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02李君桑丹燕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缝隙神经功能脑出血

李君,桑丹燕

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昏迷、呕吐以及头痛等,部分患者会存在癫痫性发作,有着极高的致残及致死率,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存活率,但多数患者术后部分神经功能会出现障碍,对其预后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无缝隙管理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管理,对其康复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2]。本文拟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3例,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3];(2)行外科治疗;(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获得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存在重要脏器器官严重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51~68岁,平均(58.9±5.2)岁。观察组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56~75周岁,平均(65.1±4.9)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管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常规抗感染干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指导饮食和用药等。观察组予无缝隙管理:(1)医护人员需给予患者关心与安慰,为患者说明术后会发生的各种情况,促使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患者术后饮食应以“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补充适量微量元素,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3)功能训练。若患者存在程度较轻的吞咽困难,则需辅助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将床头抬高约30°,头部偏往瘫痪侧后缓慢进食;若患者吞咽困难的程度较为严重,则应进行鼻饲,将床头抬高约45 °,进食完毕20 min后躺平,防止因逆流而导致患者误吸。以患者实际恢复情况为基础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程度制定运动量。(4)护理人员需为患者使用气垫床,并按摩其受压部位,对患者做好口腔、身体的卫生处理,同时,叮嘱患者禁酒禁烟,为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5)叮嘱患者出院后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教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并叮嘱患者每日定时进行测量,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分别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4]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估。(2)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压疮、关节僵硬及消化道出血等。(3)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评估[6],包括社会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4个维度。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t≥16.81,均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 分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压疮3例,关节僵硬1例,消化道出血6例,并发症发生率26.09%(12/46);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4.25%(2/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1,P<0.05)。

2.3 SF-36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中社会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4,均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16.81,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14,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7]。这表明经无缝隙管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下降,可帮助患者取得理想预后[8]。在实施无缝隙管理的过程中,需与人性化管理理念相结合,将患者作为管理中心,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给予其个性化早期康复管理工作。受脑出血病情特点的影响,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认知以及肢体正常功能等都会出现障碍,导致患者存在负面心理[9]。实施无缝隙管理通过一系列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使患者生活及预后质量提高[10]。

通过无缝隙管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正确的认知,对管理工作更加积极配合,加快其正常功能恢复[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12]。这表明通过无缝隙管理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能够使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管理效果更加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无缝隙管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中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缝隙神经功能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
缝隙