是简单的符号传递,而是文化本身的整合与内化,实现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和浓郁文化的轻松表达。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非常重要。以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为契机,通过文化创造力使中国文化得到欣赏、体验和消费,从而实现时尚表达、时尚展示和生命力。同时,我们还要继承创新精神,既要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要做文化创新的领导者,更要做未来文化遗产的创造者。

(三)避免思维定势

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在旅游世界和文化内涵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促进文化旅游从休闲花卉的欣赏到收藏进入大脑和心灵。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复制与修补并非文化旅游整合的初衷。在文化旅游一体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等实际问题,通过反复调查和论证,量身定做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可以提高旅游质量,而且可以宣传和推广文化旅游产品。没有形成一套思路,导致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单一化,缺乏特色和创新理念。

四 新时期文旅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全面运用相关政策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场机制发挥最主要的作用,然而政策导向及宏观调控是至关重要的。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旅游文化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发文化产品,创建融合的旅游文化环境,培养更加新型的文化形态,进一步加强旅游文化市场的推广,推动“红色旅游”活动,出台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等政策。

(二)以人文精神为文化旅游的基本,重视人文关怀

文化作为人类为适应和征服自然、社会发展所积累的经验的结晶,始终支配和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活动。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控制自然的生动体现。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不完整的,缺乏旅游的载体,文化就会失去最为关键的交流手段,变成一棵没有根的树。在世界各国的旅游行业建设及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人文因素始终是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灵魂。故而,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文化景观及内涵的探索及完整展示,也应重视自然景观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此外也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项目的良性结合。不仅如此,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还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使人文关怀贯穿于所有景区、旅游设施、管理细节以及所有相关行业部门,尤其是每个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始终对旅游者表示关怀和尊重。唯有此,方可真正体现文化旅游的本质属性—人文性。

(三)进一步发掘文化的内涵,提高文化品位

提高文化品位是旅游业提高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品牌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旅游水平,增强旅游竞争力,关键在于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过程中,其所展现出的文化品位是更加全面的,集中体现于食品、住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等方面。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应努力促进旅游项目的创新,进一步提高行业内商品的创意度,创造高质量的表演,将原有非遗项目创新性地融入项目中,深入开发与当地特色相符的工艺品,进一步提升导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景区内涵,提高景区品位。

(四)培养更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来看,文化差异是激发旅游者好奇心的重要催化剂和“视点”。因此,不同的文化体验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风格各具特色,色彩斑斓,反映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为各自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全面发展旅游奠定坚实基础。突出某一地域的文化特色,发展跨区域文化融合,培养更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是进一步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旅游收入的增长并不依赖于人数的增加,而是来自具有多元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产品的特色就越突出,旅游经济就越发达。因此,特色是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的生命。文化旅游开发应避免盲目模仿和低层次重复。

(五)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旅游产业不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也是文明程度较高的智力集中型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观念是否有新的提升就会影响到旅游行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旅游行业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建设性能,其主要通过进一步开发旅游产业,进行旅游行业卓越的创造价值,提升该产业的服务水平,提高旅游者的综合素质,推动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利用各种载体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和产业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三爱一德”(爱祖国、爱人民、爱旅游、爱职业道德)“三优一满”(优秀星级酒店、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游客满意度)“青年文明”和“文明示范窗”“文明风景区示范点”、文明诚信旅游选点活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打造我国优质的旅游区域及“最佳旅游区域”,将旅游行业建设成提升整体社会的精神文明窗口以及行业,大力创建“人人为文明使者、人人为旅游形象”的气氛,进一步提升旅游队伍的素质,全方位体现出文化旅游在我国精神文明中的积极作用。

(六)注重旅游文化的开发及保护,从而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承载着记录历史和传承文明的任务。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文明的瑰宝。开发并保护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可持续运用的基本前提。在开发及设计旅游项目过程中,应全面地考虑文化资源的承载能力,做到科学、适度。旅游业依赖于文化,但也滋养着文化。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就要不断增强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及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在对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中,保护及抢救、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增强其保护是始终坚持的方针,也是推动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七)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管理部门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掌握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基础,探索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突出优势,制定一系列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做好政策导向工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提供源动力,构建政府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机制,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提供保障,健全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与此同时,也要更加合理引导并构建双重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内涵,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八)支持行业创新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整合发展应进一步贴合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在整合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围绕特色文化资源形成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使浓郁的文化具有轻松、时尚的开放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浓郁文化的轻松表达和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元素。同时,旅游业要抓住市场流向,迎合市场发展,提高产品水平,提高受众满意度,提高文化旅游的整体水平。

(九)优化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应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增强整合发展的动力。以独特的文化资源为重点,积极推进具有旅游特色的文化城镇建设,借助文化旅游品牌和平台旅游企业,发展共享经济,形成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发现机制。做好文化创意与旅游消费的深度结合,实现低频旅游世界消费与高频生活世界消费的整合,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空间。找出节日论坛与现场演出之间的差距,努力创建有特色的主题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城市文化广场和特色文化休闲聚集区,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和精致展示传播优秀文化,形成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

(十)重视行业内人才培养

重视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依托高校教育资源,构建文化旅游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实现对旅游行业人才的“有序”培养;依托培养机构和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养机制,逐步形成“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利用,丰富文化旅游管理规划队伍中具有优秀专长和突出能力的人才;依托教育科研机构开展文化旅游理论研究,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五 结语

当今时代,文化与旅游产业是社会发展中的朝阳产业,二者在时代中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而且其发展基础、机遇也十分明朗,相关部门对于旅游行业的鼓励政策也十分明确,因此,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使文化不断丰富旅游行业的本身、提升旅游水平,另外也使旅游行业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建设,方可实现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双赢局面,才能为我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出贡献,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幸福指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文化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