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及红蓝光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疗效观察

2022-11-02汪援国龚伟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氯雷甘草酸皮炎

汪援国,龚伟平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主要是在皮肤创伤性葡萄球菌感染基础上继发的一种湿疹样皮炎,目前认为该病属于自体敏感性皮炎,发病机制是皮肤感染病灶的脓性渗液中的细菌及其外毒素作为抗原,对皮肤产生致敏作用,从而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1]。患者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鳞屑及苔藓样变,伴随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影响生活与睡眠。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抗组胺药物为临床基础疗法,临床上常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长期用药易发生耐药,停药后也易复发,复发率约30%[2]。为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临床上提倡中西医药物与理疗联合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抗炎、抗变态反应及类固醇样作用[3];红蓝光具有消炎、消肿、促进纤维组织生成和新皮再生的作用[4]。当急性期炎症控制后在修复期使用红蓝光治疗可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本研究观察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及红蓝光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诊断标准[5];(2)有明确的原发感染性病灶;(3)年龄≥18岁;(4)患者遵医嘱良好,自愿接受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皮肤科疾病;(2)对枸地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过敏;(3)红蓝光照射禁忌证;(4)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免疫缺陷疾病患者;(5)精神病史;(6)妊娠哺乳期女性;(7)近1个月内使用激素、抗菌药及抗组胺药。本研究共纳入10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际完成研究96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46例),失访及中途退出研究6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枸地氯雷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38),8.8 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采取枸地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红蓝光治疗,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次,1次/d,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7)2片/次,3次/d,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均为急性期用药,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药物治疗2个疗程。当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炎症状有所缓解,急性期炎症控制后,在修复期使用红蓝光治疗。采用BH-2L型红蓝光治疗仪(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62090592),设置蓝光415 nm,能量密度48 J/cm2,红光633 nm,能量密度126 J/cm2,距离皮肤患处3~5 cm照射,20 min/次,每周2次,共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湿疹皮炎基本消失,无红斑、水肿、鳞屑、苔藓样变,无皮肤瘙痒;有效为湿疹皮炎部分消失,存在较淡红斑、有轻微水肿但不易被触及、局部轻度细小鳞屑、轻微苔藓样变,皮肤隐约瘙痒但不搔抓;无效为湿疹皮炎无改善,仍存在明显的红斑、水肿、鳞屑、苔藓样变,皮肤经常瘙痒,影响生活及睡眠[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开展随访,治疗3、6个月及1年后观察湿疹样皮炎有无复发。

1.4 观察指标(1)于治疗前、1及2个疗程后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EASI)[7]进行评价,分为湿疹面积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两部分。湿疹面积评分:划分为头颈、上肢、躯干、下肢4个部位,以患者手掌面积为1%估算,湿疹面积<10%为1分,10%~19%为2分,20%~49%为3分,50%~69%为4分,70%~89%为5分,90%~100%为6分。严重程度评分:红斑、水肿、鳞屑、苔藓样变,根据每种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EASI总分=湿疹面积评分×严重程度评分,总分范围0~72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2)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721,P<0.05),见表2。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3、6个月后的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复发率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E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疗程后的EASI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80,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从发病机制上看,湿疹主要是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湿疹皮肤处的肥大细胞释放白三烯、组胺等多种细胞因子,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本研究在枸地氯雷他定片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及红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显示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并且观察组1年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药物联合理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复发。本研究发现,与治疗前相比,1、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EASI评分明显降低,明湿疹面积缩小,病情严重程度降低,病情显著好转。

枸地氯雷他定片属于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抗过敏效果强,起效快且作用持久,药理作用是阻断皮肤局部血管以及神经元H1受体,抑制核转录因子通道,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白细胞介素IL-4、IL-6、IL-1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8]。复方甘草酸苷片是治疗湿疹的常用药,主要成分甘草酸苷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花生四烯酸,选择性阻断脂氧合酶磷酸化,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在药物不良反应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发现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可能会导致血钾降低、水肿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甘草酸苷具有假性醛固酮症作用,引起肾集合管水钠潴留和钾流失,肾脏分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减少。由于个体对甘草的敏感性不同,不良反应存在差异,临床用药应注意观察患者血钾水平。

仅用药物治疗湿疹样皮炎易复发,近年来临床上推荐当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炎症状有所缓解,急性期炎症控制后,在修复期使用红蓝光治疗,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红蓝光照射对药疹、皮炎等多种皮肤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9-10]。本研究在枸地氯雷他定片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及红蓝光治疗,相比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红光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可穿透2~5 cm的皮肤黏膜下层组织,表皮细胞线粒体吸收红光能量,激活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能量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液,改善了表皮与真皮的微循环,加速皮损组织愈合,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生成及新生皮肤生长。在蓝光照射下,细菌细胞内源性卟啉被激活,产生毒性单态氧、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分子,能杀灭细菌,减少皮肤炎症,预防皮炎复发。

猜你喜欢

氯雷甘草酸皮炎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氯雷他定、布地奈德雾化联合治疗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逃不开的痒
克拉霉素和开瑞坦凑一块导致心律失常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染发
——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