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2022-11-02朱琳陈达开陈敏廖琼珍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出院心血管住院

朱琳,陈达开,陈敏,廖琼珍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老年人群发病率接近30%[1]。研究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出院后疾病控制效果往往较差,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次住院发生风险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冠心病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被认为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

密切,同时积极心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患者向上的品质及力量,在改善负面情绪状态及临床转归方面显示出优势[3]。本研究拟探讨优化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1年1月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优化心理干预,收集干预前6个月患者设为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患者设为观察组,各60例。纳入标准:(1)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4];(2)年龄≥60岁;(3)可正常沟通交流并操作智能手机;(4)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心律失常无法控制者;(2)合并患有精神系统疾病者;(3)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

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7.1±5.7)岁;病程(3.97±1.04)年;婚姻状态为已婚52例,离婚/丧偶8例;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1例,高中51例,大专及以上8例;合并高血压病34例,糖尿病18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6.7±5.6)岁;病程(3.85±1.00)年;婚姻状态为已婚54例,离婚/丧偶6例;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50例,大专及以上7例;合并高血压病38例,糖尿病1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由主管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了解其基本病情、生活方式习惯、心理状态、疾病认知及相关需求;针对患者开展疾病相关知识及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对于出现负面情绪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出院后电话随访3个月,记录饮食、心理、锻炼及药物使用情况,针对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处理方法并解答提出疑问,每次随访20 min。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优化心理干预:(1)成立优化心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心理科和心血管内科高年资医师各1名,主管护师及护师各3名作为小组成员。(2)由小组成员针对患者开展访谈,引导患者回想快乐往事或既往成就,并让患者以日记方式记录,1次/d,20 min/次。(3)入院第3天至出院前3 d指导患者通过腹式呼吸运动和注意力转移方法实现肌肉渐进式放松,1次/d,30 min/次。(4)出院前2 d开始引导患者回想既往生活中值得感恩事件或被别人温暖的瞬间,并让患者以日记方式记录,1次/d,20 min/次。(5)出院前1 d询问患者上述干预实施过程中的感受、想法及存在问题,共同讨论出院后干预重点。(6)出院当天由主管护士发放心理干预措施指导资料,出院后3个月内通过微信群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每天定时发送上述心理干预相关信息,并通过微信交流掌握患者干预后感受。

1.3 观察指标(1)干预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质量,采用评价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评分)评估[4]。(2)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再次住院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分

2.2 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次住院发生率比较随访期间,对照组再发心绞痛4例,再发心肌梗死5例;观察组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对照组再次住院率15.00%(9/60),观察组无一例再次住院。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次住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9.84、19.84,均P<0.05)。

3 讨论

冠心病治疗手段近年来不断发展进步,患者整体预后获得明显改善,但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次住院风险仍较高[5]。既往研究提示,除外血压和血脂因素,负面情绪状态在冠心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是造成远期生活质量下降关键原因[6]。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明显及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导致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如未及时缓解可进一步导患者生理功能减弱,预后转归恶化[7]。

传统心理学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消极和病态心理,而积极心理学理论则将积极品质放在首位,通过干预使人体达到最佳功能及幸福感[8]。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优化心理干预措施,其中幸福疗法可勾起患者对于幸福片段的记忆,护理人员分析阻碍幸福片段出现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维持患者幸福感存在;而感恩疗法可使患者在回忆亲情友情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价值意义,建立更为积极乐情绪状态,提高自我效能,更为主动改变生活方式以控制疾病;暗示和松弛疗法应用可使患者在更多关注生活中积极向上领域,并在渐进式放松过程中了解到自身优势,形成更为积极感觉,对于疾病控制及预后改善重拾信心,从而更为主动积极管理自己日常生活习惯,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因素,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及临床预后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次住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优化心理干预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有助于避免再次住院。

猜你喜欢

出院心血管住院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