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充气加压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预防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观察

2022-11-02徐小英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间歇充气血栓

徐小英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科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形成的方案层出不穷,传统的药物性抗凝预防有大出血的风险[1],逐渐被间歇充气加压代替。间歇充气加压效果及安全性更显著,但对肺栓塞的预防作用还存在一定争议[2]。下肢功率自行车作为有氧运动的一种,可提升脑卒中后慢性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拟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预防VTE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86例,纳入标准:(1)重症患者,卧床≥3 d;(2)无间歇充气加压预防治疗禁忌证;(3)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4)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新昌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入院前存在VTE者;(2)下肢存在病变,无法接受间歇充气加压及下肢功率自行车治疗者;(3)正使用抗凝药物者;(4)存在间歇充气加压预防治疗禁忌证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2.1±5.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8.12±3.25)kg/m2;疾病类型颅脑创伤17例,脑血管疾病2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2.2±5.2)岁;BMI为(28.05±3.18)kg/m2;疾病类型颅脑创伤18例,脑血管疾病25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安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Flowtron Excel)预防VTE:治疗前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状态,告知其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开启按钮后观察患者腿部、膝盖及足部施压情况,便于调整。操作步骤:将患者下肢适当抬高,将压力腿套固定在双下肢,连接间歇充气加压泵,充气压力为30~40 mmHg(1 mmHg≈0.133 kPa),肢体压力套将交替进行充气,第一条肢体压力套充气时间约12 s,放气时间约48 s;第二条肢体压力套在一条肢体压力套放气完成后充气30 s并且按照相同的充气/放气循环,每天使用≥20 h,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增加下肢功率自行车运动,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使用ZEPU-K2000E下肢功率自行车,将双下肢分别置于两侧踏板上,康复师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运动模式,主被动模式下肢功率自行车的阻力2~10 Nm,转数20~40 r/min。时间从10 min/d开始,随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20~3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Vp)和血流平均速度(Vm),并计算血流量(BF)。检测均由同一医师完成,采用超声诊断仪,探头为6~7.5 MHz,检测时超声探头与股总静脉的夹角约50°,保持不变。(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行走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简化感觉运动恢复量表(Fuglmeyer)、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及Barthel指数评估。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肺栓塞1例;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10,P<0.05)。

2.2 Vp、Vm及BF比较两组治疗后Vp、Vm及BF均较干预前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p和Vm及BF比较

2.3 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后PT、APTT及TT均较干预前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PT、APTT及TT比较 s

2.4 Fugl-meyer评分、FC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FC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提升幅度更大(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FC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分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卒中及ICU患者VTE患病率分别为21%及27%,已成为住院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不少指南中指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其主要通过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相比较常规抗凝药物,其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具有安全无创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因为观察组在采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治疗,通过非麻痹侧肢体带动麻痹侧肢体,使得麻痹侧肢体得到运动训练,维持肌肉活动的同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使得患者肢体功能得以提升。

临床研究显示,使用间歇气压装置,相比较加压弹力袜及抗凝血药物,其能更有效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6]。而联合下肢功能自行车治疗,通过对患肢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健肢进行功能强化训练,使得患者下肢功能得以显著提升,实现大脑功能的重塑,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p和Vm及BF均较干预前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均P<0.05)。可见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可加快局部区域血液循环,提高血管内血流速度。

由于重症患者常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刘婷等[8]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有氧运动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改善其氧化应激。曹寅慧等[9]研究结果显示,主动控制踩车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注意力,通过对偏瘫肢体进行反复训练,使得接受训练的身体部位在皮质的代表区域扩大,提高兴奋的神经回路传递效率,促进新的神经回路及正常运动程度的建立,使得机体运动功能得以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FC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提升幅度更大(均P<0.05),可见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行走功能,一方面通过下肢功率自行车,使得患者运动训练量得以增加,提升其运动感觉输入,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另一方面,通过双下肢闭链运动及下肢离心式的收缩运动,抑制下肢痉挛的同时,使得下肢的肌力及耐力得以提升,为患者今后步行速度打下基础,增强膝关节、踝关节及髋关节稳定性与协调性,促使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得以提升,避免过早下床步行使得异常模式形成,也可避免频率下床活动影响脑灌注。

综上所述,重症患者采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联合下肢功率自行车可预防及减少VTE的发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行走功能,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间歇充气血栓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充气恐龙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